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囊性颅咽管瘤胶体磷酸铬(Cr32PO4)囊腔内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例囊性颅咽管瘤行32P囊腔内放疗,根据个体化剂量设计分别置入1.5~5.0mCi不等32P并进行临床观察、随访.结果9例病人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30个月,8例视力、视野明显改善;1例右眼视力改善,左眼术前失明,术后无变化;5例囊腔缩小>50%,2例缩小<50%,2例囊腔复发再次穿刺抽液;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32P囊腔内放疗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咽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囊性颅咽管瘤病人,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定期抽吸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2P,行肿瘤内放射治疗.我们使用ASA-601S型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CT导向下,定向穿刺,并导入内经约1.5cm硅胶管,连接头皮下的Ommaya贮液囊并固定于颅骨钻孔处,然后行32P间质内放疗,每次按每克肿瘤组织0.15~0.2mCi,放射剂量计算,单次剂量为0.7~11.25mCi,平均2.48mCi,注入胶体磷酸铬体积0.4~6ml,平均2.5ml,给药间隔时间一个月.共治疗2~3次.结果临床症状均立即改善,双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野增宽,高颅压症状缓解.全组病人术后均未出现内分泌及神经损害症状,出院时复查视力,除术前视力丧失的4例无恢复外,其余病人视力平均提高0.4.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囊内置管定期抽吸囊液并注入放射性同位32P行肿瘤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为一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复发囊性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3例复发囊性颅咽管瘤患者应用立体定向穿刺、Ommaya管置入反复抽吸囊液,配合32P内放疗治疗。术后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在手术抽出囊液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改善。全部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2.4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术后囊腔消失、肿瘤无复发8例;肿瘤明显缩小、囊腔不足5ml者4例;1例多囊性肿瘤控制不理想,囊腔反复增大,多次门诊穿刺抽液,仅能控制症状。肿瘤总的有效控制率为92.3%。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反复抽吸囊液,配合32P内放疗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囊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立体定向同位素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立体定向同位素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方法对40例囊性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穿刺、囊性内放疗。结果 32例术后6~38个月随访,CT或MRI瘤腔消失率69%,显著缩小31%;30例视力、视野障碍改善。结论 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为脑深部肿瘤的内放疗和化疗提供精确定位和简便安全给药有效途径,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全身影响极为轻微。  相似文献   

5.
囊性、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囊内放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CT、MRI引导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囊性和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囊性部分行CT、MRI引导立体定向囊腔内置入Ommaya,吸除囊液、注入胶体磷酸铬,对囊实性颅咽管瘤的实质部分行伽玛刀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排出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腔内放疗后6~84个月随访90例病人,CT及MRI扫描显示42例瘤腔持续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18例肿瘤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0例肿瘤无明显改变;复发10例,其中再手术6例;死亡7例。结论CT、MRI引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颅咽管瘤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公认以手术全切为主。除了手术切除之外,对于术后残余及复发的实性肿瘤可以补充放射治疗;对于初发或复发的难以手术切除的囊性肿瘤的治疗可以应用囊内治疗药物。目前开展较成熟的立体定向32P胶体囊内放疗被认为是一种效果肯定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从32 P胶体的性状、神经外科临床应用、剂量控制、药物分布、药物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总结。  相似文献   

