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伟  郭红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1):74-74
胃肠功能障碍常发生在感染或非感染等因素所致的危重症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关键。本文对1998~2003年收治的我院儿科60例危重新生儿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肠功能障碍常发生在感染或非感染等因素所致的危重症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关键。本文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0例危重新生儿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者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危重症,常发生在感染和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危重症过程中.是新生儿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部分.及时发现和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关键.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自2001年以来诊断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3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5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儿,显效32例,有效11例,1例无效死亡,自动出院1例。有效率95.6%。结论预防早产、提高产科窒息复苏质量、预防感染是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危重症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2004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78例危重症患儿,在积极抢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小剂量多巴胺2~5μg/(kg·min)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注射,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胃肠功能病情转归.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危重症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1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41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1例患者治愈123例,治愈率为87.23%,死亡5例,病死率为3.55%,自动出院3例。结论预防早产、提高产科窒息复苏质量、防止感染,为防治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提高对窒息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合并胃肠功能障碍10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7.1%,仅次于脑功能和心肌损害的发生率(68.5%、41.1%)。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几率愈高,损害程度也愈重。结论新生儿一旦有窒息发生,就有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要积极有效防治新生儿窒息,正确规范复苏流程,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早期诊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发原因、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常见于新生儿窒息、早产、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及严重感染,临床上以轻度腹胀、胃潴留、拒奶、恶心、呕吐、大便潜血阳性、上消化道少量出血、肠鸣音稍减弱或亢进为早期表现.结论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要高度警惕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时发现早诊断、早期干预,以控制病情进展,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韩金粉  单国强 《淮海医药》2005,23(2):118-118
新生儿窒息发生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常导致多脏器损害。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的一部分 ,常发生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危重过程中。我科 2 0 0 0年 1月~2 0 0 4年 1月收治新生儿窒息并胃肠功能障碍 18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胃肠功能障碍均符合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3例 ,女 5例 ;胎龄 <37周 4例 ,≥ 37周 14例 ;体重 <2 5 0 0 g2例 ,≥ 2 5 0 0 g16例 ;日龄 <2 4 h6例 ,~ 72 h 10例 ,~ 7d 2例。轻度窒息 4例 ,重度窒息 14例。1.2 临床表现  18例均在原发病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洗胃对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洗胃对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将 92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 ,即洗胃组与未洗胃组各 4 6例。两组病例均常规予吸氧 ,保暖 ,纠酸 ,补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血压、心率正常 ,预防感染等治疗 ,洗胃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入院后即刻或半小时内予 1 %碳酸氢钠 5 0~ 6 0 ml洗胃 ,至洗出液清洁后留存约 5~ 1 0 ml洗胃液于胃内并观察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洗胃组 4 6例 ,发生胃肠功能障碍 5例 ,发生率 1 0 .9% ;未洗胃组 4 6例 ,发生胃肠功能障碍 1 4例 ,发生率 3 0 .4 %。经统计学处理 ,χ2 =5 .3 7,P<0 .0 5 ,差异显著。结论  1 %碳酸氢钠液洗胃能降低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诊治.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诊治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96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96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经积极救治83例痊愈,痊愈率86.45%.10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自动出院.结论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患儿是急危重症,对有高危的原发疾病时临床中高度重视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起临床症状,能够做到早发现,尽早全面积极救治,控制病情发展,阻断全身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序贯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玫 《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31-132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新生儿科住院的96例窒息有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新生儿病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83例以应激性胃肠黏膜损伤为主者均治愈出院,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的13例患儿中好转治愈11例,死亡2例。结论有窒息缺氧史的新生儿常出现腹胀、肠鸣减弱或消失、吐咖啡渣样物体,甚至便血等胃肠道功能障碍表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极为重要,可有效提高窒息儿好转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陈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116-117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172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172例,经积极救治死亡11例,死亡率6.39%;死亡病例中均为3~4个器官衰竭者。结论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起病的早期尽早明确诊断,积极进行胃肠减压、微生态治疗、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及加强支持疗法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杨书芹  屈平 《河北医药》2009,31(14):1803-1804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常见病,其不仅是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的一个始发部位,而且也是促进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动力部位。本文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发生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40例患儿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7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以及其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60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胃肠功能损害程度越重(x 2=5.284,P=0.022),发生率越高(x 2=10.025,P=0.002);(2)发生窒息的早产儿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机率明显大于足月儿(x 2=5.789,P=0.016).结论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应警惕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特别是早产儿,应及时治疗,防止发生MODS,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刘海燕  李维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21-3523,I0001
目的通过胃肠功能评分来评价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并研究原发疾病及腹腔感染与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入外科ICU的≥18岁成年人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科后即进行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信息采集,根据原发病分为两组:非腹部外科疾病组(A组)和腹部外科疾病组(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部体征的连续观察,人科24h内记录影响胃肠道功能的危险因素,记录APACHEII评分,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B组胃肠功能评分比A组高[(6.8±3.8)分与(2.6±2.6)分,t=9.1,P〈0.01];腹部外科疾病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999—15.509,P〈0.01)。在B组中,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患者[(9.6±3.0)分与(5.4±5.4)分,t=6.5,P〈0.01],ICU滞留率也明显升高(70.6%与8.1%,x。=45.6,P〈0.01)。腹腔感染是导致严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2.259—1336.797,P=0.014)。两组之间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腹部外科疾病是胃肠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中胃泌素(GAS)、胃酸分泌变化在新生儿窒息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对117例新生儿窒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59例患儿分别采用动态监测法测定分析其出生后1,3,7d空腹静脉血GAS,胃液PH,并取同期本院收治的非窒息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窒息后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第1,3d血GAS显著低于无障碍组和对照组,其中尤以第1d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pH值则第1d显著低于无障碍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度窒息组第1、3d血GAS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胃液PH值低于轻度窒息组。结论窒息新生儿GAS和胃酸分泌异常可能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且窒息程度越严重,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24 h食管pH值的监测,以及对胃pH值的测定,研究分析其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组:随机选取40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观察组:随机选取40例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高危新生儿,然后对两组的新生儿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pH值测定,收集结果资料以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的24 h食管总pH值〈4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即酸反流指数)、pH〈4的次数以及最长反流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pH值则明显低于观察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及胃pH值测定,有利于及时的观察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状态,判断新生儿患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小,在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胃肠功能障碍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始发促发因素,而MODS则是新生儿死亡最常见、最终的发展阶段,故早期纠正胃肠功能障碍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我科1999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剂量多巴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胃肠功能障碍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胃肠功能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者为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者为B组,对比两组在接受治疗后脑部及腹部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腹胀及肠鸣音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B组脑病及腹部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4.16±1.19)d及(2.68±0.64)d,均明显低于A组的(5.12±1.21)d及(3.26±0.68)d(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腹胀及嗳气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治疗后腹胀及肠鸣音改善优于A组(P<0.05)。此外,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伴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加用小剂量多巴胺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