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胸痹、心悸常同时存在于一体,因胸痹或胸痹真心痛转为慢性,病程迁延,缠绵不愈,辨证常见痰瘀互结合气虚血瘀.雷忠义国医大师总结从医临床辨证施治及用药经验,方用瓜蒌薤白汤合养心活血汤,并随症加减,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胸痹的中医急诊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绍功  韩学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28-1629
胸痹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胸痹心痛辨证应提纲携领,以中医舌脉为金指标定类,根据临证实际分为两虚一实三类,然后据证立法,依法遣药.胸痹心悸治标抓痰瘀,治本重阴阳;胸痹心衰治以温阳利水为主;胸痹心厥急者以痰瘀阻络为主,缓者以气阴两虚为主.中医辨证配合抢救,可明显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在中医心悸、怔忡、胸痹、昏厥等证中,笔者近年来在辨证的基础上,应用虚者补之的治疗法则治疗本病,颇获效果。今举四案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小柴胡汤辨证治疗胸痹心悸的机理.方法:从六经辨证方法 总结临床证治规律,根据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总结用药特点.结论:高体三教授运用大小柴胡汤治疗心系病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治疗胸痹心悸的现状、西医治疗胸痹心悸的现状、中西医治疗胸痹心悸的利弊、中医治疗胸痹心悸的新思路等综述中医治疗冠心病心悸失常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心悸、胸痹范畴,笔者在临床中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针对该病采取四法治疗,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建明  张琪 《四川中医》2007,25(9):121-121
解郁合欢汤具清火解郁、养血安神之功,运用该方治疗中医辨证属于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所致胸痹心痛、心悸等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迟脉症”“心悸”“胸痹”“寒厥”等范畴。本病是以心、肝、脾、肾四脏亏虚为发病根本,以六淫、七情、饮食、劳倦为诱因而引起以心悸、胸痹、脉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笔者辨证分型论治,疗效较满意,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针刺内关穴治疗心律失常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律失常分为冲动发生异常、传导异常以及冲动发生与传导联合异常.中医学之心悸、怔忡、胸痹等症与本病类似.脏腑经络学说辨证认为病位于心与心包及其所属经络.临床以虚证为多见,亦有有虚实相兼,故针刺内关穴治疗心律失常有着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中医药辨证治疗胸痹经验,包括宽胸理气、活血止痛法、活血理气法、益气活血法、益气养阴法等特色治疗方法,并用中医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阐明中医治疗胸痹的理论依据和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11.
常见症状 1.原发病毒感染症状发病前1-3周多有发热、咽痛、咳嗽、呕吐、腹泻、疲劳或肌肉酸痛感。 2.心肌炎表现常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心前区痛,甚者气急、紫组、浮肿、或发生晕厥、抽搐等。 常用中成药 本病属中医温热病、心悸、怔仲、胸痹等范畴。可根据不同阶段辨证用药。 (1)急性期 1.风热型:症见发热咳嗽,胸闷心悸,溲黄便干,舌边尖红,脉数。  相似文献   

12.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病证。心血瘀阻型胸痹为胸痹的辨证分型中常见的临床多发证型。本型多因情志失调、气郁日久、年迈体虚或久病,引起气滞血瘀、络脉不通、瘀血阻塞所致。其主要症状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黯、脉象沉涩。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胸痹患者254例,其中心血瘀阻型胸痹153例。其中,  相似文献   

13.
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学中心悸、怔忡、心痹、真心痛、厥心痛、胸痹、心水等病症的范畴.虽然中医和西医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名称上完全不同,但由于疾病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这种不同并不妨碍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辨证、辨病以及辨证结合辨病的方法进行治疗.1.辨证施治不论是何种心血管疾患,只要在病的某一阶段出现相同的主证,均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处理.如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的心悸,这在现代医学的心血管疾病如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炎和部分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中,常常出现.因此,在这些心血管疾病的某一阶段,只要临床表现以心悸为主,  相似文献   

14.
心悸乃心动悸不宁、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内科常见病证,包括惊悸和怔忡。惊悸因惊恐、恼怒所诱发,病轻浅,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而怔忡则不因惊扰而自觉心悸不安,终日悸动不止,稍劳尤甚,病情较重。心悸可单独出现,也可伴见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如胸痹、眩晕、失眠、喘证、水肿等病。刘永家主任医师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抓住其心神不宁的病理特点,以宁心安神法为主,辨证加减治疗心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38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6.36岁.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3年制订的<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部分.辨证均属气虚血瘀合心阳不振.  相似文献   

16.
田金洲 《中医杂志》1989,30(8):14-15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系统盼常见病,中医临床多按心悸、胸痹、虚劳等杂病论治,用药偏于扶正。董建华教授从温毒着眼,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突出清心凉营解毒治疗,常获速效。  相似文献   

17.
樊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163-164
总结了86例胸痹患者的中医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一般护理。按胸痹辨证分型: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心血瘀阻、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7型实施辨证施护,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药、传统中医技术运用等。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劳慧敏 《江西中医药》2006,37(11):63-64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等范畴,本文在复习古代文献和现代医学资料的基础上从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等方面阐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此文总结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虎符铜砭刮痧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并进行临床3种心血管疾病(胸痹、眩晕、心悸等)经典案例分析,经过患者住院期间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基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指导,经过临床实践观察,虎符铜砭刮痧疗法在胸痹、眩晕、心悸等心血管疾病中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临床同类疾病辅助治疗的手段之一,为临床心血管疾病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廖佳丹  张艳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75-1276
慢性心衰以心悸、胸闷、紫绀,端坐呼吸,严重时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恶心、腹胀腹痛、少尿,双下肢甚至全身水肿等为临床表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中医辨证属于"心悸"、"胸痹"、"水肿"、"痰饮"等范畴,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