7.
关于颅咽管瘤的治疗,多数学者主张行根治术.而对于较大的囊性、多囊性及复发囊性肿瘤,手术根治困难,往往伴有很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内照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对病人损伤小,可根治肿瘤并减少囊液分泌.自1952年Leksell首先采用立体定向术向囊内注人胶体~(32)P对囊性颅咽管瘤行内照射治疗以来,治疗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本文就近年来囊性颅咽管瘤内照射治疗(internal irradia-tion for cystic craniopharyngioma,IICC)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立体定向肿瘤囊腔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效果.方法应用立体定向穿刺置P32方法治疗颅咽管瘤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76岁,平均39岁.其中囊性颅咽管瘤43例,以囊性为主的混合性颅咽管瘤13例.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颅高压症状消失46/49;视力视野障碍消失19/36,改善15/36;性功能障碍改善14/21;身高增加7例;脑积水消失7/7;尿崩消失2/23,减轻11/23;闭经消失2/11.内分泌检查表现睾酮恢复正常1例,较术前提高11例;FSH较术前提高4例;LH较术前提高3例;皮质醇提高4例.CT扫描显示30例肿瘤消失.术后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穿刺道出血,1例颅内感染.结论立体定向肿瘤囊腔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疗效确切,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内分泌的恢复均有作用,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关于颅咽管瘤的治疗,多数学主张行根治术。而对于较大的囊性、多囊性及复发囊性肿瘤,手术根治困难,往往伴有很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内照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对病人损伤小,可根治肿瘤并减少囊液分泌。自1952年Leksell首先采用立体定向术向囊内注入胶体^32P对囊性颅咽管瘤行内照射治疗以来,治疗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本就近年来囊性颅咽管瘤内照射治疗(internal irradiation for cystic craniopharyngioma,IICC)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肿瘤囊腔P32内放疗术治疗颅咽管瘤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76岁,平均39例。其中囊性颅咽管瘤43例,混合性颅咽管瘤(以囊性为主)13例。经ommaya泵内瘤腔内注入放射性同位素^32P胶体2-3mCi。随访期限1-36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56例病人术后分别抽出囊液10-80ml,抽液次数2-10次。抽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除术前失明的2例外,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其中19例视力达1.2以上;其余病人视力平均提高0.6。治疗后身体增高的4例,有2例患在注入^32P后,出现了动眼神经麻痹症状;1例患出现穿刺道出血,1例出现颅内感染,于^32P内放疗后2月手术取出ommaya管。治疗后睾酮恢复正常1例,较术前提高11例;FSH较术前提高4例;LH较术前提高3例;皮质醇提高4例,随访期内CT扫描显示30例肿瘤消失或残留钙化的囊壁聚集成的小片状斑影,19例肿瘤缩小50%以上,4例在治愈后分别于1年,1年半,两年半复发,再次注入^32P仍有7效。结论:通过ommaya管置入行^32P内放疗治疗颅咽管瘤的优点是:(1)Ommaya管置入避免了一次性大量抽液,牵拉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不适及下丘脑损害症状;(2)通过Ommaya泵可以直接注射同位素,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降低了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3)通过Ommaya泵可以直接抽出囊液,迅速改善颅咽管瘤的临床症状;(4)对复发的病例,也可通过ommaya泵直接抽液及注入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行MRI导向立体定向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应用Lekcell-G型定向仪,本组26例患者中,7例因各种原因仅行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19例行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及囊腔侧脑室分流术,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17例行囊腔侧脑室分流术患者于术后6~24个月时复查颅脑CT扫描,肿瘤囊腔较前缩小1/4~1/2,6例失随访.结论MRI导向立体定向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较轻微.  相似文献   

12.
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治疗囊性颅咽管瘤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囊性颅咽管瘤进行CT立体定向囊腔内胶体磷酸铬内放疗。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排除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腔内放疗后12~66个月随访,CT扫描显示28例(82.5%)瘤腔持续消失,3例(8.8%)瘤腔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3例(8.8%)分别于19、25、36个月后因瘤实质部分增大,症状恶化而相继死亡。无手术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结论: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十分安全、有效,应作为治疗囊性颅咽管瘤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CT立体定向技术囊内注胶体 ̄(32)P治疗颅咽管病(附4例报告)李健龙,吴若秋,安怀略我们自1989年以来先后为4例囊性颅咽管瘤应用CT立体定向技术于囊内穿刺注入胶体 ̄(32)P作内照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于下:例1:女,35岁。于1988...  相似文献   

