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医研究院与广东中医学院合编,以下简称《选释》)是学习中医的参考书。然在学习中,觉得“推法”之释尚需商榷。《选释》:“推法”是“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手或手掌(主要是手拇指和小指的指腹部、掌根部等)向外用力推挤患者肌肉,或用力作直线式的按摩”。很清楚,“推法”是“按摩和伤科理筋”的一种常用手法,这释词本身並没错;然“推法”亦是伤科理骨的常用手法之一的内容却被遗漏,故此句宜改释为:“推法”是“按摩和伤科的常用手法之一”较简明正确。《选释》中:“即用手或手掌  相似文献   

2.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医研究院与广东中医学院合编,以下简称《选释》)。中载的“摩法”,是“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大拇指或手掌在伤部(多为软组织)或俞穴的部位上反复地予以摩擦”(见1980年10月第1版第4次印刷本,第433至434页)。笔者认为此释不够完善。虽然,“摩法”是“按摩和伤科理筋”的一种常用手法,这释词本身并没错;然“摩法”亦是伤科理骨的常用手法之一的内容却被遗漏了。若改释为:“摩法”是“按摩和伤科  相似文献   

3.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以下简称《选释》),是学习祖国医学的一本较好的参考书,然奉读之余,觉得其中个别术语选释尚欠完善,例如《选释》中载:“‘拿法’是按摩和伤科理筋手法的一种。即用一手或双手提拿患处的肌肉,加以压挤,或提起肌肉后迅速放手等方法,后者又称‘弹筋’”,对于此条就有补充解释的必要。“拿法”是按摩和伤科理筋的一种常用手法,这释词本身并没错,然“拿法”亦是伤科理骨的常用手法之一,这一层意思却被遗漏,  相似文献   

4.
名词和术语 70年代出版的《简明中医辞典》和《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两书,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名词和术语作了一些初步的规范性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名词和术语还存在着近山近水、见仁见智的地方。如“风痱”,在《中医名词术语选释》(352页)和《简明中医辞典》(933  相似文献   

5.
<正> 伤科经穴按摩基础手法,是我院曹锡珍老中医近60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老师终年80岁,生前著有《外伤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及《防治按摩》等著作。老师学问渊博,经验丰富,是全国知名的伤科按摩老中医。笔者今将跟随老师学习中,有关伤科经穴按摩基础手法及整形手法治疗伤科病证的一点体会,简介如下: 伤科经穴基础手法,对于软组织跌打扭闪损伤的治疗是有一定效果的。它可使筋聚开结,经络疏通,从而达到镇静止痛的作用。伤科经穴按摩基础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性腰痛、颈椎病、增生性脊柱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及四肢关节软组织损伤等病都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医研究院和广东中医学院合编的《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一书,在胸痹条言“胸痹”病名语出《金匮要略》。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及其配套教参书《中医内科学》,在《胸痹》病篇皆云“胸痹”病名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7.
<正> 药物熏蒸法是挖掘祖国传统医学治疗伤科疾病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其方法属伤科的外治法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过叙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渍形”即为用热汤熏浴之意。据文献可查历代医家均有重视外敷、熏蒸、理疗、手法等单用或共用的方法治疗伤科疾病。以下笔者结合临床采用药物熏蒸十手法按摩的临床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贵刊1985年第6期短篇报道“齘齿治验”一文中谓,“齘齿亦称夜磨牙”。中医研究院、广东中医学院合编之《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亦释齘齿是“睡眠时上下齿摩擦有声的症状”。齘齿被释称夜磨牙是有其历史渊  相似文献   

9.
中医伤科手法是推拿手法的一种,是伤科医师们用于临床治疗损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手法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素问·血气形态篇》中就有“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的记载。又如《臣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手法总论”把伤科手法的意义、操作要领及其八法都作了详细的描述。为我们后世学习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手法的演变更加丰富多彩。但由于我国流派较多,即使同一种手法,各家操作还有不同之处。为此,相互观摩交流,对作用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中医》1984年2期发表的《脾阴探讨》一文(以下简称《脾文》),以“脾阴为营”,把“脾阴”与“营”视为一物,混为一谈,似乎欠妥。管见如下: 一、脾阴是营化生二者并非一物“脾阴”究系何物?比较公认的提法如《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指脾本脏的阴精”,《中医大辞典》:“指存在于脾脏的阴液(包括血液、津液等)”。关于“营”《素问·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认为是“指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众所周知,人体生命物质如气血津液的化生,皆以“营”为主要物质来源。“营”可化生脾本脏所藏之阴液即脾阴,而脾阴不能化  相似文献   

