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大多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以自身血管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Permcath导管不影响血液动力学、不需要反复穿刺、多个留置部位的可选择性、操作简便快捷,Permcath导管作为临时或长期血管通路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另外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血液透析寿命的延长,病人外周血管的耗损等因素又进一步增加其应用。现对我院两年Permcath导管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显微外科小血管吻合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1902年Carrel已提出血管三定点吻合法,但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血管损伤仍以结扎为主,重新缝接的血管不少失败了。到50年代才有较多人用吻合的方法来治疗血管损伤。60年代发展到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成功。1960年Jacobson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到小血管领域,又将血管外科引向纵深发展。但当时对小血管吻合的实验研究较少,只好将中等粗的血管吻合原则用到小血管上,其通畅率在3毫米以上的血管还较高,至于1毫米以下的小血管就有困难了。7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显微外科研究中心大力  相似文献   

3.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眼科特殊检查方法。该项技术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所发出的荧光,利用装有特殊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真实地记录眼底情况的动态变化,并可在计算机显示屏上直接观察到眼底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部位或荧光渗  相似文献   

4.
李俊  彭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127-1128
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抑制血管生成来治疗肿瘤的概念开始于70年代初,Folk-man[1]观察到一些实体肿瘤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其体积就会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继续生长或转移,从而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tumir angiogenesis)的概念并设想可以通过抗肿瘤血管生成来限制肿瘤、防止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5.
肝脏肿瘤的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代,血管造影用于肝肿瘤的诊断曾风行一时,70年代我国引进这一技术用于小肝癌的诊断。由于B型超声、CT的问世,血管造影单纯用于诊断的地位有所下降,介入性放射学的崛起和发展,给血管造影带来新的光彩,它不仅作为诊断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治疗手段,称之治疗性血管造影(Therapcutic  相似文献   

6.
微创手术 精准导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介入治疗器械、影像技术和介入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外科技术微创化,内科技术手术化成为了当今医学发展一大趋势,治疗方法也从以往单一的外科手术向血管腔内治疗,进而向融合了腔内和外科技术优势的方向转变,并通过医学影像设备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一站式杂交手术(one-stop hybrid procedure)是同时用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技术处理同一病变的新技术[1-2],虽然杂交手术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但仅限于血管外科技术和血管腔内技术的结合,应用于血管切开取栓术中。  相似文献   

7.
问:什么是骨髓腔输液? 答:骨髓腔输液即把药物、血液或其他液体直接注入骨髓腔内。问:何时首次使用这种方法并见之于文献? 答:骨髓腔输液是由Trocantins于1940年首先报道的。为了快速建立血管通道,此法可作为用于婴儿和儿童的临床措施。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穿刺置管与猝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由于置管多在中心血管中或靠近机体重要器官,操作有一定难度和风险。本文收集国内有关动静脉穿刺置管后24小时内猝死的病例。分析造成猝死原因主要为操作者经验不足,对病人全身情况了解和处理不好,操作中盲目推进损伤血管及邻近脏器以及置管后管理不当造成。但如果在操作时熟悉解剖部位及置入方法,注意不同病人血管走行的个体差异,选择质量好的导管,加强置管后的管理,猝死率可进一步下降,本组资料90年代较80年代下降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0-01/2010-10。检索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供血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结果:金属内支架进入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致血栓形成性、永久性存留体内、再狭窄仍较高、金属表面难以附载药物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近些年对支架材料、构形设计、制作工艺等均作了不少改进,更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覆膜支架的出现和生物学支架概念的提出,使血管内支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论: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脑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过度灌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一个教学医院分析血管疾病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医学界对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诊断方法、外科技术、麻醉学、手术器械以及人工血管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由此血管外科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材料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0-01/2010-10.检索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脑供血动脉狭窄;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纳入标准: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结果:金属内支架进入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致血栓形成性、永久性存留体内、再狭窄仍较高、金属表面难以附载药物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近些年对支架材料、构形设计、制作工艺等均作了不少改进,更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覆膜支架的出现和生物学支架概念的提出,使血管内支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结论: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脑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支架置入已成为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之一,支架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显著提高,但仍存在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过度灌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病。 80年代以来 ,医学影像学有了飞速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脊髓血管畸形被检出 ,部分以往被误诊为脊髓变性疾病或炎症的疾患 ,也被确诊为脊髓血管畸形。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学的进步 ,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认识不断深入 ,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1 脊髓血管畸形的人群发病情况由于有的脊髓血管畸形在很长时间内不表现出症状 ,或者症状很轻 ,临床上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核磁共振或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也缺乏大宗脊髓尸检材料的报告 ,因此目前尚没有脊髓血管畸形的人群发病率的准确数据。文献报道[1,2 ] 占椎管内占…  相似文献   

13.
维持脑的正常功能取决脑血灌注量及有效成份。脑的血灌注量受血压,供脑血管通畅度,及血的粘度等因素影响。脑外血管病变可减低其通畅度,导致脑血流减少或血流停止。是脑功能不全发病机理之一。早在18世纪,人们已知脑外血管病变可导致脑功能不全。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被外科学者用手术方法治疗此病。近年来择期颈动脉内膜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肺血管形态学上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400例合并肺血管狭窄的青紫型先心病患儿(250例术前,150例术后残存),在手术前或心血管造影(ACG)前行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CTA)和(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分别测量肺血管狭窄处内径值,并与手术或ACG实测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ACG、CTA和MRA均能清晰显示肺血管及其分支形态学发育情况,CTA、MRA对肺血管内径的测量值与手术或ACG实测值相似。结论 CTA、MRA是无创性评估青紫型先心病肺血管发育情况的良好影像学方法,可以取代有创性ACG检查,尤其是MRI,无辐射,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真空采血技术发明于20世纪30年代末,真空采血管具有使用方便、简单、全封闭、防污染等优点,为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所推荐,替代了传统静脉采血方式[1]。随着真空采血技术的普及,使用时的问题也就相应出现,真空采血管负压消失或不足就是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1项新的介入放射学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治疗,腔静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是较好的适应证之一。我院于1994年8月至1995年12月共进行了5例上腔静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序言70年代中期,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成功,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作用之一是阻碍凝血酶的形成和血小板在管腔表面的粘附。直到目前,仍然认为血小板粘附和纤维蛋白的形成仅发生在血管内皮单层细胞受损的部位。研究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不利于血小板粘附或凝血连锁反应的活化;但是内皮细胞处于不断被激惹的状态,为了维持一个抗凝、抗血栓的内表面,内皮细胞通过三条途径以控制凝血连锁反应。此外,内皮细胞合成不饱和脂酸的脂氧合酶和环氧合酶也起着抗血栓的介导作用,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导致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患者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运动受限,最终右心功能衰竭而死亡[1]。PAH是一个涵盖整个心肺血管循环系统的临床问题,治疗非常棘手。20世纪80年代中期[2]  相似文献   

19.
<正>介入性血管截面超声显像(Intravscular Ultra-sound Cross-Sectional Imaging,IVUCSI)技术亦称血管内超声显像(Intravascular Ultrasonic Imaging,IVUI)是近年来心血管研究领域的一大进展,深受世界心脏病学家关注.IVUCSI是将超声换能器置于血管导管顶端或导管样探头经动脉或静脉进入循环系统,在所观察的范围显示实时、二维的血管横断面环形图像的技术.对于血管病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传统的方法是血管造影术.但该方法只能显示血管的长径,  相似文献   

20.
Jannetta[1]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后,其他治疗手段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多采用此手术方案治疗,但对于未发现责任血管或责任血管不明确的患者,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选择性切断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同时保留了重要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