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和低住高练(LoHi)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名女子赛艇运动员随机分为高住高练低训(HiHiLo)组和低住高练(LoHi)组。实验期间,两组运动员均采用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方式训练,实验为期5周。HiHiLo组每周6天低氧睡眠。两实验组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低氧环境氧分压为15·4%(相当于海拔2500m高度)。分别于低氧训练前1天、低氧训练1、4、5周末及低氧训练结束2周末取血,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技术观察受试者低氧训练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穿孔素(PFR)的基因表达。结果:两组运动员低氧训练1周末IFN-γ、IL-4、PFR mRNA表达与低氧训练前相比均无显著差异;低氧训练5周末,HiHiLo组IFN-γmRNA表达较低氧训练1周末显著上调,IL-4、PFR mRNA的表达较实验前显著下调,LoHi组仅表现为IL-4mRNA表达较实验前显著下调。提示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女子赛艇运动员IFN-γ、IL-4和PFR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血清CK和BUN的影响。方法:24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被随机分为4组,即低住低练(LoLo)组(对照组)、高住低练(HiLo)组、低住高练(LoHi)组和高住高练低练(HiHiLo)组,每组6人。对照组按正常计划训练;HiLo和HiHiLo组每周进行6天低氧睡眠,每次10~12h,同时HiHiLo组每周再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LoHi组除正常训练外每周进行3次低氧训练,每次1·5~2h。各组进行低氧训练和睡眠时氧分压为15·4%(模拟海拔2500m),大气压为常压。各组运动员常氧训练计划完全相同。分别于训练前3天,低氧训练第1、2、3、4周末以及低氧训练结束后第1、2周末进行血清CK和BUN的测试。结果显示:(1)4组运动员血清CK在低氧训练过程中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先迅速上升,而后逐渐下降,低氧训练结束后第2周又迅速上升;各组间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且训练第2周末,HiLo组与LoLo组、LoHi组与Hi-Lo组、HiHiLo组与LoHi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2)4组运动员BUN在低氧训练开始后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低氧训练结束后第2周基本恢复至训练前水平,整个训练过程中各组BUN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机体造成的刺激程度虽有差异,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住高练低训(livinghigh-exercisehigh-traininglow,HiHiLo)与低住高练(livinglow-exercisehigh-traininglow,LoHi)中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CHr)与低色素细胞百分比(HYPO%)的变化。方法:将13名受试者随机分为HiHiLo组7名,每晚于O2含量为14.7%的低氧环境中居住约10h;LoHi组6名,每晚在常氧环境下居住约10h。日间两组同在常氧环境下训练,每周均进行三次低氧训练(14.7%O2,80%VO2max强度)。结果:(1)HiHiLo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RF-M+H)自实验第5天迅速升高,CH/CHr比率倒置,第19天CHr显著降低,同一时间HYPO%显著升高,Hb无显著变化;LoHi组各项指标则无明显变化。(2)HiHiLo组有6名运动员表现为CHr下降同时HYPO%升高,Hb变化存在个体差异。结果提示:HiHiLo组运动员存在功能性铁缺乏;CHr和HYPO%能够在Hb呈现较大差异性变化时,反映机体铁代谢的状态;Hb的差异可能与IRF-M+H变化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4.
高住高练低训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名国家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在每日完成正常平原训练计划的基础上,每周进行三次低氧训练,训练方式为蹬功率自行车,强度为个体80%VO2max,时间为40分钟,氧浓度为14.7%左右(相当于海拔2800米高度)。此外,每晚在低氧房居住10小时,房内氧含量为14.7%(相当于海拨2800米高度),实验期为4周。采用负荷彩色超声多普勒监测高住高练低训前后心功能的变化,并且监测高住高练低训前后最大摄氧量、血压和体重的变化。结果显示,高住高练低训后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在安静状态下较高住高练低训前显著增加(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住高练低训前明显升高(P<0.05),右心室前后径较高住高练低训前明显减小(P<0.05)。二尖瓣舒张期充盈时间(DFT)在安静及运动负荷状态下均较高住高练低训前显著增加(P<0.05)。高住高练低训前后空腹体重无明显差异,高住高练低训后血压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高住高练低训后最大摄氧量相对值较训练前有所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高住高练低训对心脏功能无不良影响,HiHiLo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心力储备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对运动员红细胞膜和有氧能力的影响。