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的基因多态与华东地区汉族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的关系及其在SLE家系中的传递规律。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对99例SLE患者,116名正常人及12个SLE家系的48名成员进行了TNF-β基因分型。结果:SLE患者的TNF-β*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62.2%/47.0,OR=1.89,P=0.0012),但可能样本量过小,在SLE家系研究中未发现TNF-β基因多态存在关联的证据以及传递/连锁不平衡的证据,结论:TNF-β*2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易感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的方法对1号染色体狼疮易感区域进行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并由此定位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候选基因.方法用9对高密度的微卫星标记对1q23-24易感区域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用延伸型传递不平衡试验(ETDT)、Gene Hunter和家系为基础的相关分析(FBAT)软件分析连锁不平衡的结果;用TaqMan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候选基因mRNA的表达量;用等位基因分型PCR对候选基因内的4个SNP分型.结果①发现微卫星标记D1S2628 (P=0.000 987,Pc=0.001 2)和D1S2673 (P=0.007 082,Pc=0.010 4)的等位基因存在整体的显著传递不平衡);②发现D1S2628-119 bp (Pc=0.001 2;传递∶不传递=91∶45,P=0.000 1)和D1S2673-103 bp (Pc=0.010 4,传递∶不传递=109∶67,P=0.0016)等位基因从杂合子父母优势传递给受累后代;③在中国汉族红斑狼疮核心家系中单倍型D1S2628 (119 bp)-D1S2673 (103 bp) (传递∶不传递=43∶18,P=0.001 4)和单倍型D1S2628 (119 bp)-D1S2673 (107 bp) (传递∶不传递=29∶12,P=0.007 9)存在传递不平衡.在中国汉族SLE患者中PBX1的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00 1).PBX1基因中的单倍型SNP1(G)-SNP2(C)优势传递给受累后代.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的1q23区存在与微卫星标记D1S2628和D1S2673物理距离相近的SLE易感基因;PBX1基因表达较低,其SNP单倍型与SLE易感显著相关.这提示PBX1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Ⅰ型干扰素受体基因内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群狼疮肾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FNAR1和IFNAR2内部的14个SNP标记在200个核心家系,5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203例狼疮肾炎患者和334例狼疮非肾炎患者)和252名正常人中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aploview软件分析SNP分布情况,并用FBAT软件做TDT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①IFNAR1-SNPrs2243594等位基因频率(G)在SLE患者(29.0%)和正常人(21.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基因型的频率在SLE患者(50.3%)低于正常对照组(61.2%,P<0.05)。②IFNAR1-SNPrs2243594等位基因频率(G)在狼疮肾炎患者(35.5%)和正常人(21.2%)两组对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基因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39.1%)低于正常对照组(61.2%,P<0.01)。③IFNAR1含有rs2243594G等位基因的单倍型频率在SLE肾炎患者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rs2243594G等位基因在肾炎家系中有优势传递。结论IFNAR基因的变异可能在狼疮肾炎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A80C多态与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基因外显子1中的A80C多态与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方法,在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02名健康对照者中,对TNF-β基因外显子1的A80C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A80C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女性高血压患者中,其CC、CA和AA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女性C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TNF-β基因外显子1的A80C多态可能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尤其是携带CC基因型的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7q23)上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G261T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人类17q23上的ACE基因多态性G261T,运用家系为基础的相关性检验(FBAT)方法,对119个中国汉族SLE患者家系(其中核心家系95个,119例患者,316名家系其他成员)ACE多态性位点(rs4303)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119例SLE患者中:G、T等位基凶频率分别是44.8%和55.2%:基因型GG、GT和TT的频率分别是13.9%,62.0%,24.1%。FBAT单位点分析显示G261T多态性与SLE显著相关:附加模型(Z=2.877.P=0.004),显性模型(Z=2.557,P=0.011)以及隐性模型(Z= 2.202,P=0.028)。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和同胞传递不平衡检验(STDT)显示其中ACE-261T等位基因由杂合子父母优势传递给患病子女或者与正常同胞相比更容易传递给患者(X~2=11.66,P=0.001)。结论ACE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SLE的易感基因;其中ACE-261T等位基因与SLE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正常对照人群与PM/DM患者的TNF-α-308和TNF-β-252基因的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譹整体水平上,PM/DM患者TNF-α的等位基因TNF2频率与正常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16/70)vs9.5%(29/304),χ2=9.534,P<0.01],PM和DM患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相比TNF2基因频率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23.1%(6/26),DM:22.7%(10/44),χ2=4.630,P<0.05和χ2=6.718,P=0.01];譺整体水平上,PM/DM患者的TNF-β-252的两个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群相似[TNF-β*1的基因频率在PM/DM患者和正常对照间分别为48.6%(34/70)和40.5%(123/304),TNF-β*2分别为51.4%(36/70)和59.5%(181/3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M和DM患者分别与正常对照相比,TNF-β的两个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NF-α-308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PM/DM的易感性相关,TNF-β-252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PM/DM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FCGR2A基因H131/R131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探讨该位点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有关。