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明确有一组心肌梗塞病人其冠状动脉造影并无显著狭窄。其后,尸检发现某些病人有心肌梗塞,但冠状动脉并无阻塞。这些病人诊断为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透壁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的真正发生率很难估计,因并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84例慢性稳定性下壁心肌梗塞,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哪些特殊的临床因素有助于辨认具有早期致死危险的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或左前降支合并左回旋支)近端阻塞,并对比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单纯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84例中男6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8±2.6岁,均为无并发症下壁心肌梗塞。在梗塞发生后6个月内作心导管检查,该时心脏功能均已恢复到Ⅰ或Ⅱ级。按造影所示  相似文献   

3.
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发展,已能正确地测定冠状动脉梗阻的存在和室壁运动的异常。本文旨在探讨穿壁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和动脉造影、心室造影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用非侵入性方法诊断心肌梗塞对患者的正确评价和治疗甚为重要。已拟定的有关下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和心向量图诊断标准已有数种,但皆尚未经过系统性与独立的评价。本文旨在比较与评价这些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标准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方法:146例患者,经左、右心导管检查、左心室造影、冠状动脉电影造影分为两组。正常组:共63例,左、右心室压力、心排出量、左室壁活动、喷血分数、瓣膜功能和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下壁心肌梗塞组:共83例,有长时间胸痛伴 CK-MB 同功酶的动态变化等心肌梗塞病史,选择性冠状动脉电影造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53例首次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月内行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23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甲组)较30例梗塞后无心绞痛患者(乙组)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区侧支循环和左心室局部室壁活动改善。甲组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性再通率显著高于乙组。本文提示,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可预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特别是前壁梗塞时,因此,对心肌梗塞后有心绞痛的患者宜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期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塞可能为冠状动疾病的第一表现、也可能先有心绞痛.梗塞前无心绞痛可能是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而有心绞痛常是多支血管病变征象。本文对第一次穿壁性心肌梗塞病人于发病三周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冠脉解剖、侧枝循环并定量测定左心室功能。方法:80例第一次穿壁性心肌梗塞病人中(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参加冠状动脉手术协作研究的13个单位连续7553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以及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有关因素。并发症包括:(1)造影开始后48小时内发生的死亡;(2)造影开始后48小时内发生的由心电图和血清酶确诊的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三种冠状动脉综合征(穿壁性心肌梗塞,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心绞痛)的侧枝循环进行分析,以了解这三种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造影联系,明确局部侧枝循环是否对梗塞后的临床症状起有作用,以及明确局部侧枝循环对心绞痛患者亚极量运动试验时是否出现缺血性心电图起有作用。方法:300例在出现典型冠心病症状一年内(平均23周)作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三个临床组:(1)穿壁性心肌梗塞组。73例,其中43例为前壁梗塞,30例为下壁梗塞。(2)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组。63例,其中33例为前壁、30例为下壁心内膜下心肌梗塞;32%患者心肌梗塞时血清酶有诊断意义的升高,68%患者血清酶无明显升高。(3)单纯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评价窦房结动脉疾病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发生病窦综合征机理中所起的可能作用。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生理观察,同时研究在基础状态和用药物心得安和阿托品的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过度换气引起的胸痛是良性的,且非心源性,很少想到过度换气可招致冠状动脉痉挛。本文报道1例过度换气引起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几乎正常。患者既往无心绞痛史。表明在过度换气情况下,出现胸痛及ST段抬高,应想到冠状动脉痉挛可能。  相似文献   

11.
36岁前发生心肌梗塞的最常见原因虽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冠状血管,但也有不少并非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肌梗塞常可发生在冠状动脉正常的病人中,偶尔年轻的病人中的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异常所致.这些病例的预后和处理取决于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存在与否以及心肌梗塞的原因.本文复习120例36岁前临床上证实心肌梗塞的患者,按血管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分组,侧重于对易患因子的分析.方法:1972年4月到1981年5月间连续收治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广泛开展,使梗塞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及无创性心肌显象与心功能检查大大增加,因而对急性心肌梗塞中心电图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又帮助临床医生能从心电图的角度估计梗塞冠状动脉的解剖以及梗塞的部位和范围。本文将讨论:(1)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前壁导联ST段变化与右冠状动脉闭塞位置的关系;(2)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右冠状动脉闭塞与左旋动脉闭塞的鉴别诊断;(3)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时下壁导联ST段变化与左前降支解剖变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由心电图、心肌酶谱及急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了的10例前壁和8例下里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性Q波出现的早晚进行了比较,发现:病理性Q波出现的时间在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明显早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下壁心肌梗塞与右冠状动脉阻塞的相互关系,以及侧枝循环对心电图的影响,企图验证甚至改进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并通过心电图估计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在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室内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8~24%,最常见的是左前半支阻滞。作者在605例症状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发现42例伴有心室内传导阻滞,占7%。本文分析此42例的临床、血液动力学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1)右束支阻滞:共6例,均为心绞痛,其中5例有心肌梗塞史,但仅1例心电图示有穿壁性心肌梗塞的表现。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和喷血比数均属正常,说明左心室功能都正常。左前降支均有阻塞,大部分是具有三支主要冠状动脉病变(平均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估价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意义,对61例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其中3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与58例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其中3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前者住院期左心衰竭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室壁运动异常更严重(P<0.05);血清CPK峰值更高(P<0.05);但两组患者左前降支(LAD)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下壁AMI时并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预示心肌梗塞面积较大,易发生左心衰竭。但不是LAD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  方法 :回顾总结了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 99m锝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99m Tc- MIBI)静息心肌断层显像。  结果 :18例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灌注显像均显示异常 ,12例有节段性缺损 ,6例未见缺损但可见心肌节段性稀疏。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梗塞的定位与心电图 Q波比较 ,显示病变部位更明确。  结论 :心肌灌注显像提供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损伤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之间关系。方法 对62 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59 例异常者中,合并前降支病变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吸烟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1.6% 、29.7% 、70.3% 、37.9% ;在未合并前降支病变组中分别为:0% 、9.1% 、68.3% 和31.9% 。根据心电图改变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3.3% 、16.7% 、81.0% 和75.0% 。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或伴心电图广泛前壁(V1-6)或前侧壁(V4-6)ST 段下降者,大多合并前降支病变  相似文献   

19.
由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应用,心肌梗塞而冠状动脉未闭塞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本文报道8例患者,目的为:(1)确定心肌梗塞伴正常冠状动脉的发病率;(2)分析是否有任何临床表现可将此类患者与伴有冠状动脉疾患者相区别;及(3)找寻此类患者心肌梗塞病因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无冠状动脉病变而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缺血性心脏病已有所认识。心绞痛见于冠状动脉正常者亦有所报道。过去认为心肌梗塞而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很为少见。最近,文献上散在有报道心肌梗塞发生于冠状动脉正常且无其他心脏病证据者。其机理尚不明了。本文报道9例典型急性心肌梗塞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