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量支持时机选择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8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作为观察组,另外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传统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治疗14 d和28 d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变化.方法 对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8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8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患者在A-BL后10d血清中IgG、IgA、IgM及I吐含量及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值,对比研究两组的免疫功能变化.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而EN组患者血清中的IgG、IgA和IgM显著高于PN组(P<0.05);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5);IgE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62例格拉斯哥(GCS)评分为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以补充静脉营养不足.结果 62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泻,其余58例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无误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不但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预防胃肠粘膜的萎缩,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8例入选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应用瑞代肠内营养乳剂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综合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严重并发症而暂时中断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地接受了瑞代早期肠内营养,且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且能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较顺利接受瑞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鼻肠管、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治疗14 d后,分析2组患者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变化,统计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18%(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鼻胃管留置,采取鼻肠管留置下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对照组(早期采用完全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统计患者并发症性情况、生存率及患者1、7、14 d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者中,早期营养支持组在并发症减少、GC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而改善愈后。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重型颅脑外伤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两周后统计病人生存率及病人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生化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不同营养方式对颅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两家医院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32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术后1周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组。术后48 h内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组182例(EN组);术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组144例(PN组)。观察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和抗生素使用平均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术前年龄、性别、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颅内感染率6.05%,PN组颅内感染率18.75%。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5.02±0.48)d、(8.35±1.71)d,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EN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早期、规范的EN,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28例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3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血浆清蛋白、血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30例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实验组血浆清蛋白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尤以第7d明显(P〈0.05)。两组血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实验组呕吐发生率(7.1%)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管饲个性化管饲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沂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分别给予实验组早期鼻肠管个性化管饲液和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预后。结果实验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及预后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重症颅脑患者早期应用鼻肠管管饲个性化管饲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营养支持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即实施肠外营养(PN),发病后早期(48小时)开始应用肠内营养(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应激期(伤后7天内)注意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本组治愈27例,死亡3例;1周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未出现明显异常,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早期即行营养支持,应激期适当减少葡萄糖的供给,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入院后第8天治疗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卿帅  田凯  吴柯  张努  周力平 《吉林医学》2010,31(32):5717-571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7d。记录患者入院当日及术后3、7、14d的GCS评分,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概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CS评分更高,应激性溃疡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可降低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伤后24~48h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先行全肠外营养,7d后予以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14d后血清白蛋白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负氮平衡及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实行早期行肠内营养后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并发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