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1例(121眼)白内障患者实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21例(121眼)均顺利完成手术,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易学,适应证广泛,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均进行了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观察组100例共113眼,为术后发生低视力者。对照组100例共114眼,为术后未发生低视力者。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合并相关眼病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合并相关眼病及术后出现并发症,这些是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原有的疾病、有烟酒史者也是术后低视力的影响因素。术前很好地控制全身病,仔细的眼部检查以及对术后视力的评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能有效地降低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置入术的对照组,观察术后视力水平、散光程度及心理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水平(0.45±0.07)明显高于对照组,散光程度(0.91±0.15)、心理应激指标HAMA评分(12.1±2.3)、HAMD评分(11.9±1.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改善散光程度、缓解心理应激,在硬核白内障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晓静 《贵州医药》2007,31(10):957-957
随着显微镜手术技巧的完善和器械设备的改进,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与术后效果都取得了明显提高,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进行比较,在基层医院及贫困地区防盲治盲工作中起到推广作用。2004年9~10月和2005年8月,笔者随着利复明医疗队在各县参与配合白内障手术共750例,82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其应用状况。结果与结论该术式具有是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评价其治疗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接收治疗的358例(总共510只眼)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治疗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在手术之前全部患眼局部点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手术过后患者患眼均局部点用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观察所有患者患眼的治疗效果,主要观察对比指标为患者手术后1 d、1周、1个月与3个月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状况,术后1 d、1周、1个月与3个月角膜散光度数与手术前的差异,另外考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10只患眼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1 d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0.5的有481例(94.31%),手术后1周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0.5的有492例(96.47%),手术后1个月与3个月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0.5的有493例(96.67%)和490例(96.08%),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例患眼术后1 d、1周、1个月与3个月角膜散光度数与手术前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例患眼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后囊膜破裂25例(4.90%),出现悬韧带断离32例(6.27%),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7%,术后510例患眼出现并发症的有101例,发生率为19.80%。结论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充分改善患眼的球镜矫正视力或裸眼视力,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治疗过程中与手术后的眼部并发症,治疗安全性能高,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8月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108眼),随机分为A组45例(55眼)和B组45例(53眼),A组实施小切口囊外摘除术,B组实施超声乳化摘除术,比较2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2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视力恢复率、平均散光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术式疗效相当,但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操作简单,便于开展,经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陈津  张雁庭 《天津医药》1998,26(2):107-108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由于眼前节损伤,造成虹膜前后粘连,甚至发生瞳孔闭锁或膜闭,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较为困难。我们采用现代囊外手术治疗15例(17只眼),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我院1995年8月至1996年11月施行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15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在基层医院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10例(138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成本。结果:110例(138只术眼)中,后囊膜破裂9例,3例后囊破裂患者是外伤导致晶体脱位,虹膜根部离断3例,术后1 d角膜水肿25例,前房积血7例,人工晶状体偏位4例,皮质残留15例,术后2~6个月裸眼视力≥0.3者107例,≥0.5者93例。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学习周期短。切口小,愈合快,对于设备的要求相对较低,医院运营成本也就大大降低,较低的医疗费用患者易于接受,手术效果能很好地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视觉要求。适合用于基层医院以及防盲治盲工作,尤其适合于贫困地区基层医院眼科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对术后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影响。方法将157例(174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现代囊外摘除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有差异性(P〈0.05)。术后视力无差异性(P〉0.05),对于核硬度Ⅰ~Ⅱ级的患者,两种术式对角膜水肿无影响(P〉0.05),对于核硬度Ⅲ一Ⅳ级患者,两种术式对角膜水肿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年龄大、品状体核硬的患者,虽然现代囊外摘除术后散光大一些,但视力不受影响,角膜水肿影响小,故应选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对于晶状体核小者.选择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方法 84例(84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42眼).对照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相关指标(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临床疗效及并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4例73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分析术中相关情况.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5~35min,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院时仅2眼出现术后黄斑变性,视力在0.2以上者70眼(95.9%),视力超过0.5者51眼(69.9%),术后3眼(4.1%)出现后囊膜破裂,1眼(1.4%)出现玻璃体脱出,术后角膜水肿者11眼(15.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白内障患者157例157眼,术前充分散瞳,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术后1周、6个月进行视力检测。结果术后1周、6个月视力恢复情况:157例157眼手术后1周、6个月,视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141眼(89.8%),〉0.8者16眼(11.2%)。术后6个月,视力〉0.8者51眼(32.5%),〉1.0者106眼(67.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和超声乳化摘除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12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为50例(50眼)、70例(70眼)。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对两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个月两组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易掌握、并发症少及术后散光小等优势,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术后第2天视力>0.5为41例;术后1周视力>0.5为52例,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5为71例,视力恢复良好。80例患者术后第2天41眼角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发生后囊破裂7眼,虹膜根部离断l眼,未植入人工晶体1眼,术后人工晶体夹持1眼。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应积极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严  姚淑玲  谢维 《淮海医药》2011,29(4):312-3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96眼)各类型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 d矫正视力0.5以上者69眼,占71.88%;低于0.5者27眼,占28.12%,最佳矫正视力达1.2,最低为0.1,脱盲率为100%.结论 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5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高龄白内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则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2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情况较手术前改善明显,且试验组患者术后3d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手术后3d、1个月的散光度情况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率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著,且对照组患者下降水平较试验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 h和24 h眼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较对照组52.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散光度以及眼压等临床症状,同时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右上象限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进入前房,开罐式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核后,用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囊袋内植人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3者1045眼(76.4%),〈0.05者34例占2.5%;术后3d视力≥0.3者1224眼(89.5%),〈0.05者16例占1.2%。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是一种疗效好、设备便宜、技术容易掌握、适宜于基层医院应用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科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8例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视力恢复和术后散光情况。结果:术后7眼(18.42%)出现并发症,经处理后恢复或自行恢复,未引起不良后果。患者术前视力:4眼眼前手动,3眼眼前指数,18眼0.02~0.10,13眼0.1~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24眼在1.0以上,14眼为0.5~0.9,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好,有效减少了术后散光,在选好病例的基础上,是白内障手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