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TP)等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149例患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体)。结果乙型肝炎HBsAg感染率为10.86%,丙型肝炎感染率为0.08%,艾滋病感染率为0.36%,梅毒感染率为0.81%。结论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感染率水平稳定,丙型肝炎感染率维持在低水平,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正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ALT、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需要输血的6953例患者,进行输血前ALT、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检测阳性率为:HBsAg 10.96%;抗-HCV 2.01%;抗-HIV0.07%;抗-TP1.25%;ALT大干40U13.84%。结论:输血前受血者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可为血源性感染诊断提供依据,为保证输血安全,减少医患纠纷,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群中的HBV、HCV和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普遍存在(安徽地区HBsAg阳性率为15.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09%),寻求一种快速、方便、敏感的检测HBsAg等项目的方法至关重要。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均为输血相关传染病,均可通过血液传播。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保证输血安全,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献血者在献血前必须经过血型、HBsAg、抗-HCV、抗-HIV1/2、ALT、梅毒螺旋体抗体和血红蛋白等7个项目的检测。HBsAg、抗-HCV、抗-H1V1/2(初筛)、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检测均须采用ELISA法。  相似文献   

4.
潘优敏  谢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69-770,773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输血前患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辨别输血所致感染是入院前感染或是医源性感染,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 421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12.76%(819/6 421);抗-HCV阳性率0.72%(46/6 421);抗-TP阳性率1.83%(118/6 421);抗-HIV阳性率0.08%(5/6 421)。男性HBsAg阳性率为15.58%(569/3 652),高于女性的9.02%(250/2 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抗-HCV、抗-HIV、抗-T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8%~12.70%的阳性率;HBV、HIV、TP感染率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HC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输血患者输血前状况,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对539例输血前患者(男276例,女263例)按常规操作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结果:ALT、HBsAg、TP、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5.6%、9.8%、2.0%、1.3%、0。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检查对减少和防止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传染病血清学5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8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分析。结果血清学5项指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22.84%。其中HBsAg为9.71%,抗-HCV为1.35%,抗-HIV为0.00%,TRUST阳性率为2.07%,ALT〉40U/L者为7.02%;HBsAg、ALT同时阳性为1.83%,抗-HCV、ALT同时阳性为0.19%,ALT、TRUST同时阳性为0.24%,HBsAg、抗-HCV同时阳性为0.14%。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5项指标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3467例输血前患者血清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南平地区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情况,以防范患者、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及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467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同时用梅毒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初筛,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TPPA)确证。结果HBsAg阳性率14.74%(511例),梅毒抗体经TRUST法检测阳性率2.11%(73例),再经TPPA确诊阳性率1.90%(66例)。抗-HCV阳性率0.40%(14例)、抗-HIV阳性率0.09%(3例)。结论本地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9%~14.74%的阳性率;HBV、HCV、TP感染率高于其他地区;HIV感染率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683例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我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为11.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84%,抗-HCV阳性率为1.57%m,抗-HIV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9.
50473例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阳性率和各科室阳性率分布情况,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0473例患者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并按年度和科室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50473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HIV1/2、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0.9%、1.02%、0.05%、0.89%;丙型肝炎在高频率输血的科室和医疗损伤可能性较大的科室阳性率明显高于该院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患者抗-HCV、抗-HIV1/2、抗-TP的阳性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输血前传染指标检测能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预防血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生物防护与自我保护。方法对2487例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抗体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4种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10.17%、抗-HCV0.48%、抗-HIV(1+2)0.00%、TRUST0.60%。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医患双方均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的安全监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接受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295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4项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36%,抗-HCV阳性率1.76%,抗-HIV阳性率0.03%,梅毒抗体阳性率1.18%。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受血者输血前状况,对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降低院内感染,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术前及输血前检查患者的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更有效地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这项工作目前已成为临床输血科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为了了解我院病人术前及输血前的情况,我们统计了本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共2368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检测乙肝两对半、抗-HCV、抗一TP、抗-HIV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输血和手术前患者及产前孕妇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方法 对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2010年1~12月的输血、手术患者和产妇进行HBsAg、抗-HIV、抗-HCV、抗-TP等4项指标检测统计.结果 12 060例患者中阳性1 154例,阳性率为9.6%,其中HBsAg阳性率为7.5%,抗-HCV阳性率为0.8%,抗-HIV阳性率为0.7%,抗-TP阳性率为0.5%.结论 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医院内感染和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对上述人群进行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血液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对1862例输血前和手术前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1862例受检血清中,HBsAg阳性率占16.48%,抗-HCV阳性率占1.50%,抗TP阳性率占1.88%.抗-HIV不确定病例有1例.结论 为了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为了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输血前四项检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梅毒快速血液反应素(RPR)、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均为二次检测,采用ELISA法。抗-HIV阳性标本送上级医院确诊。结果 8 756名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高达13.35%,抗-HCV阳性率达0.03%,抗-HIV的感染率0.01%,RPR的阳性率达0.05%,总阳性率达13.44%。结论输血前四项检查对于防止患者、医务工作者感染,并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该院输血患者在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感染情况,以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并提醒医务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 182例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中HBsAg感染率居首,阳性率为10.08%,其次为抗-TP感染,阳性率为1.60%,抗-HCV感染率为0.55%,HIV感染率为0%.其中男性HBsAg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也对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项感染性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在临床输血前测定的价值。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在我院各科住院,需要输注血液制品的3 926例患者的输血前四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2.33%,梅毒抗-TP阳性率2.42%,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为4.87%。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可及时了解其输血前的感染状况,同时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对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控制医院内感染,妥善保存原始资料防范输血纠纷的发生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该院一年来需输血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传染病指标的情况,血液是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携带源,而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强调该项目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时间分辨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抗-HCV、梅毒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抗体(抗-HIV);速率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乙型肝炎阳性306例,占24%;抗-HCV阳性12例,占0.96%;抗-TP阳性率6例,占0.47%;抗-HIV阳性5例,占0.2%;ALT超过正常参考范围上限433例,占34.4%。结论受血前检查患者的传染病指标情况,有利于了解患者身体情况,确保安全输血,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接受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7月~2005年12月本院18275名肿瘤患者术前、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抗-HCV阳性率1.8%,抗-HIV阳性率0.01%,TRUST阳性率1.18%。[结论]对患者术前、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输血前或手术前的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了解患者住院前传染疾病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降低医护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5832例本院住院的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抗体(抗-HIV)四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32例患者四项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分别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6.05%,丙肝抗体(抗-HCV)阳性率1.33%,梅毒抗体(抗-TP)阳性率1.75%,艾滋抗体(抗-HIV)阳性率0.14%;男性与女性HBsAg、抗-HCV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抗-HIV、抗-TP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及术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有利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同时为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