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朝晖 《广西医学》1999,21(5):1031-1033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脉脱型网脱),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护理,患者的视力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院自1993年5月至1998年6月共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339例,其中脉脱型网脱...  相似文献   

2.
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简称脉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发病突然,眼压极低,常伴有较重的葡萄膜炎及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短期内即可形成视网膜全脱离,手术成功率较低,预后不良。我科1995~1998年收治合并脉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9例,占同期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62例的14.5%,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9例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3~69岁,平均46岁,均为单眼;右眼4例,左眼5例;正视2例,-6.00D以上近视6例。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常规眼部检查。房水闪光阳性6例,强阳性1例,阴性2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强度的玻璃体混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2只眼)脉脱型视网膜脱离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或全身治疗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9.8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7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脉脱型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裂孔的形态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岁以下网脱近视多见,40岁以后网脱近视逐渐减少,圆孔多见于40岁以下年龄组,马蹄形裂孔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监测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脉脱型网脱)患者外周血中促炎细胞因子IL-12和IL-18,抑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以及炎细胞效应因子IFN-γ和TNF-α的含量.方法:选取脉脱型网脱患者23例,正常对照组19例,分别采集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ILSA)检测IL-12、IL-18、IL-4、IL-10、TNF-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脉脱型网脱患者外周血中IL-12及IFN-γ、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8和IL-4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在脉脱型网脱中,促炎因子IL-12表达增高,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降低,同时效应炎性因子TNFα和IFNγ均显著增高,表明Th1介导的炎性损伤在脉脱型网脱的病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应用V-R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网脱)54眼,其中孔源性网脱伴PVR(C3级以上)18眼,外伤玻璃体积血并牵拉网脱14眼,复发性网脱9眼,合并晶体混浊6眼,血管性并牵拉网脱3眼,后极裂孔3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网脱1眼。结果:出院时视网膜解剖复位(完全复位及残留少量视网膜下液)44眼,术后视力提高39眼,不变9眼,下降6眼。结论:通过玻璃体手术,切除混浊屈光间质后,可根据情况联合进行视网膜复位术,为视网膜复位创造条件,促进术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12例12只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病例,应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玻璃体腔内应用6mm长灌注针头,切除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前膜,气液交换,周边部下方裂孔置巩膜外填压,调整环扎带,玻璃体注气C3Fe15%。一例患者注入硅油。术前、术后常规全身激素用药。结果12例12只眼术中眼内压迅速重建,脉络膜下腔的液体经三个巩膜切口自行引流,脉络膜复位,无需另外的巩膜切口引流脉络膜下腔的液体,术后随访2~16个月,12只眼全部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未诱发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殖病变(PVR)。提示玻璃体手术在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时是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伴有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并不鲜见 ,约占视网膜脱离的 8% ,因其眼压极低 ,玻璃体混浊明显 ,手术操作困难 ,加之脉络膜上腔积液 ,巩膜冷凝达不到视网膜 ,所以手术效果往往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脉脱型网脱 2 0例 2 0只眼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2 0只眼 ,患眼眼压均极低 ,前房纤维渗出性混浊 ,玻璃体明显混浊 ,三面镜或眼 G超示视网膜球形棕色隆起或脱离的视网膜与球壁间存在一至数个半球形脉络膜脱离光带。男 1 5例 ,女 5例 ,年龄 38~ 62岁 ,平均 46岁。病程 1周~ 3个月 ,平均 1 .2个月。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增殖的脉脱型视网膜脱离(PVR)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1年在我院就诊,最初术式选择为玻切手术的41例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患者(PVR均为C级以上)的术前及术后的详细临床资料.结果:初次玻切手术后38眼网膜复位(92.6%),3眼短期出现再次脱离.网膜复位的38眼中,随访25眼,随访时间为1~18月(平均8.6个月),19眼(76%)最终复位,6眼再次出现视网膜脱离.玻切手术中裂孔的发现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VR严重的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有效方法,可提高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误诊7例分析邸宁(桂林医学院附院眼科)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散瞳眼底检查;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裂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的进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裂孔如位于下方的网脱发展缓慢,当向上延及黄斑区发生浅脱离时则出现眼前黑影,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极易与中心性浆...  相似文献   

11.
陈惠媛  周冬兰 《医学文选》2000,19(5):808-809
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网脱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以往只能通过对黄斑部冷凝、电凝、巩膜外垫压等来治疗 ,但常规手术对黄斑部视细胞损害大 ,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本研究探讨用膨胀气体国产全氟丙烷 (C3F8)治疗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而不损害黄斑部视细胞 ,术后视力提高明显。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 1999年共收治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人共 2 6例 ,其中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6~ 6 8岁 ,平均 44 .9岁 ;右眼 11例 ,左眼 15例 ;单纯黄斑孔者 14例 ,合并周边孔者 12例。同时 ,采用了一组历史非注气 (对照 )组 ,用常规手…  相似文献   

12.
毕春潮  张华  张灵 《医学争鸣》2007,28(11):994-994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4-01/2005-12行硅油取出术后207眼随访中发现37眼(37例)视网膜再脱离(17.87%),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7~64(平均41.3)岁. 207眼硅油取出术患眼首次术前情况,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C级7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D级58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伴PVR 19例,巨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例,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5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继发视网膜脱离3例,严重眼外伤引起的视网膜脱离2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IV~VI期17例,化脓性眼内炎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方法 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结论 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了12例12只眼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应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玻璃体腔内应用6mm长灌注射针头,切除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前膜,气液交换,周边部下方裂孔置巩膜外填压,调整环孔带,玻璃体注气C3F815%。一例患者注入硅油。术前、术后常规全射激素用药。结果12例12只眼术中眼内压迅速重建,脉络膜下腔的液体经三个巩膜切口自行引流,脉络膜复位,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 方法"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 结论"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沈念 《广西医学》2003,25(5):706-707
目的:探讨环扎加压术对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2月至2001年12月进行环扎加压术的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33例33眼。结果:环扎加压术1次手术成功率78.79%,未愈7例中3例再行环扎加压术治愈,总治愈率达87.88%。结论:环扎加压术对于单纯型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眼内气体填充是治疗有翻转后瓣的大裂孔网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裂孔的形态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岁以下网脱近视多见,40岁以后网脱近视逐渐减少。圆孔多见于40岁以下年龄组,马蹄形裂孔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相似文献   

18.
报道应用气体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视网膜脱离43例。高度近视9例,复发性7例,脉络膜脱离型3例,无晶体性3例,外伤性6例,未找到裂孔9例,巨大裂孔5例,有黄斑孔16例(合并其他孔3例).注气量1~4ml,2~13天吸收。随访3~6个月,一次性治愈31例(72.09%).无效7例,其中5例再手术获复位,其原因:产生新裂孔;空气进入网膜下;下方裂孔,顶压力不足;玻璃体浓缩,视网膜活动度差。23例随访6个月~10年,均获满意效果。文中讨论了注气的优点,适应证,并发症及其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19.
1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施行巩膜环扎伴冷凝术后48~72小时出现视网膜下液再蓄积。积液起于巩膜嵴后方或后极部,而原视网膜裂孔封闭良好,也未见新的视网膜裂孔。部分病例伴有脉络膜脱离。视网膜再脱离持续时间2~14周。全身激素和中药治疗,可促进视网膜下液吸牧。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除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对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作用.方法 对10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术前术后均用激素类固醇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10月,单次手术复位率80%.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气体注入或硅油填充治疗是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