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培杰  刘鲁祁 《山东医药》2005,45(33):63-63
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非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术(OPCAB)的基础.如何做好体外循环下CABG的心肌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冬眠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冬眠心肌的作用。方法:对123例曾患心肌梗死在CABG前后,分别作硝酸异山梨醇脂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ISDN^99mTc-MIBI) 灌注显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和 射断层氟脱氧葡萄糖(PET18F-FDG)心肌代谢显像以鉴别科眠心肌的存在,并观察CABG后相应节段灌注、代谢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1)38例ISDN^99mTc-MIBI灌注显像术前后比较,正常灌注节段数从159例至195,异常灌注节段数从183减至147,ISDN阳性组灌注计分从术前的8.12减笃术后的3.76,ISDN阴性组无明显变化。(2)65例LDDSE术前后比较,在有收缩储备的133段中,CABG后运动改善的有112段,无收储备191段中,运动改善的有31段。(3)45例PET18F-FDG代谢显像术前后比较,在代谢-灌注不匹配、部分匹配和匹配三组,节段室壁运动改善率分别为87.5%、55.6%和28.6%。全组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发生。出院后随访5-40个月,无远期死亡。123例中、91例心功能Ⅰ级(74%),32例心功能Ⅱ级(26%)。结论(1)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CABG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ISDN^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LDDSE和PET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均能较准确地鉴别科眠心肌和梗死心肌、,为外科治疗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提供有价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CP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自动复跳情况、术后12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多巴胺的应用比例和剂量,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CP组高于对照组84%比62%(P<0.05)。12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CP组低于对照组18%比31%(P<0.05)。CK-MB、cTnI数值,在开放升主动脉10分钟、手术结束、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CP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应用比例CP组58%、对照组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多巴胺应用剂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心脏指数CP组高于对照组2.13±0.59比1.58±0.51(P<0.05),体循环阻力指数和肺循环阻力指数,CP组271.50±84.29、18.95±5.70均低于对照组331.30±97.90、23.83±9.02(P<0.05)。结论:CP用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有确切的心肌保护作用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组成的混合盐,可迅速有效地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含量,本实验旨在研究门冬氨酸钾镁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OPCABG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A组)及普通氯化钾对照组(B组)。A组将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潘南金)100 mL加入0.9%氯化钠液150 mL中;B组使用15%氯化钾注射液15 mL加入0.9%氯化钠液250 mL中,于气管插管后经中心静脉持续输注,必要时两组可酌情输注15‰氯化钾或利尿剂以维持术中血浆钾离子浓度4.0~5.0 mmol/L。监测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分别在诱导前、术后6 h、24 h及72h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镁离子浓度、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A组在术后6 h、24 h及72 h的血浆镁离子浓度均高于B组(P<0.05)。两组cTnⅠ和CK-MB水平从术后6 h开始逐渐升高(P<0.05),72 h开始降低。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6h、24 h和72 h的血浆cTnⅠ和CK-MB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OPCABG中常规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有利于缺血心肌的保护,可减轻术中心肌损伤,预防心律失常,有益于术后心脏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体外循环下微温血和冷血停搏液灌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对老年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将 4 5例 70岁以上行CABG患者随机分为 3组 ,OPCAB组、间断微温血和冷血含氧心脏停搏液灌注组各 1 5例。 3组患者术前心功能、性别、年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各组于围术期不同时点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及观察围术期监护情况。 结果 OPCAB组术中、术后各时点CK MB、cTnI与微温血和冷血CAB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K MB在冷血CABG组术后 1d达到峰值 (5 7 75± 34 2 4 )U/L ,此时点OPCAB组和微温血CABG组CK MB值分别为 (2 2 6 4± 1 2 0 5 )和 (42 85± 2 9 0 4 )U/L ,cTnI在OPCAB组术后 6h达到峰值 (0 6 9± 0 2 0 )μg/L ,而微温CABG组与冷血CAB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OPCAB组围术期监护情况明显优于微温和冷血停搏CABG组 (P <0 0 5 )。 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保护中 ,OPCAB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CABG组 ,微温血CABG组优于冷血CABG组。与CK MB相比 ,cTnI是评价心肌损害较敏感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0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级或III级,NYHA心功能分级II级或III级,左室射血分数≥50%,冠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50):对照组(5cmH_2OCVP12cmH_2O)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CVP4~5cmH_2O)。于术前和术后第一天采集肘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术前和术后第3天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记录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并发症包括:严重低血压、心源性休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心律失常、死亡。