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兆民 《家庭医药》2016,(8):183-184
营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来源于食物,动物性食品是人体所需多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在我国,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种类繁多,食用野生动物食品者越来越多,生食或半生食动物食品成为一种时尚。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成人劳动生产力,是一个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给寄生虫病防治及食品安全对工作提供参考,本文结合我国实际,试对动物源性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店》2008,(8):I0003-I0003
在食品中,有不少蔬菜因带有一股浓淡不一的特殊苦涩味,人们常常不愿多加食用。其实,蔬菜中的苦味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这是因为其成份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碱,它不但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使人增加食欲.胃口顿开,还可促使肠胃加强运动,利于消化。最有益的是.苦味之菜具有良好的清泄五脏之热、利水消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品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如调味品:丁香、八角茴香、小茴香、肉豆蔻、肉桂等;作为水果食用的如山楂、龙眼肉、大枣等。有些人将这些物品单纯当作食品,大量食用;有些人将蜂蜜、大枣、龙眼肉等当作补身强体的补品,长期食用,虽然能给身体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给身体造成的危害却常常被人们忽视。1 物品本身性质或所含成分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菜豆角是人们四季普遍食用的蔬菜。而正确解决豆角中的皂素,毒甙及豆素问题,使他们不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现将我院44例集体食用豆角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在市场上的水果蔬菜数量和花色品种增多了,然而吃起来却令人担心。菜农对药使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对农产品的污染,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关研究人员认为,现在癌症患者增多,与吃被污染的农产品有关系,建议尽快放弃化学农药,使用生物农药。 最近几年,我国已经开始了对生物农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日前,记者来到浙江省拜克生物  相似文献   

6.
《医药保健杂志》2004,(10B):21-21
海藻类食物包括:紫菜、海带、海白菜、裙带菜等。现代科学证明,海藻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由于海藻类蔬菜病虫害少。所以受农药污染的机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而且它含有陆上蔬菜中没有的植物化合物,因此,经常食用海藻类食品,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保健品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健品是指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包括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和营养补充剂两大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及疾病模式的改变,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给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人体寄生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为从日常食物方面了解人群寄生虫的感染来源,我们于2004年至2006年6月对省内城乡集市出售蔬菜污染土源性线虫虫卵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调查了一些可能携带食源性寄生虫病病原的动物性食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海带是美味的海藻类蔬菜,营养。丰富而又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很适宜于人们经常食用。尤其在夏天,人体汗流量增大,体内钠、钾、锌等物质流失较大,多吃海藻类蔬菜不只对治病防病有效,还有利于这些物质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高涛  王兰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2):152-152
肝病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早春发病率高。春季气候转暖,老鼠、蟑螂、苍蝇的繁殖与活动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大量成熟,生吃瓜果多起来,以上因素造成甲型、戊型肝炎在春夏季发生。甲型、戊型肝炎经肠道传染,肝炎病毒病随病人或健康带病毒者的粪便排出,当人们饮用或食用后,即可导致人体发病。预防的办法是注意饮食与个人卫生。如吃东西及大小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实行分餐制,餐具、饮具应个人单独使用、不混用;注意食品贮存,避免苍蝇、蟑螂等污染食品;不喝生水,饮用水一定要煮沸。春季多发病的防治——肝病  相似文献   

11.
《家庭用药》2013,(3):52-52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相似文献   

12.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我国2009年6月旧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界定为“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相似文献   

13.
如今,人们为了提高生命质量,对各种污染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等,已高度警觉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体内环境的污染——自身代谢物的及时排泄,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也同样会引发疾病,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专家们认为,人们若能像打扫环境那样经常对体内进行大扫除,及时消除毒素,就自然健康少病。  相似文献   

14.
台湾塑化剂风波后,塑化剂的危害与防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少量摄入塑化剂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但是长期大量食用会给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慢性危害.本文对塑化剂的危害与防治进行回顾分析,为人们正确认识塑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陵岛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及食用安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海陵岛沿海滩涂34个贝类样品中的重金属Cr、Cd、Hg、Pb、Cu含量,并分析它们食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及我国食品相关重金属限量标准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检测34份贝类样品中,镉含量超标率100%,铅含量超标率58.82%,铜含量超标率14.71%。结论 海陵岛沿岸经济贝类镉、铅和铜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长期食用会造成人体健康危害,不能供人群安全食用,建议不能食用或少食用。  相似文献   

16.
首先,必须了解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具有食品和保健品两个特征。作为食品具有安全性,即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作为保健品具有功能性,即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分,不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不能取代药物。  相似文献   

17.
铁路餐车中反复煎炸剩油对果蝇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有关食用烹调油及其烟雾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有很多文献报道 ,在毒理学方面也有不少研究[1~ 4 ] ,但采用果蝇试验检测其毒性的文献却未见报道。我们采用黑腹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SLRL)研究了铁路餐车烹调剩油对果蝇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1 材料与方法1 1 受试材料 铁路餐车食用烹调剩油取自上海—齐齐哈尔 344次列车餐车中多次煎炸食品的豆油 ,由于铁路餐车条件有限 ,此油一直在 180~ 2 5 0℃条件下循环煎炸鱼、肉、蛋等各类食品 ,从不更换 ,只是在油量过少时补入一些未煎炸过食品的豆油。试验前将烹调剩油溶…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污染物的影响正在加剧,对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作者针对西安市大气中的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查阅资料和分析,发现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人体的肺组织、心血管系统、遗传、免疫系统等均具有较大危害。作者也对西安市pm2.5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采取防控措施,增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9):85-85,89
食品安全是指确保食品消费对人类健康没有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 ,是食品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问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1 食品污染问题食品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 ,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介入食品的现象。污染物是构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污染物分为微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新技术、新材料、新原料的使用 ,致使食品受污染的因素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一些老的污染物问题尚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又出现…  相似文献   

20.
摘要: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加剧了环境耐药菌的产生,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在食品链多个环节过度使用或滥用抗生 素,造成肉制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等多种食品中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强。携带耐药质粒的耐药菌通过“农场到餐桌”转移、定 植在人体肠道,引起人体肠道菌群变化和免疫功能改变。食品的全球化贸易进一步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全球性传播。本文综述 了食源性耐药菌污染现状、传播途径和人体健康风险。同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食品环境中抗生素耐药菌的研究重点进 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