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苏州市金阊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原因及分布特征。[方法]对金阊区2003~2005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死因根据ICD-10编码分类。[结果]2003~2005年,由于意外伤害所致的死亡死亡率分别为35.2/10万、24.9/10万、21.5/10万。[结论]意外伤害死亡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2~2005年杭州市西湖区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苡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06-3308
[目的]研究杭州市西湖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5年的死亡资料根据ICD-10编码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杭州市西湖区2002~2005年居民伤害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20.56/10万,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布呈现两头高中间低趋势。前4位意外伤害死因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淹死、意外跌落和自杀。[结论]应根据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2010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6.30/10万,校正死亡率37.51/10万,在减寿顺位中居于第2位。伤害死亡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2.81%。[结论]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是温州市城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年龄、性别等),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大厂地区2000~2006年居民死亡谱及减寿年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厂地区居民死因构成,为制定疾病控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厂地区2000~2006年居民死亡谱,潜在寿命、工作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大厂地区2000-2006年平均死亡率为504.60/10万,标化率为535.96/10万.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5.67岁(男性73.54岁,女性78.04岁).去除主要死因后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居民全死因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49.55‰和27.17‰,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慢性疾病、意外伤害是造成该化工区潜在寿命、工作时间损失最多的死因,应根据此制订该区疾病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海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探讨影响居民伤害死亡的各种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3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按ICD-9、ICD-10分类,进行伤害致居民死因分析。结果:伤害死亡率71.45/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是主要原因。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前2位原因是淹死、交通事故,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与自杀,老年人是意外跌落和自杀。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最大,平均减寿率为13.89‰,居死因首位。结论:伤害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伤害干预已成紧迫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如皋市磨头镇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特征,为开展伤害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ICD-10的标准和方法,对磨头镇2004—2011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磨头镇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7.53/10万,占总死亡的6.73%,居全死因的第5位。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意外跌落、自杀、机动车辆以外运输事故;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伤害居磨头镇居民死因第五位,应引起重视,针对其流行特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山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已位于居民死因第4位[1].本文通过分析金山区居民交通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探讨预防控制交通事故伤害的措施和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金山区1973~2000年居民死亡证明,核实后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编码进行死因统计分析.标化死亡率和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采用WHO推荐的标准人口[2].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岱山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开展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为62.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5/10万,居全死因第5位;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外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潜在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结论意外伤害是岱山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伤害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象山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探讨影响居民伤害死亡的各种因素,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象山县2000~2004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10进行伤害死因归类,并进行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分析。结果2000~2004年象山县发生伤害死亡1 741例,伤害年平均死亡率为65.70/10万,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是主要死因,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0.74%。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前2位原因为淹死和交通事故;中青年死因以交通事故、自杀为主;老年人以意外跌落、自杀为主。结论伤害死亡已成为象山县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各人群伤害死亡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汉源县居民近6年全人群居民意外伤害原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近6年报告死因资料,按国际疾病ICD-10标准进行分类编码,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录入,用Deathreg 2005版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近6年监测人口1 929 930人,居民粗死亡率6.33‰,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1.21‰,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居全死因死亡的第4位;报告全死因男性寿命69.46岁,女性寿命76.41岁,去除伤害后寿命分别是增加4.2岁和1.86岁;居民伤害死亡前五位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溺水。结论提示我们要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改善居住环境,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金州区居民的伤害死亡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专用软件"DeathReg2005"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情况。