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中毒机制至今尚未研究清楚.尽管车间空气中TNT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1mg/m3)以下,职业接触者仍有中毒现象发生,对此种职业损伤的预防机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了解TNT对作业工人发中锌铜铁含量的影响,为生物监测指标的探讨提供一定的线索,并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非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兰州某化工厂工龄在1年以上接触TNT的一车间作业男工44人和不接触TNT的二车间工人13人.自后枕部发根处剪取发样.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析接触TNT男工及对照人员发中锌、铜、铁含量.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工人发锌、发铜和发铁含量.结果接触组发铜平均含量为20.50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18.26μg/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59,P<0.05),发锌、发铁的含量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锌含量与车间空气中TNT浓度间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一反应关系(r=0.917,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发锌水平可以作为生物监测的指标.发铜对TNT职业损伤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作为早期TNT职业损伤干预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微量元素和氧自由基水平变化对脑组织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03/10大连市友谊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测定其急性期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锰、铜、锌、铁)及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皮质醇)的水平,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对照。将脑梗死患者按梗死体积分为小梗死组(&;lt;5cm^3),中梗死组(5~15cm^3),大梗死组(&;gt;15cm^3);根据改良爱丁堡与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损伤(0~15分),中度损伤(16~30分),重度损伤(31~45分),比较梗死体积和损伤程度不同时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微量元素与自由基间的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14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患者血清锰、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皮质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1),血清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发锌、铜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血清铁水平较对照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gt;0.05)。②脑梗死体积越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锰、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越高(F=5.33~24.14,P&;lt;0.01),血清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越低(F=26.02,7.22,P&;lt;0.01。③损伤程度越重,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锰、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越高(F=4.12~26.39,P&;lt;0.05或0.01),血清锌、铜一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越低(F=16.45,5.46,P&;lt;0.01)。④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表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呈显著正相关(r=0.57,0.676,P&;lt;0.00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呈显著负相关(r=-0.52),血清铜、锰与皮质醇呈显著正相关(r=0.79.0.93,P均&;lt;0.001)。结论:①脑梗死面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血清锰含量越高,提示血清锰的升高可加重缺血性脑损害。②脑梗死患者锰、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越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越低则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越重,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变化对脑组织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③脑梗死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失衡可加重缺血性脑损害,尤其可加剧脑缺血后自由基的产生,加重发病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行为环境保护对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慢性职业损害的影响。方法:对177名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教育;检查144人下班洗浴后皮肤TNT残留情况,检测32名志愿者口服维生素C对尿中三硝基甲苯及主要代谢产物2,6-二硝基-4-氨基甲苯(2.6-dinitro-4-amino-toluene,DNAT)指标。结果:作业人员下班洗浴后皮肤TNT残留检出率明显下降,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3周下班洗浴后皮肤TN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9%。35.6%,1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4.2,P&;lt;0.01);尿中TNT及DNAT均呈降低的趋势(P(0.01);志愿者口服维生素V后,尿TNT含量呈上升趋势,尿DNAT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健康教育是预防TNT慢性中毒有效的方式方法。