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试验两种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MTSC)McAbsPf18-3、Rs21-C6的生物作用。Pf18-3McAb识别分子表达于胸腺细胞、脾脏T及B细胞;Rs21-C6只表达于MTSC。加Pf18-3或Rs21-C6于MTECI与胸腺细胞或脾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在ConA存在及不存在下,均可抑制MTEC1诱导胸腺细胞及脾细胞的增殖作用。ConA活化下,其对胸腺细胞增殖的抑制率Pf18-3为96%;Rs21-C6为91%。对脾细胞的抑制率Pf18-3为75%;Rs21-C6为51%。Pf18-3对单纯ConA活化的胸腺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Rs21-C6无此作用。包被于平皿的固相Pf18-3McAb,对胸腺细胞、脾细胞均有轻度但显著的促增殖作用。故Pf18-3McAb识别的抗原分子(及其配基)参与T细胞的活化过程。鉴于Pf18-3+细胞的分布有其特异性,分析此抗原分子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验两种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McAbs:Pf18-3、Rs21-C6的生物作用。Pf18-3McAb识别分子表达于胸腺细胞、脾脏T及B细胞;Rs21-C6只表达于MTSC。加Pf18-3或Rs21-C6于MTEC1与胸腺细胞或脾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在ConA存在及不存在下,均可抑制MTEC1诱导胸腺细胞及脾细胞的增殖作用。ConA活化下,其对胸腺细胞增殖的抑制率Pf18-3为96%;Rs21-C6 相似文献
4.
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鼠胸腺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已获得的30种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分为8组:1.髓质胸腺基质细胞(TSC)阳性,皮质TSC阴性;2.髓质部分TSC阳性,皮质TSC阴性;3.皮、髓交界部分TSC阳性;4.皮、髓质部分TSC阳性;5.髓质TSC阳性,皮质部分TSC阳性;6.皮、髓质大部分TSC阳性;7.被膜和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8.髓质TSC和皮质胸腺细胞为阳性。用这8组单抗对本室 相似文献
5.
应用小鼠胸腺考的松耐受细胞(CRT)及脾细胞,研究了小牛胸腺肽制品(TP)对白细胞间介素2(IL2)产生的作用。TP单独应用,不能刺激细胞分泌IL2,但与Con A合用,可增强细胞分泌IL2的能力。这种增强作用与TP和细胞预育阶段中Con A的存在相关。预育中无Con A,预育后再以Con A刺激,虽细胞增殖程度下降,但TP较恒定地促进IL2产生,提示TP对IL2产生细胞可能有选择性刺激作用,但细胞尚须接受继后的Con A刺激,才能表达IL2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6.
杨成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7,(4)
作者以刀豆脲酶和人黄体素为抗原建立一种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方法,可产生分泌IgG的小鼠杂交瘤。 一般体外刺激小鼠牌细胞的方法优点在于节省时间及抗原用量,但杂交瘤产生及生长水平低,并且几乎均为IgM类。作者在评价了培养基的选择,补加血清,胸腺细胞条件培养基、抗原剂量、刺激时间,在刺激期间改变培养基、以及加入多克隆有丝分裂原等诸多理想化参数的效应后,认为加入PMA的10%胸腺细胞条件培养基(SDME)及补加5%免血清效果良好、其中可能含有白细间素α,几种β细胞分化生长因子(EL-BCDF-nek,BSF-pl,EL-BCGF-swa)等因子。抗原浓度及刺激时间对产生分泌特异性抗体杂交瘤及产生稳定分泌 相似文献
7.
8.
