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紫外线灯的杀菌力取决于紫外线的输出强度,当低于70 μW/cm2时,需要更换灯管.笔者从事紫外线监测13年,先后使用过紫外线灯管照射时间累积法、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检测、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法、生物监测等不同方法进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线灯管消毒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方法在各级医院中仍然是最常用的消毒手段,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新紫外线灯管、使用中的灯管每半年需进行一次强度监测,以确保紫外线消毒效果,测定方法有"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和"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无论哪种方法均需监测者暴露于紫外线灯照射下进行,极易引起角膜或皮肤的损害等,为此我们制作了移动式紫外线强度监测柜,现将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研究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与累计使用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全院正在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136支,在标准状态下测量,分别记录每只灯管的累计使用时间及强度,将累计使用时间及照射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累计使用时间大于1 000 h的61只灯管设为试验组,然后随机选取累计使用时间小于1 000 h的75只灯管为对照组.结果 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与累计照射时间的秩相关系数r=-0.135 6,tr=-1.584 1,P>0.05,故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与累计照射时间的秩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累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14,P<0.001),试验组的累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平均照射强度及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3,P>0.05;x2=0.19,P>0.05),不能说明两组灯管照射强度及合格率有差别.结论 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与累计照射时间之间无相关关系.紫外线灯管累计使用时间,不应作为更换灯管的依据.标准状态下测量强度作为判断合格的标准,现场测量强度作为筛查,并作为决定照射时间长短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累计使用时间大于1000小时紫外线灯强度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累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的紫外线灯照射强度变化。方法:将累计使用时间大于1000小时的64只灯管设为试验组,然后随机选取累计使用时间小于l000小时的74只灯管为对照组。在标准状态下即温度、湿度、电压符合要求并在紫外线检测仪中测量,分别记录每只灯管的累计使用时间及照射强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累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77,P〈0.001),试验组的累计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组平均照射强度及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5,P〉0.05;Χ^2=0.011,P〉0.05),不能说明2组灯管照射强度及合格率有差别。结论:紫外线灯管累计使用时间大于1000小时,不应作为更换灯管的依据。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才是判断灯管合格的标准,因此要求在标准状态下测量其强度。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挂杆的制作田筑媛,吴芸芸,孙华紫外线广泛用于室内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为保证消毒效果,应定期作紫外线强度监测。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感到操作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怎样准确地测量灯管与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的一米距离?如何选择灯管的垂直中央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及更换灯管依据,以保证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监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移动式紫外线强度监测柜对40w和20w的紫外线灯管进行辐照强度监测作为实验组I和实验组Ⅱ,采用实地拉杆式垂直监测和生物安全柜内垂直监测的数据作为对照组I和对照组Ⅱ,比较两种监测方法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变化;将正在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累计使用时间〉1000h的设为实验组Ⅲ,累计使用时间〈1000h的设为对照组Ⅲ,在标准状态下并在紫外线强度监测柜中检测,分别记录每只灯管的累计使用时间及辐照强度和合格率;选取同一房间的所有紫外线灯管都〉1000h且无更换记录的作为实验组IV,〈1000h且无更换记录的房间为对照组Ⅳ,进行紫外线消毒前后空气采样,分别记录检测的细菌菌落总数,观察两组灯管紫外线消毒效果。结果实验组I、Ⅱ、Ⅲ组辐照强度与对照组I、Ⅱ、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灯管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Ⅳ紫外线消毒后细菌平均杀灭率为86.4%,对照组Ⅳ的平均杀灭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紫外线强度监测柜监测紫外线辐照强度准确、实用。不能将累计使用时间〉1000h作为判断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寿命而更换灯管的依据,应定期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不合格者作为更换灯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的检测及影响因素祖淑娴,王瑞敏,杨凤霞,李俊生(河北省血液中心石家庄市050071)为了解我省使用中紫外线灯的照射强度,我们抽查了血站、医院、防疫站、药检所等11个单位的108支紫外线灯管。检测时,将微型紫外线强度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  相似文献   

8.
