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6~52岁,平均年龄31.1岁。开颅原因:脑积水3例(2例行V-P分流术,1例行脑室外引流术),胶质瘤2例,听神经瘤3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颞叶胆脂瘤1例;其中幕上手术6例,幕下手术5例。硬膜外血肿类型:远隔手术部位血肿8例,临近手术部位血肿3例。发现血肿时间(以术后为基准):最短时间2h,最长时间16h,平均时间6.3h。  相似文献   

2.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急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肿瘤手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的急性颅内血肿在颅脑手术中并非少见,对该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充分认识和及时处理。我科自1999年6月至12月间连续发生5例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硬膜外血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跨窦小骨窗颅骨切开术(小骨窗手术)与幕上-幕下联合颅骨切开术(常规手术)清除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共67例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清除血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旁血肿残留量、颅内压变化、静脉窦通畅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时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分。结果与常规手术组相比,小骨窗手术组患者术后窦旁血肿残留量[(1.40±1.60)ml对(3.50±2.10)ml,P=0.000]和住院时间[(13.40±5.70)d对(17.30±7.00)d,P=0.015]减少,术后颅内压[1 d:(164.40±33.30)mm H2O对(198.60±49.30)mm H2O,P=0.002;3 d:(185.90±47.80)mm H2O对(226.30±81.60)mm H2O,P=0.017;7 d:(154.70±52.50)mm H2O对(198.30±84.20)mm H2O,P=0.014]降低,术后静脉窦通畅率提高(87.50%对65.70%,P=0.037)。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4,P=0.909)。结论跨窦小骨窗颅骨切开术可有效清除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尤其是窦旁血肿清除较彻底,可有效解除静脉窦受压、改善静脉窦回流障碍、降低颅内压,是清除非进展性跨窦硬膜外血肿的可靠术式。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 例1女。24岁,以“头痛3个月,视力渐差伴行走右偏1周”为主诉入院。体检:神清,眼底水肿,右上肢共济障碍。头CT示:小脑后部占位。手术切除小脑后蚓部囊性占位,病理诊断为小脑蚓部胆脂瘤。术后嗜睡,左上肢肌力3级,术后2d复查头CT示:右额顶硬膜外血肿行右额开颅清除右额硬膜外血肿约40ml,术后次日晨患者神智完全清醒,左侧肢体肌力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例1女,24岁,以“头痛3个月,视力渐差伴行走右偏1周”为主诉入院。体检:神清,眼底水肿,右上肢共济障碍。头CT示:小脑后部占位。手术切除小脑后蚓部囊性占位,病理诊断为小脑蚓部胆脂瘤。术后嗜睡,左上肢肌力3级,术后2d复查头CT示:右额顶硬膜外血肿行右额开颅清除右额硬膜外血肿约40ml,术后次日晨患者神智完全清醒,左侧肢体肌力逐步恢复。例2男,28岁,以“间断头痛半年,加重伴左上肢无力半月”为主诉入院。体检:神清,眼底水肿,左上肢轻瘫。MRI示:左颞叶占位,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诊断为星型胶质细胞瘤2~3级。术后清醒,次日出现头痛,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急性幕上硬膜外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应选择的骨瓣大小。方法共191例急性幕上硬膜外血肿患者分别采取3 cm小骨窗(67例)、5 cm小骨窗(61例)和常规骨瓣(63例)开颅血肿清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范围、残留血肿量和术后中线移位、环池结构。结果 191例患者中血肿最大径≤8 cm 47例、8~10 cm 106例和10 cm 38例。血肿最大径≤8 cm时,与常规骨瓣组相比,3 cm小骨窗组血肿清除范围小(t=-3.370,P=0.002)、手术时间短(t=-14.469,P=0.000)、术中出血量少(t=-9.310,P=0.000);与3 cm小骨窗组相比,5 cm小骨窗组血肿清除范围大(t=-2.331,P=0.026)。血肿最大径8~10 cm时,与常规骨瓣组相比,5 cm小骨窗组血肿清除范围小(t=-4.248,P=0.002)、残留血肿量少(t=-2.083,P=0.041)、手术时间短(t=-10.715,P=0.000)、术中出血量少(t=-10.828,P=0.000)。血肿最大径10 cm时,与常规骨瓣组相比,5 cm小骨窗组血肿清除范围小(t=-3.125,P=0.003)、手术时间短(t=-2.948,P=0.006),但残留血肿量增加(t=3.478,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骨窗缘可操作视角与骨窗大小(rs=0.330,P=0.000)和血肿最大径(rs=0.177,P=0.003)呈正相关,与血肿厚度呈负相关(rs=-0.678,P=0.000)。结论在有效清除血肿并取得满意影像学和临床康复前提下,为达微创手术效果,急性幕上硬膜外血肿最大径≤8 cm时,血肿量≤50 ml者可选择3 cm小骨窗、50 ml者可选择5 cm小骨窗;血肿最大径8~10 cm时,可选择5 cm小骨窗;血肿最大径10 cm时,可选择常规骨瓣(骨瓣长径≥6 cm)。  相似文献   

