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肝主疏泄     
笔者根据中医典籍对肝主疏泄的记载,论述了肝主疏泄的理论起源、功能表现、病因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肝主疏泄出于《内经》“土疏泄,苍气达”一语的认识,考究源流,认为《内经》“疏泄”的涵义,乃脾土因肝木发生太过所致飧泄、食减、肠鸣、呕吐等病理现象,与后世演化发展,赋予“疏泄”以肝脏生理作用的内涵完全不同;肝主疏泄的理论源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曰敷和”的有关论述,然而是建国后得以完善并正式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肝主疏泄与心理应激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疏泄”一词来源于《内经》 ,朱丹溪最早提出“司疏泄者肝也” ,其时是指肝具有疏泄肾精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 ,肝主疏泄实际上包括肝脏多种功能 ,如调节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疏泄肾精等等。而肝主疏泄功能中最为主要的是调节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津液运行正常 ,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从中医角度而言 ,任何形式的应激主要是影响机体正常的气机。由此可见 ,肝主疏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反应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下面就从心理应激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的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1 肝主疏泄的心理应激机…  相似文献   

4.
方鸿  马月香 《山西中医》2005,21(6):55-55
肝主疏泄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目前多将肝主疏泄理论概括为: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肝气的这一功能特点不仅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而且对中药发挥性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主疏泄机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月香 《国医论坛》2005,20(1):11-13
解剖学中的肝脏是肝主疏泄形成的形态学基础。通过古代的解剖观察,古人认识了肝的名称、大体解剖部位和大体解剖形态,在对肝脏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认识了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表象综合、援物类比肝主疏泄的主要依据,人与自然界的整体统一观以及其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的生理、病理现象和对治疗的反证,是认识肝主疏泄功能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肝主疏泄即肝特有的疏散宣泄功能。肝功能活动正常 ,气机调畅 ,人精神焕发 ,诸脏器功能无异。且人无病 ,少病或有病易愈 ,增寿延年。吾近年来重温经典复习文献 ,结合临床 ,体会到肝主疏泄司理着精神、消化及疼痛和生殖其他众多面 ,今不揣浅陋 ,报告如下 ,以飨读者。1 精神情志肝宜条达恶抑郁。肝气舒畅时 ,人精神愉快 ,气血调和 ,经脉通利 ,心旷神怡 ,情绪稳定 ,精力充沛 ,自感人生可贵 ,需要珍惜 ,反之精神抑郁 ,情绪悲观 ,肝气郁结是临床肝失疏泄功能异常常见的代表病症 ,临床治疗多单重视药物调理 ,忽略了对病人心理疗法 ,即觅始病原因 …  相似文献   

7.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人们长期的精神紧张导致情志失调,使肝主疏泄,气机紊乱,化火灼阴,影响机体正常代谢,从而引发消渴,并进一步引出诸多并发症。临床上从肝主疏泄出发,应用调肝之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其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源流、范围、病理表现等方面论述肝的疏泄功能,阐述"肝主疏泄"对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密切的关系,以在临床上对各种疾病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医之“肝主疏泄”现代生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之所以冒昧地提出这样一个论题,是因为在中医之“肝主疏泄”与现代肝脏的生物化学理论之间,发现了诸多有意义的联系。本文有兴趣在这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讨。所谓“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宣泄、调畅之功能,是我国古代医家对“肝”生理功用的高度概括,是“肝气条  相似文献   

10.
巨守仁 《陕西中医》2012,(9):1192-1193
祖国医学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将人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五脏中的肝脏则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特别是肝的疏泄功能,事关人体精神情志、饮食消化、水液输布、气血运行及生殖作用;病理上涉及到精神情志异常、消化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及生殖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病理范围比较广泛。其病因大多是情志伤肝,以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相似文献   

