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移植对百草枯所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MSC,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向成骨诱导分化来鉴定BM-MSC,大鼠48只,3只用于制备BM-MSC,剩余4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E四组使用百草枯腹腔注射诱导造成肺损伤模型.造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4月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8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内毒素组(B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剂量组(C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剂量组(D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E组)。于造模后6、24、72小时,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取肺组织,测定肺湿质量/干质量。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的24小时组死亡1只,两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肺组织SOD的活力明显增高,MDA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病理明显的改善,肺湿质量/干质量降低。正常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能力有关。不同种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未见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8周龄F344大鼠的股骨和胫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 ,用5-溴-2'脱氧尿苷(BrdU)进行标记,然后注射到心力衰竭模型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3组大鼠的心功能 ,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行免疫组化了解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 细胞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大鼠死亡率为6.2%,明显低于假细胞移植组12.5%(P<0.01);在受体大鼠的心脏切片上有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心功能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LVS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LV±dp/dtmax)均明显下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DP)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VSP、HR、LV±dp/dtmax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LVDP明显降低(P<0.01);与假移植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HR、 LV±dp/dtmax仍有明显下降(P<0.01),而LVDP明显升高(P<0.01).结论 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8周龄F344大鼠的股骨和胫骨,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纯化、扩增后,用5-溴-2’脱氧尿苷(BrdU)进行标记,然后注射到心力衰竭模型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3组大鼠的心功能,处死动物,心脏切片行免疫组化了解移植细胞在受体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大鼠死亡率为6.2%,明显低于假细胞移植组12.5%(P<0.01);在受体大鼠的心脏切片上有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心功能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LVS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LV±dp/dtmax)均明显下降(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LVDP)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LVSP、HR、LV±dp/dtmax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LVDP明显降低(P<0.01);与假移植组相比,细胞移植组大鼠的HR、LV±dp/dtmax仍有明显下降(P<0.01),而LVDP明显升高(P<0.01)。结论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以及它的危重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感染、氧中毒及机械刺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部弥散性损害,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顺应性下降和弥散性渗出为主要特征,典型病理改变是因气血屏障受损,导致广泛严重的肺泡损害和间质性肺水肿,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后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目前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疗措施和药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微环境诱导下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潜能,而且已在不同微环境条件下将其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为脑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移植后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心肌梗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Niu LL  Cao F  Zheng M  Li YH  Xie C  Zhu SJ  Pei XT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186-190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梗死大鼠心脏局部存活、迁移、分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明确同种异体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MI)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3 5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及MI MSCs治疗组。分离纯化雄性Wistar大鼠骨髓MSCs ,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 1~ 3h植入到雌性大鼠心脏组织 ,移植后 10周检测心功能并取心脏检测各种相关指标。结果 异体大鼠MSCs经纯化后可在梗死心脏组织定居、生存 ,并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 ,免疫组化检测胞质心肌特异蛋白染色阳性 ,与MI组比较 ,异体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压升高 (P <0 0 5) ,舒张末压明显降低 (P <0 0 1)、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增快 (P <0 0 5) ,梗死边缘区心肌面毛细血管数目明显增加 (P <0 0 5) ,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显示MI面积缩小 (P <0 0 5)。结论 同种异体MSCs移植治疗MI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骨髓移植预处理及核辐射事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成为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早期的放射性肺炎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胸闷和气短,严重时出现不可缓解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现有对于本病的治疗措施,仅限于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吸氧等对症处理,或应用一些中医药治疗。这种传统的治疗只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而减轻症状,但对于已受损的细胞尚无确切的治疗作用,因此其疗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导致的心肌损害,是当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是冠心病,约占90%。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诸如药物,球囊扩张(PTCA)及旁路移植(CABG)手术等虽然改善心肌缺血,却不能使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近几年兴起的干细胞移植治疗IHD,不仅可以再生血管,而且可以再生心肌,是一全新的治疗方法。本主要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IHD的进展作概述。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是老年人中引起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特点.临床上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导致病人无法正常思考和判断,必须由他人照料生活.  相似文献   

13.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HSCs)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SCs)。目前研究表明,MSCs具有横向分化能力,尤其能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成了肝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也为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报道肝脏疾病影响17.5%的人群,终末期肝病的治疗在临床尚没有可行的办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了骨髓MSCs在急性肝损伤环境中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2mg/kg,每周1次,连续6周)至近交系F344大鼠体内,建立心衰大鼠模型。存活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心衰组(16只)和细胞移植组(16只)。分离纯化大鼠MSCs进行体外培养,予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进行标记;经股静脉注射MSCs或DMEM至心衰大鼠体内。细胞移植后4周,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测量大鼠心功能;通过免疫组织荧光及化学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存活情况,并计算血管数量;通过天狼猩红染色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结果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组大鼠心肌组织见到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存活,并表达心肌特异性抗原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与心衰组相比,细胞移植组最大左室收缩末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最小)变化速率(LV+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5),而左室舒张末压(LVDP)明显下降(P〈0.05);细胞移植组左室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心衰组[(11.83±1.40)个比(7.78±1.39)个,P〈O.05],细胞移植组左心室内膜CVF及PVCA明显低于心衰组(4.53±1.98比7.79±1.99,10.91±2.31比14.17±2.49,P〈0.05)。结论MSCs移植可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SCs归巢至心脏,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且促进血管新生、抑制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新途径之一,其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诸如建立更好的大型活体实验动物模型;改进对植入细胞的标记追踪技术;进一步研究细胞植入的适宜方式和时间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疗法相结合可能得到叠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肌细胞的丢失,进而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类具有横向分化为各系统器官和组织能力的干细胞,能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并通过旁分泌等机制增强心功能,为心肌梗死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对BM—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因素、移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通过诱导使其分化为心肌细胞等。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和临床Ⅰ期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增生以及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的作用,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新途径之一,其技术和方法不断发展.诸如建立更好的大型活体实验动物模型;改进对植入细胞的标记追踪技术;进一步研究细胞植入的适宜方式和时间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基因疗法相结合可能得到叠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由于大多数心肌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极其有限。目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虽能使闭塞血管再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力衰竭的发生或症状,但都不能使心肌数量增加,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必须使心肌细胞数量增加,血供增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和适宜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可作为一种药物直接或间接对损伤的心肌细胞进行补充或修复,改善心功能,已成为治疗心衰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用于心肌细胞移植的干细胞主要有胚胎心肌细胞及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与前者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自身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无医学伦理道德争议等优势,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心肌损伤的移植细胞。本文就近年来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