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骨延迟愈合、交锁钉断钉是静力型带锁髓内钉的常见并发症,而抗旋转、防短缩功能差仍是动力髓内钉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目的对静力性交锁髓内钉的结构进行改良,探讨其动力交锁的性能与力学原理.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实验室完成.研究对象为志愿捐献的股骨干标本.干预将标本制成为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交锁钉固定模型,将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翼状,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并做轴向压缩载荷实验和扭力实验.并根据尾翼的形状和宽度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模型折端的压力、锁钉承受的剪力和尾翼的最大扭矩.结果动力性固定组骨折断端加压力为(3 593.4±142.0)~(5 712.3±149.3)N,静力性固定组为(2 671.9±23.9)~(2 995.2±28.1)N(P<0.01);动力性固定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有效防止了断钉,并消除了骨折端的应力遮挡;齿状尾翼的防旋转能力可达11.3 N·m.结论改良髓内钉起到了动力固定的加压效果和静力固定的轴向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奔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9):4407-4408
观察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患者后进行适时动力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体会以及在该领域的发展空间。选取经X线检查确诊为股骨干骨折后均行带锁髓内钉手术的患者44例,按照随机抽样的分配原则分为适时动力化组(A组)和完全静力固定组(B组)两组,各22例。 A组患者术后4~5w行动力化固定,B组患者行完全静力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等观察指标。A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8.4±4.3d,骨折愈合20例,迟缓愈合2例,骨折愈合率为90.9%;B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3.2±5.4d,骨折愈合15例,迟缓愈合6例,不愈合1例,骨折愈合率为68.2%,经比较适时动力化组疗效胜于完全静力固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股骨干骨折患者而言,选用带锁髓内钉术后适时动力化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动力性交锁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延迟愈合、交锁钉断钉是静力型带锁髓内钉的常见并发症,而抗旋转、防短缩功能差仍是动力髓内钉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目的:对静力性交锁髓内钉的结构进行改良,探讨其动力交锁的性能与力学原理。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实验室完成。研究对象为志愿捐献的股骨干标本。干预:将标本制成为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交锁钉固定模型,将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翼状,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并做轴向压缩载荷实验和扭力实验。并根据尾翼的形状和宽度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模型折端的压力、锁钉承受的剪力和尾翼的最大扭矩。结果:动力性固定组骨折断端加压力为(3593.4&;#177;142.0)~(5712.3&;#177;149.3)N,静力性固定组为(2671.9&;#177;23.9)~(2995.2&;#177;28.1)N(P&;lt;0.01);动力性固定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问的剪力,有效防止了断钉.并消除了骨折端的应力遮挡;齿状尾翼的防旋转能力可达11.3N&;#183;m。结论:改良髓内钉起到了动力固定的加压效果和静力固定的轴向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谭晓毅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2):954-955
目的:总结分析带定位器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和胫骨干骨折的效果及特点。方法:治疗股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23例,按AO分类法,对A、B型骨折,采用开放复位扩髓,静力交锁髓内钉固定;对C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并扩髓,静力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除1例A1型股骨干骨折远端上锁失败外,其余均完成远近端加锁。平均随访7.4个月,40例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3个月。结论:定位器的设计,简化了上锁过程,提高了成功率,对股骨干和胫骨干骨折采用带定位器的交锁髓内钉治疗,固定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骨多发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四肢多发骨折的诊断和分类均采用AO标准,134处多发长管骨骨折全部采用带锁髓内钉不扩髓、闭合穿钉技术进行内固定,20处为动力性内固定,114处为静力性内固定. 结果 本组63例,全部抢救成功.本组住院日10~32 d,平均住院日18.5 d.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1处肱骨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个月;47处股骨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66处胫骨骨折愈合时间7~10个月,平均8个月. 结论 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四肢长管骨多发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其手术操作方便,术中出血少,内固定确实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带锁髓内钉加植骨治疗骨不连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亮成  丁焕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094-1095
目的 :分析骨不连的原因 ,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对 47例长骨骨折骨不连病人施以扩髓、带锁髓内钉固定加植骨治疗。结果 :经术后 4~ 13个月 (平均 6个月 )的随访。 44例达骨性愈合 ,一期手术愈合率为 95 8%。 2例术后 6~ 7个月X线示骨痂生长不良 ,1例予以重新扩髓、更换髓内钉 ,1例仅由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 ,6个月后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 2 3周。无主钉、锁钉断裂 ,无感染 ,无肢体短缩。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带锁髓内钉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84例胫骨骨折患者急诊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闭合性骨折35例,开放骨折49例。开放性骨折未做扩髓,Ⅰ期均采用静力型固定,4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改为动力型固定。结果 84例经7~30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无骨不连,锁钉未发现有松动和断钉现象,无骨髓炎发生。结论 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感染率低等优点,是急诊治疗胫骨骨折的一种较好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交锁髓内钉的广泛使用,使骨折延迟愈合、交锁钉断裂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在此情况下,一种锁孔和锁钉杆过渡配合交锁髓内钉应运而生。目的:观察新设计的锁孔和锁钉杆直径过渡配合交锁髓内钉和传统交锁髓内钉固定骨折稳定性的比较。方法:应用8具两侧股骨骨折标本,分别采用8根锁孔和锁钉杆直径过渡配合交锁髓内钉和传统交锁髓内钉固定骨折断端。实验组应用定制髓内钉远端瞄准微调装置配套安装器械锁钉,使用定制的直径4.3mm锁钉交锁固定;对照组应用常规的配套安装器械,常规的直径4.0mm锁钉交锁固定,给予两组股骨固定标本,分别记录测量两组股骨骨折断端左右、前后、旋转移位情况,来进行骨折固定稳定性比较。结果与结论:锁钉杆过渡配合髓内钉固定股骨中下段骨折,在10N受力的情况下,股骨骨折断端平均有左右移位1.22mm、前后移位1.2mm、旋转移位0.33mm;传统交锁髓内钉锁孔在10N受力的情况下,股骨骨折断端平均有左右移位3.26mm、前后移位3.37mm、旋转移位2.15mm,锁钉杆过渡配合髓内钉固定股骨骨折,骨折断端左右、前后、旋转移位明显小于传统交锁髓内钉,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锁孔和锁钉杆直径过渡配合交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可明显提高骨折断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178例,其中股骨中上段67例,中段87例,下段24例。对所有病例经5~24个月随访,统计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各种并发症23例(12.9%),其中骨折不愈合6例,骨折延迟愈合5例,感染5例,锁钉断钉1例,退钉1例,主钉断裂1例,双下肢不等长2例,股骨颈骨折1例,髓钉进入关节1例,经过治疗,随访12个月以上,除1例迟发性感染未愈,其余均愈合。【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虽比其他内固定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产生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骨感染、断钉等并发症并不少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个体化选材、掌握静力与动力固定、彻底清创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顺性分析自2001年2月至2004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4岁,新鲜闭合骨折26例,开放骨折9例,陈旧骨折1例,手术利用“C”型臂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闭合复位18例.切开复位11例,撬拨复位7例,扩髓27例,有限扩髓9例,全部为静力型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问31.6个月,36例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愈合率为100%,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9个月,其中,36例骨折全部获得愈合,其中,2例延迟愈合,经去除远端锁钉行动力化获得骨性愈合;感染1例(2.7%)。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尤其采用闭合复位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