轩凯  赵红霞  吴昊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11):1090-1091
<正>紫外线灯消毒因杀菌谱广、经济实用、安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影响该方法杀菌效果的主要问题是,随使用时间延长,紫外线灯辐射强度会不断衰减,使用过程中需经常进行辐射强度监测。本研究比较了化学指示卡开灯即测法与常规辐射照度计测定法、化学指示卡规范检测法检测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的效果,为基层选择快速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以紫外线灯管照射作为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依然是大多数基层医院主要应用和首选的消毒方法,而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是评价紫外线灯管消毒灭菌效果和判断其是否可继续使用的方法之一。为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紫外线监测强度监测卡或紫外线强度监测仪探头的固定、充分暴露以及与紫外线灯管的距离,监测人员的防护等均为紫外线强度监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简易紫外线强度监测辅助架”在临床应用近5年,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解医院中紫外线灯的使用状况及消毒效果,对运城地区5所医院进行了调查。调查中用紫外线强度化学指示卡测定了10个手术问的22支紫外线灯管(功率均为30W),其中≥70μW/cm~2的有20支,合格率为90.9%。用芽胞菌片法对5个手术间共6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制。肾移植术后病情观察提示卡在肾移植术后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肾移植术后病情变化的特点,自行设计“肾移植术后病情观察提示卡”。将12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旁交班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床旁交班基础上,使用病情观察提示卡;每组均在患者转出监护室后1周内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比较两组满意度调查评价情况。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满意,观察组59例患者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857,P〈0.05),观察组护士被表扬人次增加,护理不良意见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7600,37.5156;P〈0.05)。结论床旁病情观察提示卡在肾移植术后患者监护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对监护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议在移植监护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台签式健康教育对喉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92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台签式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分别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Jalowies 应对方式量表、自我效能量表( GSES )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76.38±14.75)分,优于对照组的(52.18±1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6,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为(50.92±12.78)分,高于对照组的(35.98±6.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5,P<0.05)。 Jalowies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评分与Jalowies应对方式中的寻求支持、乐观、面对、情感宣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0.412,0.325,0.336;P<0.05),而与逃避、宿命、姑息、依靠自我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52,-0.372,-0.363,-0.341;P<0.05);创伤后成长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396,P<0.05)。结论台签式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学会调节负性情绪,从而提高自我效能,促进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4例给予甲泼尼龙静滴5 d,随后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对照组12例给予地塞米松静滴10 d,随后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比较2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并发症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行下地行走、排尿恢复以及肌力改善2级以上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临床上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更好,也更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辉 《临床医学》2014,(11):36-38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对中青年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于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药物治疗及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对比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BPRS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10周治疗,观察组的各维度得分及BPRS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SAN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NOSIE评分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较对照组(78.85%)显著升高(P〈0.05);此外,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药物治疗中青年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器初戴后的疼痛强度及变化规律,为临床开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氏1类2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0例,采用无托槽矫治器矫治,对照组10例,常规粘接传统直丝弓托槽,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安放矫治器后24 h,3 d,5 d,7 d的疼痛强度,软组织刺激痛及溃疡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导致患者疼痛不适的原因。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强度在24 h~7 d期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强度在24 h~3 d期间均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软组织刺激痛、溃疡发生率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部分患者的疼痛来自矫治器本身对颊侧软组织的刺激。结论:无托槽矫治器初戴疼痛轻微,较传统矫治器舒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cTnI、CK-MB、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36例(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在AMI发病的不同时间段,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发病6-12h、12-18h和18h-24h的cTnI、CK-MB、Mb动态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5,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优于单一检查(P〈0.05或P〈0.01),且血清cTrd特异性最高。结论血清cTnI、CK.MB、Mb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动态检测可提示AMI的发生、发展;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陛均优于单一检查的敏感眭,而特异眭以cTnI为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血肿清除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治疗患者肝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3个月血清前白蛋白、ALT,并与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肺结核治疗前与健康体检者血清前白蛋白、AL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血清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水平为判断抗结核治疗早期肝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检测的常规指标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腹膜透析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流程改革,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工作模式管理,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流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P<0.01),住院费用降低(P<0.05),患者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在常规对症支持疗法的治疗基础上采取缬沙坦药物治疗,观察组(n=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前列地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h尿蛋白排泄量(24 h Upr)、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9%,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 Upr、Scr和BUN等肾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24 h Upr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