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优化管理,缩短性激素5项检测的样本周转时间(TAT) ,提高临床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成立PDCA管理小组,回顾分析2021年性激素TAT现状。2022年应用PDCA工具,绘制鱼骨图分析原因、柏拉图确定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改进措施,监测PDCA前后TAT变化。结果通过人员培训、增加检测设备、优化流程等整改措施,2022年(PDCA改善后)性激素TAT中位数为54 min,较2021年(改善前)的61 min显著下降(P<0.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有效缩短了性激素标本TAT,提高了临床诊疗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了医患关系,同时也提升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统计实验室报告周期(TAT),寻找有效缩短TAT的环节和方法.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及病房患者生化心肌损伤相关项目(肌酸激酶、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的原始数据,其中门诊患者数据19 906个/年,病房患者数据22 973个/年.与实验室向临床承诺的TAT相比较,计算检验时效相关质量指标的中位数、平均中位数,并将相应数值转换为西格玛(σ)表示.流程中质量指标的σ≥4表示质量控制较好.根据对实验室流程分析结果,以质量工作会或临床座谈会的形式确定实验室对关键流程的TAT改进方案.通过2011至2012年度对门诊患者及临床医生的TAT满意度调查结果验证改进方案的效果.结果 2011年门诊患者实验室外(标本采集-接收)超时报告平均中位数2.78%(3.5σ),病房患者实验室外(标本采集-接收)超时报告平均中位数17.82%(2.5σ).门诊患者实验室内(标本接收-结果报告)超时报告平均中位数3.39%(3.4σ),病房患者实验室内(标本接收-结果报告)超时报告平均中位数2.96%(3.4σ).门诊患者总TAT(标本采集-结果报告)超时报告平均中位数3.93%(3.3σ),病房患者总TAT(标本采集-结果报告)超时报告平均中位数12.18%(2.7σ).2011和2012年度门诊患者TAT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分别为78%和79%,无明显变化.2011和2012年度临床医生TAT的满意度由80%提升至90%,其中非常满意选项由75%提升至79%.结论 延迟TAT的关键环节是病房患者实验室外TAT.实施十项缩短TAT的改进建议,可合理有效地缩短TAT.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凝血试验自动审核方案,验证并应用于常规凝血检验。方法?采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检测设备和中间软件联合构建自动审核实施方案。采用数据库模拟运行和人工审核的方式对历史检验报告进行自动审核规则验证。评估实施凝血自动审核方案后与人工审核之间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情况。结果?构建的自动审核方案涉及9 项凝血检验项目,在LIS中设计了13条自动审核规则。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临床实践应用中,98.86%的检验报告执行了自动审核程序,检验报告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3.66%,26.34%检验报告被系统拦截后人工审核。凝血检验单项平均通过率为89.26%,其中PT通过率(97.75%)最高,D-dimer通过率(69.38%)最低。实施自动审核后的实验室内TAT 中位数和第90 百分位值分别较未自动审核时缩短5 min和15 min。实施自动审核期间,自动审核的凝血检验报告TAT 的中位数和第90 百分位值较人工审核分别缩短22 min和27 min。结论?构建的自动审核方案在临床实施后可缩短实验室内TAT,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基于样本全路径管理的自动化流水线系统运行前后核心数据和性能的分析评估,探讨该系统的优劣势。方法 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核医学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自动化流水线系统运行前和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自动化流水线系统运行后的运行数据。统计分析下列数据:应用流水线前后工作流程、人员配置、样本稀释流程、样本采集管数、每管测试数分析、样本检测周转时间数据。结果 应用流水线后,检验工作流程有较大改善;样本前处理组人员减少50%;样本自动稀释,节约试剂成本;体检患者平均采集样本管数减少39.00%,每管样本平均测试个数增加74.60%;总体患者平均采集样本管数减少8.90%,每管样本平均测试个数增加16.40%;各项目的样本检测周转时间(TAT)均下降,在总测试数增加38.98%的情况下,平均检测周期缩短了39.2 min。结论 通过基于样本全路径管理的自动化流水线系统运行前后的数据分析,本实验室在标本采集、样本检测TAT、检测效率上明显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陕西省临床实验室检验标本周转时间(TAT),为实验室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室在线填报4个专业(生化、免疫、血尿粪常规、凝血)急诊和住院标本的检验前和实验室内TAT的第90百分位数;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对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数据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共发放调查表267份,实验室填报率91.0%;其中,完整填写标本TAT的实验室138家。4个专业急诊标本检验前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85%实验室集中在45 min内;4个专业住院标本检验前T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实验室集中在120 min内,血尿粪常规标本的TAT较免疫稍短;无论急诊还是住院标本,二级医院实验室的4个专业检验前TAT均小于三级医院(P0.05)。