在现有生产条件下,预防TNT职业危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锌干预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孕妇进行锌干预后,观察其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以探讨锌干预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发育的关系。方法:2002-04/2003-04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建立优生保健卡,并定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孕妇1031例。符合标准的孕妇670名。干预对象自建立优生保健卡之次日起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30mL。遵循1:1配对的原则从同期孕检妇女中选取相应1名对照,对照组不进行锌元素制剂增补。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第1次孕期保健、孕27—29周及产前抽取静脉血,测定全血锌浓度。并记录孕妇的年龄、身高、孕前体质量、职业、家庭月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孕产史、孕期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等内容。结果:对照组孕妇不同孕期全血锌浓度[孕早期(6.29&;#177;1.88)mg/L,孕中期(5.59&;#177;1.41)mg/L,孕晚期(5.19&;#177;1.20)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28.786,P&;lt;0.01),随着孕期的进展而逐渐下降。干预组孕妇不同孕期全血锌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干预组的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24.4123,40.4794,P&;lt;0.01);干预组的先天畸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6558,P&;lt;0.05)。干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头围显著大于对照组,干预组身长、1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4.581.4.841,4.895,15.001,P&;lt;0.01)。结论:对孕妇每日补充适量的锌制剂可显著改善孕中、晚期的锌营养状态及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存在于生活、生产环境中的多种化学毒物在一定剂量下具有免疫毒性,灭蚁药物氯丹和含砷杀虫剂名列其中。职业性接触此类化学毒物是否会造成作业人员免疫系统损害?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对作业人员免疫水平的影响。设计: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原江苏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和毒化实验室。对象:该研究于2002-01/2003-12在原江苏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科和毒化实验室完成。接触组分设为白蚁防治组、砷药物生产组和氯丹生产组。3组研究对象分别选择来自本省某白蚁防治所的白蚁防治人员、某农药厂生产砷药物和生产氯丹的工人,共216名。选择身体健康的非职业性接触人群64人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接触组工龄在2年以上者;②对照组为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健康自愿者,其他条件与接触组相似。排除标准:①符合接触组纳入标准但工龄小于2年者;②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但患有各种疾病者。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免疫化学系统ICS仪和PEG一紫外定量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血清中lgG,IgA,IgM,C3,C4,CRP,CIC进行了检测。并对工龄、吸烟、饮酒和体内毒物的浓度对免疫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血清中:IgG,IgA,Ig,MC3,C4,CRP,CIC水平。结果:职业接触灭蚁药物使血清中:IgG,IgA,IgM水平显著下降(t=2.16—2.35,P&;lt;0.05),但不同工龄接触者的IgG,IgA,IgM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吸烟、饮酒能加重含砷和氯丹类灭蚁药物对人体免疫水平的影响,使IgG、IgA、IgM水平显著降低(t=1.76~5.68,P&;lt;0.05~0.01);体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血清氯丹和尿砷含量呈负相关[r=(-0.5123)~(-0.2314),P&;lt;0.05~0.001]。结论:职业性接触灭蚁药物能显著降低作业人员机体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多次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性损伤时金属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缺血预处理对主动脉手术的脊髓缺血性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脊髓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多次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2-09/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学研究室完成。2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双盲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保护组,每组8只。干预:假手术组不阻断主动脉,缺血再灌注组阻断主动脉45min,缺血预处理保护组阻断主动脉5min,开放5min,反复4次之后再阻断45min。主要观察指标:术后第7天检测脊髓组织金属元素(钙,镁,铜,锌)的浓度。术后观察后肢神经功能的评分、后肢针电极肌电图和脊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组织钙,铜的浓度较假手术组显著性升高(P&;lt;0.05或0.01),镁,锌的浓度则显著性降低(P&;lt;0.05)。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组织钙、锌的浓度分别较缺血预处理保护组显著性升高或降低(P&;lt;0.01)。缺血再灌注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假手术组和缺血预处理保护组(P&;lt;0.05或0.01),脊髓病理学和后肢肌电图亦较缺血预处理保护组有显著性病理改变(P&;lt;0.01)。