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痹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树德 《河北中医》2004,26(2):85-87
中医学中的心痹,从其古今文献论述和临床医疗实践来看,包括西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以及一些心脑相关的病症等等。近些年来,笔者治疗上述西医病症,常运用中医学诊治心痹的理、法,多能取得满意效果。今结合有效病例,谈谈心痹的辨证论治体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浅谈心痹的辨证论治。临床进行辨证论治要注意主症和舌、脉的变化。在辨证时,抓住主症,辨出为心痹,进一步辨出虚、实、寒、热、兼夹、转化等具体的证候进行治疗,灵活掌握以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心痹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标准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心病学组筹备组邀请在京部分中医心病专家于1987年6月在京草拟,同年8月在青岛市召开的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心病学组成立暨首届心病学术讨论会上经全体与会代表讨论、修改而成。  相似文献   

5.
中医之“心痹”,乃心气痹阻,脉道不通所致,包括西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以及一些心脑相关的病症等。心与胃在生理上有共同的基础,病理上相互影响,休戚相关,因此从胃论治心痹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心痹与胃关系的探讨,进一步强调了从胃论治心痹的重要性,有利于指导临床辨证、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6.
心痹(风湿性心瓣膜病)辨治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良春 《中医杂志》1992,33(1):16-18
陈××,女,36岁,工人,1987年9月16日初诊。患者宿有风湿性关节炎,经常发作。六年来自觉心悸,气促,怔忡,活动后更甚,其势逐步加剧,胸闷如窒,有时刺痛,咳喘,痰中带血,足肿入暮加甚,晨起稍减。西医确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近年来虽坚持服药,改调轻工种,仍难以坚持工作。患者两颧紫红,呼吸  相似文献   

7.
心痹辨治心得443600湖北省秭归县中医院余韵星心痹与现代医学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相类;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合于心",又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隘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揭示了心痹系...  相似文献   

8.
治疗心痹 毋忘理脾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黄奕乐(200040)关键词:心痹,理脾心痹,内脏痹证之一。《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指出心痹之病机是心脉瘀阻不通,包括心...  相似文献   

9.
10.
焦树德 《河北中医》2004,26(2):85-87
中医学中的心痹,从其古今文献论述和临床医疗实践来看,包括西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以及一些心脑相关的病症等等.近些年来,笔者治疗上述西医病症,常运用中医学诊治心痹的理、法,多能取得满意效果.今结合有效病例,谈谈心痹的辨证论治体会.  相似文献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医家普遍认为痹证的发生不外乎内外二因,外感风寒湿邪为其外因,肾阳亏虚是其内因,在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止痹、补肾温阳等方面人手.笔者在跟随阎师出诊及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并首次系统总结及提出“调心治痹法”名称.“调心治痹”之法,在痹病诊治中无论是四诊合参或是择法、选方、用药不忘心脏的功能,重视调心治痹法则,取得较好疗效.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周宜轩教授系国家名老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业医40余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验俱丰。下面就周师关于心痹诊治经验整理如下:1考内涵明名义心痹是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多有论述,但是近来大多等同于胸痹或指心系疼痛疾病进行辨治,即指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论述颇多,分型冗乱,治法繁杂,既学者各执一端,新学者无所适从。今当拨简去繁,明心痹之内涵名义,存正于后学,至为重要。故此,周师认为,心痹多为痹证反复发作,日久内舍于  相似文献   

13.
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心痹学术思想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方洁 《中医杂志》1990,31(6):12-13
路志正教授熟读经典,尤精脾胃学说,擅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多种常见病和疑难杂证。运用调理脾胃法辨治心痹是路老学术思想和医疗  相似文献   

14.
袁世桥  柴英勤 《陕西中医》1991,12(10):438-438
作者认为冠心病除具有气滞、血瘀、痰浊阻滞外,尤以心气、心阳不足为主,治疗时强调固其本虚。临床治疗3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路志正教授从肝论治心痹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痹一病首见于《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本病是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两亏,痰湿内生,阻滞络脉,心脉蜷缩或痹阻不通而卒然  相似文献   

16.
欧云娜  高永翔 《新中医》2014,46(9):233-234
脉痹是五体痹之一,脉痹的形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内因看,是由于经脉空虚。从外因看,"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从古至今皆有不少学者认为脉痹多累及心,本文从脉痹的形成、传变与治疗方面探求其与心的关系,为本病从心论治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路志正教授从医五十年,临证疗效卓著。其对心痹的治疗,不拘常法,而以注重脾胃,擅调五脏见长,组方用药独具特色。现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浅谈心痹的病因病机对心痹与胸痹的异同进行了探寻。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从虚实两法辨证论治,运用中医学诊治心痹的理、法,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从肝论治心痹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秀娟 《新中医》1998,30(8):55-55,57
从肝论治心痹浅谈龙秀娟心痹之证首见于《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本病是因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两亏;或痰湿内生,痰浊内蕴;或气滞血瘀阻滞络脉,导致心脉痹阻不通,从而发生卒然心痛等一系列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