方法:13名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分为实验组(8名)和对照组(5名),进行4周实验。实验组每晚在低氧房(氧浓度14.7%,模拟海拔2800m高原环境)居住10小时,每周在低氧房进行3次72%最大摄氧量蹬功率自行车练习,每次30分钟;对照组平原居住,每周在平原环境进行3次80%最大摄氧量蹬功率自行车练习,每次30分钟。两组平时的专项训练由同一教练、按同一训练计划、于同一道馆进行。分别于实验前、入住10小时、实验1周、2周、3周、4周测试两组受试者血液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膜流动性、膜band-3蛋白含量以及个体无氧阈(ILT)。结果:实验组在实验3周时band-3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4周时,实验组band-3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实验前(P<0.01)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4周时的ILT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HiHiLo可提高红细胞膜band-3蛋白含量,有利于红细胞发挥正常生理功能;HiHiLo可提高机体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住高练低训对优秀男子橄榄球运动员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对优秀男子橄榄球运动员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名国家男子橄榄球队运动员随机分成HiHiLo组(n=8)和LoLo组(n=6),进行为期4周的实验。HiHiLo组每晚低氧居住10h(O2浓度:14.7%),每周除正常训练外,还有3次30min、O2浓度为15.4%、强度为72%个体VO2max的功率自行车运动,LoLo组训练方案与HiHiLo组基本相同,但无低氧居住和低氧运动,每周3次的30min功率自行车运动在常氧环境下进行,强度为80%个体VO2max;训练前后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安静时、不同负荷及恢复时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训练后两组心脏结构和安静状态下心功能无显著性变化;在负荷运动时,LoLo组心收缩指标SV、EF和心舒张指标E、E/A增大,HiHiLo组减小,且变化值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LoLo组运动后A、E/A恢复显著快于HiHiLo组(P<0.05)。结论:HiHiLo不利于运动员疲劳状态下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常氧训练组(LoLo)、高住高练组(HiHi)、高住低训组(HiLo)、低住高练组(LoHi)和高住高练低训组(HiHiLo),每组8只。依实验方案,各组大鼠分别在常氧(模拟海拔1500m,大气压为632mmHg)或/和低氧(模拟海拔3500m,大气压为493mmHg)环境中居住及递增负荷训练5周,每周训练6天。最后一次训练后在常氧环境恢复72h,力竭运动后即刻取样。差速离心提取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呼吸链酶复合体(CⅠ~CⅢ)活性。结果:4个低氧训练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CⅠ活性与LoLo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LoHi组CⅡ活性显著下降(P<0.01),降低76.199%,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HiHi组、HiLo组和LoHi组CⅢ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分别降低71.496%、65.240%和87.838%,HiHiLo组显著性上升(P<0.01),提高170.145%。结论:在模拟海拔3500m的4种低氧训练中,髙住高练低训提高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作用优于髙住高练、高住低训和低住高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1中(CAG)n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男性心功能对低氧训练应答的关联性。方法:58名中国北方汉族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为期30天的HiHiLo(常压低氧)训练,晚上居住房间的氧浓度为14.8~14.3%(模拟海拔约2800~3000米);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低氧训练,训练强度为常氧75%VO2max强度,训练环境氧浓度15.4%~14.8%(模拟海拔约2500~2800米);每周进行5次、每次90分钟常氧环境下的专项训练。分别于低氧训练前和低氧训练后使用超声心动仪测试安静时,50W、10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心功能。使用GeneScan和测序方法分析AR(CAG)n多态性。结果:(1)短链重复组(≤21和≤22)身高和低氧训练前体重基础值分别显著低于长链组(>21和>22);(2)≤22次重复组低氧训练前安静时、三种负荷和恢复时的每搏输出量基础值均显著低于>22组;(3)与低氧训练前相比,低氧训练后各基因型组安静、运动和恢复时的心率均显著下降,但是仅两个短链组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呈现显著性降低;(4)除≤21组50W和≤22组150W外,低氧训练后短链重复组安静和运动时ΔCI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长链组。