结论:多次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而又快速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维持缺血区域钙,镁,铜,锌离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微量元素是人体中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指标,能够显示人体健康与营养状况的种种信息。因此进行有关儿童发中微量元素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其相关性,合理调节儿童营养有十分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大量随机的儿童发样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的测量和统计,发现儿童发中微量元素锌、钙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研究和制定儿童发中微量元素的标准和合理地调节儿童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设计: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取廊坊市文安县6岁以下儿童的发样,样品经洗涤干燥,准确称量,干法灰化,用1:1盐酸提取,用10g/L SrCl2溶液定容,选取仪器最优化条件,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随机抽取1000多份年龄为几天至6岁儿童的发样测定结果分年龄段进行统计,取各个年龄段结果的平均值。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年龄对应的锌、钙含量比较。结果:发现新生儿(4个月以内)发中锌、钙的含量均较高,至6个月以后,其含量逐渐降低,到1.5~2.5岁左右处于一段低谷,到3岁以后锌、钙的含量又有所增高。如:2个月以内的儿童发中锌、钙的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0,1432ug/g;18个月儿童发中锌、钙的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5,412ug/g;72个月(6岁)儿童发中锌、钙的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47,606ug/g。结论:学龄前儿童发中锌、钙元素含量随年龄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针刺内关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进程,对心肌组织肌酸激酶、丙二醛等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目的:探讨针刺内关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内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在湖南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大耳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内关组、针刺列缺组,每组8只。G6 805电针仪电针家兔内关穴、列缺穴各20min。主要观察指标:白兔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变化。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模型组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lt;0.01);针刺内关穴组白兔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0.69&;#177;0.15)mmol/g,(0.800&;#177;0.150)pkat/g]明显低于模型组[(1.67&;#177;0.27)mmol/g,(2.434&;#177;0.267)pkat/g](P&;lt;0.01)。针刺列缺组白兔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合成、释放,从而减轻其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荷瘤大鼠60Coγ射线局部辐射引起的全身氧化损伤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alkei-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摘除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的右后腿皮下,制成大鼠荷瘤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肿瘤模型组、单纯放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同批正常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灌胃,分次对单纯放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的荷瘤大鼠进行60Coγ射线局部照射4次,每次间隔1周,累计剂量为47Gy,最后一次照射后7d,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分别检测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含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总抗氧化力(TAC)。结果:与阴性组相比单纯放疗组血清NO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lt;O.01,P&;lt;O.05),抗氧化剂保护组NO含量和NOS活性较单纯放疗组显著降低(P&;lt;O.01,P&;lt;O.05)。单纯放疗组GSH,CuZn-SOD,Mn-SOD和TAC显著低于非照射组(P&;lt;O.05),而抗氧化剂保护组T-SOD,Mn-SOD,GSH和TAC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lt;O.05)。结论:60Coγ射线局部放疗引起的全身氧化损伤很可能是通过提高NOS活性,诱导NO的大量生成而导致的。高效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以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合成,以及提高GSH,CuZn-SOD,Mn-SOD和TAC水平而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菏泽市城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和有关因素,为开展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菏泽市城区1008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调查分析”查出的358名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相关因素追踪调查。用询问法;检验有铅暴露史患儿的血清锌原卟啉、锌、铁含量;随机抽样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检测患儿血清儿茶酚胺递质水平。