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用及合并用药治疗各种类型癫(疒间)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有效剂量.方法对87例各种类型的癫(疒间)患者进行TPM单药(48例)、合并用药(39例)治疗.TPM从小剂量开始, 起始量儿童≤20 kg者为6.25 mg/d,>20 kg者为12.5 mg/d,成人为25 mg/d,根据抽搐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单药治疗有效率为79.2%,平均有效维持剂量为(103.9±78.5)mg/d;合并用药治疗有效率为76.9%,平均有效维持剂量为(172.5±105.7)mg/d.除1例因严重胃肠道反应而终止治疗外,其余不良反应症状轻微且短暂,多发生于加药期.结论 TPM单用及合并用药治疗各型癫(疒间)均有效,不良反应少,个别可见矛盾反应.  相似文献   

2.
脑电图(EEG)在癫疒间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托吡酯(TPM)是一种新型抗癫疒间药物,本研究采用TPM治疗癫疒间患者并观察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8例均系我院癫疒间专科门诊随机选择的经临床和EEG确诊的各种类型的癫疒间患者,男18例,女10例;年龄5~53岁,平均(23.21±9.83)岁。入组前经脑CT或MRI检查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或其他病变,排除肝肾疾病;入组前未服用或已停用其他抗癫疒间药物半年余。1.2方法1.2.1TPM服用方法从每晚口服25mg开始,持续1周,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每周增加剂量(25~50)mg/d,分2次服用,直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癫疒间发作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戊四氮(PTZ)致疒间大鼠TPM 80 mg/(kg.d)(大剂量TPM组)、40 mg/(kg.d)(中剂量TP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共14 d。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的凋亡神经元。结果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均出现TUNEL阳性细胞。对照组海马CA1、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5.83±4.58)个和(36.83±3.87)个;中剂量TPM组分别为(31.52±3.43)个和(32.35±4.69)个;大剂量TPM组分别为(23.50±2.81)个和(25.50±3.72)个。大剂量TPM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均P<0.001),与中剂量TP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中剂量TP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大剂量TPM对癫疒间发作后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托吡酯单药及添加治疗癫痫146例长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及合并用药治疗各种类型癫痫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146例各种类型的癫痫患者进行TPM单药(65例),合并用药(81例)治疗。TPM从小剂量开始,起始量儿童<20kg者为6.25mg/d,≥20kg者为12.5mg/d,成人为25mg/d,根据病情及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结果:单药治疗组有效率为87.7%,合并用药组有效率为80.2%,总平均有效率为83.6%。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加量期,其中单药治疗组低于合并用药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PM是一种广谱有效及安全的新型抗癫痫药,可作为一线抗癫痫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5.
托吡酯添加治疗转换为单药治疗癫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添加托吡酯 (TPM)治疗有效的癫疒间 患者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 5 6例添加TPM治疗有效并持续 6个月以上的患者 ,逐渐减、停合用的抗癫疒间 药 ,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结果 转换成功 32例 (5 7.1% ) ,完全控制 13例 ,显效 15例 ,有效 4例 ,恶化 4例 ,中途退出 2 0例 ;不良反应减少 14例次 (35 .8% )。结论 添加TPM治疗有效且稳定的非难治性癫疒间 患者大多数可成功转换为TPM单药治疗 ,而难治性癫疒间 患者转换为TPM单药治疗的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奥卡西平治疗癫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治疗癫疒间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PS/SGTCS)或特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61例PS/SGTCS或GTCS患者,其中40例新诊断癫疒间和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进入OXC单治组;而21例长期先后应用过多种抗癫疒间药治疗者进入OXC加治组。成人OXC起始量均为150 mg每晚1次,维持剂量(600~2 400)mg/d,分2次服用;儿童起始量(4~5)mg/kg每晚1次,维持剂量(30~40)mg/(kg.d)。进行自身对比开放性观察,同时分析单治组与加治组24周内的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62.3%和54.1%,控制率为49.2%,累积退出率为24.6%,3例(4.9%)失访,因不良反应和经济原因退出12例(19.7%),其中2例(3.3%)因皮疹退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乏力6例;头昏、头痛、嗜睡各5例;恶心、皮疹各2例。结论OXC治疗PS/SGTCS或GTCS的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抗癫疒间 药物 (AEDs)的致疒间作用及对其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结 32例AEDs致癫疒间 发作加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以服用卡马西平最多 (19.12 % )、次之为巴比妥类药物 (15 % )、苯妥英钠 (14 .5 % )、合并用药 (14 .2 9% )、苯二氮 艹卓 类 (8.6 9% )、丙戊酸钠 (2 .78% )。 