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15例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急性乙醇中毒后,病人血浆β-内啡肽水平升高,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后,其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下降,提示纳络酮解救会性乙醇中毒与减少β-内啡肽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β-内啡肽浓度并与2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的β-内啡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毒组中治疗后24小时β-内啡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下降(P<0.01)。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大量释放β-内啡肽并持续高水平,同时,高水平β-内啡肽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观察练气功对慢性病病人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练气功前后受试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 练气功后,病人血浆β-内啡肽水平较练功前显著降低。结论练气功可使机体β-内啡肽水平降低,可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观察练气功对慢性病病人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练气功前后受试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变化。③结果练气功后,病人血浆β-内啡肽水平较练功前显著降低(t′=2.09,P<0.05)。④结论练气功可使机体β-内啡肽水平降低,可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β-内啡肽浓度并与2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前的β-内啡肽水平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24小时β-内啡肽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大量释放β-内啡肽;同时高水平β-内啡肽可导致或参与酒精中毒时脑组织血性障碍和脑组织损伤,可能是酒精性脑病的病理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与盐酸纳络酮在重度乙醇中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予常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盐酸的络酮,醒脑的纳络酮,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静脉用药。结果:醒脑静脉注射液组、盐酸纳络酮组、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组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尤以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醒脑静注射液、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肯定。醒脑静注射液加盐酸纳络酮用于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钠络酮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中的运用及其机制。方法 52名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觉醒天数,GCS及死亡例数。结果 两组间除死亡例数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盐酸钠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可能是通过拮抗β-内啡肽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盐酸纳洛酮治疗21例急性乙醇中毒,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可能是拮抗应激时释放的β-内腓肽的作用而发挥其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76例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血浆β-内啡肽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94.74%(36/38),较比对照组78.95%(30/38)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β-内啡肽水平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组间同时段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效果较好,患者β-内啡肽水平改善显著,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80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在针对病因及诱因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纳络酮治疗;对照组用精氨酸治疗,观察其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啡肽(β-EP)水平及血氨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氨均明显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显著,推测其作用机理是纳洛中通过拮抗内毒诱发的内啡肽增加使肝必病病人的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联合应用纳诺酮,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疗35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治疗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β-内啡肽(β-EP)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后,其β-EP浓度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纳络酮能明显降低(ACI)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结论三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浆β-内啡肽(β-E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病程中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2例AOPP患者分别在入院后即刻、中毒后6、12、24、48、72、96、120、144、168、192h抽静脉血2mL,测定β-EP、ET、NO与TNF,以30名健康者为对照。结果:①在68例治愈患者中,β-EP、ET、NO与TNF在轻、中、重三组均于入院后即刻非常显著性升高,于中毒后12h达高峰,随后缓慢下降。β-EP恢复正常时间在轻、中、重三组分别为中毒后144h、168h、192h。ET恢复正常时间在轻、中、重三组分别为中毒后144h、144h、168h。NO恢复正常时间在轻、中、重三组均为中毒后168h。TNF恢复正常时间在轻、中、重三组均为中毒后192h。②4例死亡者β-EP、ET、NO与TNF在入院后即刻均已非常显著性升高,在治疗过程中继续升高。结论:①血浆β-EP、ET、NO与TNF水平与AOPP中毒程度及病情转归相关。②血浆β-EP、ET、NO与TNF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稳定下降提示预后良好,而其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③采取相应措施降低β-EP、ET、NO与TNP水平可改变AOP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1)及研究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时间、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48 h、72 h血浆β-EP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为(5.4±3.9)h,较对照组的(8.3±4.6)h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4.38%),较对照组(61.29%)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72 h两组患者血浆β-EP水平均逐渐降低(P<0.01),且各时间点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改善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纳洛酮抢救急性药物中毒30例报告苏永忠,许文灿关键词纳洛酮,药物中毒,β-内啡肽盐酸纳洛酮(NaloxoneHydrocloride)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临床上用于麻醉镇痛药过量和中毒的治疗。我院于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使用纳洛酮抢救急...  相似文献   

15.
纳洛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明宗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181-181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77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β-内啡肽水平,及用药后病情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循环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死亡和重残比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净和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80例急性乙醇中毒的患者,在常规内科基础治疗措施,包括洗胃、利尿、补液、护肝、能量合剂等,随机将本组病例分为醒脑净组和盐酸纳络酮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醒脑净注射液,2ml/支(无锡健宏药业总公司生产)。给药剂量为10~30ml/次,每日1~2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盐酸纳络酮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上盐酸纳络酮注射剂,0.4mg/支(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给药剂量为首次0.4mg~1.2mg,必要时每15~30min重复一次,静脉注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饮酒量及入院时间、临床表现有可匹配性,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各组前后疗效的变化。结果醒脑净与盐酸纳络酮组疗效比较,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净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血液透析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情况,并同步观察其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结果显示:血透病人缺血性ST段检出率为52.38%其中sMI占72.72%;透析前血浆AV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透析后AVP水平下降,但血浆β-EP在透析后则显著升高;并发现心绞痛发作病人透析前后其血浆β-EP浓度均低于SMI患者。提示透析SMI患者存在的“心绞痛报警系统”缺陷与透析中内源性阿片肽系统激活有关,血浆β—EP可能在SMI发生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程度创伤血浆中神经肽变化规律的临床观察[李明,等。上海医学,1993;16(5):257]以损伤严重程度记分法(ISS)为标准观察了17例多发性创伤病人血浆神经肽(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和生长抑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创伤后血浆β-内啡肽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年龄对小鼠腹腔注射IL-1β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年龄小鼠腹腔注射IL-1β后血浆中的皮腩酮水平。结果:年老小鼠安静时血浆皮腩酮的水平高于年轻小鼠;老年组动物在平时高皮质酮的水平上,注射IL-1β还能使皮质酮水平更高。全射麻醉可以完全阻断注射IL-1β引起血浆中皮腩酮水平的升高。结论:老龄小鼠安静时血浆皮腩酮水平升高,注射IL-1β后血浆皮质酮水平还可进一步升高。IL-1β引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血浆β内啡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与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相关性。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出生后3~5天内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和对照组(无疾患早产儿)血浆中β-EP水平。结果血浆β-EP水平重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呼吸暂停后24小时、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第6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其血浆β-EP含量与动脉血pH值,PaO2呈明显负相关(r=0.898,0.798,P均<0.01)。结论表明血浆中β-EP水平增高与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始发与复发密切相关,而呼吸暂停后酸中毒与低氧血症,又进一步刺激内啡肽入血,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奠定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