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家兔为材料,在部分损坏其一侧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之后,用Nauta和Fink-Heimer氏染色法,观察了尾侧脊束核的纤维投射。本文除证实该核有至丘脑、脑干网状结构以及某些脑神经核的投射外,并发现有纤维至两侧楔外核和中缝大核,这是以前文献中未曾报导过的。我们还就这些纤维联系,讨论了它在颜面部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校生理教研室从脑干的三叉神经感觉核群入手,研究针刺镇痛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作用方式。初步得到的结果表明,不仅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群的脊束核尾端内,记录到了“痛”敏细胞放电;而且,还初步证明了其内存在有针刺镇痛作用,作用的方式是突触前抑制。形态结构是生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大量实验的和临床实践的资料证明,针刺的和针  相似文献   

3.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耳针、面针、鼻针、唇针及体针的颜面部穴位是我国几千年医学实践的总结,无论在针刺治病和针刺镇痛方面都有独特的效果。三叉神经与颜面部的痛觉有着密切关系。而丰富的临床资料表明,针刺麻醉对头面部手术效果亦较好;针刺鱼腰、四、白、地仓等穴位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取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黑质传入纤维投射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质是哺乳类动物中脑的一个较大核团,随着神经解剖学研究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黑质除与运动调节有关外,还与躯体感觉、视觉、听觉和情感活动等有关。为了进一步弄清黑质与其它神经结构之间的纤维联系,本实验采用荧光示踪物逆行追踪法研究黑质的传入性纤维联系。结果表明:黑质接受大脑皮质(额前、顶和岛区)、伏隔核、尾壳核、杏仁中央核、脚内核、丘脑底核、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央灰质腹外侧区、臂旁核及兰斑核的传出纤维;伏隔核到黑质的投射呈内一内、外一外的局部对应关系,并以内一内投射为主;苍白球无传出纤维投射到黑质。  相似文献   

5.
狗和猫的三叉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中枢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Fink-Heimer法,用成体狗3只、成体猫7只观察了三叉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中枢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三叉神经一级传入纤维除投入同侧上三个颈髓节段的后角,三叉神经感觉核、弧束核、网状巨细胞核、楔外核、蓝斑核和中缝大核外,也投入同侧小脑蚓部Ⅵ、ⅦA叶和CrⅠ、CrⅡp区。本文着重讨论本实验结果与针刺镇痛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和颈神经初级传入纤维在延髓内重叠投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佐庆  李惠民 《医学争鸣》1995,16(4):272-274
作以HRP跨节追踪法研究了三叉神经中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在上部颈髓后角的下行投射和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上行投射。结果表明: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及下牙槽神经分别向第1,2,3颈髓后角的腹外侧、中间部及背内侧投射,第2,3颈神经向脊髓后角的广泛区域投射。此外,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和吻侧亚核也能见到来自上部颈神经的阳性纤维和终末。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及上部颈神经在三叉神经脊束  相似文献   

7.
摘除猫第一颈神经脊神经节,用Fink-Heimer银浸法染色。观察到与脑干的联系有三叉神经脊束核、外楔核、内楔核、前庭神经脊核、舌下神经核和延髓中央核等。本文还讨论了针刺治疗某些疾病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前言枕大神经为分布枕部皮肤的传入神经,其主干行于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起点之间的区域中,然后向上分布于上项线以上,可达颅顶的皮肤。枕大神经于所在之处的皮肤区域,在针灸学上称为“风池”穴,针刺“风池”穴对头部有镇痛的作用,多用以治疗头痛等症状。为了进一步明确此神经传入纤维在中枢的投射,以及解释针刺“风池”穴何以可治疗头痛等问题,我们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荧光金作为逆行标记物,追踪大鼠小脑旁绒球的传入纤维联系。方法:将荧光金注射到大鼠一侧旁绒球,然后全脑做连续冠状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荧光金标记神经细胞分布于同侧的下橄榄核内,包括下橄榄内侧核、下橄榄内侧核A亚核、下橄榄内侧核C亚核、下橄榄核主核;双侧前庭神经内侧核、脊髓前庭核、蜗神经腹侧核前部、前置核、脑桥核等,对侧的标记神经细胞多于同侧。结论:大鼠小脑旁绒球与脑干各核区的纤维联系与灵长类动物基本一致,推测低等动物也具有平稳眼跟踪运动和前庭眼动反射的传导环路。  相似文献   