方法 应用Taqman MGB方法对340例SLE病人,300例患者父母和183名正常人的H131/R131多态性位点进行大规模等位基因分型,病例对照研究应用χ^2检验,家系为基础的传递不平衡检验应用ETDT22软件。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提示SLE组和正常组之间的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413),传递不平衡检验证实该位点在中国人群SLE家系中无优势传递(P=0.6049)。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FCGR2A H131/R131多态性位点与SLE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w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的方法对108例SLE患者和102名健康人HLA-Cw01-08等位基因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各等位基因的基因表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SLE患者组中HLA-Cw07的基因表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Cw07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或易感连锁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PBX1)3’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PBX1基因3’端下游区域通过测序发现SNP rs3185695, 再对发现的该SNP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aploview软件和延伸型传递不平衡试验(ETDT)分析SNP与中国人SLE发病的相关性。结果靠近PBX1 3’末端通过测序发现的SNP rs3185695进行家系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提示等位基因G优势传递给患者,传递:不传递(T:U)=62:41,P=0.0385。结论 PBX1基因可能为SLE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Fabry病患者家系临床资料、酶学和基因学的特点.方法 收集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家系中3名成员外周血,底物荧光法进行酶活性检测,并对其中1名酶活性显著降低的男性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对GLA基因的7个外显子和旁侧内含子的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是否存在突变.结果 家系中2名成员外周血白细胞酶活性降低;其中的男性家系成员的基因检测显示GLA基因外显子2有错义突变:c.334C>T( CGC>TGC)(p.R112C);除先证者本人外,其他家系成员均无明确的SLE证据.结论 SLE合并Fabry病极其罕见;对于难以鉴别的患者需及时进行自身抗体及GLA酶学或者基因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217G/A和-152G/A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男性早发性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SNaPshot反应,在100例男性早发性CAD患者和100名健康男性对照者中,对AG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217G/A和-152G/A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17G/A多态AA、AG和GG基因型在CAD组中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9),CAD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亦显著增加(P=0.012),A等位基因携带者早发性CAD的发病危险是非携带者的1.913倍(95%CI1.151~3.182)。-152G/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其A、G等位基因频率2组相比有差异(P=0.044)。在多支病变组中,-217G/A多态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2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0和P=0.005),且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多支病变的危险是非携带者的2.307倍(95%CI1.274~4.179)。结论:在上海地区的汉族男性人群中,AGT基因-217G/A和-152G/A多态可能是其早发性CAD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且-217G/A多态可能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TNF-α、TGF-β1和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上海人群中TNF-α、TGF-β1及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联.方法:运用PCR-RFLP结合测序的方法,测定119例健康对照者与169例肝硬化患者TNF-α基因-308G/A、TGF-β1基因-509T/C、IL-10基因-592A/C的多态性,并确定其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TNF-α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OR>3);TGF-β1-509位点的3种基因型整体间没有差异,但T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IL-10-592A/C的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α-308G/A与TGF-β1-509T/C的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 RFLP法对 3 98例 2型糖尿病 (DM )患者和 2 12名正常对照者 (NC) ,进行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受体 (RAGE)基因启动区 -4 2 9T/C多态基因型检测。比较 2型DM合并或未合并肾病组以及NC组间 -4 2 9T/C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提示 ,-4 2 9T/C多态与 2型DM肾病的进展有关 ,C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人 2型DM临床肾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基因型的多态性与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IDC)的相关性.方法 在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选择86例IDC患者为IDC组、9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ELlSA法检测血清TNF-β蛋白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TNF-β基因多态性变化.结果 IDC组TNF-β蛋白水平[(1.876±1.013)μg/L]高于对照组[(1.018±0.645)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1);TNFμ*2等位基斟频率[63.4%(109/172)1高于对照组比[47.9%(91/1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P<0.05),其比值比(伽)值为1.88.