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一天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与对照组相比,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术后第一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LVEF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C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病人术后除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P0.05)之外,其余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时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变化,研究局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局部缺血预适应组在首支冠状动脉(冠脉)吻合前采用二次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预适应:首次为2min缺血,3min再灌注;第二次为5min缺血,5min再灌注.观察二组手术前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术后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cTn-Ⅰ和cTn-T均升高.连续测定变量的方差分析显示CK-MB二组之间差别趋于显著(P=0.05);cTn-T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cTn-Ⅰ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检验显示术后1,3,5d局部缺血预适应组cTn-Ⅰ和cTn-T显著低于对照组;局部缺血预适应组cTn-Ⅰ于血管吻合完成后6h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二次局部缺血预适应可以安全地用于OPCA~,保护心肌,避免心肌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2000年5月-2003年10月我院共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9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imaging,TDI)所反映的心肌收缩、舒张功能的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5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CABG术前、术后1周、1月、1年分别记录二尖瓣环运动的组织多普勒指标.其中43例为体外循环CABG,12例为非体外循环CABG.另外选择20例正常人群设为对照组.结果 二尖瓣跨瓣血流频谱E/A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组织多普勒显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在术后1年内显著改善[术前、术后1周、1月、1年时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分别为(6.7±2.6)cm/s, (7.1±2.6)cm/s, (7.7±2.1)cm/s, (8.2±2.3)cm/s,P<0.05],左心室收缩功能在手术前后无显著改变.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舒张功能改善情况并无区别.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在CABG后迅速改善,并在手术后1年内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 8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2例,年龄38~78(61.8±12.7)岁,病程3个月至12年;有心肌梗死病史13例(15.6%),合并高血压56例(68.3%)、糖尿病30例(36.5%).术前心功能(NYHA)Ⅰ~Ⅲ级,Ⅰ级21例、Ⅱ级48例、Ⅲ级13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大隐静脉(SVG)与左乳内动脉(LIMA),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LAD)搭桥,其余用大隐静脉搭桥,平均每例搭桥(2.60±0.85)根,二尖瓣成形4例.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于急性胰腺炎.术后低心排6例、房颤 10例,并发肺不张2例,4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天发现上纵隔增宽,二次开胸清除血块.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确切恢复和重建心肌血运,手术安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较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2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例室颤均抢救无效死亡.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3~24个月,2例失访,失访率4.44%,无一例死亡.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案、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熟练的手术技术及术后的重症监护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Peak oxygen uptake (peak VO2) and heart rate reserve (HRR)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owever, the impact of peak VO2 and HRR on long‐term prognosis afte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 remains unclear.Hypothesis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peak VO2 and HRR in patients after OP‐CABG.ResultsWe enrolled 327 patients (mean age, 65.1 ± 9.3 years; male, 80%) who underwent OP‐CABG and participated in early phase II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ll participants underwent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 at the beginning of such rehabilitation. Overall, 48 (14.6%) patients died during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103 months. The non‐survivor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peak VO2 (10.6 ± 0.5 vs. 13.7 ± 0.2 ml/kg/min, p < .01) and HRR (24.2 ± 1.8 vs. 32.7 ± 0.8 beats/min, p < .01) than the survivor. In both groups, peak VO2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HRR (p < .01). Moreov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eak VO2 and HRR levels for predicting total mortality. The low‐peak VO2/low‐HRR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 risk than the other groups (hazards ratio, 5.6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59–12.16; p < .01). After adjusted the confounding factors, peak VO2 and HRR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otal mortality (both p < .05).ConclusionsHRR is a simple parameter of CPET and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marker for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of total mortality even in patients with low‐peak VO2 after OP‐CABG.