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回顾分析临床收治的1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入院时GCS计分8~12分6例,13~15分10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0例, 其中7例于伤后1~13d行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冠状切口, 双侧额部脑挫裂伤灶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结果非手术治疗6例, 皆痊愈,手术治疗10例, 治愈6例,轻残2例,死亡2例.因此, 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应予以高度重视,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 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动态头颅CT复查,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早期开颅清除坏死脑组织及去骨瓣减压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伴血肿形成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对2000—03/2009—06手术治疗的98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共随访2a,恢复良好80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病死4例。头痛、头晕30例,轻度精神异常16例,严重精神症状4例,肢体偏瘫4例。结论:对于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患者,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及时手术治疗,术中要注意止血以及清除血肿后尽量将额部骨复位,术后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特征。方法收集急性期内完全或大部分溶解吸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7例,72h内至少进行3次头颅CT平扫。结果17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在急性期完全或大部分溶解吸收,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快速自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经保守治疗预后较好,头颅CT追踪扫描对于本病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急性期内完全或大部分溶解吸收的急性硬膜下血肿25例,分别于3小时内、24小时、72小时进行头颅CT平扫,必要时加扫一次头颅CT。结果:2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在急性期完全或大部分吸收,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头颅CT追踪扫描对于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损伤并发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年龄3-14岁患儿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塞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均行头颅CI和MRI检查,其中局灶性脑梗塞(梗塞灶直径≤灶性脑)32例,弥漫性脑梗塞(梗塞灶直径4 cm)15例;13例手术治疗开颅清除血肿、脑挫裂伤坏死组织或去骨板减压术,34例保守治疗予神经营养、改善脑血液循环、脱水和激素等药物治疗,12例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予多次腰穿或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康复期均予针灸、高压氧等辅助治疗。随访6-13月,按GOS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38例(80.8%),中残6例(12.8%),重残2例(4.2%),无植物生存,死亡1例(2.2%)。结论:早期头颅CT复查或MRI检查有助于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根据个体病情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清醒后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手术时机及手术目的,分析引起临床风险的病因病理。方法:取2001-08/2009-07山东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共计30例早期手术患者及3例保守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结果及风险。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29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组突发脑疝1例,死亡1例,治愈1例。结论:有相对手术指征的未昏迷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丘脑下部迟发损伤为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早期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 资料与方法 78例为临床经头颅 CT、 MRI或手术证实的颅脑外伤后的恢复期患者。男性 61例,女性 17例 ;年龄 18~ 67岁,平均 38.7岁。其中脑震荡 11例,硬膜外血肿 23例,硬膜下血肿 25例,脑挫裂伤 5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 9例,脑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 5例。 手术治疗 53例,非手术治疗 25例,病程 2d~ 3年不等,绝大多数在 6月内。并选择同期因经济条件等未进行本治疗的 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性。对照组采用脑复康 0.8g,安神补脑液 10ml,每日三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能量氦一氖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急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效果,扩大保守治疗的指征。方法:对有明确手术指征8例患者,通过改变脱水剂的使用方法、尽早使用镁离子、改善脑缺血缺氧等措施。观察保守治疗效果。结果:7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者3个月后GOS预后评分,5分6例,4分1例。结论:对颅内血肿病人,在脑水肿高峰期间CT显示环池存在、血肿量小于80mL、中线移位小于15mm、双侧瞳孔等大,获得家属完全同意的签字,在CT动态观察中可以考虑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伤情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7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变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本组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评分:轻型(13~15分)25例,中型(9~12分)22例,重型(3~8分)10例.本病预后与入院时GCS评分及头颅CT扫描提示有无脑积水密切相关,小儿患者的预后好于成年患者.结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相对少见,入院时GCS评分对于判断病情、及时诊治有重要意义,评分较高者可以暂时选择保守治疗.小儿患者预后好于成年患者,头颅CT扫描提示脑积水者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合并颅内出血后应用抗凝药物的疗效及风险。