32例经停药并合理选择其他抗癫疒间 药物及减少药物剂量治疗 ,2 7例有效 ,5例无效。结论 AEDs能致癫疒间 发作加重 ,应合理选择抗癫疒间 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托吡酯(TPM)单药治疗儿科癫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5例患儿入组,TPM目标维持剂量为2.5mg/(kg·d)。基础期1个月,记录癫癎发作次数;加药期2-3个月;稳定期3个月,坚持服用维持剂量,记录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患儿癫癎总有效率为82.2%,其中显效71.1%,无效17.7%,治疗各种类型癫癎有效率均>75%,不良反应率58%。多数短暂而轻微。结论 TPM单治小儿癫癎疗效明显,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比较丙泊酚与地西泮治疗癫(疒间)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近3 a的成人癫(疒间)持续状态患者30例.对照组(15例)选用地西泮静脉推注(10~20 mg).注射完毕后给予地西泮50 mg加入O.9%氯化钠500 mL缓慢静滴维持,24 h总量不超过120 mg;治疗组(15例)选用丙泊酚1.5~2.5 mg/kg静滴,静脉微泵维持剂量1~4 mg/(kg·h).结果 2组抽搐终止发作和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组在终止癫(疒间)发作和起效时间均优于地西泮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用不同剂量托吡酯及奥卡西平治疗儿科癫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单用托吡酯更安全、更有效的给药方法。方法儿科癫患儿120例,分为奥卡西平组31例,服用奥卡西平从8~10mg/(kg.d)开始,再逐渐增量到10~30mg/(kg.d),2次/d服用;单用托吡酯组,89例患儿按服药剂量不同又分为低剂量组47例托1组从0.625mg/(kg.d)开始增加至4mg/(kg.d)为止;高剂量组42例托2组从1.5mg/(kg.d)开始,逐增至8mg/(kg.d)为止。结果托1组总有效率81%,托2组总有效率74%;奥卡西平组总有效率77%,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托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高于托1组(34%)(P<0.05)。托吡酯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纳差、头痛、感觉异常、嗜睡和体质量减轻。结论单用较小剂量托吡酯治疗儿科癫发作,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单用不同剂量托吡酯及奥卡西平治疗儿科癫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单用托吡酯更安全、更有效的给药方法.方法 儿科癫患儿120例,分为奥卡西平组31例,服用奥卡西平从8~10mg/(kg·d)开始,再逐渐增量到10~30mg/(kg·d),2次/d服用;单用托吡酯组,89例患儿按服药剂量不同又分为低剂量组47例托1组从0.625mg/(kg·d)开始增加至4mg/(kg·d)为止;高剂量组42例托2组从1.5mg/(kg·d)开始,逐增至8mg/(kg·d)为止.结果 托1组总有效率81%,托2组总有效率74%;奥卡西平组总有效率77%,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托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高于托1组(34%)(P<0.05).托吡酯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纳差、头痛、感觉异常、嗜睡和体质量减轻.结论 单用较小剂量托吡酯治疗儿科癫发作,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以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45分,未用过其他抗精神病药。共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4·8±22·9)岁;其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6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2例,癫疒间所致精神障碍4例。均使用阿立哌唑治疗,阿立哌唑初始剂量为5 mg/d,逐渐增至15~25 mg/d,疗程6周。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加用尼莫地平和吡拉西坦(脑复康),癫疒间所致精神障碍加用抗癫疒…  相似文献   

13.
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疒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疒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15例难治性癫疒间患者应用托吡酯小剂量逐渐添加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第8周达最大耐受量后维持1~3年或以上。评定托吡酯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其与剂量的关系。结果治疗第8周、6个月、1年、2年和3年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的中位数:成人分别为56.0%、75.8%、76.1%、77.3%、78.1%,儿童分别为32.1%、66.7%、68.9%、70.1%、70.8%。部分性发作的有效率(70.6%)高于全面性发作(37.5%,P<0.05),其中10例(11.3%)无发作>2年。有效组维持剂量成人为(129.3±54.3)mg/d,儿童为(3.1±1.4)mg/(kg.d)。1年、2年及3年托吡酯保留率分别为72.2%、62.5%和56.1%。33例(28.7%)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出现在加量期,最常见的为胃纳差。因不良反应退出6例(8.2%),因疗效不佳退出16例(21.9%)。结论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疒间长期有效、安全,对部分性发作效果更佳。剂量个体化可使不良反应轻微和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托吡酯(TMP)治疗癫癎的不同给药方式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合理的给药模式.