结论 TNFμ*2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IDC的易感性有关,可能是IDC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4.5年(中位数,范围0.1~6.0年),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联性.并在一个横断面队列研究中随机人选1123名无心脑血管病史的参加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观察基因多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过程中,355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事件.携带-604TC和CC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4.5年累积复发率为17.1%(159/929,复发/总例数),而-604TT基因型携带者的累积复发率为21.3%(196/920,复发/总例数).Cox生存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604TC和CC基因型与降低的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关,风险比0.71(95%可信区间,0.58~0.89;P=0.002);这种保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更为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达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604C等位基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β=0.125;P<0.001).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携带者与-604TT基因型相比,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中作用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细胞素基因外显子1Cys7Gly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天津地区211名T2DM患者和102名正常对照者β细胞素基因外显子1基因型,比较两组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BMI≥24kg/m^2受试者,对照组G等位基因频率为7.3%,T2DM组为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细胞素基因外显子1Cys7Gly多态性可能与部分国人T2DM发生相关,TG基因型在T2DM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江苏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 β,TNFβ)1069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68名健康人和45例胃癌患者TNFβ基因的单碱基突变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胃癌患者的TNFβ1/2等位基因频率(66.7%)较正常人(47.0%)明显升高(P=0.019<0.05).结论:TNFβ1/2等位基因频率与胃癌易患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OLFl/EBF相关锌指蛋白基因(OAZ)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43个中国SLE患者核心家系DNA.依据http://www.hapmap.org/数据库中的信息,选取了OAZ基因上的35个SNP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aploview、Genehunter和Fbat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与中国人SLE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等位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家系传递不平衡检验(TDT),提示rsl420683,rs6500240显示传递不平衡,rsl420683等位基因G优势传递给患者,传递:不传递=86:50,P=0.002;rs6500240等位基因C优势传递给患者,传递:不传递=88:56,P=0.008。结论OAZ基因上的SNP位点rs1420683和rs6500240与SLE发病相关.未发现这两个位点的突变影响转录因子的结合,并且相互之间并没有存在强的连锁关系,可能与邻近的某个影响蛋白结构或表达的功能性SNP存在连锁不平衡,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IL-1β基因启动子-511C/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基因启动子 - 5 11C/ T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2 DM)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技术检测 135例 T2 DM患者和 14 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 IL - 1β基因型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  IL - 1β基因型 CC、CT和 TT频率在 T2 DM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 .6 %、5 1.9%、35 .5 %和 2 5 .7%、4 5 .7%、2 8.6 % ;等位基因 C、T频率在 T2 DM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38.5 %、6 1.5 %和 4 8.6 %、5 1.4 %。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 T2 DM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 ,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 T2 DM的风险是 C等位基因的 1.5 0 7倍。结论 IL- 1β基因启动子 - 5 11C/ T多态性与 T2 DM的发病有相关性 ,T等位基因可能是 T2 DM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NKX2-5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 方法:收集13()例无血缘关系的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10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CHD候选基因NKX2-5的全部外显子和外显子两侧的部分内含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将所测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NKX2-5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出NKX2-5基因变异.比较识别出的NKX2-5基因多态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差异. 结果:在CHD患者的NKX2-5基因识别出2个单核苷酸多态,一个是NKX2-5基因编码序列第63位的腺嘌呤(A)变为鸟嘌呤(G),即C.63A>G多态;另一个是NKX2-5基因编码序列第606位的G变为胞嘧啶(C),即c.606G>C多态.在NKX2-5基因第606位点的等位基因G、C及其构成的3种基因型GG、GC、CC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频率比较:X2=4.125,P=0.042;基因型频率比较:X2=4.279,P=0.039).但在NKX2-5基因第63位点的等位基因A、G及其构成的3种基因型AA、AG、GG在CH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频率比较:X2=0.704,P=0.402;基因型频率比较:X2=0.626,P=0.429). 结论:NKX2-5基因C.606G>C多态可能与CHD有关,等位基因606C携带者可能对CHD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