11.
张祖仁早年从事田径运动,曾师从柯文英学习按摩技术,后认真钻研祖国医学、气功导引、按摩等。在自学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气功点穴、双足同时按摩法,形成了具有理论指导的行之有效且独具特色的按摩手法。结合气功临床实践,灵活运用,先后撰写了许多具有独特见解的推拿按摩文章。在中医推拿、足底按摩、美容、减肥、伤科治疗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主编了《福建省美容美发、体育场地、幼儿教材》一书,他撰写的“高血压的自我气功推拿”、“近视眼的防治按摩”入选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推拿全书》。1手法特点 结合呼吸进行气功点穴:其按摩手法,结合祖国传统气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西医学习中医新高潮和医学院校学员学习中医参考的需要,由中医研究院和广东中医学院合编了《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一书,即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在各地新华书店经售。中医书籍浩如烟海,文字古奥难懂,尤其一些名词和术语,含义较深,不易理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就是为了帮助解决学习中医这一困难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13.
足按摩     
足按摩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一颗瑰丽的明珠,是按摩学重要内容之一,是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源于中国,出自《内经》。《素问·异法方谊论》载有“导引按(足乔)”。“导引”即摇筋动骨支节。“按”是抑按皮肉。“(足乔)”即举足。“异引按(足乔)”即足按摩。足按摩在国际上称呼不一,欧美等大多数国家称为“足反射疗法”,也有称“足心健身法”,日本也称“足心道”,我国的台湾省则称为“病理按摩”称呼虽然不同,但实质相同。祖国医学对足按摩的机理是根据中医独特的“天人相应”和“脏腑相关”的理论认  相似文献   

14.
阅读近年来出版的中医书籍,有“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一语,引用者颇多。在1966年前出版的中医书中,似未见有引用此语,而后引用者比比皆是。或以引用原文形式出现,或是引用其意;或是注明出处,或是不提出处。从一般的中医工具书如《中医名词术语选释》、《简明中医辞典》直至统一编写的高等院校试用教材等,鲜有不引用者。关于该语的出处,《中医学》(江苏新医学院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医学》(河北新医大学主编)、《简明中医辞典》等书均注明出自王叔和《脉经》,其他诸书大概在《脉经》中未能查到出处,因而均未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15.
“清”为古医籍的常用术语,如八法之一。其形音义何如?《中医大辞典》和《简明中医辞典》皆作“清”;未标音,其一义是“与浑相对”,知音qing青;义有寒凉、凉药、寒治、谷不化等。《中医名词术语选释》未专收。今版古今医籍,无不如此。连新《辞海》“清”字下收的诸医词也皆作“清”,并将“清热”之“清”解为“清除”。为了辨识“清”字的形、音、义,首先看古医籍原文。  相似文献   

16.
按摩推拿术,是祖国医学之瑰宝。近代各家医籍中“按摩”和“推拿”名词时有互换,医疗机构和商业机构的用名也常混淆,群众常茫然。手法医学在明代以前的医籍中的称谓是“按摩”(《素问·血气形志篇势),“按摩”是两个手法的合称——按法和摩法。《索问·离合真邪论》中说:“按而  相似文献   

17.
“手法”简而言之,就是手的技巧。采用于法治伤,在我国已有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伤科治疗方法中的精华所在,也是历代伤科工作者的经验结晶。中医治伤的方法很多,但首先应当推崇的是“手法”。如骨折的整复;脱臼的复位;软组织损伤的舒理,无一不依赖手法。故清·钱秀昌在《伤科补要》中的手法总论里面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其痊可之迟速,或遣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  相似文献   

18.
斜扳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46例上海市中医门诊部伤科许炳奎(200040)关键词腰椎小关节紊乱,斜扳法腰椎小关节紊乱症为伤科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之为“损腰”或“闪腰”。临床上以四、五腰椎或腰五骶一部为好发部位。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9例,女性18例。...  相似文献   

19.
抱圆守一之导引术溶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能做到如《赤风髓》中所记载:站、行、住、卧不离这个就成了。《伤科宝鉴》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伤科历来集古拳师之妙。录3:指针、按摩术也,载在《内经》而其法失传,故后世鲜有深明其用者。解读:此句话有些令人费解,先讲载在《内经》内,继而又言其法失传,也就是说《内经》根本没有记载或所载极微,不足以论治,既言按摩术载在《内经》  相似文献   

20.
中医伤科接骨,具有不同于西医接骨的一套方法。为了要总结几年来的学习心得,笔者特地再去走访伤科魏指薪老医师,请教了下列这一些问题。兹将学习所得记录下来,供同道们参考。(一)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所提出的正骨八法,有“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个字。“推、拿、按、摩”是善后问题,“摸”是检查,只有“端、提、接”三字才是接骨手法。魏老先生的方法是:“望、比、摸、提、拔、拉、(扌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