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腰肌劳损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病 ,骶棘肌下段损伤即是腰肌劳损的主要部分。1 局部解剖骶棘肌是一纵行肌群 ,位于脊柱棘突和肋角的沟内。起点由筋膜和肌性头两部分组成。筋膜部分和腰背筋膜后层相融合 ,肌性部分起于骶髂骨韧带和髂嵴上部 ,纤维向上 ,至肋下缘稍上 ,延展成为三柱 ,分别为髂肋肌 (外柱 )、最长肌 (中间柱 )、棘肌 (内侧柱 )。腰髂肋肌由肌的总腱向上止于下数肋角 ;胸最长肌止于腰椎的横突和副突、胸椎的横突尖及其附近的肋骨部分 ;棘肌主要为筋膜部分构成 ,约宽1cm ,扁平 ,紧附于棘突的两侧 ,起于下数棘突 ,止于上数棘突 ,…  相似文献   

2.
针刀疗法 第21讲 棘间韧带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棘间韧带损伤相当多见 ,有人统计占慢性腰痛患者的 10 % ,因而是导致腰背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中宜与棘上韧带损伤相混淆。1 局部解剖棘间韧带薄而无力 ,不如棘上韧带坚韧 ,附着于相邻两棘突间的较深处 ,主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 ,杂以少量弹性纤维构成。一般认为棘间韧带位于两棘突之间 ,从上一棘突的基底部到下一棘突的尖部。此韧带为腱性组织 ,前缘接黄韧带 ,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在颈椎和上胸椎处韧带较薄 ,在腰椎韧带明显增厚。上 3个腰椎间隙可分 4层 ,在下 2个腰椎间隙则分为 3层 ,其纤维交差排列 ,以保证脊椎屈伸时椎间稳定 ,却易造…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麻醉应用很广 ,包括腹部手术、下肢手术甚至上肢手术的高位硬膜外 ,确定硬膜外的方法很多 ,主要以负压为主 ,现就负压应用的利与弊加以讨论。脊柱的解剖结构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及骶椎组成。在脊椎之间 ,椎间盘和连接椎板的韧带构成。其中棘突与椎板构成一定角度 ,颈腰段比胸段角度大[1 ] 。从皮肤到硬膜外大约分为表皮层、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黄韧带 ,要想穿刺到硬膜外必须经过以上间隙。硬膜外负压的来源 ,目前比较公认的有两种说法 :1胸腔负压传导所致 ;2穿刺本身造成的人工负压 ;常见于胸段以上 ,腰部负压比胸部…  相似文献   

4.
脊柱椎体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相连。其中,后纵韧带、黄韧带参与构成椎管,其骨化可导致椎管、椎间孔狭窄,造成脊髓、马尾及神经根的压迫和损伤,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脊柱韧带骨化症  相似文献   

5.
严林香  王建新  李文娟 《护理与康复》2012,11(10):1002-1002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6%,以胸腰段多见,屈曲型损伤居多[1],一般脊柱骨折后8周内禁止下床活动[2],排便要在床上进行。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排便时,不可直接抬臀放置便盆,以避免脊柱前屈加重损伤。放置便盆时需2~3人进行,将胸腰段与臀部同时抬起,在放置便盆同时在腰部垫枕,或帮助患者侧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0~1992年采用自制简易“∩”形Luque棒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4例。治疗方法;选用直径8mm,长380mm梅花型髓内针弯成“∩”形,两棒间距2cm,备直径1mm弹性小较柔软之钢丝。局麻或硬外下来用脊柱后正中切口,一般最少要固定包括病椎在内五个脊椎节。牵引复位后,切除棘间韧带、黄韧带显露硬膜,清除损伤段压迫脊髓的破碎筋膜及碎骨片行适当减压。把钢丝弯成双股顶端少有弧度于棘突间紧贴椎板下置入,自上一间隙穿出后剪断其顶端成单股钢丝分置棘突两侧并暂时交叉压挤于椎板上待用。安放“∩”针上。讨论 1.胸腰段脊柱伤后固定困难,“∩”形Luque棒  相似文献   

