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一种地方病,牧区多见,以肝包虫发病最高,约占包虫病的65%以上,包虫破入胆道临床上较少见,发病率约为3%[1]。自1997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肝包虫破入胆道病人13例,占同期肝包虫病人的2.3%(13/563),均经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包虫病是西北畜牧区的地方病,无并发症者临床诊治一般不困难(1),有并发症尤其是破人胆道者,诊治甚为复杂。我院自1983~1994年确诊肝包虫破入胆道11例,现就其治疗问题谈如下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例全部为手术证实。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性黄疽(11/11),血胆红质定量最高达3O.6mg。寒战发热(9/11)。肝区胀痛或不适(8/if)。卡松尼皮试阳性者仅6例,B超及CT扫描均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2手术方式:肝包虫内囊摘除,经囊内缝闭破口十胆总管引流4例;肝包虫内囊摘除完…  相似文献   

3.
病历资料 患者,女,68岁,已婚。右上腹胀痛不适半年余,1个月前曾在我县某医院拟诊为肝癌,家属及患者放弃治疗回家。近10天疼痛加重,伴发热,黄染2天于2008年5月13日入院。查体:体温38.4℃,脉搏104次/分,血压120/80mmHg。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压痛(+),肝大位于右肋缘下4cm,肝区叩击痛(+)。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109/L,NEUT 0.874。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包虫病高发区,包虫病中以肝脏包虫为最多,约75%[1].肝包虫囊破入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及胆道感染较常见.该病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病情危重.本文总结了1990月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6例肝包虫病破入胆道患者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确切定位行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确切定位下行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道出血的价值.方法 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23例胆道出血行肝叶/段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为胆道感染或伴结石14例(60.9%),外伤6例(26.1%),原发性肝癌3例(13.0%).术前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并确切定位胆道出血5例,术中胆道、肝内病灶探查确切定位胆道出血18例.行右半肝切除4例,第Ⅴ、Ⅵ肝段联合切除5例,左肝外叶切除8例,左半肝切除6例.结果 23例手术止血均获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胆瘘2例,膈下脓肿1例,应激性溃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经综合治疗后治愈.15例获随访,随访8个月~10年,3例肝癌患者均死于癌症转移、复发,2例死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并胆汁性肝硬化.结论 对病因明确有胆道出血相关疾病,病灶局限于一侧,定位确切,同时病人能忍受手术,应争取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道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37例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腹部超声(SUG)、CT、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分别检查37、22、12、4例,36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内囊摘除及残腔引流术,其中31例行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4例经胆囊管置引流管胆总管减压,1例行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结果:SUG、CT、MRCP均能准确诊断包虫囊肿,对胆道扩张的诊断率分别为67.6%、77.3%、100.0%,ERCP对胆道扩张、胆总管内包虫内囊和(或)子囊碎片及包虫囊肿与胆管相交通的诊断率均为100.0%.术中胆瘘口缝合的19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未缝合的17例中8例出现胆瘘, 缝合者平均住院10.9 d, 未缝合者平均住院18 d (P<0.05).结论: MRCP检查对高度可疑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该病有确诊意义,而且可对该病术后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治疗.缝合胆瘘、胆道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方法,而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注射亚甲蓝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肝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人蓄共患的地方性、流传性的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随着囊肿增大可出现肝脏压迫症状、肝区隐痛、行走时坠痛、上腹饱满等。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消瘦体弱,巨大肝包虫可影响呼吸,甚至不能平卧。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黑便1个月收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柏油样便,每日1-2次,每次50~100g,无呕血及腹痛,入院后体检除中度贫血及剑突下轻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3×10^12/L,白细胞7.2×10^9/L,粪检为黑便.隐血阳性。  相似文献   

9.
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35岁,右上腹间断性疼痛1年余,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3月,发热1周。血常规:WBC19×109/L。超声:肝右叶斜径132 mm,左叶85 mm/106mm,肝门部见39 mm×57 mm的液性暗区,边界欠清,壁厚6 mm,其内见卷曲的光带及光斑回声。胆囊:97 mm×48 mm,壁毛糙,右肝管扩张,内径9mm,总胆管内径27 mm,其内充满条索状光带及光斑回声,与肝门部液性暗区分界不清(图1)。结论:肝包虫破入胆总管,胆总管及右肝管扩张。入院后手术证实肝门部见一4 cm×3 cm大小的包虫囊腔已破入肝总管,腔内有较多的粉皮样内囊及坏死组织。左肝管通畅,右肝管不能满意探及。例2.男,53…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0岁,主因腹胀1周伴呕血、黑便1d,于2009年6月7日入院。该患者缘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伴烧心、反酸、恶心、无呕吐、发热,未在意,未诊治,于入院当日凌晨出现呕血,共2次,量约1 000ml,成形黑便1次,量约50ml,伴心慌、乏力,急来我院就诊,急诊查血常规WBC:8.32&#215;10^9/L;GRA:79.31%;  相似文献   