方法 64例癫癎患者按不同初始剂量及增量速度分为A(18例)、B(22例)、C(24例)3组.A组:初始托吡酯剂量25mg/d,每周加25mg,直至200mg/d;B组:初始TPM剂量50mg/d,每周加25mg,直至200mg/d;C组:初始TPM剂量50mg/d,每3d加25mg,直至200mg/d.一日剂量分2次给药,逐渐加量.结果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初始剂量及增量速度有关,临床上用药要考虑此因素.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癫癎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51例部分性发作的癫癎患者采用奥卡西平治疗.成年患者起始剂量300mg/d,根据病情逐渐加量,3d后增至基本维持量(600mg/d),仍有发作者继续加量,2周后达最佳效果或可耐受的最高剂量(1800mg/d);儿童患者起始剂量8-10mg/(kg·d),根据病情每周加1次剂量,每次加量不超过10 mg/(kg·d),直至维持剂量30-40mg/(kg·d).观察治疗后癫癎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奥卡西平治疗5个月后,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完全控制率为30%.用药1个月内,本组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因全身皮疹停用奥卡西平.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癫癎部分性发作的疗效较好,但有时可产生较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须谨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鲁米那的负荷量合并小剂量安定对儿童癫癎持续状态的疗效,探讨其安全剂量.方法选择癫癎持续状态患儿共46例,其中治疗组23例,首先安定0.3mg/kg静脉注射后,给予鲁米那负荷量20mg/kg在1/2~1h内静滴,12h后给予维持量5mg/kg;对照组23例,同样首先安定0.3mg/kg静脉注射后,将安定20mg/kg加入250ml生理盐水持续缓慢静滴;将两组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惊厥控制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药物的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负荷量的鲁米那合并小剂量安定对儿童癫持续状态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 4 0例难治性癫疒间 部分性发作的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14~ 6 3岁 ,平均(18.76± 13.5 4 )岁 ;病程 2~ 34年 ,平均 (10 .4 6± 8.37)年。诊断符合 1981年国际抗癫疒间 联盟所制定的癫疒间 分类的标准 ,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 11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17例 ,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 12例。1.2 方法 治疗前基础期记录病人癫疒间 发作频率、体温、血压等。托吡酯治疗 2 0周 ,目标剂量为 2 0 0mg/d ,前 8周为加量期 ,后 12周为稳定期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癫部分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部分发作的癫患者采用奥卡西平治疗。成年患者的起始剂量为300mg/d。根据病情逐渐加量,3d后增至基本维持量600mg/d,仍有发作者继续加量,2周后达最佳效果或可耐受的最高剂量1 800mg/d;儿童患者起始剂量8~10mg/(kg.d),根据病情每周增加1次剂量,每次加量在10mg/(kg.d)以下,直至维持量30~40mg/(kg.d)。观察治疗后癫发作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奥卡西平治疗5个月后,本组总有效率67.3%,完全控制率24.5%。用药1月内,本组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例因剥脱性皮炎而停用此药。结论奥卡西平治疗癫部分性发作疗效较好,但有时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癫(癎)门诊病人78例,随机分为OXC组和TPM组,单药治疗,观察24周.结果 TPM组38例,有效率76.3%、显效率63.1%,控制率(无发作)44.7%.OXC组40例,有效率75%、显效率62.5%,控制率(无发作)4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89>0.05).TPM组有效剂量中位值为100 mg/d,OXC组为600 mg/d.TPM组不良反应8例,OXC组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49>0.05).TPM组不良反应常见胃纳差、记忆力减退、头部不适、嗜睡,其中2例分别因为手足麻木及胃纳差、体重减轻而退出.OXC组不良反应常见乏力、头昏、头疼、嗜睡、恶心、皮疹等,没有因为不良反应而退出.结论 TPM和OXC单药治疗癫(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二者疗效、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疒间 患儿血清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利用ELISA方法 ,测定 5 8例癫疒间 患儿 (癫疒间 组 )和 2 3名健康儿童 (对照组 )血清中NO、NOS的含量 ,并分组比较不同条件下其含量的变化。结果 癫疒间 组血清NO、NOS的含量分别为 (5 .86± 1.2 1) μmol/ml和 (2 8.2 6± 8.4 9)U/ml,较对照组的 (3.78± 0 .74 ) μmol/ml及 (17.86± 4 .5 8)U/ml明显升高 (P <0 0 1) ;发作近期为 (7.31± 1.2 7)μmol/ml和 (31.2 5± 11.35 )U/ml,明显高于发作间期 (4 .2 7± 0 .6 6 ) μmol/ml和 (2 4 .15± 7.85 )U/ml(P <0 0 1) ;癫疒间 组EEG异常者为 (7.18± 1.35 ) μmol/ml和 (34.4 8± 8.5 6 )U/ml,明显高于EEG正常者 (4 .0 4± 0 .75 ) μmol/ml和 (2 2 .85± 7.4 5 )U/ml(P <0 0 1) ;但与发作类型、病程及是否接受治疗无关 (P >0 0 5 )。结论 癫疒间 发作近期血中NO、NOS生成增加 ,NO作为内源性调质参与癫疒间 发作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