结果:57名有铅暴露史者锌原卟啉测定值均大于2.5μg/g,高于正常儿童(P&;lt;0.001),患儿血清锌、铁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儿童(P&;lt;0.001),儿茶酚胺递质水平高于正常儿童(P&;lt;0.001)。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儿童自身智力、学习成绩、出生时缺氧缺血性脑病、铅中毒、儿茶酚胺递质的代谢失衡等有关。要重视患儿体内微量元素锌、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可使脑内离子稳态遭到严重破坏,这种离子稳态的破坏又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钙、镁、锌、钠、钾、铁含量的变化,探讨左旋四氢巴马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作用机制。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研究的地点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材料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清洁级Wistar大鼠35只,雌雄不拘,体重180—200g,鼠龄4—6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原子分光光度仪检测脑组织电解质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12h组钙[(218.66&;#177;11.88)μg/g,q=5.526,P&;lt;0.01].锌[(72.45&;#177;0.830)μg/g,q=23.240,P&;lt;0.01]、钠[(5237.85&;#177;106.48)μg/g,q=7.956,P&;lt;0.01]、钾[(15421.52&;#177;264.86)μg/g,q=3.805,P&;lt;0.05].铁[(151.27&;#177;10.21)μg/g,q=3.392,P&;lt;0.05]含量增高,镁[(617.71&;#177;13.91)μg/g,q=5.009,P&;lt;0.01]含量降低;24h钙[(295.63&;#177;64.69)μg/g,q=12.251,P&;lt;0.01]、锌[(74.44&;#177;0.47)μg/g,q=27.354,P&;lt;0.01]含量进一步增高,镁[(587.14&;#177;10.90)μg/g,q=10.499,P&;lt;0.01]含量进一步降低,钠[(5056.68&;#177;100.18)μg/g,q=5.269,P&;lt;0.01]、钾[(15116.52&;#177;631.96)μg/g,q=4.156,P&;lt;0.05]含量仍升高,铁[(118.79&;#177;14.22)μg/g,q=2.515.P&;gt;0.05]含量与假手术组接近。左旋四氢巴马丁在脑缺血再灌注12h和24h均能抑制脑组织钙[(175.67&;#177;2.70)μg/g,q=3.756,P&;lt;0.05;(190.76&;#177;4.60)μg/g,q=9.163,P&;lt;0.01]、锌[(66.77&;#177;1.14)μg/g.q=11.758,P&;lt;0.01;(69.94&;#177;0.98)μg/g.q=9.304,P&;lt;0.01]、钠[(4841.94&;#177;179.00)μg/g,q=4.206,P&;lt;0.05;(4251.05&;#177;194.31)μg/g,q=3.183.P&;gt;0.05]含量的上升,并提高脑组织镁[(706.21&;#177;25.92)μg/g,q=15.888,P&;lt;0.01;(662.80&;#177;9.74)μg/g,q=13.585,P&;lt;0.01]和钾[(16294.68&;#177;102.48)μg/g,q=5.274,P&;lt;0.01;(16577.51&;#177;152.46)μg/g.q=3.339,P&;gt;0.05]的含量,降低铁[(86.90&;#177;2.89)μg/g,q=11.607,P&;lt;0.01;(84.85&;#177;321)μg/g,q=11.795,P&;lt;0.01)含量。结论:左旋四氢巴马丁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脑组织钙、锌、钠含量的上升,提高镁和钾含量,降低铁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羊睾丸提取液对重金属致损睾丸支持细胞的修复与保护作用,以期为干预男性生育功能障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健康昆明种雄性小白鼠30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小鼠10只。采用醋酸铅制备睾丸受损模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显微图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结果:模型组睾丸支持细胞肿胀变性,模型组NOS活性(A值:0.146&;#177;0.023)明显低于对照组(0.298&;#177;0.031);给药组支持细胞形态接近对照组。给药组NOS活性(0.236&;#177;0.020)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1)。对照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1);给药组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5);对照组与给药组无明显差异(P&;gt;0.05)。对照组睾丸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5);给药组睾丸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5)。结论:羊睾丸提取液对铅等重金属所致的睾丸损伤有一定的修复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硒、锌对索曼神经毒剂诱导大鼠过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索曼对大鼠急性中毒的自由基损伤作用及硒、锌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组(正常对照组)、阳性组(损伤对照组)、硒组(加硒保护组)和锌组(加锌保护组)。测定指标有血清、大脑、肝脏的维生素E、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结果:索曼中毒后,大鼠大脑与肝脏中的T-AOC分别从(80.60&;#177;9.87),(174.63&;#177;6.67)mmol/g降至(38.69&;#177;3.57).(97.40&;#177;5.97)mmol/g(t=16.22,14.8,P&;lt;0.01);维生素E含量从(3.78&;#177;0.49),(37.40&;#177;3.36)μmol/g降至(1.52&;#177;0.38).(17.94&;#177;2.75)μmol/g(t=13.91,13.50,P&;lt;0.01),血清中的T-AOC和维生素E也有所降低(t=2.31,2.85,P&;lt;0.05);而血清NOS活性从(6.70&;#177;0.30)mmol/L升高至(15.60&;#177;2.78)mmo1/L(t=14.92.P&;lt;0.01),大脑与肝脏中的NOS活性也有所升高;硒、锌组较阳性对照组损伤指标变化幅度较小。结论:索曼中毒有明显的自由基损伤作用,硒、锌对索曼中毒有显著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甘草甜素脂质体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脂质体对急性酒精(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肝脏保护的康复措施介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甘草甜素3个剂量组。