结论:AR基因(CAG)n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男性心功能对模拟常压低氧环境下HiHiLo训练的应答可能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习服过程中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常氧对照组,HiHiLo 1、2、3、4、5周组,每组8只。HiHiLo的5组大鼠在低氧(模拟海拔2500m)环境和常氧环境中居住和训练相应周数,常氧对照组在常氧环境中不进行运动。各组大鼠在完成相应的训练后处死,即刻取血液和骨骼肌样本,分离血清,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NADH-Co Q还原酶(复合体Ⅰ,CⅠ)、琥珀酸-Co Q还原酶(复合体Ⅱ,CⅡ)、Co Q-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Ⅲ,CⅢ)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体Ⅳ,CⅣ)活性。结果:与常氧对照组相比,HiHiLo 1、2、3周组CK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P<0.01)。HiHiLo 1周组CI~IV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HiHiLo 2周组CI、CII、CIV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P<0.01),HiHiLo3周组CI活性显著提高(P<0.05),HiHiLo 4周和5周组CI~IV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在进行本研究训练方案HiHiLo过程中,骨骼肌需2周的适应期,第3周基本适应,第4~5周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可显著提高,第5周训练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基因多态性与低氧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4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4.5%~14.8%,大约相当于海拔3000米)中休息10h,每周进行3次75%VO2max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大约相当于海拔2500米),其余时间在常氧下训练。测试其HiHiLo前后的VO2max及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用PCR-RFLP法分析Flt-1基因SNP/A193019G多态性。结果:(1)4周HiHiLo后,AA基因型VO2max增加幅度高于AG基因型57.54%,但无显著性差异。(2)在HiHiLo期间(除第23天外),AA基因型Hb的变化幅度始终高于AG基因型,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与AG基因型者相比,AA基因型者可能有对低氧训练更敏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对红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机制。方法:以16名北京体育大学足球专项运动员为对象,实验组(HiHiLo组)和对照组(低住低训组,LoLo组)各8名。实验组每晚入住低氧房(O2浓度14.2%,相当于海拔3000米高度)10小时,每周在低氧房内进行2次72%最大摄氧量蹬功率自行车30分钟训练;对照组平原居住,每周进行2次平原80%最大摄氧量蹬功率自行车30分钟训练。两组每周进行3次由同一教练执教的专项训练。实验期4周。分别于实验前、入住10小时后、实验2、3、4周末清晨取静脉血,与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记录红细胞CD58、CD59平均荧光强度及T淋巴细胞CD2阳性细胞率。结果:4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CD58表达分别较实验前下降了33.14%和30.29%(均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D59表达分别下降了10.38%和9.68%(均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淋巴细胞CD2阳性率在实验期无明显变化,两组间也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HiHiLo和LoLo均可影响人体红细胞CD58、CD59表达,但HiHiLo的影响作用有更明显的趋势,而T淋巴细胞CD2表达受低氧和/或训练刺激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对贫血和铁缺乏运动员铁代谢及Hb的影响,为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4名少年女性贫血和铁缺乏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8)。实验组每晚在低氧房(模拟海拔2500米)内居住11h,白天照常训练,每周进行3次低氧下70%VO2max蹬功率自行车训练;对照组常氧居住、训练,每周再进行3次常氧下80%VO2max蹬功率自行车训练。两组运动员的平原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相同,实验共进行25天。