11.
为厘清当代“肝主疏泄”的理论框架和构建方式,作者通过比较各个版本的全国统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分析肝主疏泄理论框架的构建过程。认为,“疏肝解郁”等治法的广泛应用是当代“肝主疏泄”的临床基础,“西医知识”和“命门学说”是重构当代“肝主疏泄”的主要知识基础,当代阴阳五行学说及气机理论是当代“肝主疏泄”的构建方法。从理论框架的角度分析,肝主疏泄是当代学者,采用当代阴阳五行学说,整合古代肝脏理论、当代肝脏疾病诊治知识、西医学相关知识以及当代哲学思想,创造性构建的一个新理论。当代“肝主疏泄”理论框架构架分析从理论构建的角度证明了中医理论的发展需要采用新方法分析新知识、新临床经验,创造性地构建新理论。这无论是对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的研究、现代肝脏象理论、中医脏象理论和中医理论的构建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主疏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主疏泄刍议保德县人民医院(036600)高玉章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雷海胜笔者查阅古今文献、结合自己临证体会,认为肝主疏泄的生理作用应包括:调畅气机,调畅情志,调畅血行,分泌排泄胆汁,维持脾胃升降功能,助脾散精,泄浊解毒,疏利三焦水道,调畅月经,疏泄肾...  相似文献   

13.
"疏泄"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可理解为涉及"脾土"与"肝木"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土与木关系的统论;至金元明时期,朱丹溪的"相火论"对"肝主疏泄"的内涵发展影响巨大;此后近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又对该理论进行完善补充;新中国成立以后,"肝主疏泄"的理论被统一为肝的生理功能之一写进教材;此外,现代西医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如心理应激角度,边缘系统理论,激素论等对肝主疏泄进行了合理阐释。  相似文献   

14.
正湿邪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为外侵六淫之一,内湿则为内生五邪之一。内湿既属病机范畴,又为病理产物性病因。内湿具有重着、黏滞、趋下等特性,是由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运化转输水液功能障碍而致。由内湿导致的病证,称为内湿证。内湿证按八纲辨证可分寒湿和湿热,寒湿为湿从寒化,可见苔白腻、口不渴、无发热、大便稀溏或成水样、脉紧;湿热为湿从热化,可见苔黄腻、口渴少饮、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明确提出了"肝主疏泄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新概念,并对其源流、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找出了肝主调节的物质基础、现代医学基础等.  相似文献   

16.
魏凤琴 《国医论坛》2008,23(1):12-13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主疏泄意味着肝气既通畅又协调.肝失疏泄包括肝气失调与失畅两方面,结合肝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疏泄太过以肝气失常基础上的上升太过为主;疏泄不及以肝气失畅为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方向性表现不明显,调理肝失疏泄有疏肝和舒肝之分.疏泄太过,治以疏肝;疏泄不及,治以舒肝.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主疏泄对水液代谢的影响,历代医家虽有论述,但无系统总结。对此进行一番讨论,肯定于临床不无小补。兹探讨如下。且从肝主因泄的生理功能来看肝主流泄,调畅气机2全身脏腑、经络等活动,全赖乎气的升降出入。故肝的疏泄功能对气机的疏通、畅达,脏腑的气化活动及水液的吸收、转输、敷布、排泄等代谢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若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能下达,故能助肾之疏泄"(《医学衷中参西录》);肝气升发舒展,则能助脾胃之运化、心肺之宣散,运行气血,并运载津液之清者,以输送、敷布至肌股、皮毛等组织器官,在完成其滋…  相似文献   

18.
从肝主疏泄谈肝脾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主疏泄实质上是对气机的疏泄。中焦脾升胃降的气机有赖于肝疏泄气机来斡旋。气机疏泄太过,木旺克土,土受克而动;气机疏泄不及,木不疏土,土无力以运。肝失疏泄有太过、不及之分,故对脾运化的影响也不同。"木不疏土"较"木旺克土"使脾运化功能减退得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9.
王希林 《山西中医》1995,11(1):51-52
浅谈从肝主疏泄治水肿神池县中医院(036100)王希林关键词水肿,肝主疏泄水肿一症,临床颇为多见。前贤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而从肝主疏泄着手治疗则甚少。临床上确有一类水肿,其病机之关键为肝气郁滞,以疏肝理气法治疗效果满意。1肝主疏泄与水液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肝主疏泄"为关键词,在维普数据网上搜索相关文献,将这些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笔者临床所见,发现五脏中肝脏在调节人体全身气血津液发挥着重要作用,且肝木升发、其性喜调达,在人体情绪调节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随着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