本研究用小鼠TNFcDNA探针,从BALB/c小鼠的胸腺、肝、脾非粘附细胞中检测到TNFmRNA,表明TNFmRNA可以一种细胞内库形式预先存在于体内。经Northern印迹分析,发现这些非粘附细胞中TNFmRNA有4.7kb和1.95kb两种杂交带,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前体。又小鼠体内经地塞米松处理后,肝、脾非粘附细胞中TNFmRNA可暂时减少,但胸腺中TNFmRNA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对小鼠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在体内和体外对小鼠脾细胞产生INF和IL-2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小鼠每天腹腔注射TRH0.2μG/只,共10d,其脾细胞受ConA刺激产生的INF和I L-2产量无显著增高,对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免疫抑制小鼠,加用以上剂量,TRH后,其脾细胞产生INF和IL-2的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环孢素A对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A(CsA)对小鼠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影响。方法小鼠脾淋巴细胞分别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mAb)、抗CD3mAb 抗CD28mAb及抗CD3mAb rIL-12刺激后,用ELISA法检测CsA对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的影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sA对脾细胞表面CD25和CD69表达及IFN-γ产生的影响。结果CsA对不同条件下诱导的小鼠脾细胞IFN-γ产生,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与细胞的活化有关。结论CsA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小鼠脾细胞表达CD25、CD69及产生IFN-γ。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一种人造胸腺 ,这种人造胸腺能够产生 T细胞并比现行使用的方法更为有效。这种技术将来可被用于制作胸腺类器官 ,将这类器官植入患者体内可重建或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现行技术主要是培养 T细胞并用细胞活素使T细胞成长和分化 ,但效果不是很好。有证据表明 T细胞在拟态的胸腺三维结构环境中成长比较好。研究人员采用了用于修复头的多孔材料。这种材料由覆盖有生物适合的金属钽的网状碳基质组成。研究人员用鼠胸腺细胞种基质 ,首先胸腺细胞进入支架 ,然后研究增加人类促细胞生成素原始细胞 ,发现 14天内系统能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观察人胸腺细胞与小鼠脾细胞的关系 ,我们运用了 MTT比色法进行体外测定。人胸腺取材于胸外科手术及妇产科手术 ,年龄在 5月 - 6岁范围内。将胸腺块消毒、剪碎并研磨 ,尼龙网过滤后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 ,T细胞密度与小鼠脾细胞密度均为 1x10 6/ml,培养基为 DMEM,添加 15 %小牛血清、 2 5 m Mhepes、4m M谷氨酰胺、10 μM2 -巯基乙醇、2 m M丙酮酸钠、10 0 U/ml青霉素及 10 0 μg/ml链霉素 ,37℃、5 % CO2 孵箱孵育 1月。6 0 μl人卵巢癌细胞与 6 0 μl人胸腺细胞体外共同孵育作为实验组 ,6 0 μl DMEM与 6 0 μl人胸腺细胞孵育… 相似文献
13.
两种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对胸腺细胞凋亡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两种体外建系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TSC)系,即上皮样TSC(MTEC1)和树突状TSC(MTSC4),观察其对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小鼠胸腺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自发地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表现为DNA呈梯度断裂片段,细胞经FACS分析出现亚二倍体DNA波峰,以及Feulgen′s染色镜检所见的DNA凝聚和断裂。胸腺细胞在与TSC共育后,在MTEC1组可见其凋亡过程受到抑制和存活率的增加;在MTSC4组,仅在共育12至18小时时,见到胸腺细胞凋亡加强,而其存活率不受影响。结果提示在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其阴性选择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的PCD过程受不同来源的胸腺基质细胞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胸腺基质细胞(TSC)对胸腺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术等,观察初代培养的TSC对胸腺细胞发育的调节作用。结果 光镜和电镜均可见,TSC可大量粘附和吞噬胸腺细胞,其中部分胸腺细胞发生凋亡。尽管与TSC共培养的胸腺细胞存活率高,凋亡率低,但其总数却显著减少。结论 TSC可通过粘附和吞噬作用,清除部分胸腺细胞。 相似文献
16.
《免疫学杂志》2016,(3)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原头蚴及囊液对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产生IL-22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原头蚴或囊液共培养48 h,检测上清液IL-22表达量及细胞IL-2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浓度原头蚴或囊液分别在0、12、24、36和48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22+T细胞比例变化。RPMI 1640培养基与脾细胞共培养设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LISA和q RT-PCR检测显示在原头蚴为1 000/ml和囊液蛋白质量浓度为2.05 mg/ml时脾细胞产生IL-22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原头蚴组及囊液组CD4+IL-22+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结论原头蚴及囊液均可促进小鼠脾细胞产生IL-22增加,提示IL-22可能参与宿主防御细粒棘球蚴感染。 相似文献
17.
抗胸腺细胞血清法诱发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系膜增殖性肾炎的发病机理,国内外学者已建立了由抗Thy-1抗体诱发的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1,2]。但是,该类模型均以系膜溶解为主要病理改变,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umcel,MC)增殖较轻,而且是一个“自限性的增殖模型”。另外,抗... 相似文献
18.
雌二醇诱导小鼠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雌二醇对培养小鼠胸腺细胞的影响,发现用1μmol/L、100nmol/L和10nmol/L17β-雌二醇处理胸腺细胞2h能诱导胸腺细胞产生典型的程序性死亡形态学和特征必一DNA“梯形”结构,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Staurosporine和放线菌酮亦能抑制雌二醇诱导的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特异性TNFcDNA探针,从BALB/c小鼠的胸、腺、肝、脾中检测到TNFmRNA。表明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一些组织细胞中存在一定量TNFmRNA,当受细菌内毒素等刺激时,不仅在转录而且更重要的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TNF的产生和分泌。经Northern印迹法分析,发现胸腺、肝、脾中TNFmRNA可有4.7Kb和1.95Kb两种形式,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前体。又小鼠体内经地塞米松处理后,肝、脾中TNF mRNA的含量可减少,但胸腺中TNFmRNA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