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苯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②方法 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技术 ,对 2 2例苯中毒病人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进行检测分析。③结果 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1 2 .6 9,P <0 .0 0 1 )。工龄 2~ 3年组病人SCE频率高于工龄 <2年组 ,差异有显著性 (t=2 .93,P <0 .0 1 )。④结论 长期接触苯可引起人体DNA损伤 ,SCE频率是一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敏感指标 ,有助于及早发现苯中毒病人  相似文献   

2.
应用人白细胞干扰素(HuIFN-α)联合板蓝根注射液(IRI)方案离体处理16例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病人SCE平均频率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HuIFN-α联合IRI处理实验组SCE平均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P<0.01)。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实验组SCE平均频率分别低于各自的对照组,差异也高度显著(P<0.01);两者之间SCE平均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慢性活动性肝炎尚无恰切的治疗方法和消除带毒状态的方法.1976年Greenberg等应用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4例HBaAg阳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Desmyter等应用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治疗另一组病人,观察到Dane氏颗粒核抗原和DNA多聚酶活性下降,e抗原消除,肝脏中核心抗原浓度下降.假如干扰素给予10天或两周,上述现象将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聚乙二醇α-2b干扰素治疗的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并按照治疗效果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最低水平为治疗48周;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和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能够预测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王昕红  王天宝  禹萌  张光文 《医学综述》2010,16(15):2382-2383
目的观察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LT、AST、HBV DN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可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数目增多,且CD4+/CD8+升高,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妊高征 (PIH)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SCE频率 ,以探讨PIH母婴DNA损伤情况并提高其监测水平。方法 采用紫外光照射 ,SCE分化染色法对 2 1例PIH病人和 15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外周血及其所分娩新生儿脐血进行SCE测定。结果 PIH组外周血和脐血SCE频率分别为 6.11± 1.2 9,5.98± 1.38;对照组外周血和脐血SCE频率分别为 3.4 5± 0 .71,3.16± 0 .5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PIH孕妇及新生儿皆有遗传物质DNA的损伤 ,SCE频率可作为一项诊断、监测PIH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28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rs12979860和rs8099917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对干扰素治疗应答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入组的8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的外周血(38例对干扰素应答,44例对干扰素不应答)。提取全基因组DNA,并扩增IL28B基因。SNP rs8099917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型,SNP rs12979860直接测序分型。对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干扰素治疗应答组,SNP rs8099917基因型TT,TG+GG的比例分别是81.6%(31/38)和18.4%(7/38),等位基因G的基因频率是9.2%(7/76),在干扰素治疗非应答组,SNP rs8099917基因型TT,TG+GG的比例分别是97.7%(43/44),2.3%(1/44),等位基因G的基因频率是1.1%(1/8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基因型P=0.014;基因频率P=0.025)。SNP rs12979860基因型CT的比例和等位基因T频率在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非应答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NP rs8099917可能与e抗原阳性慢乙肝病人对干扰素治疗应答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等位基因G可能预示着干扰素治疗的成功应答,该位点基因型检测对于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52例冠心病、3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和2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采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检测其DNA修复功能。冠心病组SCE均值为9.01±0.31,高血压病组SCE均值为8.44±0.33,二者与正常人对照组SCE均值4.06±0.12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观察高血压病Ⅲ期及急进型高血压SCE均值高于Ⅱ期(P<0.01),差异显著。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病可能与DNA损伤修复功能障碍有关,对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有重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联合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α 干扰素或联合应用大剂量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检测前后患者HBV血清学指标肝功能变化等。结果 :表明在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在抗HBV方面α 干扰素联合应用大剂量胸腺肽组HBV DNA、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干扰素及对照组 (P <0 .0 1)。治疗结束后 3个月HBV DNA、HBeAg阴转率都高于治疗结束时 ,且联合用药组疗效显著高于干扰素单用组 (P <0 .0 1)。结论 :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探讨金水宝胶囊清除老年虚证者氧自由基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方法 :将口服金水宝胶囊者列为治疗组 ,服淀粉胶囊者列为阴性药物对照组 ,对老年虚证氧自由基清除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 :治疗前青年组SOD活性明显高于老年虚证组 ,MDA含量两组相反 (P <0 .0 1) ;用药后老年虚证治疗组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降低 (P <0 .0 1)。对畏寒、头晕、腰膝酸软及夜尿频、耳鸣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一致。老年虚证组治疗前的非程序合成 (UDS)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 ,而老年虚证治疗组与阴性对照组在用药前后的改变比较差异性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动物实验表明青年鼠组活体脾脏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频率明显低于老龄鼠组 ,金水宝胶囊无诱发SCE的作用。结论 :金水宝胶囊能提高清除氧自由基及DNA损伤后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海洛因成瘾者的 DNA损伤程度。