7.
后颅窝开颅术后并发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我们及时发现3例后颅窝手术并发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肿,经积极手术治疗,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9~30岁,均伴有头痛呕吐,行走不稳及共济运动障碍。经CT检查而确诊为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其中左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实性)1例,右小脑脓肿1例,髓母细胞瘤伴轻度梗阻性脑积水1例。病灶大小分别为3cm×3.5cm×2.8cm,3.2cm×3.4cm×3cm及2.9cm×3.8cm×3.2cm。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健侧卧位,后颅窝正中直切口或  相似文献   

8.
<正>1病历摘要男,77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乏力入院。既往有心脏冠脉搭桥手术史,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查体:右肢肌力Ⅳ级,余神经系统查体阴性。头部CT示:左  相似文献   

9.
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病例报道很少。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及时诊断、治疗,会出现致命的后果。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有报道。认为:椎管内硬膜外血肿的发生与消耗性凝血病、抗凝治疗、肿瘤、感染、怀孕和血管畸形有关。但是没有确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的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4例颅内肿瘤术后并发远膈部位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并发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3例,经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发生血肿的主要机制为:肿瘤切除术中及术后,颅内压骤降,脑组织塌陷、移位,硬脑膜剥离致血管破裂出血。为此,应提高警惕,采取防范措施,及时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共9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并早期脑疝形成患者随机行小骨窗(44例)或常规去骨瓣(51例)血肿清除术。结果显示,小骨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P=0.000),术中出血量(P=0.000)和输血量(P=0.031)少;而两组术后残留血肿量(P=0.141)、清醒时间(P=0.201)、大面积脑缺血(P=0.865)和脑水肿(P=0.879)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Glasgow预后分级(P=0.6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清除血肿并解除脑疝,其手术效果及预后与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无明显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小骨窗开颅清除急性硬膜外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微创技术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将128例需手术而不必去骨瓣减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两组:A组55例,采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B组73例,采用“∩”皮瓣骨窗常规开颅清除血肿。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血肿残留量及术后6个月GOS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72±6)min]较B组[(114±42)min]显著缩短(P〈0.01);A组术中出血量[(189±32)ml]较B组[(344±52)ml]明显减少(P〈0.01);A组术中输血量[(70±40)ml]较B组[(180±60)ml]亦显著减少(P〈0.01);A组术后血肿残留量[(8±2)ml]较B组[(5±2)ml]明显多(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A、B组分别为(4.95±0.23)分和(4.93±0.25)分,两组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切口小骨窗清除硬膜外血肿,能达到常规手术清除血肿的预后效果,但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却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 13 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的诊治经验。结果 单纯性急性硬膜外血肿预后佳 ,需特别注意迟发 (复发 )性血肿并及时诊治。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 ,CT追踪是诊治急性硬膜外血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99年5月收治颅骨转移瘤继发急性硬膜外血肿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5岁。以突发意识丧失3h、四肢抽搐1次入院。家属否认患者有外伤史。查体:血压20/12kPa,脉搏54次·min-1。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6分。右侧瞳孔直径约4.0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  相似文献   

15.
开颅术后并发颅内血肿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总结13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例的诊治经验。结果 单纯性急性硬膜外血肿预后佳,需特别注意迟发(复发)性血肿并及时诊治。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CT追踪是诊治急性硬膜外血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颅脑肿瘤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14例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发生的特点,按1:4随机选取未发生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的颅脑肿瘤手术病例作为对照,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术前血糖水平、有无高血压、手术体位、病理分型、甘露醇应用及手术时间等12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手术体位和使用甘露醇等6个指标与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具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可能为导致颅脑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形成机制为多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及脑脊液动力学改变致硬脑膜与颅骨剥离,但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肿瘤大小、有无脑积水、有无脑萎缩这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10例全部经头颅CT确诊,经治疗10例病人中治愈4例,4例轻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结论早期明确急性骑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外(下)血肿所致脑疝患者术前急诊行锥、钻颅引流减压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48例重型颅脑外伤后血肿压迫致脑疝形成并行急诊锥、钻颅引流减压(干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常规治疗、未行急诊锥、钻颅引流减压的143例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2组患者GOS预后评分、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瞳孔回缩率及GCS昏迷评分变化等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GOS预后评分等级在2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12,P=0.000),经平均秩次判断,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干预组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的比率较常规组明显减小(45/148 vs 70/143),干预组出现瞳孔回缩的患者例数较常规组明显增多(100/148 vs 42/143),干预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提升患者比例较常规组明显增多(124/148 vs 65/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急诊行锥、钻颅引流减压是抢救血肿压迫致脑疝形成患者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可为进一步手术治疗争取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