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局部冷冻活体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经局部冷冻处理的活体骨骼肌桥接大鼠的10mm坐骨神经缺损,以完全变性骨骼肌桥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3天至9周的不同时间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测量肌桥血流量,肌肉张力测定,部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肌桥血流量在3天内恢复到正常;69周实验组肌桥及神经远端的神经纤维数及髓鞘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局部冷冻活体骨骼肌有望用于临床上粗大神经缺损的桥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卵圆钳引线桥接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2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18例, 女2例;年龄24~43岁[(29.5±7.6)岁]。均为单侧损伤, 其中左侧13例, 右侧7例。所有患者体检跟腱局部触诊有凹陷, Thompson试验阳性。在跟腱内侧做纵向切口, 卵圆钳辅助在跟腱近端引3条不可吸收缝线, 绕过断端固定至跟骨, 断端采取4-0可吸收缝线进行束束缝合。记录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比较术后3, 6, 12个月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观察手术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3.2±2.5)个月]。手术时间为40~66 min[(52.0±10.3)min]。切口长度为3~4 cm[(3.3±0.7)cm]。术后3, 6个月患侧踝关节背伸[(5.6±1.5)°、(10.5±0.2)°]和跖屈活动度[(28.4±3.2)°、(33.5±1.5)°]与健侧比较,...  相似文献   

3.
非神经组织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神经组织材料桥接周围神经研究进展朱盛修王岩使用非神经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可追朔到上一世纪.1880年,Gluck首先使用脱钙骨桥接神经缺损;本世纪初Foramiti、Kirk、Wrede及Weiss分别使用动脉、筋膜管、静脉及冷冻干燥动脉等修复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4.
静脉桥接肢体缺损动脉46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四肢创伤常合并有血管干缺损。1984年 2月~ 2 0 0 1年 6月 ,笔者运用静脉桥接缺损动脉 4 6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本组动脉缺损 4 6例 ,男 37例 ,女 9例 ;年龄 7~ 6 2岁 ,平均 4 3岁。其中交通伤 31例 ,制砖机等机械致伤 9例 ,刀伤 4例 ,枪弹伤 2例。缺损部位 :上肢位腋窝至肘段 ,下肢位腹股沟至窝段。动脉缺损长度为 6~ 14cm。 4 6例中 4 3例合并骨折及关节脱位。依骨关节损伤程度、血管床血运、肢体缺血时间、有无感染等分四型 :Ⅰ型 ,无或合并有骨折及关节脱位 ;Ⅱ型 ,骨折或关节脱位复杂或合并有软组织缺损 ;…  相似文献   

5.
6.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59中心医院骨关节外科2014年5月-2016年9月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10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60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6例,高处跌伤4例。骨折Müller AO分型为:33-C2 6例,33-C3 4例。评估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0例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19个月),手术时间1~2h(平均1.6h),出血量200~400mL(平均250mL),随访期间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术后Sanders肢体评价: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结论使用桥接组合式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术中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新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7.
8.
桥接法皮瓣游离移植在小腿严重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周立  杨红林  沈韬 《临床军医杂志》2016,(11):1150-1152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其中,桥接组患者26例,钢板组患者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对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结果桥接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肩、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骨不连、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在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另外,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操作方面较锁定钢板更为简便,结构更稳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支架取栓开通颅内闭塞大血管的疗效。 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采用桥接模式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分析大血管开通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随访90 d时mRS情况。 结果15例患者中,大脑中动脉闭塞9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4例。所有患者大血管均获得开通。2例患者出现颅内出血,1例为颞叶出血、1例为丘脑出血。死亡2例。入院NIHSS评分(14.83±5.65)与3天后NIHSS评分(6.82±5.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 d随访临床结果优良患者9例(mRS<2)。 结论静脉溶栓桥接Solitaire支架动脉取栓能使大血管获得较好的再通率,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6~41岁;食指3例,中指2例;致伤原因均为冲床、齿轮挤压、绞轧及碾挫伤。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本组5例离体组织块,术中探查见4例指动脉及指浅屈肌腱均缺如,1例指浅屈肌肉腱缺如,指动脉严重挫伤、内膜剥脱,无法吻合,指深屈肌腱及指神经尚存。术中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均未找到指动脉,在组织块两端找出静脉各1条,将组织块彻底清创后并将两端指骨短缩共0.5cm,将神经、血管做上标记后备用。术中见手指缺损部指动脉完全断裂并缺损,但另一侧指动脉仍有搏动,将手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椎前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5月前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肠吻合术的13例患者设为常规手术组,2012年5月后,采用"桥接法"的15例患者设为"桥接法"手术组。观察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出血量、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6±1.4)h和(5.8±3.9)h;"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手术相关出血量分别为(147.3±79.2)mL和(160.3±75.6)mL,胃管拔出时间分别为(3.4±1.2)d和(4.2±1.3)d,ICU入住时间分别为(1.2±0.4)d和(2.5±1.1)d,住院时间分别为(8.3±3.3)d和(11.7±5.9)d,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术后胰瘘(6.7%vs.7.3%)、腹腔感染(13.3%vs.14.7%),术后出血(13.3%vs.15.3%)、肺部感染(33.3%vs.30.7%),术后腹泻(6.7%vs.8.3%)及糖尿病(5.7%vs.6.7%),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的病例中不增加术后胰瘘、腹腔感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随访当中腹泻、糖尿病等胰腺功能减退情况发生率,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缩短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带血管蒂的游离神经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70年Phillipeaux和Vulpian的首次利用神经移植桥接缺损神经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1039年,Bunnell和Boys推荐“电缆式”神经移植术,从移植神经的周围重新获得血循环,成活率优于单独的神经干移植。1947年,straage报道带蒂神经移植术。其特点是保存了供体神经原来的血供,  相似文献   

