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脾胃升降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与胃一脏一腑 ,互为表里 ,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 ,脾为胃行其津液 ,升清降浊 ,输布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 ,精足神旺 ,气机畅和 ,先天得养 ,后天得济。脾有益气、统血、主四肢肌肉作用 ,脾胃能使糟粕、腑气向大肠传导输化 ,以化腑浊泄毒热 ,故称之为后天之本。1 脾胃升降的相互关系 脾胃同居中焦 ,通连上下 ,为水火之机 ,升降金木之轴 ,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枢纽。在消化水谷 ,吸收输布津液方面 ,互相合作。脾在里为阴脏 ,藏而不泻 ,但其性主升 ,升则为阳 ,升要靠阳气、津液赖以上输…  相似文献   

2.
脾胃病临床很常见,其治疗方法各异,笔者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故脾胃升降为之主要轴心,理气一法运用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取重要部分。现就临床试探,粗略认识体会,不妥之处恳请斧正。1 脾胃乃升降之轴心 脾胃居中焦,诚人体气机升降的轴心。脾主升清,将水谷之精微输送四肢百骸以充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正如叶天士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主降则和……”。这  相似文献   

3.
慢性腹泻多因肠道不能吸收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肝主疏泄,助脾运化水谷精微,肺主肃降,协肠道下行糟粕;肝合春生之气,性喜条达而升发,肺合秋收之气,性善敛降而下达。故肝与肺,一疏一宣,一升一降,构成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或曰: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为升降之枢。岂不知脾胃所升降者,精气也,肝肺所升降者,气机也,精气为体,气机为用,精气的运化有赖运动的气机为动力,气机的运行又需化生的精气为能源。脾胃化生气血,供养肝肺气机的运行,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肝肺得  相似文献   

4.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长精气,被称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颇为重视。郭晖主任对脾胃病的辨治颇具心得。临床实践中,滋补脾气,增益脾阴,合理调节气机的升降,脾胃不和,必先开胃,对药运用,加强疗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升降学说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强调脏腑、经络、器官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场所,而脾胃则是升降的枢纽,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与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密切关系。若升降失常,气血乖违,则阴阳失衡,百病由生。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水谷精微经脾气转运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糟粕则排出体外,故说“胃以降为和”。脾胃与肝胆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汪建勋  王树华 《河北中医》1998,20(4):217-218
先师董平,学验俱丰,发挥中医学术优势,巧裁古方,自拟新方,不落陈套.现仅就治疗胃脘痛经验简介如下.1 升清降浊,调理脾胃气机脾主升清,升则健;胃主降浊,降则和.《吴医汇讲》云:“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董老非常重视调理脾胃的升降气机,创制健脾和胃汤,主治中运不振、湿滞中焦、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所致各症,特设升清降浊2组药物理顺中焦气机,以达到健脾和胃之目的.方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生麦芽健脾益气,升举清阳;用枳实、厚朴、半夏、陈皮、生姜理气化滞,降胃泄浊;用丹参和血化瘀止痛;砂仁壳芳香醒脾,行气宽中而不伤胃津.全方升降互济,消补兼施,调理气机,兼和血络.故能取得嗳恶平、泄利止、湿浊化、痞满除、脾运健、胃纳增之佳效.若偏  相似文献   

7.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基于《内经》,别户于东垣,发扬于诸家。《内经》提出脾胃主纳化饮食五味,输布水谷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李东垣本《内经》“土者生万物”之旨,强调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治重升发脾阳,立“甘温除热”大法,著《脾胃论》,被后世称为“补土派”。叶天士认为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刚燥,胃喜柔润。叶氏擅长柔润养阴之法,使脾胃学说更臻完善。历代医家治脾胃多从补虚立论,而张子和善用  相似文献   

8.
<正> 肝主疏泄,以字义而言:疏是疏通、畅达;泄是宣泄。肝主疏泄是对肝性柔和、喜条达、不郁不亢的疏泄气机这一生理功能的概括。这种特异的气机运动形式,体现在使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处于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之中。脾升胃降,肝升肺降,肾水宜升而心火宜降,肝气宜升而胆火宜降等等。其中脾升胃降,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但是脾胃上下升降运动有序,运化健旺,必须得到肝的疏泄。唐容川谓:“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水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肝气疏泄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血充盛,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这是由于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血属阴,气属阳,故谓肝体阴而用阳。肝的阳气是肝气升发和疏泄的一种能力。肝的阴血  相似文献   