方法:连续收集CVT合并颅内出血的住院患者16例,确诊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通过每周1次头颅CT观察血肿体积动态变化,动态MRV观察血栓再通情况,并记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抗凝治疗前基线血肿体积为(13.9±3.7)mL,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周后复查头颅CT测血肿体积为(10.1±2.7)mL,均无血肿扩大,8例明显吸收,2周复查头颅CT血肿体积(5.2±3.3)mL,血肿均吸收≥75%。无严重出血性并发症,14 d MRV复查15例血管再通。结论:抗凝治疗是CVT合并颅内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尽早抗凝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患者CT与MRI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在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近2年诊断有争议的28例颅脑损伤患者CT和MRI检查结果行回顾性分析。首次CT扫描均在伤后6 h内进行,对CT诊断有争议的颅脑损伤患者行MRI检查。结果: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的诊断,CT与MRI结果相符;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的诊断,CT较敏感;脑叶挫裂伤、脑深部挫裂伤的诊断,MRI明显优于CT。结论:MRI能明显提高脑叶挫裂伤和脑深部挫裂伤诊断敏感性,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脑外伤术后经CT检测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4例、远隔型6例、对侧型6例;发生在幕上15例,幕下1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内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伴脑内血肿2例;再次手术11例,其中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5例,其中痊愈3例,中残2例.[结论]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膜或皮质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影响不同类型血肿的形成,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及时CT检查和密切临床观察为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CT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在伤后马上作CT平扫,在1~3d内作MRI平扫,其中12例加做弥散功能成像(DWI)检查。并对所有病例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现单纯基底节出血8例;复合性基底节出血13例,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其他部位脑挫裂伤6例,颅骨骨折4例。21例26个基底节出血灶,其中有11例14个出血灶在苍白球部位,首次CT检查与苍白球钙化无法区别,经MRI检查证实为出血。MRI检查多发现脑挫裂伤灶5个,脑白质剪切伤灶4个。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出血及其合并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主要因素以及早期癫痫发作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67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发生早期癫痫的病例,分析早期癫痫的发作与多个临床因素的关系以及早期癫痫发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的发作与患者年龄.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外伤前是否酗酒等因素关系密切,发生早期癫痫的颅脑外伤病人死亡率较高。结论外伤前酗酒、双侧或一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60岁以上高龄等为颅脑外伤后早期癫痫发作的高危因素:颅脑外伤后出现早期癫痫发作的病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迟发性颅内对冲伤的认识。方法 :迟发性颅内对冲部位新病变和 (或 )病变增大者 2 6例 ,分析其CT表现。结果 :首次CT检查发现 :脑挫裂伤 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13例、硬膜下血肿 (SDH) 7例、硬膜外血肿 (EDH) 4例 :复查发现 :脑内血肿 18例 (其中 8例为原挫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对冲性颅内损伤的进一步认为。材料与方法:搜集复查时发现迟发性对冲部位颅内新病变和/或病变增大者31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首次检查发现:脑挫裂伤12例、SAH16例、SDH8例、EDH4例,复查出现:脑内血肿22例(其中10例为原挫裂伤部位出现血肿)、脑挫裂伤9例、EDH6例。结论:脑对冲伤后可出现多种情况的心发性对冲性颅内损伤,其发生率较高,应注意复查CT,尤其是首次检查出现脑挫裂伤或SAH者,更是复查对象。伤后3天内CT复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48例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58.3%)行保守治疗,其中恢复良好26例,死亡2例;20例(41.7%)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4例。结论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早期病情多不严重,但变化快,突然恶化;观察环池的变化,把握好手术时机,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诊断、治疗。结果:瞳孔缩小时手术16例:死亡和重残4例,轻残和良好12例。瞳孔散大后手术8例,均为死亡和重残。保守治疗7例。均为死亡和重残。结论:额叶挫裂伤,尤其是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发生的脑疝大部分为脑中心疝,其CT特征性表现为侧脑室、三脑室、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受压变形,间脑期是抢救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侧裂区血肿术后再发血肿的原因,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创伤性侧裂区血肿术后再发血肿的情况,分析其原因.结果 在原脑挫裂伤部位出现大块血肿19例(38%),出现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15例(30%),脑内血肿扩大9例(18%),原术区硬膜外血肿3例(6%),术后腰椎穿刺致硬膜下血肿3例(6%),脑组织坏死区血肿1例(2%).结论 手术操作和止血不利是再发血肿的主要原因,首次手术对侧存在骨折线和患者血小板减少是再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老年人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认识并探讨误诊原因。方法对15例老年人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MRI和组织学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老年人慢性扩展性血肿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误诊为脑膜瘤6例,胶质瘤7例,脑脓肿1例和脑囊虫病1例,误诊率100%。结论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在老年人中少见且容易造成误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性表现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