通过预先给予各组小鼠甘草甜素脂质体,剂量分别为0.25,0.5,1.0mL/h,30d后各剂量组及模型组小鼠经口一次给予乙醇6.5g/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甘草甜素脂质体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结果:给予乙醇溶液16h后模型组的肝过氧化反应增强,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5,2&;#177;1,6)μmol/g]明显高于对照组[(2.2&;#177;0.7)μmol/g](P&;lt;0.01)。甘草甜素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甘草甜素组的肝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给予乙醇后肝组织脂肪酸代谢障碍,三酰甘油合成增加,甘草甜素对三酰甘油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lt;0.01),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肝脏病理学组织切片分析表明甘草甜素各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结论:甘草甜素脂质体能对抗酒精中毒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各种奋性氨基酸在学习记忆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针刺可特异性地调节某些氨基酸的含量,使之在脑内重新分布,本实验观察调神益气针法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研究室完成。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7只、针刺组9只和非穴位组8只。通过栓子注入法对模型组、针刺位组和非穴位组大鼠制作为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方法同模型制作,只在注射时以生理盐水0.3mL代替栓子溶液;正常组未进行手术及造模。针刺组、非穴位组于造模2周后开始针刺,1次/d,治疗6d,休息1d,3周共治疗18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进行与针刺组和非穴位组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捉抓刺激。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后不同脑区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含量。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谷氨酸含量变化: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在海马区,模型组及非穴位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lt;0.05),而针刺组谷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5)及非穴位组(P&;lt;0.05)。②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在皮质区及海马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模型组纹状体区明显高于正常组(P&;lt;0.01),而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1)。③天冬氨酸含量变化:在各脑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除外皮质)及非穴位组均明显升高(P&;lt;0.01);而针刺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5或.P&;lt;0.01)及非穴位组(P&;lt;0.01)。④天冬酰胺含量变化:模型组及非穴位组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明显高于正常组(P&;lt;0.01);针刺组皮质明显低于模型组(P&;lt;0.01)及非穴位组(P&;lt;0.01),在纹状体亦低于非穴位组(P&;lt;0.05);在海马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调神益气针法可调节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的异常代谢,从而降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所介导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趋于正常水平,这可能是针刺改善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薛桥  王士雯  卢才义  李泱  马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11-5013,F006
目的:了解褪黑素对肺炎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心脏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在肺炎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对肺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NIH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注入气管模拟制作肺炎模型)、肺炎组(经气管注入细菌悬液制作肺炎模型)、褪黑素+肺炎组(在肺炎模型基础上每日经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进行干预)、溶媒+肺炎组(在肺炎模型基础上每日经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的溶媒作为对照)。各组动物观察72h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取心肌组织制备光镜和电镜标本,剩余心肌组织制备匀浆,检测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和铜锌一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检测血浆中TNF-α含量;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改变。结果:肺炎后小鼠心脏功能受损、心肌组织中丙二醛、TNF-α含量增加(F=3.15-8.03,P&;lt;0.01-0.05);T-SOD[肺炎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10.3&;#177;27.4),(152.16&;#177;27.4)kNU/g],Cu,Zn-SOD[肺炎组、生理盐水对照组:(22.89&;#177;4.17),(30.50&;#177;6.96)kNU/g]活性降低(F=4.05,P&;lt;0.05;F:5.78,P&;lt;0.01);ATP含量降低(F=2.91。P&;lt;0.05);心肌组织线粒体损伤明显(F=8.55。