结果2006-2009年金州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64.40/10万,标化率为46.63/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位居第三位,占全死因构成的8.59%;前五位伤害死因依次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运输事故、其他事故;不同年龄段各类伤害的死亡水平和死亡顺位均有差异;伤害死亡是造成我区居民寿命损失的第二位原因。结论伤害是金州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对劳动力人口的损失影响最为明显。应针对主要的伤害原因全面系统实施人群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庆市江北区2011-2016年伤害死亡变化特点,为针对性的开展伤害干预和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重庆市江北区2011-2016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1-2016年重庆市江北区居民伤害粗死亡率27.74/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45/10万,伤害死亡人数占总死因的5.35%,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26.13/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14.75/10万。江北区居民伤害死因排首位的为意外跌落,死亡率为8.39/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10.52/10万,女性为6.18/10万。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排名前五位的原因相同,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0~<5岁幼儿伤害首位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5~<15岁儿童伤害首位死因为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15~<45岁青年伤害首位死因为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45~岁中老年人群伤害首位死因为意外跌落。 结论 伤害是2011-2016年重庆市江北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多部门协作,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尤其应重点预防和控制居民意外跌落和机动车相关的事故,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彭香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8):756-758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厂地区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危害健康的因素,为制定疾病控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厂地区2000--2005年居民死因、潜在寿命、工作损失年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大厂地区年平均出生率为8.15‰,平均死亡率为507.02/10万,标化率为568.58/10万。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5.68岁(男性73.28岁,女性77.98岁)。去除主要死因后平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居民全死因PYLL率和WPYLL率分别为49.56‰和27.570‰,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慢性疾病、意外伤害是造成该化工区潜在寿命、工作时间损失最多的死因,应根据此调整该区疾病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伤害死因的分布,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和公安、民政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编码手册进行根本死因分类,对十堰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因伤害死亡680人,占死亡总数的11.87%,居全死因第三位,年平均死亡率为59.91/10万;其中男性伤害死亡462人,年平均死亡率为77.77/10万;女性死亡218人,年平均死亡率为40.30/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10位伤害死亡原因分别是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被杀、触电。伤害的减寿年数为16189人·年,减寿率为14.26‰。结论伤害是危害该市居民的重要死亡原因,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居第一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伤害预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 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555例,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3.41/10万。死因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跌倒(占25.79%)、自杀(占21.29%)、交通事故(占18.14%)、其他(占16.46%)、意外中毒(占11.25%)、被杀(占3.28%)、溺水(占2.64%)、火灾(占1.16%)。0~14岁年龄组死亡以意外跌倒(占16.28%)和溺水(占16.28%)为主,15~59岁年龄组以自杀(占23.97%)和交通事故(占20.22%)为主,360岁年龄组以意外跌倒(占40.23%)和自杀(占18.95%)为主。各类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除了溺水和火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意外伤害的死因谱、年龄结构、性别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生存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厦门市居民2002 - 2009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厦门市居民2002- 2009年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的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2 - 2009年,厦门市伤害死亡率为43.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40/10万,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为149 531年,PYLL率为11.85‰,平均PYLL为0.012人年/人.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率15.72/10万,居第1位,其他依次是自杀(11.04/10万)、意外跌落(7.45/10万)、溺水(2.24/10万)、意外中毒(1.32/10万).少年儿童组首位伤害死因是溺水,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老年组为意外跌落.结论 伤害已成为厦门市居民第5位死因,不同年龄段人群伤害主要死因不同,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2008—2009年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水平,分析意外伤害死亡发生频率及分布规律,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来源于死因监测系统,使用ICD-10进行分类编码。结果 2008—2009年高密市意外伤害死亡762人,占全部死亡的6.98%,死亡率为46.03/10万,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4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是高密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应制定并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政  侯书莹  刘洋 《中国校医》2022,36(10):747-749
目的 掌握2015—2020年徐州市铜山区5~18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徐州市铜山区2015—2020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伤害的死亡率和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伤害是铜山区儿童青少年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8.01/10万,占儿童青少年总死亡的54.05%。随着年龄增加,主要伤害的死亡率从5~9岁年龄组的5.30/10万增加到15~18岁年龄组的12.47/10万(χ2趋势=14.383,P<0.001)。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和自杀的死亡率分别为3.01/10万、2.81/10万、0.67/10万、0.33/10万,居铜山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前4位。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自杀是铜山区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