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合并重度左主干狭窄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冠状动脉 (冠脉 )异常起源于右冠状窦 ,且合并重度左主干狭窄少见 ,我们遇到 1例 ,报告如下。患者男 ,72岁。 3年前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 ,近 1个月来 ,上一层楼、洗澡、进餐均可诱发心绞痛 ,持续 5~ 7min ,服用硝酸甘油类可缓解 ,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体检 :BP180 / 80mmHg( 1mmHg =0 13 3kPa)。无紫绀 ,颈静脉无充盈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界不大 ,心率 76次 /min ,律齐 ,心音正常 ,无杂音。实验室检查正常。心电图 :静息心电图无ST T改变 ,心绞痛发作时 ,Ⅱ、Ⅲ、avF、V3~ 6 ST水平下移 0 0…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19例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80%的冠心病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48—76岁。术前诊断劳力性心绞痛5例,不稳定心绞痛14例。术前检查:心电图正常者3例,心肌缺血11例,陈1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5例,〉40%者14例,同时伴有左心室前壁、  相似文献   

3.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1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 (左主干 )狭窄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按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将冠状动脉管径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及完全闭塞 4组 ,并按其他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孤立左主干组 9例 (4 6 2 % )、左主干 +1支组 15例 (7 6 9% )、左主干 +2支组 5 3例(2 7 18% )、左主干 +3支组 118例 (6 0 5 1% )。结果 经CAG确诊的 2 892例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狭窄 195例 (6 74 % ) ,检出率低。临床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 16 4例 (84 1% ) ,心肌梗死 (MI) 12 5例(6 4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5 7例 ,术后 4 7例 (84 2 % )患者心绞痛消失。 5例行无保护性左主干病变直接支架术 ,术后无心绞痛再发。结论 左主干狭窄临床症状严重。CAG是确诊的唯一手段。CABG为最佳治疗方法。无保护性左主干病变直接支架术可用于有适应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冠状动脉左主干或相当左主干病变伴石冠状动脉狭窄和不伴右冠状动脉狭窄两组病人进行运动试验和预后比较。结果表明伴右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运动反应差,5年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5.
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心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它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对全身生理的干扰,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费用低,且疗效与常规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无明显差别。但由于OPCAB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这就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实施OPCAB 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殊性。方法年龄≥60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狭窄患者24例,男23例,女1例,平均年龄622岁。据冠脉造影左主干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极重度。结果①老年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11%)略高于普通人群。②所有患者(100%)合并有1种或多种危险因素。③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00%)。④所有患者左冠脉主干狭窄均合并有其他血管的病变,并且以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87%)。且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多位于左主干分叉处(917%)。⑤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为495%。结论老年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发生率略高,多合并有其他血管病变及更多危险因素,临床症状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9.
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孤立性左冠状动脉主干 (左主干 )狭窄的临床特点、造影所见及治疗方法。  方法 :1确立左主干狭窄≥ 5 0 % ,而其它三大主要冠状动脉支及其分支均无明显狭窄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 2冠状动脉造影常规采用 Judkin's法完成 ,于右前斜位 30°投照行左心室造影 ,观察左心室壁运动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 VEF)。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942例中检出孤立性左主干狭窄 17例 ,占 0 .34 %。 2 16例 (94.1% )表现为劳力型或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0例 (5 8.8% )于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V3~ 5 导联 ST段下移 0 .2~ 0 .4m V,3例 (17.6 % )有心肌梗塞史。 3左心室造影 5例 (2 9.4% )有轻度节段性心室壁运动障碍 ,平均 L VEF 0 .6 9± 0 .0 8。 4左主干狭窄部位 :开口部 9例 (5 2 .9% ) ,中段 3例 (17.6 % ) ,分叉前 5例 (2 9.4% )。5 12例 (70 .6 %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术后 11例 (91.7% )心绞痛消失。 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 (ICS) ,取得良好效果。 2例内科保守治疗 ,1例造影后死亡。  结论 :临床上孤立性左主干狭窄非常少见 ,大多数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 ,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治疗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 2 2例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术前依据患者心脏功能及全身状贶 ,给予营养心肌、扩冠、控制心率与降压、利尿等治疗。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手术期间 4例血压过低 ,其中 2例ST段显著抬高伴室性心律失常 ,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 ,其余 2 0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毕非体外循环组 2 0例 6~ 8h拔管 ,明显少于体外循环组 ( 1 0 5h~ 1 5h)。全组病例预后良好 ,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需平衡 ,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麻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n=236)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n=354)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合并ACS患者。对于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纳入倾向性评分模型进行匹配,得到154对患者。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经过倾向性评分模型进行校正,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病变特征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TRI与CABG两组全因病死率(4.5%vs.6.5%;P=0.454)及心肌梗死发生率(5.2%vs.7.8%;P=0.355)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加(零vs.2.6%;P=0.044),而TRI组靶血管重建率(TVR)显著增加(13.0%vs.5.2%;P=0.017)。两组患者复合终点(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vs.12.3%;P=0.124)。结论:对于ACS合并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TRI与CABG的临床复合终点事件风险相似,然而尽管应用药物洗脱支架CABG组患者靶血管重建率仍显著低于介入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1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采用咪哒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安氟醚(异氟醚)、维库溴铵复合全麻,诱导后持续应用硝酸甘油,并应用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等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心肌氧供需平衡.结论 11例麻醉手术顺利,1例危重患者术中发生严重循环紊乱,改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但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亡.结果术前正确判断左心室功能、采用避免抑制心肌功能的麻醉药物、严密监测心血管功能、术中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并正确处理糖尿病等合并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者,建议在体外循环下手术.  相似文献   

14.
