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治疗上颌后牙缺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患者(126个牙位)首先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未植入人工骨粉或仅填入自体骨沫,然后根据牙槽嵴顶骨宽度和高度,选择Straumann或者Bicon种植系统种植。术后进行6个月的间断检查和修复,并随访0.5~6年,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4个牙位术后检查无上颌窦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2个牙位早期负重失败。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未植入人工骨粉或仅填入自体骨沫同期植牙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和X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因牙槽骨高度不足,应用德国费亚丹Xive-Ⅱ种植系统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即刻牙种植,术后3~6个月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 74例(74个牙位)未发现上颌窦炎,种植体周围无阴影,骨结合良好.结论 对于牙槽骨高度不同的上颌后牙缺失,应用费亚丹Xive-Ⅱ,骨挤压器行经牙槽脊顶行上颌窦内提升,必要时以Bio-oss骨粉植入同期行牙种植术,成功率高,可大大增加上颌后牙缺失的牙种植机率,比起上颌窦外提升术操作简便,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刘存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72-573
目的观察与研究上颌窦提升手术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自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行上颌窦提升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27~58岁。对该患者通过牙槽嵴顶入路,行上颌窦提升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手术,共有88枚种植体植入,手术时,不将任何骨充填材料植入上颌窦内,缺牙部位牙槽骨的骨高度可为5~8mm,平均为(6.58±1.02)mm。针对上颌窦内种植体凸入的不同长度与窦底改建状况进行卡方检查。结果该患者中有1例种植体在术后15d由于牙龈红肿、牙齿松动而取出外,其他患者的种植体均能够与骨良好的结合,完成了义齿的修复,种植体的咀嚼功能良好且附近软组织未出现发炎等症状。上颌窦内种植体平均凸入2.56mm,48枚(55%)种植体的根方有新骨形成,30枚(35%)有新的上颌窦底形成,9枚(10%)无明显新骨形成。从统计学分析可看出,上颌窦内种植体凸入的不同长度和窦底改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191)。结论要严格掌控上颌窦提升手术的适应证,上颌窦提升手术合并种植体同期植入的临床效果在短期内是可以预期的,上颌窦提升的高度与新窦底的形成并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4.
魏洪武  郭水根 《江西医药》2014,(11):1171-117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X 线测量评估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的临床观察。方法45例患者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60枚Bicon短种植体(60枚种植体都小于或等于8mm),术后3个月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术后3个月到3年进行临床及X 线检查随访。结果种植体术后3年成功率为100%,种植体稳定且能负担固定修复体的咬合。 X 线片显示所有种植体底部及周围均有硬组织包绕,且牙槽嵴顶水平稳定,垂直骨吸收量<1 mm。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短种植体能减少术后反应,近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扩大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CBCT评估采用液压法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治疗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上颌骨骨量不足行种植修复患者30例(40颗种植体),均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术,剩余牙槽骨高度(RBH)为2~4 mm。采用CAS-KIT工具盒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行CBCT检查,并测量骨增量高度。结果 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CBCT显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经6~24个月随访观察,临床效果良好。术后6个月平均窦底垂直骨增量为(7.31±0.58)mm。结论 采用CAS-KIT工具盒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上颌后牙区种植外科技术,可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术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65例上颌磨牙缺失患者,共植入种植体80枚,其中42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50枚种植体,23例患者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术植入30枚种植体,均术后10 d、3个月、6个月、9个月摄片检查种植体的稳定性及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0枚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均较好,在观察期内均未见感染、松动及上颌窦炎症等并发症,X线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阴影.结论 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磨牙缺失种植修复术中均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关键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掌握相关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上颌后牙区因为骨质疏松、上颌窦过低、牙槽嵴高度不足等因素,一直被视为种植的危险区。在上颌窦底提升技术问世前,这一区域的种植失败率很高。采用上颌窦提升、植骨和植入骨代用品,使这一区域的种植成为可能。为种植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者采用这一技术为5例患者(7侧)施行上颌窦提升取得了初步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共7侧上颌窦,年龄48~60岁。无全身疾病。摄口腔全景片、缺牙区牙片、CT片显示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距离在5~7mm之间,不能满足种植要求。1.2材料种植体选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  相似文献   

8.
