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981年11月至1994年1月我组在肝癌二级预防中发现和治疗的109例早期肝癌进行分析,结果: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7.6%,74.2%,55.5%,51.2%。表明肝癌二级预防在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水庭 《广西医学》2004,26(9):1243-1245
据统计,我国肝癌年死亡率高达13万7千多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家庭幸福,成为建立小康社会的一大隐患。因此,肝癌的防治任重而道远。1 概 述一级预防是病因学的预防,但由于肝癌的确切病因未明,当前仍处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阶段,前景尚遥远。三级预防可概括为对肝癌进行“积极、综合、特异”治疗,手术切除仍是最好的方法。在肝脏外科技术方面,国内对规则性肝切除术、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术、无血肝切除术、局部根治性切除术及位于第一、二、三肝门的巨大肝肿瘤切除术等均进行了工作,积累了国际上最大宗的临床肝切除病例数,但对肝癌治疗的…  相似文献   

3.
4.
米敬轩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61-2761
目的:总结肝癌诊疗经验。方法:1994年至2004年白碱滩医院44例肝癌患者进行HBV感染标志物和HCV感染监测。结果:43例肝癌与HBV感染相关,4例与HCV感染相关,6例患者行手术+TACE治疗。应用AFP+B超发现3例患者肝癌前有重大精神创伤或重大躯体疾病。1例肝癌破裂失血性休克急诊肝叶切除,存活2.5a。发现<40岁肝癌8例。结论:HBV感染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AFP+B超用于肝癌普查是可行的。重大精神创伤或重大躯体疾病可能促发肝癌,肝癌破裂应积极手术治疗。肝癌高危人群普查以30岁为起始年龄较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肝实持损害情况的了解。方法:对197例HBsAg(+)、有慢性乙肝病史(除HBsAg+外,还有SGPT等其它指标异常),或有肝病家族史(乙肝或肝癌)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B超监测,并与197例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监测组B超异常123例(123/197),对照组异常49例(49/197),两组存在非常明显差异(P〈0.01)。结论:  相似文献   

6.
肝癌二级预防与早期发现和预后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5年为开展肝癌二级预防的情况进行总结,表明选择肝癌高发区中的二、三类高危人群作为二级预防的主要对象并设立现场点,早期癌的检出率达830/10万,对二级预防中发现的222例小肝癌的治疗及预后作了分析。结果:获手术切除的154例小肝癌1、2、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9%、66.6%、56.2%、43.6%。TACE治疗的36例小肝癌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54%,说明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卒中)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三大疾病之一。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后,对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分级预防逐渐成为目前防治脑血管病的重点。根据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上世纪的防治经验,重视分级预防,可使卒中发病率逐年降低30%~50%。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目前正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中,据预测此趋势在2020年左右才可能达到高峰。而且,在我国1/4~1/3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8.
车浩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41-3842
目的探讨人群中无症状脑卒中发生的特点,规范二级预防措施,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5个行政单位进行健康体检的720例与住院治疗的412例患者中的无症状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无症状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治疗情况。结果健康人群中有118例发现无症状脑卒中,占16.3%,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有42例为无症状脑卒中,占10.2%。住院患者与正常人群无症状脑卒中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性,干预者仅占26.3%(42/160)。结论在无卒中史的人群中有预警脑卒中者规范二级预防措施,对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红卫 《肝博士》2012,(1):34-35
肝癌早期预防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公认的肝癌预防措施分为预防发病(一级预防),早期诊治(二级预防)和提高疗效(三级预防)。其中,预防发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就需要人们从生活点滴中主动学习和掌握肝癌的预防知识,防癌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飞行质谱技术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霄  何敏  张志勇 《广西医学》2006,28(5):702-704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万人患肝癌,而我国占全世界肝癌发病的一半以上[1],其中每年约11万人死亡,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2].据卫生部统计,20世纪原发性肝癌已上升为我国第二位癌症杀手,在城市和农村都仅次于肺癌[3].由于目前对肝癌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对肝癌的二级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士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对36例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病人进行随访,并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分别记录初次随访时和持续随访3个月后,患者血压达标情况以及规律服药情况.结果 经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所有患者均能规律服药,血压全部达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护士介入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比例,进而达到有效预防脑卒中再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卒中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展,本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且,一旦发生卒中后,复发的危险会大大提高。据报道,初次卒中后2年的复发率是15%,高于普通人群发病率15倍,而5年后卒中复发的危险可达30%。值得注意的是,TIA后90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大于10%,且其中有50%发生于TIA后2d内。