无论是急诊还是住院标本,4个专业的实验室内T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粪常规标本最短,其次是凝血,生化和免疫标本最长;80%实验室的生化、免疫、血尿粪常规、凝血的急诊标本实验室内TAT依次集中在30~120 min、30~180 min、60 min、15~120 min;80%实验室的血尿粪常规和凝血的住院标本实验室内TAT分别集中在120 min和180 min内,而20%实验室的生化和免疫的住院标本实验室内TAT分别≥240 min和≥300 min;无论急诊还是住院标本,两个等级医院实验室内标本TA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陕西省临床实验室检验标本TAT差异较大,部分实验室需要优化标本周转环节,缩短标本TAT。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急诊绿色通道对缩短血气分析标本周转时间(TAT)的作用,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所有血气分析标本的TAT,比较分析绿色通道标本和其他来源标本的实验室前TAT及实验室内TAT。结果绿色通道、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实验室前TAT均值分别为8.64、38.81和59.24min,实验室内TAT均值分别为6.20、6.60min和15.60min,绿色通道标本实验室前和实验室内TAT均值都明显小于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在标本接收高峰期,绿色通道标本相对于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实验室内TAT缩短的值和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结论绿色通道可缩短血气分析标本的TAT,尤其在标本接收高峰期,绿色通道对提高标本周转效率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现有工作流程下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探讨实验室内影响急诊生化检验TAT的因素,根据临床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方法记录临床科室急诊生化检验样本送实验室至检验结果回报临床过程中的一些时间点,分析样本构成、实验室接收急诊样本至上机分析(阶段一)、上机分析至检验结果回报(阶段二)的时间和总的TAT及影响各阶段时间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临床医生对实验室急诊生化检验TAT的满意度和期望值。结果急诊生化检验记录1063例中,样本构成前四位:心血管内科22.52%、急诊内科20.64%、ICU17.07%和内分泌科8.94%。急诊生化检验阶段一、阶段二和总的TAT3个时间段各自的中位数、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30min、66min,17min、36min及50min、90min。阶段一与TAT高度正相关(r=0.853,P〈0.001),阶段二与TAT相关性下降(r=0.549,P〈0.001)。临床医生对目前急诊生化检验TAT(≤120min)满意度占63.63%,90.91%的医生希望此时间能缩短到60min内。结论当前本实验室急诊生化检验TAT满足科室现行的规定要求,但未能很好满足临床的需要,急诊生化样本检验过程中第一阶段较长,但此阶段仍有改善空间,通过加强人力和岗位培训、优化工作流程、临床沟通、提高前处理阶段信息化程度等改进措施,可望把急诊生化检验结果TAT缩短到60min内,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品种少,稳定性不好,特别是生物制品的价格昂贵,限制了中小实验室室内质控的开展。用低滴度混合血清样本自制室内质控品开展室内质控,对实验室乙肝准确定量检测方便有效 。考虑到HBsAg和HBsAb结合而形成复合物会使混合血清中HBsAg定量不稳定,作者选取HBsAb=0mIU/ML的血清样本作单一模式混合,并与雅培公司提供的HBsAg室内质控品比较,自制一套适合实验室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品,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导致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周转时间(TAT)延长的影响因素及其持续改进方法的效果。方法分析优化前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经采取改进标本运送流程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后再分析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包括检验前TAT(PA-TAT)、实验室内TAT(IL-TAT)和TAT合格率。结果优化前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平均PA-TAT和IL-TAT分别是600.3 min和62.5 min,TAT合格率为44.2%;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平均PA-TAT和IL-TAT分别是341.7 min和45.9 min,TAT合格率为65.6%。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TAT降低(P0.05)。结论优化标本采集与运输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提高TAT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条形码技术监控血液标本检测全过程,以期实现对标本检验流程的全程监控。方法医院信息系统(HIS)和LIS无缝连接,用条形码技术对以下关键环节进行监控:临床医生开单申请时间、采集标本时间、运送工人接收标本时间、检验人员核收标本时间、检测标本时间、结果审核时间、报告打印时间。通过条形码技术实现全程监控,并通过LIS统计报告回报时间(TAT),比较节点监控过程中实验室内TAT的目标值完成情况。结果不同急诊检验项目实验室外占用时间占总TAT的76.0%~88.9%,实验室内所用时间占TAT的11.10%~24.00%,离群值率下降。生化免疫流水线生化检验时段中位数为30 min,非流水线生化检验时段中位数为48 min。结论条形码技术应用对检验的全过程起到规范和监督作用,实现了检验流程的全程质量监控;条形码管理标本和流水线的结合带来更高效的标本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绿色通道对缩短急诊样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的作用,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所有急诊样本TAT,比较分析绿色通道样本和其他来源样本的实验室内TAT及TAT不合格率。