10.
大鼠正中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向脊髓胶状质(SG)投射虽有报道,但其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的研究尚未见。本文用健康Wistar大鼠20只,分别切断右侧正中神经后,存活7~15天,然后用抗氧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位投射定量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用束路追踪和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中缝大核下行投射纤维间的突触联系。光镜观察发现,HRP跨节标记三叉神经传入终末与中缝大核(RMg)顺行追踪的PHA-L标记终末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有重叠分布。在Vc浅层丘脑投射神经元与初级传入和RMg下行投射的分布也有重叠。电镜观察发现初级传入终末和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而RMg下行投射终末与三叉丘脑投射神经元树突形成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轴树突触,提示RMg下行投射纤维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丘脑投射神经元对初级传入的伤害性信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3.
针刺镇痛的纤维类别究属何种传入纤维一直存有争议。本实验建立了躯体一内脏痛模型,并规律地观察了镇痛效应,证实粗纤维参与镇痛而细纤维也参与镇痛。此颈工作在同一只动物身上证实了粗、细纤维均参与镇痛效应,从而肯定了细纤维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地位,对针刺镇痛及“针感”原理这一中西医结合问题是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利用电子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在40例家兔上记录到一侧颈迷走神经(CVN)传入冲动投向两侧大脑皮层的躯体-内脏感觉区,并呈现一个范围约为4×4mm~2的迷走神经-诱发电位(VEP)中心区。刺激强度由弱到强可以相继使CVN内的不同纤维(A_β、A_δ和C)兴奋,同时可在皮层上记录到相应的不同传导速度的三类诱发电位即A_β-VEP、A_δ-VEP和C-VEP。其中A_δ-VEP和C-VEP不被阳极电流阻滞,但可被普鲁卡因浸润所减弱。电针可以抑制这种反映内脏信息的VEP,抑制性质是速升速降的。推测这是针刺和迷走神经两种传入信息在CNS内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头面部二针针刺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做胃大部切除术,其优良率为88.9%,可见针刺头面部的听穴对胃大部切除术在镇痛和整合等方面都有着很明显的效果。临床实验证明:针刺镇痛效应的传入途径是通过外周神经,而且主要通过穴位下的深部神经传入到中枢的。我们所采用的听穴,针体通过下颌关节后方,指向颈静脉孔前下方,距孔前外侧缘约1.5—2.0厘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股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股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L1-L3,L1-L3各节段SG水平向“眉毛状反应带”长所测均值分别为0.776、0.833、0.880mm,而股神经向L1-L3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分别在0.165—0.375、0.208—0.474、0.273~0.489mm。结论:上述结果显示股神经投射区占SG内侧带外测部和中间带内侧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肌皮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投射定位。方法: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肌皮神经在SG纵向投射主要在C5~C6,少数实验动物投向C7上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眉样反应带”所测均值(mm)分别为0.849、0.943、0.960,而肌皮神经在C5~C7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250~0.382、0.288~0.425、0.301~0.402的范围。结论:肌皮神经在C5~C7水平向投射区占据SG中间带的内侧半。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按照跨神经节溃变的原理,用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对大鼠尺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在脊髓胶状质(SG)的定位投射进行了定量分析。大鼠尺神经向SG的纵向投射主要为C6-T1,少数实验动物投向T2上中段。C6-T2各节段SG水平向“眉”长所测均值(mm)分别为0.995、0.996、0.918、0.783、0.642,而尺神经向C6-T2各节段SG水平向投射所测均值(mm)分别在0.354-0.556、0.333-0.542、0.214-0.515、0.144-0.319、0-0.223的范围,这主要显示了SG的中间区逐渐迁移至内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