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38例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磁显葡胺增强前后的MRI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磁显葡胺能使86.8%的神经源性肿瘤是中度以上均匀强化,能使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特征等得以充分显示,在发现较小病灶,判定术后瘤体残余与复发,明确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指导术前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该造影剂性能稳定,无明显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磁显葡胺MR增强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脑转移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增强前后病变MR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增强扫描前有1例未发现病变,10例病变表现不典型,难以确诊,19例能够确诊为脑转移瘤,但瘤灶与水肿区难区分,增强前共发现瘤灶54个;增强后均确诊为转移瘤,共发现瘤灶82个,瘤体与瘤周水肿均分界清晰。30例脑转移瘤均呈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主要有环形强化18例,结节状强化10例,余为不规则强化,结论 磁显葡胺MR增强扫描可提高脑转移瘤的确诊率及瘤灶的检出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磁显葡胺(Gd—DTPA)的临床应用,提高了MR影像的对比度,可提供比平扫更多的诊断信息,现将笔者收集资料完整的138例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选择93年3月至96年8月资料完整的138例,男性96例,女性42例,年龄6—72岁。其中颅内肿瘤性病变61例,非肿瘤性病变28例;鼻咽癌及放疗后复查20例;颈部病变4例;脊髓病变3例;肾及肾上腺病变13例;盆腔病变9例。 设备和技术:我院使用广东威达公司生产的LMW—400常导型MRI系统,场强0.04T。像素矩阵256×256或256×128,常用脉冲序列为SE序  相似文献   

5.
MRI诊断椎管恶性神经源性肿瘤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月东  激扬 《医学争鸣》1999,20(9):792-792
1 病例报告例1 恶性神经鞘瘤(硬膜内外).男,41岁,双下肢麻木5mo.胸8平面椎管内外哑铃形肿块,位于脊髓左侧,T1WI为等高信号混杂,T2WI为较高与高信号混杂,骨质信号无改变.例2 恶性神经鞘瘤(硬膜外).女,8岁,后胸壁处疼痛2wk.胸45椎体平面硬膜外与同平面右侧后胸壁肿块,T1WI为等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胸4椎体右侧半、右侧椎弓根与右侧肋骨信号降低,同时期CT片见胸4椎体破坏,但范围较MRI所见者小.例3 神经纤维肉瘤(硬膜内外).男,11岁,左侧肢体瘫痪2mo.颈24…  相似文献   