更重要的是,卒中复发后的死亡率是初发的2倍,并且有报道说早期复发(30d内)的死亡率是20%~3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首发脑梗死病人1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8例,对照组86例,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藻酸双酯钠0.1g,每天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服药基础上加服洛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进行对照治疗2年。结果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10.2%明显低于对照组23.3%,P〈0.05。结论洛伐他汀对脑梗死二级预防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缺血性脑卒中(ESSEN评分≥3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软胶囊口服治疗,200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1年。随访观察2年,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变化,m RS评分、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观察两组2年内的脑卒中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年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NIHSS及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或P<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8.87%和1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脑卒中复发率(5.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 丁苯肽软胶囊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人群,可有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智力状态,明显降低复发率,药物不良反应未见增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同病不同命40岁的肝癌患者张先生,这两天脸上笑眯眯的,原因是他接受肝癌切除术后3年多了,这次例行复查,医生再次告诉他肝癌没有复发!而他的父亲,同样也是患上了肝癌,从发现到死亡只有短短3个月!想到给父亲和自己看病的是同一个大夫,张先生私下里禁不住总是感叹,同病不同命,还是自己的命好啊!同样是肝癌,为什么结局差别这么大哪?果真是张先生命好,同病不同命?!我们来看下张先生和其父亲肝癌的发现过程:张先生因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 32例原发性肝癌尸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 :原发性肝癌有明确肝病史者占 75 % ,肝病史平均( 6 3± 6 6 )年。在病理上 ,93 8%的原发性肝癌有肝硬化的基础 ,绝大部分为肝细胞癌。AFP升高者占 5 9 4% ,AFP≥2 0 0 μg/L者占 5 3 1% ,其中AFP在 2 0 0~ 40 0 μg/L者 2 1 9% ,AFP >40 0 μg/L者 31 3 %。 93 8%的患者HBsAg阳性 ,抗-HBe阳性 46 9% ,抗HBc阳性率 90 6 %。 2 5例行B超或CT检查均发现肝内占位。因此认为 ,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及肝硬化关系密切。晚期病例AFP阳性率较低。当有肝内占位存在时 ,ALT正常 ,建议将AFP≥ 2 0 0 μg/L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肝癌高发现场高危人群普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肝癌高发现场,对25~60岁的1455例男性人群进行了血清AFP为主的肝癌普查,结果表明,五年前血清中曾发现过HBsAg阳性的患者,肝癌检出率为1657.46/10万(6/362),明显高于常人组的548.95/10万(6/1093,P<0.05)。普查一级肝癌高危人群,肝癌检出率为824.74/10万(12/1455),为当地自然人群普查肝癌检出率(44.7/10万)的18.45倍;普查二级肝癌高危人群肝癌检出率高达1988.07/10万(10/503),为当地自然人群肝癌普查检出率的44.48倍,亦显著高于一级高危人群中肝癌检出率(P<0.05)。指出在肝癌高发区,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对一、二级高危人群开展定期普查,同时加强对伴有AFP阳性的三级高危人群进行密切随访,能够使70.51%~77.93%的肝癌病人获得及时发现,实现肝癌“三早”,这是肝癌高发区开展Ⅱ级预防取得成效的切实可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以及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ASC)肝实质损害情况的了解。方法 :对 197例HBsAg( )、有慢性乙肝病史 (除HBsAg 外 ,还有SGPT等其它指标异常 ) ,或有肝病家族史 (乙肝或肝癌 )的肝癌高危人群进行B超监测 ,并与 197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发现监测组B超异常 12 3例 ( 12 3 /197) ,对照组异常 49例 ( 4 9/197) ,两组存在非常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脂肪肝、肝硬化、肝区光点增粗、肝脾肿大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0 .0 5 ) ;肝囊肿、肝血管瘤、血吸虫肝与对照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肝癌、肝内结节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巍辉  游咏 《中外医疗》2014,(24):116-117
目的对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收治疗的145例伴有"H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治疗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再发率以及死亡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CY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叶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IMT与维生素B1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膀氨酸水平,促进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进而显著降低脑卒中再发率和死亡率,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效果明显优于依那普利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心胶囊”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将493例冠心病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了平均3.5年的观察研究。全部入选病例均给予规范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服康心胶囊。观察康心胶囊对血脂,心功能、心脏结构及冠心病事件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在平均治疗3.5年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脂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心功能改善(P<0.01~<0.05)、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事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需做PTCA/CABG、再住院治疗、心律失常、脑卒中、非心脏性死亡、全因死亡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康心胶囊治疗能进一步降低血脂、减轻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