7.
腰棘间韧带损伤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我科采用了“空针”和弹拨的方法治疗腰棘间韧带损伤50例,结果如下:本组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大于50岁4例,30—40岁38例,小于30岁8例,病程1月以内者20例,2—12月8例,大于12月20例。50例均有腰痛和 L_(1~2)或 L_(5)~S_1棘间压痛,47例腰前屈痛或受限,38例有外伤史。诊断标准:①外伤史和反复发作史.②弯腰时感下腰部酸痛无力,且弯腰后直起无力。③压痛常局限于第4与第5腰椎或第5  相似文献   

8.
髂腰韧带损伤是慢性损伤性疾病 ,以下腰部疼痛为主 ,临床多见。因其病灶位置深在、隐蔽 ,临床症状与腰背筋膜损伤、骶髂关节错位与损伤等病症相近似 ,诊治时宜混淆。1 局部解剖髂腰韧带为宽而肥厚的三角形纤维束 ,伸展于第4~ 5腰椎横突及髂嵴与髂骨上部前面之间 ,其纤维起于第 4腰椎横突下缘和第 5腰椎横突 ,呈辐射状止于髂嵴后部的内唇 ,相当于腰背筋膜的深层 ,髂腰韧带是覆盖于盆面腰方肌筋膜的加厚部分 ,它的内侧与横突间韧带和骶髂后短韧带相混。这条韧带实际上是下肢支撑人体上半身重量的一个重要组织。它可以限制腰5的旋转 ,同时防…  相似文献   

9.
腰硬联合麻醉是我国最常用麻醉方法之一,腰痛是腰硬联合麻醉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其是由于硬膜外麻醉穿刺损伤所致。硬膜外穿刺有正中入路和旁入路两种方法,旁入路硬膜外穿刺可以避免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的损伤,本研究拟评价不同入路腰部硬膜外穿刺对术后腰痛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棘上韧带和慢性棘上韧带炎的声像图特征。方法慢性棘上韧带炎组患者23例,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超声测量第5胸椎(T5)和第1腰椎(L1)棘上韧带厚度和宽度。结果慢I生棘上韧带炎组棘上韧带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棘上韧带炎组压痛棘突的棘上韧带厚度均大于邻近无压痛棘突棘上韧带,两者相差0.6~3.0mm,平均1.92mm。结论棘上韧带位置表浅,棘上韧带炎有明显的声像图特征,可反应其有无损伤和炎症。  相似文献   

11.
棘上韧带损伤是康复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所有患者均有弯腰劳动或腰背部外伤史,急性外伤者有时可闻及帛裂声或有撕裂感,均自诉腰背中线疼痛,轻者酸痛,疼痛可向棘旁甚至臀部扩散,重者不敢仰卧,伤处可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可在棘突或棘间。拍脊柱正侧位片后,排除骨折。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棘上韧带损伤,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下简称腰突症 )与黄韧带增厚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症。我院自 1991年始用B超开展对腰椎管的内缘观察 ,现将其观察方法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1 检查方法仪器 :东芝SAL 2 0A型和西门子SL2 型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 3 5兆赫。检查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 ,外露腰骶部 ,于腹侧垫一软枕 ,使腰部平坦。同时使腰椎间隙增宽。探头置脊柱棘突旁 10~ 15cm处纵切 ,并置各腰椎间隙横切 ,观察腰L1、2 ~L5S1各椎间隙内的腰椎管内缘测量腰椎管前后径、左右径及黄韧带的厚度 ,观察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及黄韧带的增厚。2 临…  相似文献   