6.
磁显葡胺注射液是专门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顺磁性造影剂 ,无需做过敏反应试验 ,进入体内后能缩短组织中质子的驰豫时间 ,从而增加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利于疾病的鉴别和诊断。1 病例介绍患者男 ,7岁 ,因胸背部痛而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经门诊医师检查 ,给予做胸椎磁共振 ,当磁共振平扫后 ,发现胸4椎体破坏变形 ,呈楔状或扁平状 ,部分病骨伸向椎管内前缘 ,脊髓有轻度受压移位现象。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 ,决定给予磁显葡胺 6m L 静脉注射 ,当药物注射完后准备扫描时 ,发现患者身体在动 ,问其有何不适 ,患者说面部痒 ,随即开门把患儿退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选择23例已经过病理证实的眼眶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结果:所有眼眶肿瘤患者的影像学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特征,其中CT对病变处的空间位置和相邻结构之间的继发改变有很好的显示,而MRI则在CT基础上还能够通过信号显示出的强弱程度显现出病变的内部结构。结论:在诊断眼眶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时应用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颈部神经源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肿瘤的磁共振成像31例,包括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7例,恶性神经源肿瘤1例。结果:依据肿瘤引起的附近间隙、血管、肌肉等移位方向进行肿瘤定位。神经鞘瘤病理上有不同组成成分,因此可根据磁共振的信号特点及增强后表现对其作出定性判断。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的有效方法,最有价值的诊断指征为肿瘤的部位、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肿瘤的信号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患者53例,对其磁共振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患者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共检查出51例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均为椎管内生长,其中,椎间孔未扩大但神经根有加粗6例、椎间孔有扩大31例和椎间孔及神经根均没有变化14例;肿瘤边缘光滑规整28例、边缘不光滑规整17例和病灶内信号均匀6例。42例病灶处T1加权图像为等长信号,9例为短信号;9例T2加权图像为等长信号,42例为短信号。病灶处出现囊变13例、出现斑片状坏死9例、出现斑点状坏死10例和没有出现囊变及坏死19例。通过增强扫描的病例有37例,其中,信号明显为不均匀强化20例、均匀强化17例。MRI神经纤维瘤的诊断准确率为90.91%(10/11),MRI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7/8),MRI节细胞神经瘤、畸胎瘤、成神经细胞瘤和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2/2)、100.00%(1/1)、100.00%(2/2)和100.00%(3/3);MRI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2.59%(25/27),略低于病理诊断的100.00%(27/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为临床制定肿瘤切除手术方案提供正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57岁,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排便后疼痛明显,未经诊治;之后一直出现腰部疼痛不适,夜间排便后明显。查体:腰椎棘突及周围组织压痛,叩击痛,右股部外侧放射痛,双下肢活动良好,双下肢感觉无减退。MR示胸腰椎椎管内多发类圆形、结节状异常信号(图1,2),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图3,4,5)。手术探查T12水平椎管内偏右侧见肿瘤,肿瘤位于硬膜囊内、脊髓及马尾束外,呈纺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基础 ,旨在揭示颈部不同组织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特有的MRI表现 ,尤其是副神经节瘤与神经鞘肿瘤的鉴别诊断 ,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 MRI表现 ,并与相应的病理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进行对照分析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颈部副神经节瘤病程长于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 (P<0 .0 1)。它们在年龄及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别 (P>0 .0 5 )。 (2 )不同组织类型的神经源肿瘤的肿块大小及形状无明显差别。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肿块边缘光滑 ,而副神经节瘤肿块边缘多数不光滑 (P<0 .0 1)。 (3) T2 WI上副神经节瘤绝大多数呈中等信号 ,神经鞘肿瘤绝大多数呈高信号 (P<0 .0 1)。 T1 WI上它们基本上都呈低信号。(4)副神经节瘤信号相对均匀 ,神经鞘肿瘤信号不均匀 ,尤以 T2 WI上为突出 (P<0 .0 1)。增强扫描 ,副神经节瘤多呈均匀强化 ,而神经鞘肿瘤 10 0 %显示不均匀强化 (P<0 .0 1)。 (5 )大多数副神经节瘤肿块内及其周围可见斑点状及迂曲条状血管流空影 ,而神经鞘肿瘤几乎见不到这种征象 (P<0 .0 1)。 (6 )靶征仅见于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及副神经节瘤无此征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42例,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 42例中,39例位于髓外硬膜下,3例硬膜外及硬膜下间隙均被累及。肿瘤于平扫T1WI多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如果肿瘤有坏死、液化或囊变,则肿瘤信号不均匀。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硬膜内外均累及者呈哑铃型。增强扫描20例为均匀性强化,17例为不均匀性强化,5例为环形强化。40例可见脊髓受压、推移。31例见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结论 准确定位及分析MRI表现是椎管内神经鞘瘤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高场强MR对椎管对神经源性肿瘤的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总结本病的MR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2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Siemens63SP型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的自旋回波T1加权及T2加权序列进行扫描。常规行矢状位扫描,必要时加扫描位和/或冠状位。所有病例均通过MR图像对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信号、是否发生坏死囊变、椎间孔改变及增强后强化情况各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3例神经源性肿瘤发生于颈、胸椎19例,所有病例均位于椎管两侧,肿瘤呈长圆形12例,15例肿瘤引起椎间孔扩大,病灶平均长度3.42cm,肿瘤信号等T1信号17例,长T1信号5例,短T1信号1例,等T2信号2例,长T2信号21例,病灶发生斑点状坏死5例,斑片状坏死于8例,明显囊变2例,15例经增强扫描病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8例,结论: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特征性MR表现。通过MR表现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根据这些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一些椎管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肿瘤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健强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1-852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7-06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37例,比较各类肿瘤的影像学改变。结果室管膜瘤3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14例,神经纤维瘤6例,脊膜瘤3例,脂肪瘤1例,转移瘤7例(脊髓内2例,硬脊膜外5例)。术前定位准确35例(准确率94.6%),定性准确30例(准确率81.1%)。结论MRI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较高,应为当前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MRI在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神经鞘瘤21例,均为单发,其信号特点为长T1、长T212例,等T1、长T26例,长T1、混合T23例;其中4例伴囊变;在17例强化病灶中,呈环状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47例,单发41例,多发6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相似,以长T1、长T2改变为多见;有囊变11例;增强扫描32例,呈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5例可见椎弓根骨质局限性吸收、破坏。结论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韶亮  韩冬伟 《当代医学》2009,15(27):66-67
目的增加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与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总结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CT与MRI资料。结果26例神经源性肿瘤,肿瘤密度呈等低密度22例。肿瘤实体信号呈长T1信号18例,等T1信号8例,长T2信号24例,等T2信号2例。病灶发生斑片状坏死3例,明显囊变2例。结论CT、MR1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诊断优势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诊断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表皮样囊肿3例,T1、T2加权显示各种不典型信号类型;脂肪瘤2例,T1加权示高信号,T2加权衰减为中等信号;髓内肠源性囊肿1例,T1加权显示低信号,T2加权示高信号,结论 除脂肪瘤外,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表现缺乏典型的特征,MRI诊断应当结合发育异常病史,病理学和病原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了对照。MRI诊断准确率为82.6%。哑铃征及弄清脊髓与肿瘤的关系是MRI诊断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要点,本组病例哑铃征出现率为42.1%。但椎管内神经鞘膜肿瘤的MR信号变化与脊膜瘤和室管腆窟无法区分。  相似文献   

20.
Liu C  Zhang J  Jia WQ  Hou RG  Chen X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495-2497
目的 探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56例病人中51例行显微手术,5例腹膜后行常规手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在保留神经功能及邻近的重要血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全切除50例(89%),次全切除5例(8.9%),1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病人因神经纤维布满肿瘤无法分离,只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3例,肢体疼痛2例,局部感觉障碍7例,声音嘶哑5例,同侧面瘫伴同侧眼睑闭合不全1例,Horner综合征2例.获得随访36例(64%),随访半年至10年,34例未见原位复发,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建立在熟悉的局部解剖关系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基础之上的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能改善病人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邻近肿瘤的重要血管神经的保护及尽可能解剖显露瘤体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