结果绿色通道样本所有项目(血气、血常规、生化、血凝和免疫)的总TAT不合格率为2.21%,小于门诊急诊2.96%和住院急诊18.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绿色通道样本免疫项目的 TAT不合格率为9.18%,高于门诊急诊6.83%,两者的TA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绿色通道总体上可缩短急诊样本TAT,降低TAT不合格率,尤其在样本高峰期的作用更明显,但对于提高免疫项目周转效率的效果并不理想,须要优化流程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血常规标本周转时间(TAT)的实时监控与持续改进措施。方法对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血液组在工作流程实施改进措施前2017年9-11月的门诊血常规标本TAT进行实时监控与统计分析,2017年11月份后通过优化标本流通环节、人员定岗,提升检测效率,并观察实施改进措施后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的门诊血常规标本TAT的实时监控与统计分析,着重分析实验室内各时间段的TAT,观察TAT在采取改进措施后的变化。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TAT逐渐缩短。结论通过TAT实时监控分析与改进措施,优化标本运输流程,提升检验科服务能力,对门诊标本采集、送检等流程的管理和改善实验室内检测效率等手段,是缩短TAT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三代和第四代酶免试剂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果的差异性,为血液检测安全提供保证。方法用第三代和第四代试剂平行检测无偿献血者样本、室内质控血清和HIV初筛实验室能力考核样,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从无偿献血者血样59 045例样本中检出有反应性样本48例,其中第三代试剂检出24例,第四代试剂检出37例,共同检出样本13例,最终确认为阳性10例。检测0.5NCU/mL室内质控品,S/CO值无明显差异,变异系数(CV%)值在11%~15%;HIV初筛实验室能力验证样本检测中,对临界值弱阳性样本的判定只有第四代HIV试剂准确无误。结论第三代试剂特异性较好、第四代敏感性高,第三、四代试剂联合应用,有利于实现早诊断、避免漏检、降低HIV输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生化免疫流水线安装前后,急诊检验样本检测流程及样本周转时间等变化,探讨生化免疫流水线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2017年7至9月及2018年7至9月急诊生化和免疫检测项目的运行数据,开展回顾性研究。(1)比较流水线安装前后,急诊检验样本流转方式及其流程的变化。(2)统计分析流水线安装前后急诊检验的样本检测周转时间变化及分布情况。(3)统计比较安装前后仪器间样本检测量分配情况及故障发生情况。(4)分别对安装前后急诊检验样本检测过程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分析流水线安装对急诊检验生物安全控制的影响。结果(1)流水线的应用有效优化控制了样本检测流程,减少了人工参与。(2)安装后各报告的样本检测周转时间较安装前均有大幅度的缩短,急诊的干式生化及心肌酶谱报告的TAT由分别由安装前的39 min及48 min缩短到安装后的34 min及42 min,分别缩短12.82%和12.50%;住院急诊的干式生化及心肌酶谱报告的TAT由分别由安装前的37 min及43 min缩短到安装后的29 min及35 min,分别缩短21.62%和18.60%;分析比较各报告TAT的分布情况,处于0~30 min及31~45 min的报告比例较安装前有明显的提升。急诊和住院急诊的干式生化报告TAT处于0~45 min的比例分别由安装前的72.68%及80.30%提高到安装后的84.70%及86.56%;急诊和住院急诊的心肌酶谱报告TAT处于0~45 min的比例分别由安装前的57.91%及78.28%提高到安装后的74.58%及85.66%。(3)两台VITROS5600样本检测比例分别由安装前的30.29%和69.71%变为安装后的47.63%和52.37%;两台DXI800样本检测比例由安装前的28.77%和71.23%变为安装后的53.49%和46.51%,仪器间样本检测量的平衡趋于合理。各仪器故障发生次数显著减少,两台VITROS5600由安装前的平均每月3.5次/台下降为安装后的平均每月2次/台,两台DXI800由安装前的平均每月2.8次/台下降为安装后的平均每月1.8次/台。(4)流水线的安装降低了急诊检验样本检测过程中发生生物安全事件的风险,其中检测前意外接触样本管气溶胶和检测中生物标本倾翻溢出意外接触两个风险构成均由安装前的高水平降为安装后的低水平。结论生化免疫流水线的应用改进了急诊检验的流程,提高了检验科室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样本检测的周转时间,降低了生物安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NAT)在山东省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5—2017年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对单试剂反应性和双试剂无反应性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HIV) 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2015—2017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共筛查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282 456份,检测出ELISA(HBsAg、抗-HCV、抗-HIV/HIV)反应性样本1 638份,3种ELISA项目的总反应性率为0.58%; 280 818例ELISA 3项(HBsAg、抗-HCV、抗-HIV/HIV)无反应性样本中检出NAT反应性105例,NAT检测结果总反应性率为0.37‰。结论 ELISA检测无反应性血液样本仍存在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开展NAT检测可以缩短ELISA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样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临床和患者不满意度较高的生化检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临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统计西安市儿童医院生化检验TAT不合格率。