9.
辨治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文 《光明中医》2003,18(3):F002-F002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出现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西医治之 ,均颇为辣手 ,且迁延难愈。笔者采用恩师云南省名中医、云南中医学院孟如教授“益气为主”之经验辨治该病 ,取得显著疗效 ,兹结合个人体会 ,将治疗该病过程中涉及到的疑点作一粗浅认识 ,尚请同道赐教。1 脾胃气虚必致肝肾不足综观重症肌无力各型的临床表现 ,其关键病机为脾胃气虚 ,但亦终至肝肾不足。脾与胃相表里 ,为后天之本 ,处中焦 ,为气血生化之源 ;职司运化 ,为气机升降之枢机。脾主肌肉、四肢 ,上下睑属脾 ,主升清 ;胃主受纳 ,主通降。若脾失健运 ,脾…  相似文献   

10.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以脾胃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本文就脾胃升降学说在临床的运用作一简介。1 脾胃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纳化是脾胃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  相似文献   

11.
“脾胃转枢”理论在小儿疾病中的运用与体会刘德喜(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572000)关键词脾胃转枢论,临床应用1“脾胃转枢”论与小儿的生理病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同居中洲,润燥相济,通连上下,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枢纽,脾主升,主运,胃主...  相似文献   

12.
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中,一脏一腑,互为表里,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牌为胃行其津液,升清降浊输布水谷之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胃强脾健则水谷气盛,精足神旺,气机畅和先天得养,后天得济。另外牌还有益气、充血、主肌肉、主四肢等重要的功用。脾胃还能使糟粕、肺气向大肠传导输化,以化腑浊,故称之为"后天之本。"1"脾胃升降"的体用关系脾胃在消化水谷,吸收输布津液方面,是相互合作的。脾居中焦,在里属阴,藏而不泻,故脾为阴脏,但其性主升,升则为阳,升也要靠阳气,津液赖以上输.脾不升则无用,无阳则…  相似文献   

13.
胃石症属中医的“痞满症”、“胃脘痛”、“嗳气”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食滞胃脘等因素,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湿、食、痰、血,随之而停,日久损伤气血、阴阳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调理顺达气机,恢复胃之通降大法。临症再分别施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消食导滞、豁痰祛湿等法,使气机通顺条达,脾胃升降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胎动不安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若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恰当,可能导致母胎俱损。导致胎动不安的病因复杂,证型多变,治法也较多。临床多以补肾为主,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而气能载胎,血能养胎,因此脾胃的生理功能对于胎儿长养至关重要。健脾法是郑惠芳学术思想的精髓。在保胎用药时,常以补脾益气、滋补化源为治疗大法,不忘益气摄血、升阳举陷。同时注意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益肾以固胎元,和胃以助纳运,养心以主血。主要论述脾旺胎长的理论基础、胎动不安患者脾虚的病因病机以及郑惠芳健脾法具体应用,并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一、脾胃升降的生理及病理特点脾胃是整个机体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和胃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共同完成对水谷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输运和生化的过程。东垣《脾胃论》云:“脏腑的升降浮沉,以脾胃为枢纽。”朱丹溪又说: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51-1653
脾胃五行属土,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后天之本。本文从气血化生之源、与他脏的关联及气机升降方面,论述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7.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功能正常与否是疾病是否发生的关键。脾升胃降协调统一,化生气血,排泄糟粕,维系着机体新陈代谢和脏腑功能。脾升胃降失常,不能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导致肺脾肾气机失调,发为消渴,日久演变为消渴变证。故消渴的治疗当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使之升清降浊,阴阳平和。  相似文献   

18.
脾与胃位于中焦,互为表里。脾胃为仓廪之官,在体为肉,开窍于口。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升清降浊,为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营养,具有益气、统血、主肌肉等生理功能,故古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宋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对脾胃更为重视,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理论,创制了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补脾  相似文献   

19.
妇女以血为本,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胃乃多气多血之腑,因此脾胃学说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脾胃与妇科的关系(一) 脾胃与“经”1、脾胃是产生月经的重要渊源。《女科经纶》指出:“妇人经血生于水谷之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水谷进入人体,首先受纳于胃,然后由脾运化变成精微,化生气血,而气血又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脾胃功能健旺,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徐立然 《中医研究》2010,23(2):53-54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景岳全书·脾胃》曰:“胃司收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脾与胃的正常功能活动,体现在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3个方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脾胃病的病机就其本脏而言,主要为纳运失调,燥湿不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旧’。针对脾胃病的特点,临床治疗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审证求因,通补结合,以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为关键。现将脾胃病治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