宋飞翔  薛浩伟  潘涛  堵梦雨  张令达 《安徽医药》2017,21(11):2005-2008
目的 研究引导骨再生术(GBR)结合骨挤压应用于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9例,共植入19颗种植体.种植手术中联合应用GBR和骨挤压术以改善术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后复诊,行二期手术,2周后待牙龈形态恢复良好,修复缺失牙齿.牙冠修复完成后嘱患者3、6、12个月后复诊并拍摄CBCT或牙片,观察患者软硬组织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19颗种植体,术前牙槽嵴下方1 mm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3±0.20)mm,术后4~6个月后平均宽度为(6.7±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8,P<0.05).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效果满意.结论 GBR联合骨挤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修复单颗上颌前牙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Straumann种植系统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6年12月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105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伴垂直骨高度不足的病例,分别采用上颌窦外提升联合CGF进行骨增量植入Straumann种植体141颗,同期种植132颗,延期种植9颗,术后6~8个月后完成上部修复,随访3~4年。结果观察期内141颗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良好,未出现松动脱落,CBCT显示种植区骨高度增加明显,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使用Straumann种植系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到至2013年2月收治的32例上颌后牙区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实施口腔种植术,均成功,成功率为100%,共使用41颗3i种植体植入上颌后牙区。6个月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牙齿功能良好,牙龈无形态色泽异常,种植体未发生并发症,治疗效果理想。结论上颌窦提升术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术中疗效可靠,可扩大牙体种植术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1.
Of various proposed alternatives to autogenous bone, a synthetic, degradable copolymer of PLA-GLA and dextrane seems to be a promising biomaterial for maxillary sinus lift. Consecutive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s showing severe monolateral posterior maxillary atrophy were treated via sinus lift using PLA-GLA-dextrane copolymer as the sole filler. Delayed implant positioning was performed and cores of regenerated tissues and native bone controls were retrieved and evaluat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histomorphometry, microhardness and qualitative X-ray analysis. Seven sinuses in 7 patients were augmented with PLA-GLA-dextrane copolymer. Six to nine months after the copolymer 'graft', 17 bone cores were retrieved: all histological sections contained newly synthesized, mineralized material and new bone in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Histomorphometry revealed average Trabecular Bone Volume (TBV) values ranging from 51% (6 months) to 77% (9 months). Backscatte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BSE) i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samples confirmed histology findings. Microhardness values suggested newly formed bone at nine months was not as hard as native bone. Ca and P content was similar in 9-month regenerated and native bone. Seventeen implants were inserted in the second stage of surgery: resulting Implant Success (SR) and Cumulative Success (CSR) up to 3 years were 100% following Albrektssons criteria. Sinus lift augmentation using PLA-GLA-dextrane copolymer as the sole filler resulted in uneventful surgeries. New bone formation was evident histologically and its maturation was still in progress after 9 months. Successful, staged implant positioning was achieved in regenerated tissu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前牙牙槽骨劈开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技术特点。方法2009年5月~2013年9月期间,40例患者共60枚前牙术前评估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牙槽骨宽度约2.5~4mm),应用超声骨刀行前牙牙槽骨劈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辅以GBR技术。结果术中患者无敲击不适感,术后反应小,愈合期内无创口感染、种植体松动等并发症;43枚植体已永久修复;60枚种植体经3~53月的追踪观察,无1枚松动或脱落。