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放射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黄曲霉毒素B_1-肟-牛血清白蛋白(AFB-1-肟-BSA)复合物,并制备了兔抗黄曲霉毒素B1(AFB_1)抗血清,后者与AFB_1的特异性结合为70~80%。由该血清制成的AFB_1剂量反应曲线在0.46~2.30ng之间,由曲线斜度可知敏感检测范围较大。血清样本与大米样本添加AFB_1的回收率分别为80%与74%左右。本方法适用于血清和大米中AFB_1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AFB_1污染与肝癌发病地理分布一致;AFB_1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AFB_1可诱发所有实验动物致肝癌,但是否肯定引起人的肝癌尚有争议。为了阻断AFB_1的致癌作用,晚期动物实验集中在食物中寻找预防剂,其中绿茶可能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保护剂。AFB_1与HBV、饮水污染、遗传等呈协同致癌作用。关于AFB_1的致癌机理远未澄清,可能与影响正常肝细胞结构、功能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77,(2)
十多年来,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及致癌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1960年英国发生了大量火鸡因饲以有毒花生粉而死亡的事件,当时称为火鸡X病(Turkey X disease),后来证明火鸡死亡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所致。经化学分析,该类毒素有多种不同的分子结构及衍生物,现已报告结构者有十几种(B_1,B_2,B_(2a),G_1, 相似文献
6.
食品卫生质量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直接损害人体健康。为了对部队食品作出评价,1987年3月我们对所属部队的服务中心、供应站、医院、师招待一所、通信连、师农场的酱油、黄豆、花生粒、花生油、大米、面粉、豆制付竹作了一次黄曲霉毒素 B_1(AFTB_1)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介绍一种提取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新方法.用少量甲醇提取花生油AFB_1,然后将提取液挥干,再用三氟醋酸进行衍生化,最后用流动相溶解,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经济和稳定等优点.平均回收率为94.23%,灵敏度为8.0×10~4μmol/kg.另外甲醇提取液也可用于薄层层析法进行AFB_1测定.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Aflafoxins)主要是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一种毒性代谢物。由于它是一种剧毒性强致癌物,现有很多学者对黄曲霉毒素进行研究,要求纯净的黄曲霉毒素增加。1979年前我们曾研制了一些黄曲霉毒素B_1(简称AFTB_1)粗品,在这一基础上,我们从食品中筛选到的高产毒的黄曲霉菌株进行产毒扩大培养,在获得含毒培养物中,用甲醇或氯仿等试剂提取,经过柱层析纯化、结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毒素B_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羟胺法测定 AFB_1染毒后小鼠体内红细胞及肝组织中 SOD 活力的变化,探讨AFB_1致癌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AFB_1对 SOD 活力的抑制有一时间峰值,染毒6h 后对SOD 活力影响最大,SOD 活力下降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 05) 。提示 AFB_1毒性可能与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黄曲霉毒素(AFT)特别是AFB_1,是人类发生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肝癌高发区人群摄入AFB_1后,从尿中排出AFM_1的量,可为研究肝癌复合病因的线索提供依据.据此我们对树鼩注入不同剂量的AFB_1,测定其24小时尿中的AFM_1含量.以便为对肝癌高发区人群摄入AFT水平的了解和监测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B1污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黄曲霉毒素B1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来研究黄曲霉毒素B1和肝癌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趋势。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发展,现在已经具备多种试验方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生物标志物,其中的一些检测方法具有高敏感度和精确度,对研究黄曲霉毒素B1早期低暴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中,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其中黄曲霉毒素B_1毒性最大,致癌力最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07~2763-81)规定,不同种类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允许量范围在≤5~20μg/kg。现在一般采用薄层法测定,手续较繁,灵敏度低,误差较大,只能作半定量测定。我们应用高速液相色谱技术对粮食、油类、面制品、花生酱、啤酒等食品进行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最小检出量可达0.2ng。一、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日本岛津LC-3A液相色谱仪。 (2)UV-SPD-2A紫外检测器。 (3)色谱柱:zorbax-SIL 25cm×4.6mmφ。 相似文献
15.
《上海医学》1979,(10)
根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表明,在原发性肝癌的致病因素中,以黄曲霉毒素B_1的致癌作用最为重要。有关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效测试方法,多采用Ames方法,其诱发突变的浓度为0.06微克/毫升。本文报道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对正常人淋巴细胞诱变效应的结果,以提供黄曲霉毒素B_1与肝癌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取自3例正常成人(男2例,女1例)的血样。参照Kornberg方法制成SCE片。培养液内含有RPMI 1640和小牛血清等成分。每毫升培养液内含30微克分子(或9微克/毫升)6-溴脱氧尿核苷(瑞士产品)。结果:当黄曲霉毒素B_1在培养液内的浓度分别为0.001微克/毫升和0.01微克/毫升时,平均每染色体的SCE值(即染色单体交换数与观察数之比)分别为0.08(61/725)和0.08(108/1276)。浓度为0.02微克/毫升时,各为0.18(160/906)、0.15(222/1520)和0.13(121/957),平均SCE值为0.15。浓度为0.04微克/毫升时各为0.20(130/661)、0.18(190/1062)和0.17(190/1148),平均为0.18。浓度为0.06微克/毫升时各为0.19(208/1096)、0.22(310/1429)和0.23(150/658),平均为0.21。讨论:由于癌变剂和突变剂是密切相关的。即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两者为同一化学物质,因此测试突变的实验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74,(1)
近十年来,国外做了不少黄曲霉毒素B_1(以下简称AFTB_1)对动物的毒性和致癌性研究。都认为鸭雏为较敏感动物,并推荐鸭雏为生物测定AFT的方法。但鸭雏AFTB_1的半数致死量(LD50)各作者报告的结果很不一致。最低者为12.0 r/只(1),最高者为28r/只(2)相差一倍多。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导。为了制 相似文献
17.
18.
以自己合成的黄曲霉毒素B_1一人血清白蛋白(AFTB_1-HSA)偶联物免疫BALB/c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两株能持续分泌抗AFTB_1单克隆抗体(AFTB_1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IB5和2F1,接种BALB/c鼠腹腔均能诱发产生含特异性抗体的腹水。用间接竞争抑制ELISA鉴定McAb的反应特异性,使McAb与固相黄曲霉毒素B_1一牛血清白蛋白(AFTB_1-BSA)结合产生50%抑制所需的AFTB_1、B_2、G_1、G_2浓度依次为:1B54.0、36.9、23.3、403.3ng/ml,2F12.4、2.6、2.8、4。7ng/ml。 相似文献
19.
20.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方法(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测定棉籽油中棉酚和黄曲雹毒素的含量,井探讨去黄曲霉毒素灵对棉籽油中黄曲霉毒素和棉酚的吸附除去能力。结果显示,去黄曲霉毒素灵不但能除去棉籽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除去棉酚的能力。但粗棉籽油含棉酚量较高(1183.31mg/L),必须经过精炼,降低其棉酚的含量,再用去黄曲霉毒素灵除去油中的棉酚,棉籽油中的棉酚含量可望达到食用植物油的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