11.
1 胆道出血胆道出血常有剧烈的右上腹部疼痛、上消化道出血、黄疸等胆道出血“三联征 ,并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 ,体检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道出血常有明确的病因 ,如感染性出血可有胆道蛔虫或胆道结石的病史 ;外伤性胆道出血则有腹部外伤 ,手术或肝穿刺、PTC等介入性诊疗术病史。 B超或 CT可帮助发现胆道病变 ,急诊内镜检查有时可见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鲜血流出。2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若呕血、黑便前有明显恶心、呕吐者 ,特别是患者在发病前有大量饮酒、过量饮食及其他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病史时 ,应考虑本症。其特点是出血较急 ,多为无痛性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对62例1999年至2009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外科收治的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结果:腹部超声(SUG)和CT检查是诊断肝包虫破入胆道的常规影像学方法,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符合率高于这些常规方法。61例患者施行肝包虫外囊部分切除和胆道探查术,其中60例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1例Roux-en-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15例经胆囊管注射美兰确定胆瘘口14例(93%),胆瘘口缝合治疗37例患者中3例(8%)出现术后残腔胆瘘,而传统未缝合24例中9例 (37%)出现胆瘘, 缝合者平均住院11 ± 1.2天, 未缝合者18 ± 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1例内囊摘除术后患者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清理胆道引流术后治愈。结论: MRCP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患者具有诊断准确和无创等优点,ERCP不仅对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有确诊意义, 而且又对术后胆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术中胆道注射美兰是发现胆瘘口的有效的手段。缝合胆瘘口、胆总管减压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破入胆道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军  崔刚 《农垦医学》2005,27(4):257-258
目的:探讨肝包虫破入胆道系统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5年~2004年收治21例肝包虫破入胆道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法、术后引流方式、拨管顺序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手术治疗。其中20例行肝包虫残腔引流加胆总管T型管引流,1例仅做胆总管T型管引流,21例均痊愈。结论:肝包虫破入胆道,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肝包虫残腔引流和胆总管T型管引流通畅对肝包虫残腔早日闭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所致胆道损毁性病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和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肝动脉栓塞对胆道造成的损伤。方法 报告4例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后引起黄疸、胆汁性肝脓肿及胆道损毁病变例,并用实验大鼠肝动脉内注射乙醇复制血管栓塞剂对肝脏的损伤。结果 其中3例胆汁性肝脓肿经皮引流后,进行肝内胆管U形管支撑及胆管内肠吻合,疗效较好。实验结果证实肝动脉注射血管栓塞剂无水乙醇后可以引起肝脏局部坏死,胆管坏死闭塞。结论 用血管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等作肝动脉的非超选  相似文献   

15.
包虫病在内蒙古地区并不少见,但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系统却不多见。作者近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6岁,因上腹部疼痛10天,加重3天伴发热2天,于2002年5月27日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3天前疼痛明显加重,伴恶心、纳差、食欲  相似文献   

16.
包虫病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尤以肝包虫病最为常见。肝包虫破人胆道是包虫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胆管炎是病理变化为胆管内充满脓性胆汁.胆道压力增高,感染沿胆道系统向上扩散细菌和化脓性胆汁栓子大量进入肝窦而引起胆源性败血症,并很快发生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绞痛、寒战、高热伴有恶心呕吐及黄疸。短期内出现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甚至休克昏迷,通过对100例肝包虫破入胆道致化脓性胆管炎均行肝包内囊摘除,胆总管探查术,6例肝叶切除,30例肝包外囊切除加T形管引流,4例给予抗感染、减黄、抗过敏等保守治疗后自动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结核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2 4岁 ,因反复腹痛 1年 ,加重伴呕血、黑便 4h入院。 1年来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 ,以下腹为主 ,偶有低热、盗汗。近半年患者逐渐感腹痛集中于上腹 ,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入院前 4h ,无明显诱因呕吐咖啡色有内容物2 0 0ml。入科后查体 :脉搏 10 6次 /min ,血压 13/6kPa ,贫血貌 ,心肺未见异常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扪及 ,中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卫 ,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稍活跃。胃镜示“胃窦靠胃体大弯侧见 1.5cm× 1.4cm隆起型肿物 ,表面充血、水肿 ,其肿物上可见 0 .7cm× 0 .6cm凹陷性…  相似文献   

18.
自1991年Reich等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后,腹腔镜在肝脏外科中应用由开始简单的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等发展到肝叶不规则性切除、肝叶规则性切除。但由于肝脏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传统的开腹切肝技术在腹腔镜下又难以应用,使得腹腔镜肝切除的发展较为缓慢。本文就我院腹腔镜治疗肝血管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女,76岁。因服用“阿司匹林片”,呕血1次后昏迷入院。患者既往2个月前患“肾梗塞”并进行融栓治疗。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50毫克,防止血栓形成。20天前因咳嗽,咳痰,体温38.5℃,肺CT示双肺近胸膜处弧形密度增高影,左肺下叶大面积密度增高影,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予以头孢米诺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