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法检测技术 ,观察了 3 3例海洛因成瘾者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频率 ,同时检测 3 0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海洛因成瘾者的 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 ,P <0 .0 1 ;海洛因成瘾者男性和女性的 SCE频率无差异 ,P >0 .0 5。结论 :海洛因可增加人体的 DNA损伤 ,人类应该远离毒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6例,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组28例,单用替比夫定组28例,用药前、用药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HBV DNA.结果 (1)用药3个月后两组HBV DNA均数有显著性差异,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低于单用替比夫定组(P<0.05);用药1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HBV DNA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用药1个月及3个月后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有统计学意义.用药6个月后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92%vs89%),但统计学上无显著件差异.结论 替比夫定与胸腺五肽联用后使HBV DNA水平下降更加显著,特别是提高HBV DNA转阴率,说明替比夫定与胸腺五肽联用能增强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治疗后HBV DNA和ALT水平,HBeAg是否转阴。将140例采用α-2b IFN治疗的CHB病人,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采用荧光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HBV)和丁肝病毒(HDV)标志物,X^2检验分析IFN治疗CHB应答相关因素。结果应答组与无应答组间患者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前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ALT水平、HBeAg和是否重叠HDV感染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前HBV DNA水平较低,ALT水平较高,HBeAg阳性和无重叠HDV感染的患者IFN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张健  周元平  张艳茹  周斌  张浩  李威  陈金军 《广东医学》2012,33(13):1924-1927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与普通干扰素(standard 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时间点的疗效和对骨髓抑制程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423例CHB患者接受PEG-IFN或IFN治疗时HBV DNA阴转,HBeAg、HBsAg阴转及骨髓抑制情况.结果 317例HBeAg阳性患者中,PEG-IFN组24周(35.0% vs 23.2%,P<0.05)、48周(69.6% vs 51.9%,P<0.05)时HBV DNA阴转率均高于IFN组;PEG-IFN组24、48周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和24周血小板中位数水平显著低于IFN组.106例HBeAg阴性患者中,PEG-IFN组与IFN组HBV 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周时PEG-IFN组WBC和Neu中位数水平明显低于IFN组.PEG-IFN组中≥27岁患者HBV DNA阴转率高于IFN组(77.7% vs 57.4%,P<0.01),而<27岁患者HBsAg阴转率(16.0% vs 2.3%,P<0.01)和血清转换率(12.0% vs 2.3%,P<0.05)高于IFN组.结论 PEG-IFN治疗CHB时,在HBV DNA阴转率,HBsAg阴转率方面优于IFN,但骨髓抑制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姚玲 《西部医学》2017,29(5):698-701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51例,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干扰素组48例实施干扰素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组49例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联合组54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于治疗后4、12、24、48周测定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及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相关指标值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检测值均不断减小,第4、12、24、48周,联合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P<005);治疗4、12、24、48周三组患者ALT的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LT恢复情况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患者。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抗原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核苷(酸)类似物组、联合组的HBV抗体抗原检测结果依次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促进HBeAg、HBV DNA和ALT的复常,使HBV抗原抗体水平恢复,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泛昔洛韦和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应用干扰素α、泛昔洛韦和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干扰素α和泛昔洛韦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并在第16、20、24周分别检测HBV DNA水平以观察其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为92.9%和87.5%,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75.0%和54.7%(P<0.05);HBV DNA阴转率分别85.7%和56.3%(P<0.01).结论 干扰素α、泛昔洛韦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地方性慢性氟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患者组的SCE平均值为10.2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值检验有极显著差异。可认为,慢性氟中毒患者的DNA分子损伤明显增加,说明高氟可能诱发DNA突变。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2450MHz微波辐射成人睾丸进行男性抗生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影响。结果:照后1月组、1年组及对照组SCE频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2.54±0.34、12.96±0.62和11.71±0.8,各组SCE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该条件下,微波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未发现可检出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损伤情况.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0例,单纯HBsAg( )增高组16例,乙肝组16例,乙肝恢复组10例,HBsAg、抗HBe、抗HBc三阳组12例,脂肪肝组16例,做孕早期绒毛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率的检测.结果:单纯HBsAg( )增高组、乙肝组自发和诱发SCE逐步增高,且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乙肝恢复组较乙肝组SCE下降;其他肝病患者较乙肝组SCE均较低.结论:乙肝妊娠妇女体内出现DNA损伤及修复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抗体阳性孕妇淋巴细胞DNA损伤和修复.结果表明,具有不良生育史孕妇组CMV抗体阳性发生率为28.4%,未孕组为16.7%,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不良生育史CMV抗体阴性孕妇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平均发生率为13.99±2.9,无不良生育史CMV抗体阴性孕妇组,SCE平均发生率为10.49±3.61,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从细胞分子水平为孕期CMV感染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