13.
棘突炎为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患之一,是棘上或其周围韧带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因而又称棘上韧带损伤、棘上韧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目前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往往出现误诊、漏诊,即使确诊也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棘突炎,同时与局部注射治疗相比较,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生于腰肌、棘上病。多因在资势不良情况下,身体过度扭伤或牵拉造成脊柱的不协调运动及局部的软组织损伤,常发棘问韧带、髂骨后部及腰椎小关节。临床以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牵涉痛、肌痉挛。行走困难,咳嗽打喷嚏时腰痛加重为特点,选用盐袋热敷治疗急性腰扭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激光治疗棘间韧带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治疗下背痛患者 1176例 ,其中棘间韧带损伤 116例 ,棘间韧带损伤是下背痛的常见病因 ,注射治疗是极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1 ] ,但因注射痛 ,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治疗。我们用半导体激光治疗 5 8例棘间韧带损伤患者 ,治愈率提高 ,复发率低。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16例病例中 ,男 61例 ,女 5 5例 ;年龄 2 7~ 71岁 ,平均 41.7岁 ,病程 2d~ 2 9年 ,平均 2 .6年 ;有明显外伤史者 2 6例 ,无明显外伤史者 90例。单纯棘间韧带损伤者 2 1例 (18% ) ,伴棘上韧带损伤者 91例 ,伴腰椎间盘突出症 79例 ,伴慢性腰肌劳损15例 ,伴L…  相似文献   

16.
小关节面裸露征指关节突被显露的CT表现。在横断面CT上 ,受累平面将揭示双侧孤立的非关节的关节面 ,关节间隙丧失。在正常情况下 ,椎后小关节 (骨突关节 )相互重迭 ,关系固定 ,无论屈曲还是伸展 ,均保持最小的生理运动范围。维持这种解剖关系的是棘上和棘间韧带、黄韧带和小关节囊。前后纵韧带主要维持椎体的直线排列 ,对小关节的稳定也可能起间接作用。;脊柱严重屈曲内脱位损伤时 ,无论有无骨折 ,这些韧带结构都会发生破坏 ,从而导致脊柱向前内脱位、小关节加宽和关节突显露 ,上下关节面呈“裸露状”。传统X线照相仍然是检查脊柱损伤…  相似文献   

17.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一直以来是椎管狭窄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由于操作方法的原因,往往对脊柱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我们近年对腰椎管狭窄症采用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突结构完整的潜式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旨在评价其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血管脂肪瘤是常见于躯干和四肢皮下软组织内的良性肿瘤,罕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发病率约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0.14%-1.2%,占硬膜外肿瘤的2%-3%[1-4]。检索中外文献,共有百余例报道[5],其好发部位为胸椎下段水平,颈段及腰段少见。现将我院病理确诊的1例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3年余,近3天加重。患者跛行,腰4-5、腰5-骶1棘突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以为腰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取老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1具,范围从L4~L5,先行X线检查以排除可见的脊椎病变及损害。经螺旋CT沿横断面1mm层厚扫描,以jpg格式输出其断面图像并转入微机保存。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建立L4~L5段正常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再经过自由造型系统进行表面光滑化处理及对1mm层厚引起的数据丢失予以修补。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前处理功能,在脊柱模型骨性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智能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①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Ansys成功进行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共有82563个单元,131204个节点,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②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前处理功能,对不同组织的物理特性进行定义,椎体和后部结构的弹性模量均减少30%左右,符合真实的生物力学要求,真实模拟了骨质疏松椎体的材料特性,成功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的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是理想的研究骨质疏松腰椎生物力学的数字化模型,可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损伤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推拿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后关节紊乱患者159例,男94例,女65例;年龄14-74岁;病程2 h-1年;有明显外伤史134例(84.3%);体检腰椎棘突偏斜、棘上韧带僵硬索状、骶棘肌紧张等;X线片示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159例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时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侧,先用轻柔的四指推手法作用于腰部两侧3-5 min,后以深沉的揉法结合滚法于患侧腰部、臀部及大腿后侧肌群(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准)5-10 min;用一侧手拇指指腹压在腰部患处最敏感点,另一手臂穿过患者健侧伸直之下肢使其膝关节附着于术者肘内侧,用手掌扶住患者大腿外上方,与压在患处的拇指对抗向后斜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