14.
静脉桥接种植雪旺氏细胞修复神经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桥接物修复1.0cm以上神经缺损,效果不理想。本实验采用自体静脉桥接家兔4.0cm长胫神经缺损,术后2个月未发生神经再生现象。而利用自体静脉内种植雪旺氏细胞匀浆,桥接家兔4.0cm长胫神经缺损,术后电生理、组织学、透射电镜等项检测指标都能观察到神经再生现象。雪旺氏细胞匀浆在静脉桥接物的这一作用,增加了非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缺损的长度。  相似文献   

15.
用含有血运的神经外膜管桥接兔坐骨神经缺损4cm,术后6个月神经纤维沿着外膜管生长良好,神经纤维排列规则,其复合运动电位、传导速度、波伏、横径平均值与自体神经移植者无差异。临床应用48例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1mm内径涤纶小血管桥接大鼠颈总动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8只SD雄性大鼠,切除7mm一段左颈总动脉,以10mm长、1.0mm内径的涤纶小血管桥接之.术后24、72小时及1、2、3、4、8和12周分别以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流通畅情况.每次随访时,对5例通畅者(8周时3例,12周时4例)及所有不通畅者行手术探查或血管造影检查,以进一步证实多普勒检查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取下桥接血管.部分桥接血管经处理后作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桥接后12周的累积通畅率为77.1%.快速而完全的内皮化过程在桥接后3周即完成,形成一光滑的内皮细胞层.11例桥接血管因血栓形成而失败,其中10例发生在桥接后3周之内,即内皮化之前.提示涤纶小血管可成功地用于大鼠颈总动脉桥接,失败主要发生在内皮化之前,其原因为血栓形成,若用抗凝药物或内皮细胞种植防止早期血栓形成,可望进一步提高通畅率,有可能使其成功地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腕部高压电烧伤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采用小腿内侧皮瓣移植、血管桥接 ,修复腕部电烧伤后组织缺损 ,重建手部血运。结果 本组 3例均有效修复了创面 ,改善了手部循环。结论 小腿内侧皮瓣移植、血管桥接是修复腕部严重高压电烧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评价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影响机械取栓术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史分为肿瘤组与非肿瘤组。评估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取栓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等指标。再将肿瘤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术后90 d 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AIS伴恶性肿瘤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 共入组219例患者(肿瘤组24例,非肿瘤组195例)。肿瘤组、非肿瘤组分别成功复流23例(95.8%)、183例(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术后出血转化率(52.2%比41.5%,P=0.331)、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7.4%比12.0%,P=0.503)、90 d预后良好率(39.1%比42.1%,P=0.7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溶栓后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是肿瘤组患者术后90 d临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与非肿瘤组相比,肿瘤组桥接治疗后有更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36.4%比10.9%,P=0.044)。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AIS伴恶性肿瘤患者安全、有效。直接机械取栓治疗AIS伴恶性肿瘤患者比桥接治疗有更低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胰腺损伤救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胰腺损伤的定位判断;提高早期诊断的方法与手段;胰腺损伤的准确分级;针对不同分级的胰腺损伤采取相应的处置方式。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胰腺损伤都需要手术治疗,在重型胰腺损伤的手术处置中,对胰腺全程探查十分重要;可以使用胰管桥接法治疗胰腺断裂;应重视胰管断端的正确寻找技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神经碎片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中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150只,体重200 ~ 250 g,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对照组:传统端端吻合法缝合;单纯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组: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缝合;神经碎片组:小间隙中加入神经碎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组:小间隙中加入NGF;神经碎片联合NGF组:小间隙中加入神经碎片和NGF.术后4,6,8周,各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观察肢体自主活动、足底溃疡愈合情况和神经断端吻合处形态.术后8周,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开始自主活动,足底溃疡开始愈合时间早;实验组神经生长良好,小间隙外膜仍然保持完整,无神经瘤形成,无明显塌陷破裂,可见到均匀分布的再生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数目和神经传导速度有差异.结论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桥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要优于传统神经外膜吻合法.在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加入神经碎片和NGF对周围神经的修复有显著促进作用,神经碎片与NGF的联合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