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郑运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04-2305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螺内酯组51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应用螺内酯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规ACEI治疗后神经内分泌激素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现象,并探讨加用螺内酯后对心衰患者醛固酮逃逸程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常规心衰治疗;治疗组34例,常规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rag.d^-1。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活性,并通过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1个月时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下降,与基线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6个月时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回升。并超过基线水平,与基线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1个月时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时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与基线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不论是否加用螺内酯均可观察到醛固酮逃逸现象,螺内酯似乎对醛固酮逃逸现象有助长作用。②螺内酯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组(治疗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和螺内酯,疗程12周。观察治疗效果并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和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VFF、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浆中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内酯和关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分为3组。A组20例常规治疗(利尿、扩血管及强心等药物)加用螺内酯与关托洛尔,B组20例在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C组20例常规治疗加用螺内酯。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室容积和左心功能。结果A组LVESV、LVEDV明显降低,LVEF增加,与B、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SV、LVEDV降低,LVEF增加(P〈0.05)。治疗后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Ⅲ-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更好地抑制左室重构,防止左室扩张,抑制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及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如限盐、休息,根据病情选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硝酸酯类药物等,必要时根据病情应用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抗生素。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餐时服用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P〈0.01);治疗组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佐治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CHF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螺内酯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螺内酯组同时予螺内酯2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螺内酯组总有效率91.1%,与常规治疗组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螺内酯组血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血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治疗后心排出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5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良好控制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戒烟限酒等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腔径、室壁厚度、瓣膜功能等情况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常规治疗组与螺内酯治疗组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螺内酯治疗组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56.9±5.8ml/m^2和收缩期末容积指数29,3±5.2ml/m^2与常规治疗组64.8±6,2ml/m^2、35,7±6.5ml/m^2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与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射血分数虽有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螺内酯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BNP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在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8例,测定血清BNP浓度、LVEF等指标,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F在治疗后明显低于HF在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HF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HF)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1月我科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并收治人院的124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科收治入院的50例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观察组内超声心动图参数关系及不同病因所致同级心衰BNP水平。结果:(1)观察组BNP及LVEF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心功能NYHAI、Ⅱ、Ⅲ和Ⅳ分级之间BNP及LVE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O.05);(2)LVEF≤40%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40%者(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的血浆BNP明显低于LVEDD〉55mm者(P〈0.01);(3)观察组BN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P〈O.01)。结论:检测血浆BNP水平对老年HF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螺内酯在社区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入选本院所属院管社区卫生中心诊断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观察时间4个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心动图、血浆BNP测定,6min步行试验,QOL质量评价。研究期间全程监测血钾、肌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螺内酯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E)/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5,P=0.001),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内酯组治疗后BNP水平、6min步行试验、QOL评分和SF-36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能够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84例,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43例)和下壁心肌梗死组(41例),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螺内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于发病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 前壁心肌梗死组:6个月时螺内酯组LVEDD、LVESD、LVEDVI和LVESV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LVEF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螺内酯,可进一步防止前壁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发生,对下壁AMI患者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改变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方法 73例IDCM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心力衰竭恶化时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5~7d后检测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与无心脏病患者组比较。结果 IDCM组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级与心功能Ⅳ级患者之间及LVEF〉35%与LVEF≤35%患者之间血清cTnI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血清cTnI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536,P〈0.05)。IDCM组常规治疗后血清cTnI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DCM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坏死,且血清cTnI水平的升高与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平行。IDCM患者在心力衰竭治疗后仍存在着持续性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抗醛固酮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130例确诊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螺内酯组(常规治疗+螺内酯)61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69例,在入选时,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行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螺内酯组收缩期主峰s波速度的平均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螺内酯组增加(P<0.05),LVEF也有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比(e/a)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螺内酯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和12个月收缩功能,但未改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依普利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依普利酮组(n=43)和常规治疗组(n=42),常规治疗组为基础治疗,依普利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依普利酮25 mg/d,持续1个月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者增至50 mg/d,治疗1年后复查心脏超声,ELISA法测外周血脑钠肽(BNP)、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分析TGF-β1水平与BNP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依普利酮治疗1年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增加,左心室后壁厚度(LV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GF-β1水平、BNP水平均减少,血压降低,且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水平与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普利酮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GF-β1水平,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春梅 《临床医学》2014,34(10):85-86
目的分析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济宁建工医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卡托普利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连续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水平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LVDD、LVE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措施,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住院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48例)和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口服铁剂治疗组(48例),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水平、心衰再入院率、心源性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EPO联合铁剂治疗组患者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EF值、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并且显著优于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均P〈0.01),心衰再入院率也显著下降(P〈0.05),但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PO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心脉隆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脉隆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45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隆组和常规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测定脑钠肽(BNP)水平、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增加,BNP明显下降;心脉隆组较常规组LVEF值高,BNP下降明显,MACE发生率低。心脉隆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缩小。结论:心脉隆能改善老年CHF心室重构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改善心功能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EDD、BNP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耀鹏  赵鑫  朱晓临 《临床荟萃》2020,35(5):404-403
目的 探讨螺内脂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AMI患者9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螺内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Chemerin水平差异及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心功能的相关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水平变化。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3、6个月,血清Chemerin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血清Chemer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LVEF水平、 LVEDD及LVES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LVEF水平为高于对照组(P<0.05); LVEDD及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AMI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可更为显著的降低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指标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曲美他嗪组35例,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6个月时分别行B型钠酸肽(BNP)及超声心动图(用LVEF、CO、CI等指标)评价心功能。对照组虽能改变LVEF,但CO无显著变化(P〉0.05);而TMZ组能显著改善LVEF,且能显著增加CO(P〈0.05);两组均能降低BNP(P〈0.01或P〈0.05),但TMZ组更能有效降低BNP及改善心功能(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陈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