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徐丽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正常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取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产妇对其丈夫的满意度及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结果 实验组产妇及其丈夫对护士服务满意度、产妇对其丈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01);实验组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新生儿床旁护理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及产妇丈夫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朝 《天津护理》2010,18(6):323-324
床旁护理是指产妇在住院期间母婴所享受的一切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在产妇床边进行,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作为产科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它的实施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亲情交流,保障母乳喂养实施,让母亲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转变,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特点.我院产科病房自2010年8月开展床旁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群容 《现代护理》2003,9(8):585-586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合适的新生儿护理模式。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住院分娩的152人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选择同年3月~4月住院分娩的158人为改良组,采用护士以教育者与照顾者角色兼顾的改良式护理模式。结果 改良组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的掌握除尿布更换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热线电话回访率改良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式新生儿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产妇148例,按接诊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天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及产后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98.6%和产妇及家属满意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应用于产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产妇床旁康复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把2012年6月~2013年3月足月正常分娩的产妇254例按住院卡末位数单双号分为试验组131例和对照组123例,试验组实行产妇床旁康复性护理及新生儿床旁护理,对照组对母婴采用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母婴患病率、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妇晚期产后出血、尿潴留、乳汁淤积及乳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感染等发病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士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新模式应用于产褥期管理中,可减少母婴患病率,促进产妇的康复和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育儿技能,为出院后产妇自我保健及科学育儿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7年7月开展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实行母婴同室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7年7月初至1998年6月底住院产妇366例,其新生儿370例,为母婴同室组(观察组),平均年龄26.5岁,胎次1.6次,平均孕周39周,难产62例(16.9%),双胎4例(1.1%)。将1996年1月初至12月底非母婴同室产妇360例,其新生儿366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6岁,胎次1.5次,孕周39 2周,难产60例(17.1%),双胎6例(1.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方法:观察组新生儿(除阿氏…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具有病症变化快、无语言表达能力及护理工作繁琐等特点,且大多数新生儿的家长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这就要求护士工作要有计划性、有爱心和耐心、更要细心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评估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潜在的医疗风险,制定并落实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无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实施有效的母婴同室护理的风险管理,对预防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猝死、医疗纠纷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母婴同室促进产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和观察,提高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通过对母婴同室的母亲与新生儿的进行全面护理,保障母婴的身体健康和母乳喂养的成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母婴同室中新生儿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红  沈君  孙超峰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0):1596-1596
护理文件是对患者实施心身两方面护理过程的完整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新生儿无语言等表达能力,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观察并记录。为此,我科尝试将新生儿需要观察的内容、要点等与专科护理相结合,设计了新生儿体温单、新生儿护理记录单和新生儿特别护理记录单,并于2009年11月开始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2015年6月至201 6年5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治的初诊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于人文关怀护理,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日晨及术后24 h的焦虑评分、治疗配合度、住院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日晨及术后24 h的焦虑评分分别为(4.02±1.02)分、(3.02±1.28)分,与对照组[(5.78±1.43)、(5.66士1.11)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配合度及住院舒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医疗护理工作中,不仅改善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心理,而且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干预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遵医行为、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咳嗽、咳痰、气促、胸痛、发热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干预后,干预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肺功能锻炼、配合治疗、服药依从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可降低肺部感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其消极心理,增强遵医行为,提高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责任护士在心脏手术中实施计划护理。对患者和医生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前1d责任护士了解访视组患者情况并对患者进行宣教;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案并共同制定器械计划护理单。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术中护理。术后1、4、7d对患者进行随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征求主刀医生意见,对器械准备及手术配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访视组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责任护士实施计划护理后,手术效果好,医生和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基于家属-患者网络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期间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内科的50岁以上PCI术后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出院前组建基于家属-患者网络的护理小组,在出院后实行延续性护理,通过患者心理状况、血浆生化指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来评价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出院2个月后的抑郁和焦虑水平均明显下降,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的也更好,同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基于家属-患者网络的延续性护理改善了老年PCI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Context

Assessment and response to patients' spiritual concerns are crucial components of high-quality supportive care. Better measures of spiritual needs across the cultural spectrum may help direct necessary interventions.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spiritual needs in a racially/ethnically and religiously mixed sample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outpatients and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piritual needs and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care and satisfaction with care.

Methods

This i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727 racially/ethnically and religiously diverse outpatients. Spiritual needs were measured using a validated, 23-item questionnaire, the Spiritual Needs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Scales were administered in four languages.

Results

Forty-four percent were white, 13% Hispanic, 25% black, and 14% Asian. English was the primary language for 57%; 59% considered themselves “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 At least one spiritual need was reported by 79%. Forty-eight percent were comfortable having their physician inquire about spiritual needs. Compared with English-speaking patients, Russian-speaking patients reported lower spiritual needs (P = 0.003). Patients who considered themselves “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 (P = 0.006) reported a higher level of spiritual needs. Higher spiritual needs were associated with less satisfaction with care (P = 0.018) and lower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care (P = 0.002).

Conclusion

Spiritual needs are common in an ethnically, religiously, and linguistically diverse cancer patient population but may differ by cultural background. High levels of spiritual need are associated with lower levels of satisfaction and diminished perception of quality of care. Training clinicians to address patients' spiritual concerns, with attention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improve patients' experiences of ca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的生活护理对患者满意情况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1年1-10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一科实习的护生60名为研究对象,按入科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每组护生由老师按照责任制护理分别带教,观察组护生按照教学计划在常规实习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对照组护生常规完成实习计划。对两组护生护理过的240名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护生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实施生活护理频次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生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可以提高住院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对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及基础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到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有利于患者基础护理的落实和基础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提高,值得临床科室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强化护理责任感、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增强护士综合素质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安全的护理,实施出院后的延续护理等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结果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切实提高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纠纷减少,患者满意度由85.77%提高到97.50%(P<0.01)。结论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提升了护士与患者主动沟通的能力,促进患者的恢复,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护患和谐、医患和谐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怀照护对康复期创伤性截瘫患者的影响,以提高其住院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来院截瘫康复患者中因创伤致截瘫患者72例,其中2008年度康复患者30例为对照组,2009年42例康复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住院期间接受常规疗养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疗养护理基础上的关怀照护,并接受研究人员的督导,以确保关怀照护措施的强化和落实。对两组患者疗养3个月后照护行为的质量、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对护士关怀行为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通过学习人文关怀概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截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关怀照护行为和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