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前牙牙槽骨劈开种植术可精确地完成手术,手术中容易控制切骨量,损伤小,较为微创,有助于种植手术的实施,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骨劈开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统计分析无牙颌患者采用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种植术后的留存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该手术在严重萎缩无牙颌种植的可行性.方法 对19例严重上颌骨萎缩无牙颌患者进行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术同期植入44颗种植体,对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种植体6个月后的总体留存率为86.4%,留存率与植入初始扭矩具有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肿胀、疼痛、瘀斑、出血,19例患者均在12~24 h时出现明显局部肿胀.结论 鼻旁骨劈开复合鼻底提升术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技术,可有效用于严重上颌骨萎缩无牙颌患者的种植体植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微型种植体承受正畸力后的稳定性研究。方法回顾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口腔科确诊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26例,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前牙之间的牙槽骨上植入微型种植体,用以支抗内收的上前牙。并于植入种植体后2周、6个月时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加力前后变化,测量微型种植体的移位情况。结果 6个月后水平位移约为0.5mm,垂直位移平均约为0.4mm,与植入时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型种植体伸长者7例,占26.9%。结论微型种植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支抗,在承受正畸力后,会出现位置移动以及自体伸长,所以在微型种植体植入时要注意避开血管、神经丰富的区域,植入后要定期复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前牙区美学区早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患者21颗牙缺失2~8周后,植入21颗Straumann种植体,其中17颗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术后4~6个月后行永久性修复。随访6~24个月,通过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1颗种植体修复均成功,2颗种植体随访期内出现软组织退缩。结论早期种植可以缩短种植修复时间,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骨量不足的牙种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槽骨骨量不足情况下的种植方法。方法 37例骨量不足的病例,采用上颌窦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牙槽骨撑开术、自体骨碎块和自体骨块移植术。结果 所有种植体骨整合良好,仅有1颗种植体因修复不当而脱落。结论 所有手术方法均为种植所适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BEGO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因后牙缺失采用BEGO系统种植修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短种植体,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体。Ⅰ期手术全部采用埋入式种植,3~6个月行Ⅱ期手术,2~3周内完成永久固定修复。对比两组种植体冠-种植体高度比(C/I)、12~18个月后种植体存留率、X线检查边缘骨吸收、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植入42枚种植体,Ⅱ期手术时均获得骨结合。Ⅱ期修复后,上磨牙区一枚植体负重1个月时松动取出,其余经12~18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骨吸收为(0.54±0.36)mm,C/I为(1.14±0.51),种植成功率为97.62%,患者满意度评分为0.9分。对照组患者植入48枚种植体,Ⅱ期手术时均获得骨结合。Ⅱ期修复后,上磨牙区一枚植体负重2个月时松动取出,其余经12~18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骨吸收为(0.58±0.38)mm,C/I为(1.02±0.42),种植成功率为97.92%,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0分。两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边缘骨吸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量不足后牙区,通过植入BEGO系统短种植体,可以避开复杂手术,降低风险,缩短修复所需时间,并有较高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4例患者共52个牙位在拔牙后植入种植体,其中28例36个牙位于前牙区种植后,在种植体上部完成临时冠修复,另6例患者进行常规种植手术,3个月后于种植体上烤瓷冠修复,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0天、3、6、12个月复查一次。结果除2例3枚种植体松动外,其余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X线示种植体周无低密度透光区,4年累计存留率为94.23%。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鸣照  何家才 《安徽医药》2018,22(3):440-444
目的 研究对比Bio-Oss&PerioGlas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效果.方法 选取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患者20例,共植入32枚种植体,分别植入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于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上部永久冠修复.手术完成后随访1年,统计种植体存留率.通过红色美学指数(PES)、边缘骨水平(MBL)、唇腭侧骨板宽度、患者满意度,评价种植修复后成骨能力及效果.结果 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软组织情况较好,P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骨替代材料术后与术后6个月的唇腭侧骨板宽度改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唇腭侧骨板宽度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骨替代材料的术后6~12个月的边缘骨水平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Bio-Oss和PerioGlas均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及成骨效果,通过比较发现Bio-Oss吸收较慢,有利于唇侧骨壁宽度的维持,具有较好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