测试指标包括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结果:实验组Hb、SI、TIBC在实验后较实验前显著提高(P<0.05),SF显著下降(P<0.05),sTfR在第22天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1)25天模拟海拔2500米的HiHiLo可提高贫血和铁缺乏运动员的Hb水平,可促进运动员对铁的转运、细胞内摄入以及铁储备的动用;(2)两组运动员均存在严重的铁缺乏,且在实验后缺铁状态并未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对运动员安静状态下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大学生运动员在O2浓度相当于海拔2800m~3000m的常压低氧舱房每天居住10小时,在O2浓度相当于海拔2500m~2600m的室内每周训练3次,期间维持常氧训练,实验为期4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技术,于HiHiLo前后分别测量48名受试者心脏在安静时的形态结构学指标、收缩功能指标及舒张功能指标。结果:与HiHiLo前相比,4周后受试者左心室形态结构学指标中的LVI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M(左室心肌质量)和LVMI(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分别增加了0.93%(P=0.007)、2.87%(P=0.009)和3.59%(P=0.002);泵功能及舒张功能方面,SV(每搏量)、SI(每搏指数)和EDV(舒张末期容积)分别增加了1.99%(P=0.001)、2.71%(P=0.000)和0.97%(P=0.032),且DSV(每搏量变化量)与DEDV(舒张末期容积变化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DP(二项乘积)下降了9.35%(P=0.000)。结论:4周HiHiLo后受试者的左心室除产生了生理性肥厚外,其泵功能也显著改善,主要体现在舒张功能明显增强,而且心肌耗能趋向节约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基因+4422(AC)n多态性与高住高练低训(HiHiLo)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方法:选取71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30天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房(O2浓度为14.8%~14.3%,模拟海拔2800~3000米)居住10小时,每周进行3次75%VO2max强度的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14.8%,模拟海拔2500~2800米),运动时间为30 min/次,其余时间在常氧环境下训练。在HiHiLo前、后测定VO2 max和SpO2。其中SpO2的测定采用低氧环境下(15.4%O2,模拟海拔约2500米)的定量负荷运动实验,运动强度为HiHiLo前个体75%VO2max,运动时间15min。基因分型采用PCR结合荧光标记复合STR-genescan方法检测+4422(AC)n多态重复次数。结果:HiHiLo后,VO2 max以及定量负荷运动中SpO2均显著性提高,且(AC)11/(AC)11基因型者rVO2max的训练敏感性显著高于(AC)11/(AC)12基因型者。结论:VEGFR2基因+4422(AC)n多态性与HiHiLo后rVO2 max训练敏感性有关联,而与定量负荷下SpO2训练敏感性无关联。提示+4422(AC)n多态性可以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的分子遗传学标记,但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对青少年男子业余中长跑运动员血液铁代谢的影响。方法:11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6)。实验组每晚20∶00至次日晨6∶30在低氧房内休息和睡眠(≥10h/day),氧浓度为14·7%(相当于海拔2700m高度),对照组在常氧环境里居住。两组日常训练安排基本保持一致,每周均进行3次低氧训练,时间30min,负荷为72%VO2max强度。所有受试对象于实验前1天,实验第7、21、28天晨安静状态下空腹取静脉血测定血常规、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sT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结果:实验组Hb与实验前相比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铁代谢各指标在组内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iHiLo对青少年业余中长跑运动员血液铁代谢各指标无明显影响,提示低氧训练期间补铁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基因rs7251432多态性与HiHiLo训练前后血象指标变化的关联性。方法:65名中国北方汉族男性健康受试者在模拟海拔约为2500m~2800m高度(氧浓度14.8%~14.3%)进行30天HiHiLo训练(低氧暴露10h/d,低氧训练3次/周)。分别测定训练前,训练第4、7、16、23和30天的RBC、Hct和Hb。采用RCP-RFLP方法解析基因多态性,探讨HEPC基因rs7251432多态性与30天HiHiLo训练前后血象指标变化率的关联性。结果: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AA(0.11)、AG(0.29)和GG(0.60),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基因多态性与各项指标初始值不关联,且所有指标未见基因型与HiHiLo效果的交互作用。在HiHiLo过程中,RBC、Hct和Hb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化趋势,AA基因型受试者RBC、Hct和Hb提高幅度明显高于AG和GG基因型(P<0.05)。结论:rs7251432多态性与HiHiLo训练前后血象指标的变化关联,AA基因型可以作为预测血象指标HiHiLo低氧训练效果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C936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iHiLo后心功能变化的关联性。