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椎弓根螺钉植入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椎弓根螺钉 (PedicleScrew ,PS)是脊柱外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是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产物。194 9年Harrington对脊柱植入物进行系统地研究后首先将HarringtonRod用于特发脊柱侧凸的矫正。1977年Luque提出了“脊柱节段性”概念 ,并建立了椎板下节段钢丝及LuqueRod的脊柱内固定手术。1983年Denis对 4 12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回溯性研究后 ,将传统的“二柱理论”发展为“三柱理论” ,即脊柱可分为“前、中、后三柱” ,椎弓根为贯通并连接三柱的一个通道 ,“中柱”对脊柱的稳定起到关…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它的固定强度直接决定内固定系统稳定性、脊柱稳定性及融合成功率,椎弓根螺钉松动严重影响脊柱内固定手术效果,严重时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目前学者们主要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来评价椎弓根螺钉稳定性。该文就生物力学实验评价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椎弓根螺钉应用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在脊柱骨折、腰椎滑脱、脊柱畸形和脊柱不稳等疾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增强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脊柱固定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1] 。它通过椎弓根这个“力核”达到三维固定[2 ] 。然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 ,因其脊柱的骨质状况较差 ,故很难获得稳固的内固定 ,给脊柱外科手术带来极大困难 ,如何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对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固定的稳定性 ,是当前脊柱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近年来对加强椎弓根螺钉系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增加螺钉直径直径大的螺钉能增强螺钉的稳定性 ,其抗拔出力亦增强。Mclain等[3] 用直径 7.0mm椎弓根螺钉替换 6 .0mm螺钉 ,其拔出强度变化较小 ,而改用 8.0mm螺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中的监测手段作一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是脊柱外科常用的后路内固定技术之一。骨质疏松患者由于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density,BMD)降低,骨小梁变薄,常导致螺钉松动甚至断裂。有研究表明:BMD与轴向拔出力呈正相关,BMD的降低会严重影响螺钉的稳定性。为了提高椎弓根螺钉在体内的稳定性,国内外学者在通过改进螺钉的设计提高螺钉的把持力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患者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中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采用了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方法.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0-71岁,平均57岁.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初级8例,Ⅰ级11例,Ⅱ级8例,Ⅲ级7例.骨折14例,骨病20例.对初级和Ⅰ级患者.采用较粗和较长螺钉,同时结合采用螺钉与连接棒强直性连接,且有两根横向连接装置,左右、上下椎弓根螺钉分别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以较大成角置入螺钉等方法提高螺钉固定相对稳定性,共19例;对Ⅱ级和Ⅲ级患者,采用钉道使用骨水泥提高螺钉固定绝对稳定性,共15例.[结果] 本组无神经血管损伤或加重,随访9~26个月,平均14个月,无螺钉断裂,仅2例螺钉松动,骨折组复位矫正丢失平均5%,融合组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中,根据骨质疏松程度采用不同的提高螺钉固定稳定性方法,可以克服螺钉松动和复位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前预防和解决骨质疏松患者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的主要对策是使用生物材料来强化钉道周围骨质.传统的方法是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骨水泥等生物材料直接填充至钉道内(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但填充的生物材料剂量小,强化螺钉稳定性的效果有限,因此临床上对严重骨质疏松,尤其是伴有腰椎骨折的患者多使用椎体整体强化方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在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的同时显著提高螺钉的固定强度.因骨水泥严密包裹螺钉而使其取出困难,有学者设计出钉道局部固化方法,在提高螺钉强度的同时也保持了部分骨质-螺钉界面.也有学者把强化措施与特殊设计的螺钉结合使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的生物材料及其方法来强化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弓根螺钉固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对提高其固定技术、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和改进固定器械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椎弓根的结构特点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基础。螺钉的大小、形状、疲劳特性和椎体的骨密度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螺道的准备、螺钉的植入点和植入方向以及辅助的椎板钩、骨水泥的应用、合理的植骨是影响固定强度不可忽视的技术因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体外试验不能很好的反映器械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特性,体内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RF椎弓根螺钉固定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邹德威  海涌 《中华外科杂志》1992,30(12):722-725
  相似文献   

11.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70年代Roy—camille首先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0年来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由于置入螺钉与周围组织,如脊髓、神经、血管等关系密切,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直到1999年美国FDA才正式批准该项技术为经典的脊柱后路固定方法之一。近些年在应用解剖、螺  相似文献   

12.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脊柱外科的发展。该技术的关键是,螺钉的植入必须位于三维空间中唯一的一个正确通道上,即按照正确的矢状面角及水平面角,沿椎弓根的长轴穿过椎弓根这一狭小的骨性管道达惟体内。近年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术中监测手段,已从传统的X线透视或摄片监测定位发展到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可视化监测。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如何有效的提高骨质疏松条件下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防止螺钉松动已经成为脊柱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凭借出色的机械强度,PMMA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PMMA的注射剂量、注射方法及椎弓根螺钉的设计差异很大.本文就目前PMMA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固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复位和矫正畸形作用,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如骨折、退行性变及后凸畸形矫形等治疗,有力地推动了脊柱外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应防范椎弓根螺钉置入错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0年Roy-Camille及其同事首先报告了椎弓根螺钉系统(RRC系统)应用的临床实践,此开拓性的手术为脊柱内固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VSP、TSRH、Moss Miami和CD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原有的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医学院  相似文献   

16.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患者,均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14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2例因骨折尚未愈合,内固定物予以保留,术后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14-21天。结果:16例中14例已取出固定物的患者窦道、切口甲级愈合,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14天ESR、CRP降至正常。2例未行内固定物取出者,拔除引流管后15天-1个月,患处再次出现疼痛、肿胀及硬块,第2次施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1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机中污染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的感染,确诊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括椎纪根螺钱固定方法柱骨折、腰椎滑脱、脊柱畸形和脊柱不稳等疾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颈胸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Michele和Krueger[1]对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和螺钉可从后路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的研究报道以来,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认识不断深入,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颈椎、胸椎的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RF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应用脊柱融合螺纹骨笼治疗脊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RF椎弓根螺钉系统和脊柱融合螺纹骨笼治疗脊椎滑脱症32例,观察其复位效果和临床症状的缓解状况,并与37例应用Steffee钢板复位固定后路植骨融合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有26例完全复位,6例部分复位,全部病例随访6-30个月,疗效满意,完全复位率及临床症状缓解率均显著高于Steffee钢板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术的病例。结论RF系统和骨笼联合应用治疗脊椎滑脱症,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融合,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且椎间植骨融合是进一步减少远期并发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