189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重症冠心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资料。其中应用体外循环157例,非体外循环32例;搭桥数1~6(平均3.49±1.04)支/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二次开胸4例(2.1%),低心排综合征9例(4.8%),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4例(2.1%),反复发作房颤17例(9.0%),胸腔积液27例(14.3%),肺功能不全6例(3.2%),脑合并症3例(1.6%),肝功能不全5例(2.6%),肾功能不全6例(3.2%),死亡7例(3.7%),其余病人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成熟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停机困难者IABP的尽早应用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重症冠心病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d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50)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ould undergo coronary bypass on the beating heart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to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 of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had undergone coronary bypass on the beating heart (group A, n = 100) or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group B, n = 100)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EuroSCORE values, preoperative and operative detail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early results were compared. Groups were similar in terms of EuroSCORE, demographics, and preoperative variables. Number of distal anastomoses per patient was 3.1 ± 0.9 in the beating heart group while it was 3.3 ± 0.9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9). Patients operated 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had higher levels of peak creatine kinase-myocardial band, blood and blood product transfusions, and inotropic requirements, whil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s and hospital stay were longer.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mediastinitis, and intra-aortic balloon usage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groups. There was no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 in group A whereas five major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thre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wo strokes) occurred in group B (P = 0.06). Thirty-day mortality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in the beating heart group whereas five early death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21). In significant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coronary bypass on the beating hear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ith the same or better early results. The long-term results need to b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7.
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冠脉搭桥术(CABG)的术式选择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讨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方法以我院心脏血管外科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实施的514例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5岁以上患者49例,为高龄患者组,占同期CABG的9.5%;75岁以下患者465例,为非高龄患者组,占同期CABG的90.5%。结果患者的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无急性心梗、冠脉危险因子、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比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射血分数〈30%,既往合并肾功能异常、脑梗塞及患有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比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移植血管种类、手术时间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心端吻合口数及完全性血运再建例数比例、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比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留置ICU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住院天数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肺部感染、肾衰、并发症脑梗塞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死亡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39个月的电话随访,心衰、心梗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龄患者的CABG要多考虑采用OPCAB方式及动、静脉移植血管相组合等低侵袭性手术方法,术后应早期下床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麻醉期处理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柝41例被施行OPCABG病人的临床观察和处理资料。结果:39例病人痊愈出院,有2例改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其中术中急性循环衰竭死亡1例。3周后因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结论:在麻醉期合理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维护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备好体外循环及采取血液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7月至2010年 8月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82例,年龄38~78(61.8±12.7)岁,病程3个月至12年;有心肌梗死病史13例(15.6%),合并高血压56例(68.3%)、糖尿病30例(36.5%).术前心功能(NYHA)Ⅰ~Ⅲ级,Ⅰ级21例、Ⅱ级48例、Ⅲ级13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大隐静脉(SVG)与左乳内动脉(LIMA),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LAD)搭桥,其余用大隐静脉搭桥,平均每例搭桥(2.60±0.85)根,二尖瓣成形4例.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于急性胰腺炎.术后低心排6例、房颤 10例,并发肺不张2例,4例术后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第3天发现上纵隔增宽,二次开胸清除血块.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确切恢复和重建心肌血运,手术安全,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