方法:选取62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性进行为期30天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每日在低氧房(O2浓度为14.8%~14.3%,海拔约2800~3000米)休息10小时,每周进行3次75%VO2max强度的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14.8%,海拔约2500~2800米),运动时间为30mim/次,其余时间在常氧环境下训练。使用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试HiHiLo前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采用PCR-RFLP法分析VEGF基因C936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VEGF基因C936T多态性与HiHiLo后的LVM、LVMI、SV以及SI的变化有关联。其中,CC基因型LVM、LVMI、SV及SI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CT基因型。结论:中国北方汉族男性VEGF基因C936T多态性的CC基因型者在HiHiLo训练后产生了更好的心脏适应性变化,可以作为预测HiHiLo后部分心功能(SV、SI)变化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4周模拟海拔3000米高住高练低训(HiHiLo)过程中红细胞CD35数量及红细胞C3bRR、ICR的变化,探讨HiHiLo对机体红细胞CD35数量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16名足球专项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高住高练低训)和对照组(低住低训)。实验组每晚入住低氧房(O2浓度14.2%,相当于海拔3000米高度)10小时,每周2次低氧房内72%VO2max蹬功率自行车运动30分钟;对照组每周2次正常条件下80%VO2max蹬功率自行车运动30分钟。两组每周同时进行3次由同一教练执导的专项训练。实验期共4周。分别于实验前、入住低氧房10小时、实验2周末、3周末和4周末清晨抽取受试者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CD35几何平均荧光强度,采用红细胞免疫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实验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CD35数量较实验前分别下降了4.9%和10.5%(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较实验前分别下降了16.7%和24.9%(P<0.01),红细胞IC花环率较实验前分别升高了29.9%(P<0.05)和32.4%。结果表明:(1)HiHiLo对人体红细胞CD35数量的影响不如对红细胞CD35活性的影响明显;(2)HiHiLo影响RBC-C3bRR和RBC-ICR较低住低训更明显,HiHiLo3周后实验组运动员出现临床上的继发性免疫低下现象,4周末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1中(CAG)n多态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低氧训练后VO2max变化的关联性。方法:65名中国北方汉族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为期30天HiHiLo(常压低氧)训练,晚上居住房间氧浓度为14.3~14.8%(模拟海拔2800~3000米),每周进行3次75%常氧VO2max的低氧训练,训练环境氧浓度约15.4%(模拟海拔约2500米)。实验前后测试体重和VO2max等指标,采用GeneScan和测序方法分析AR(CAG)n多态的等位基因(基因型)。结果:(1)共观察到(CAG)12、(CAG)16-28、(CAG)30共15种重复次数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其中22次重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最高;(2)当分别以21和22次重复为分割点划分基因型时,短链组体重基础值均显著低于长链组;(3)当分别以21和22次重复为分割点划分基因型时,低氧训练后短链基因型携带者ΔVO2max和ΔrVO2max均显著高于长链组(P<0.01)。结论:中国北方汉族男性AR基因(CAG)n多态与HiHiLo(常压低氧)训练效果之间存在关联,重复次数较少基因型携带者的低氧训练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及其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2周的LoHi训练(模拟海拔2500m),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自行车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测试各项气体代谢指标和有氧运动能力。结果:2周LoHi训练后,(1)同等负荷下男运动员VO2/kg低于训练前,第5min50s时相差最大(-21.8%),最大摄氧量平台(VO2/kgmaxPD)持续时间延长了1min;女运动员自第6min后,VO2/kg值与训练前差值逐渐加大,第12min30s时达到最大(-14.5%),VO2/kgmaxPD持续时间缩短了1min30s;(2)男女运动员R值总体上均处于略微下降的趋势,R=1标志点出现时间明显延后。男运动员从R>1到力竭的时间延长,女运动员则缩短;(3)男运动员fb值在中低负荷阶段略高于训练前,女运动员只在10min50s到13min10s阶段低于训练前。不同负荷阶段,男运动员HR值始终低于训练前。训练后女运动员在第5min后HR值略低于训练前。结论:2周LoHi训练提高了男子游泳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表现为一般有氧运动能力和高负荷状态下的无氧耐力水平提高,但女子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未见明显改善,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