14.
博来霉素囊内应用治疗颅咽管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博来霉素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应用方式与副反应。方法 病人随机分成化疗、联合化放疗和放疗三组,经立体定向手术分别向囊内注入博来霉素、博莱霉素与^32P以及^32P,比较治疗前后瘤囊容积、症状以及血生化、内分泌指标、乳酸脱氢酶等变化。结果 随访除2例外,所有瘤囊均不同程度缩小。联合组6例瘤囊完全消失,3例发生严重内分泌紊乱。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乳酸脱氢酶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联合化放疗较单独博莱霉素囊内化疗和^32P囊内放疗疗效好,副反应也更重,建议在其他疗法均无效时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个体化治疗方法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方法 2011~2013年收治颅咽管瘤83例,首次发病者行手术切除,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行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囊内放疗或伽玛刀治疗;囊性为主复发者行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囊内放疗,合并实体病变者结合伽玛刀治疗;病变体积小,未侵及下丘脑以及第三脑室的实体复发者采取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残余、复发实体病灶无法实施手术切除者行伽玛刀治疗。结果 开颅手术切除46例;采取立体定向囊液抽吸+32P囊内放疗32例,其中11例同时接受伽玛刀治疗;单独接受伽玛刀治疗5例。所有患者随访11~40个月,治疗有效75例,稳定4例,进展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8%。结论 颅咽管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个体化制定、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行MRI导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应用Lekcell-G型定向仪,本组26例患者中,7例因各种原因仅行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19例行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及囊腔侧脑室分流术,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17例行囊腔侧脑室分流术患者于术后6-24个月时复查颅脑CT扫描,肿瘤囊腔前缩小1/4-1/2,6例失随访。结论:MRI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 发症较少且较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立体定向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应用Leksell-D/G型定向仪,本组170例患者中,24例仅行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15例单纯穿刺冲洗后注入8~16mg平阳霉素行囊腔内化疗,131例行肿瘤囊腔穿刺冲洗术及囊腔侧脑室分流术。结果169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135例中,42例复发,其中,28例为单纯穿刺冲洗及穿刺冲洗后注入平阳霉素,14例为定向分流术后,35例失随访。结论立体定向术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对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较轻微,其中,定向分流术长期疗效优于单纯穿刺肿瘤囊腔冲洗及冲洗 平阳霉素内化疗。  相似文献   

18.
复发颅咽管瘤的综合治疗(附73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困难的颅咽管瘤的处理方法。方法对73例复发颅咽管瘤联合应用CT引导立体定向囊腔穿刺,置入Ommaya囊、抽吸囊液^32监P内放疗,γ-刀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除1例巨大单囊性肿瘤术中穿刺时出血,围术期死亡外(1.4%),其余72例患者在手术中抽出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多数患者术中即诉说临床症状有好转。术后可随访到67例,随访期6个月~5年,平均3.4年。囊性肿瘤37例中,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21例,改善13例,加重3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完全消失11例,缩小22例,增大3例,有效控制率为91.9%;囊实混合性肿瘤30例中,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18例,改善9例,加重3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病变完全消失4例,缩小23例,增大3例,有效控制率为90.0%。复发6例(8.2%)。结论对于复发而不宜继续开颅手术切除的囊性或囊实混合型颅咽管瘤,联合应用立体定向囊腔穿刺、放置Ommaya囊、抽吸囊液,^32P内放疗,γ-刀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等治疗手段,对病人损伤小,并发症少,存活质量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低,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尤以单囊肿瘤和小实体大囊型肿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颅咽管瘤的微侵袭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微侵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方法46例颅咽管瘤患者,30例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25例行全切除,5例行大部分切除后予r刀治疗;6例行单纯r刀治疗;10例行MRI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结果手术组25例全切除患者,术后21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需生活照顾,2例死于下丘脑损害;随访2年以上16例,CT或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r刀治疗组1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6~30个月,MRI检查显示4例肿瘤完全消失,5例缩小,2例无变化,无术后并发症。囊腔放疗组10例经手术排除囊液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30个月,MRI显示3例肿瘤完全消失,7例瘤腔明显缩小,无手术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显微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仍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r刀治疗适用实质性和部分实质性,体积较小(<3~4cm)的肿瘤。对囊性体积较大的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联合应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及γ-刀治疗复发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寻求手术后残留或复发颅咽管瘤的新治疗方法;并评价立体定向囊内间质内放疗结合伽玛刀(γ-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囊内核素置入间质内放疗结合γ-刀治疗82例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咽管瘤,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3~70岁.对实体肿瘤为主者,先行囊内穿刺核素内放疗,再行γ-刀照射治疗共21例;对囊性肿瘤为主者,则先行实体部分肿瘤γ-刀治疗,再行囊性部分的核素内放疗,共61例.结果 70例患者接受12~54个月(平均33.4个月)的随访,对实体肿瘤为主、囊性肿瘤为主以及总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4.1%、 92.5%和92.9%.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γ-刀结合立体定向囊内放射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咽管瘤术后残留,复发以及不适宜手术治疗的囊实性混合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