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再搭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再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在51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中,5例患在术后4h内因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再搭桥,发生率0.98%。5例患中,男女比例为4:1,年龄56-77岁(平均63.6岁),均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3例伴左主干病变),手术中搭桥3-5支(人均搭桥3.6支),左乳内动脉桥5根,其余为大隐静脉桥。2例在关胸后20min,3例在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4h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表现(明显心电图ST-T变化),伴室颤2例,5例血液动力学均不稳定,药物处理难以稳定血液动力学。全部患均立即送手术室(2例仍在手术室),急诊再次开胸。探查发现,2例患静脉桥(分别搭桥到回旋支第二钝缘支和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内急性血栓形成;另3例所有静脉桥良好,但左室前壁收缩运动明显减弱,结合心电图变化,诊断为左乳内动脉灌注不良。重新建立体外循环,清除桥内血栓重新搭桥2例(1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另取一段静脉搭桥到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吻合口远端的左前降支3例。结果:5例患顺利度过手术,均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22-25h(平均42h)。手术后呼吸机支持4h-18d(平均7.3d)合并消化道出血4例,肾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手术后住院时间12-35d,平均21d。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应重在预防。如怀疑桥有问题,急诊再搭桥是良好选择,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应用磷酸肌酸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磷酸肌酸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100例冠心病择期行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术中给予磷酸肌酸钠250mg,对照组不给磷酸肌酸钠。观察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心脏复跳情况、正性肌力药使用情况、ICU停留时间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临床指标。两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时、手术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检测红细胞压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结果试验组体外循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两组术后心肌酶谱均较术前升高,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应用磷酸肌酸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体外循环下行CABG对患者心肌和肾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50例)和体外循环组(50例)分别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不适合行PC]的患者行急诊冠脉溶栓术后再行急诊或择期冠脉搭桥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例AMI急诊冠脉溶栓后行急诊或择期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梗死相关血管再通并达到TIMIⅡ~Ⅲ级血流10例,TIMIⅢ级血流9例,TIMIⅡ级血流1例。2例应用血栓抽吸装置抽吸血栓后达到TIMIⅢ级血流。2例行急诊冠脉搭桥术,10例行择期冠脉搭桥术。结论对于部分急诊不适合行PCI术的AMI患者,先行急诊冠脉溶栓术,然后根据病情及冠脉病变特点行急诊或择期冠脉搭桥术,是一种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AF组和非AF组。比较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本组CABG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1.31%。单因素分析,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P波离散度、RCA近中段狭窄〉50%、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体外循环与否、同期行瓣膜手术与否、移植血管数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P波离散度〉40s、RCA近中段狭窄〉50%、LAD〉40mm、LVEF≤40%均与术后房颤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年龄〉65岁、P波离散度〉40s、RCA近中段狭窄〉50%、LAD〉40mm、LVEF≤40%是CABG术I暑皂鲕倍士的倍除隅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男性140例,女性58例,年龄40~84(66.36±9.29)岁.机械通气(FiO2>45%)或面罩给氧(氧流量>6 L/min),术后PaO2低于[102-(0.33×年龄)]mm Hg者,确诊为低氧血症,对其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低氧64例,低氧发生率32.3%,成功纠正低氧60例,余4例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纠治率93.8%.术前、术中、术后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术后胸腔积液、术后肺部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血管病变根数、术后24h引流量、RBC输注量、术中液体入量、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术前PaO2.多因素回归分析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后肺部感染(OR=10.906,95%CI3.082~38.592)、血管病变支数(OR=3.432,95%CI 1.552~7.590)、吸烟史(OR =2.385,95%CI 1.181~4.815)、糖尿病史(OR=2.542,95%CI1.253~5.157),预测强度依次递减(P<0.05).结论 充分认识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防治CABG术后低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成功接受CABG的CH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d、1w测定血清CT-1浓度,于术前及术后1w行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①CHD患者术后1d CT-1较术前增高(P0.05);②CHD患者术后1w,CT-1明显降低(P0.05),且UCG各参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CT-1升高,且CT-I与心功能关系密切,检测CT-1对CHD患者的治疗和心功能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