P&;lt;0.01)。褪黑素干预可部分抑制上述改变(F=2.91~8.55,P&;lt;0.01~0.05)。结论:在肺炎小鼠中,褪黑素通过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线粒体等作用进而保护小鼠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氧化应激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SHR)血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活性氧的影响。方法:30只实验动物分为3组,其中10只Wistar京都大鼠(WKY)为正常血压组,20只SHR随机分为SHR组和使用氯沙坦SHR组。氯沙坦灌胃8周后,取血浆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和活性氧的含量及NOS.SOD活性。结果:SHR组与正常血压组比较,血浆活性氧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增高(t=52.15,6.87,P&;lt;0.001),一氧化氮含量和SOD活性显著降低(t=4.60,6.60,P&;lt;0.001);氯沙坦SHR组活性氧含量[(864.6&;#177;24.8)kU/L]比SHR组[(2134.8&;#177;87.6)kU/L]显著降低(t=44.11,P&;lt;0.001),一氧化氮含量增高(t=3.09,P&;lt;0.05),但SOD和NOS的活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高血压可能是血管内氧化应激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氯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联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气指标的变化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两组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气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P&;lt;0.01),血细胞比容指数也有明显下降(P&;lt;0.05);治疗组血气分析氧分压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P&;lt;0.01),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P&;lt;0.05);肺功能测定,治疗组治疗后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量、平均最大呼气流量指标分别为:(1.96&;#177;0.61)L,(43.46&;#177;16.88)L/min,(1.36&;#177;0.46)L。(3.69&;#177;1.47),(0.95&;#177;0.41)L/s,明显高于治疗前[(1.76&;#177;0.61)L,(37.46&;#177;18.45)L/min,(1.06&;#177;0.36)L,(2.54&;#177;1.42),(0.68&;#177;0.52)L/s](P&;lt;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黄芪和川芎嗪注射液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细胞因子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是否通过调节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等血管活性因子的变化而实现的。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研究对象为1999—05/2001—06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HIE患儿与40例正常新生儿生后1,3,和7d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nted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fide,CNP)水平,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负责检测。于生后第1天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新生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HIE患儿血清TNF-α升高、IL-6、IL-8降低,并与脑血流动力学紊乱和ET-t,cGRP,CNP的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即阻力指数(RI)与IL-6呈负相关(r=-0.61,P&;lt;0.01),与IL-8,TNF-d呈正相关(r=0.80,0.72,P&;lt;0.01)。IL-6与ET-1呈负相关(r=-0.54,P&;lt;0.01),与CNP,cGRP呈正相关(r=0.49,0.52,P&;lt;0.01);而IL8、TNF-α与ET-1呈正相关(r=0.61,0.72,P&;lt;0.01),与CNP,cGRP均呈负相关(r=-0.51,-0.63,P&;lt;0.01)。结论:新生儿HIE血清IL-6,IL-8与TNF-α变化可能通过调节ET-1.cGRP与CNP的变化而发挥对脑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从而参与HIE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观察运动对大鼠肝脏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I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20只,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喂养5周后,随机分为2亚组:胰岛素抵抗组:继续高脂饮食;运动组:继续高脂饮食+运动。干预6周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TPlB蛋白含量。结果:①高脂饮食饲养5周后,大鼠的空腹血糖轻度升高(t=2.163.P&;lt;0.05),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明显升高(t≥5.307,P&;lt;0,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显著下降(t=3,097,P&;lt;0.01),出现了胰岛素抵抗。②运动6周后,运动组大鼠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附睾脂肪垫及HOMA—IR下降(t≥3.365,P&;lt;0.01),ISI显著升高(t=3.097,P&;lt;0.01)。③在胰岛素抵抗状态时,大鼠肝组织中PTP1B蛋白表达(A值)显著升高(0.62&;#177;0.08),与对照组(0.31&;#177;0.07)比较,增加了98.3%(t=9.335,P&;lt;0.001);游泳干预后,PTP1B的表达明显降低(0.42&;#177;0.12),与胰岛素抵抗组(0.62&;#177;0.08)比较,减少了32.2%(t=4.263。P&;lt;0.001)。结论:运动改善组织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降低肝脏组织中PTP1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