2017年7-10月通过应用PDCA管理工具,购置生化流水线、采用分离胶采血管、人员宣贯培训,观察生化检验TAT在改进前后的变化。结果 2017年7-10月,生化检验TAT不合格率由40.0%下降为1.2%。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由224min和313min下降至105min和154min。应用PDCA前后TAT不合格率、TAT中位数、TAT第90百分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PDCA管理工具能够缩短TAT,提高检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并分析急诊血凝标本的实验室周转时间(TAT)以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从而提高临检中心对临床的服务质量。方法应用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急诊血凝标本TAT的相关数据。统计关于标本申请到采样(T1)、采样到送出(T2)、送出到接收(T3)、采样到接收(T4)、接收到报告(T5)、采样到报告(T6)6个指标TAT的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以2h作为T4和T5的规定时间,4h作为T6的规定时间来计算标本的不及时率,对TAT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共纳入7 151份急诊血凝标本,用时最长的是T1的时间,其中位数为78min,第90百分位数为135min;用时最短的则是在实验室内标本T5的时间,其中位数为56min,第90百分位数为121min。肾脏科和肝脏科的T1时间长,而在急诊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用时较短。在时间上,4:00-5:59采集的标本用时最长,10:00-11:59及16:00-19:59签收的标本,其T5的TAT较长。在不同采样时间段急诊血凝的标本量与T4没有相关性,但是不同接收时间段急诊血凝标本量与T5呈强正相关关系。结论通过对急诊血凝TAT的数据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缩短标本的TAT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条件组合对血清指数的影响,以及不同离心时间对生化免疫检测标本流转时间(TAT)的影响。方法在50 d内,分别将离心条件设置为5种不同的组合:2000×g,10 min,15℃;2000×g,10 min,25℃;3000×g,10 min,15℃;3000×g,5 min,15℃;3000×g,7 min,25℃。每组离心条件运行10 d,统计分析离心力、离心时间、离心温度对血清指数的影响;统计不同离心时间对生化免疫检测TAT的影响。结果TAT只受离心时间影响,14:00-16:00时间段离心时间设置为5 min时实验室内TAT最短,12:00-14:00时间段离心时间设置为7 min时实验室内TAT最短。溶血指数与离心时间、离心力、离心温度有关。当离心力为3000×g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5 mg/dL,离心力为2000×g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离心时间为10 min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5 mg/dL;离心时间为5 min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离心温度为25℃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3 mg/dL,离心温度为15℃时溶血指数中位数是4 mg/dL。结论增大离心力、延长离心时间、降低离心温度,溶血程度会升高,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综合以上因素,5种组合中3000×g、7 min、25℃为本实验室的最佳离心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方法 分别留取单-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样本,同时与Abbott公司提供HBsAg质控品比较,选取合适的乙肝模式及HBsAg滴度作为室内质控品。结果 HBsAg在高、中、低滴度时的CV值分别为3.96%、3.31%、2.87%,Abbott公司提供的HBsAg室内质控品的CV值为3.01%。结论 临床实验室可以用单-乙肝模式的混合血清建立HBsAg的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乙型肝炎前S1抗原(PreS1Ag)]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方法参照相关标准,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的精密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参考区间和检出限进行验证,并比较检测系统使用前、后的样本周转时间(TAT)。结果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的实验室内变异系数(CV)、批内s(重复性不精密度)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均低于标准规定范围。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PreS1Ag的临床可报告范围分别为0.01~400.00 IU/mL、0.57~1 948.90 mIU/mL、0.01~203.36 PEIU/mL、0.02~17.24 PEIU/mL、0.20~79.23 PEIU/mL和0.58~246.13 AU/mL,与厂商提供的临床可报告范围接近。参考区间验证通过,可使用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检测5份与厂家声明的检出限(LOD)水平相当的样本,所有检测结果均大于厂家声明的空白限(LOB),LOD验证通过。与使用免疫流水线前的TAT比较,使用免疫流水线后的TAT明显缩短(P0.000 1)。结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6项血清标志物的关键性能指标均符合临床要求。使用免疫流水线后TAT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