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崩漏     
崩漏是妇科四大疾病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损害极大。由于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其阶段性及连续性的不同,崩漏当分为经崩、经漏、崩漏三种类型。如非经行期突然大量出血,称为“崩中“、“经崩“;经崩之后又淋漓不断,按其连续性称为“崩漏“或称“崩中漏下“;继月经之后淋漓不断持续2周以上者称为“经漏“,亦称“漏下“;期间血量增多称为  相似文献   

2.
“功血”属于中医崩漏、月经过多的范畴。以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突然大下、或淋漓不断为特点。多发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笔者以补肾法为主治疗本症,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者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尽者称“漏”。崩漏为妇女常见病之一,包括血崩和经漏2症,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故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前人认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症状虽有轻重缓急之别,  相似文献   

4.
崩漏为妇女非行经期间忽然阴道不规则的大量出血或小量持续淋漓不断出血的统称,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崩”是形容出血来势骤急突然暴下如山崩地裂之势,“漏”是指出血来势较慢,血量不多,延绵持续,淋漓不尽如漏卮难塞,漫无关防者.所以中医有大下不止为崩;淋漓不断为  相似文献   

5.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正常行经期间阴道不规则的大量出血或小量持续淋漓不断出血,没有行经周期。虽和现代医学“功能性子宫出血”相似,但崩漏范围较广。“功能性子官出血”是指子宫没有其它器质性病变而由于性腺激素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症状。一、崩漏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肝、脾三脏的功能紊乱及冲任二脉失调。如:忧思伤脾,脾虚不能摄血;郁怒伤肝或郁久化热,则肝不藏血或迫血妄行;劳损惊恐伤肾,肾气虚亏不能闭藏则经血溢下。  相似文献   

6.
崩漏,系指妇女在非经期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出血,淋漓不断,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崩漏亦称崩中漏下.来势急骤,下血量多,谓之经崩;来势缓慢,下血淋漓不断,谓之经漏.崩与漏临床表现虽有区别,但可以互相转化,即漏者为崩之渐,崩者为漏之甚.现代医学妇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及肿瘤等引起的出血,都属于崩漏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直接灸治疗月经过多4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继红  马文珠 《中医药学报》1998,26(3):F003-F003
直接灸治疗月经过多4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邬继红马文珠朱文宏齐金蕊黄富贵张艳关键词直接灸月经过多临床观察月经过多属中医“崩漏”的范畴,其来势急骤,出血量多者称为“崩”;而来势平缓,淋漓不净者称为“漏”。因二者在临床上常见互相转化,故而常以“...  相似文献   

8.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疑难重病,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1];"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漏病因病机复杂,病程多反复,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历来医家遇之每感棘手.  相似文献   

9.
崩漏,现代中医妇科定义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有关崩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奠定了理论基础。漏,则始见于《金匾要略》。《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认为“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明确了崩漏的概念,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并见;《济生方·总论证治》云:“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重者谓之崩中。”而《景岳全书》明确地将崩漏归属于月经病的范畴,指…  相似文献   

10.
环崩环漏,系指部分育龄妇女于宫内放置节育环后,经量明显多于术前,甚则量多如注;或经程延长,淋漓不断;或不规则阴道出血而言。一般以量多势急,而经程稍长于术前者,谓之“环崩”;经程延长,量不甚多,来势亦缓,但淋漓不净者,称之“环漏”。是病既不同于妇女常见的月经过多,亦与传统的崩漏有别:一、继发于放环之后;二、多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具有初时量多,继则淋漓,周而复始的特点。目前中医诊治本病之文尚少见报道,而为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必要对其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进行研讨。试就笔者临床经验和诊治体会小结于后,供诸同道参考。一、病机特点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放环  相似文献   

11.
司徒仪教授应用益气温阳化瘀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血证之一,指妇女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下血不断。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症状特点为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严重失调,常可在停经数周或数月后发生出血,量多如注,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甚至数月不净[1]。  相似文献   

12.
浅谈崩漏的辨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相当于西医学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景岳全书》云:“崩漏不止,经乱之甚者也,盖乱则或前或后,漏则不时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总由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在临床上我们从“虚、热、瘀”三个方面对崩漏进行辨治,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流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它包括崩与漏两个概念,阴道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为“崩”,出血量少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为“漏”。根据多年临床体验,崩、漏二者虽然症状表现不同,病势有缓急之分,但其发病机理则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崩和漏可  相似文献   

14.
固本止血汤治疗妇科出血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焕松 《新中医》2001,33(5):65-65
妇科出血症包括妇女怀孕后阴道无痛性流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多年来,笔者治疗这类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系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6岁,最大50岁.平均3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年余。病种属胎漏者2例.月经过多者41例,崩漏者7例。1.2 临床表现 怀孕后阴道无痛性流血。行经时间延长,一般7-10天以上,且经量增多,或1月2次经血量多,或先多后少.淋漓不断,超过半月以上.伴见头晕气短,腰膝■软,乏力,不思饮食,心悸,面色■白,唇舌淡,甚至晕厥.经妇科及B超…  相似文献   

15.
<正> 宫血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崩漏”范畴。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量多如注谓之崩,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谓之漏。崩后成漏,漏久变崩,在临床上可交替出现,因此常把二者相提并论。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早在《内经》便有“阴虚阳搏谓之崩”的记载。《金匮要略》有“漏下”、“崩中下血”的记述。《诸病源候论》专立有“崩中漏下候”,指出“冲任之脉虚损,不能约制其经血,故血非时而下”。《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崩漏不止,经乱之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异常性子宫出血而生殖系统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妇科病,属于祖国医学崩漏范畴。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者叫“崩”;来势缓,血量少,淋漓不断者称为“漏”。多由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所致。1一般资料43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最...  相似文献   

17.
治疗崩漏病我还缺乏经验,在门诊,常遇到月经过多或月经淋漓不断的患者,有的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子宫功能性出血。我常从以下几个处方里面选药处理往往有效。现就我在临床上常用的几个处方和治疗崩漏的点滴体会,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妇女阴道出血,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则往往是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功血”在中医的术语中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中医治疗“功血”  相似文献   

19.
妇女阴道出血,经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往往是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称为子宫功能性出血,简称“功血”。“功血”在中医的术语中称为“崩漏”。崩漏是指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相似文献   

20.
张志忠出身于中医世家,行医50余年,向以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尊师重教著称,特别以治疗妇科病之“崩漏”最为擅长。其以“宁静血海”之法治疗“崩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随之学习,感受颇深,现将张老‘中医以“宁静血海”之法治疗“崩漏”之学术思想浅释如下。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以来势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