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证,是维护人民用药的合法权益。其制度的核心目的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的隐患。但是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用药错误,药物的滥用和误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的急性、慢性中毒等等,均可导致药物潜在的安全性问题,特别对婴幼儿、孕妇、老人更要注重安全用药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年收到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其不良反应和严重程度是远远高于非处方药,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卢小丽 《护理研究》2015,(3):299-301
[目的]分析国内关于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文献,揭示我国现有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方法]以"安全管理"为主题词检索1994年—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高危药品"为主题词进行二次检索,下载文献并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126篇,逐篇阅读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29篇。[结论]我国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构建科学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模式将有助于指导今后高危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4.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医院用于预防、治疗,科研的物质保证。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医疗效果及信誉并直接关系患者的安危,药品从购入医院到应用于临床的全过程,各个环节都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用药安全是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药品在医院循环的环节主要有采购、储存、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ABC分类法对病区高危药品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提高高危药品管理水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健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加强药物安全管理知识培训,采用ABC分类法将病区高危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标识醒目,建立统一的评价考核标准,检查制度落实到位,防止出现药品混放、过期、变质药品;防止药物储存条件不当导致药品疗效下降,保证安全用药。结果:ABC分类管理后药品管理效果优于ABC分类管理前(P<0.05)。结论:ABC分类法用于病区高危药品的管理,能提升病区药品管理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杜绝了用药差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科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意识,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完善高危药品管理体系,落实职责;加强高危药品知识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用药操作程序.结果: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后,根据药品质量检查标准进行质量控制,高危药品质量检查结果比实施前大大提高,药品质量管理得到保障.结论:实施科学的高危药品管理,能有效提高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性,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新标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标准,制定和完善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和目录;制作高危药品专用标识,建立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安全管理组织,实施高危药品的评审督导等。比较高危药品安全分级管理前后药品管理质量及护士高危药品管理及药物知识考试成绩。结果实施高危药品安全分级管理后30名护士高危药品管理及药物知识考试成绩较实施前明显提高( P<0.05);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内容更加完善与细化,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由原来B级达到A级,顺利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的评审,并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结论按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新标准中关于高危药品的管理规定,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完善急诊科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制度,建立高危药品医嘱警示系统,规范使用权限、警示标识、调配、使用,加强培训和督导等,能促进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规范病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防范临床用药风险,确保用药安全。方法收集本科室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有: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未进行分区管理;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护士药物知识欠缺。进行一系列规范管理:成立科室药学部;规范存放科室药品,分区分类存放,严格按贮存条件存放,差异化存放,统一药品标签,严格有效期管理;强化护理人员药品知识;建立药品三级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全科护士参与,实施3个月后评价规范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品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科室药品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药品是用于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和计划生育的特殊商品。若管理有方,用之得当,可防治疾病,造福人民;如失之管理,用药秩序紊乱,则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严重损害医院信誉。在大型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已经有了一套完整并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在一些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相对薄弱,容易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因此,重视和加强基层医院药品管理,  相似文献   

10.
申雁冰  任红芳  郑群玲 《全科护理》2012,10(11):1016-1017
[目的]严格管理精神科高危药品,根据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管理方法,提高护士用药、取药的准确率,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危药品目录,对科室护士进行高危药品知识培训,完善高危药品查对制度,对高危药品进行系统性管理。[结果]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后药品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为零。[结论]规范管理高危药品能够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住院老年患者服药过程安全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服药意外。方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老年患者服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对患者家属等进行安全服药的宣传,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采取预防性护理。结果护士树立了较强的服药安全管理意识,自觉执行各种安全措施,坚持为患者服药到口,并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将服药过程中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护士长对服药到口落实过程加大管理力度,护士加强安全服药意识,是老年患者安全服药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加强对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2011年针对医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流程、制订管理手册、组织培训与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发生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和用药安全隐患的事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7,P<0.05).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显著提高.结论 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成立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查找临床护理用药安全隐患;设计并制作专门的药品管理卡;规范各类药品标识的使用;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建立临床用药护理安全持续培训制度。结果用药差错及缺陷发生率、药物过期发生率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使临床用药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18.
张园园  冯洁惠 《全科护理》2012,10(22):2073-2074
[目的]探讨药物微泵标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影响安全用药因素,制订药物标识化管理制度,实行药物微泵标识管理,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ICU微泵用药安全性提高,未发生相关微泵药物不良事件。[结论]在ICU病人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便捷的药物微泵标识,可以降低微泵用药差错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atients' own medications (POM) are medications that patients have obtained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 and bring to the hospital when admitted. The practice of using POMs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OBJECTIVE: To identify benefits, risks and other impacts on the use of POM in hospitals. Methods: A systematic search of the literature and internet was conducted for articl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dated from 1984 to 2004. PubMed, CINAHL, IPA, and Embas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with combinations of the following text words: patient, own, drug, medication, medicine. References of relevant articles and specific journals were hand-searched. RESULTS: Nineteen primary studies that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POMs were identified. Benefits included decreased wastage of POMs,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admission orders, opportunities for patient counselling and continuity of care between acute and primary care. Hospitals must address liability and workload concerns but may benefit from savings to their drug budget. DISCUSSION: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studies were found that addressed the benefits, risks and costs of using POMs in hospitals. These studies had small sample sizes with limitations in the quality of the study design. Nevertheless, the literature contained examples of benefits to the patient and hospital, as well as assistance with practical issue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evaluate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using POMs. Hospital policies should describe identification, storage and documentation procedures to address liability and risk concerns.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to use POMs should include an evaluation component, which could include 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alysis of drug costs and staff workloa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