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AGE-RAGE损伤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高果糖诱发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AGEs受体(RAGE)损伤途径的影响。方法45只6~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胰岛素抵抗组(IR组)、吡格列酮组(PIO组),后两组给予饮用10%的果糖水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模型成功的PIO组给予吡格列酮干预12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逃避潜伏期;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组织AGEs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RAGE、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 NF κB)的蛋白表达。结果① IR组与PIO组逃避潜伏期较N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IO组逃避潜伏期较IR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IO组、IR组AGEs表达较NC组明显增强;与IR组相比,PIO组AGEs的表达较弱。③ 与NC组相比,IR组和PIO组磷酸化NF κB、RAGE的蛋白表达升高(P<0.01),PPARγ表达降低(P<0.05);与IR组相比,PIO组磷酸化NF κB、RAGE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PPARγ表达增加(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脑组织AGEs RAGE系统活性增强可能是脑损害机制之一,吡格列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认知功能,抑制AGEs RAGE通路活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其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0月于我院住院就诊的CHD患者共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吡格列酮口服.疗程8周.结果 伴胰岛素抵抗的冠心病患者服用吡格列酮后,血脂、血糖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各时段胰岛素浓度差异没有显著性,而SI却在治疗后有所增高(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于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疗效肯定,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吡格列酮对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外周胰岛素敏感度(SI)、血脂、体质指数(BMI)等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收规范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吡格列酮,随访观察半年。结果①两组降压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血脂、BMI均下降,SI升高,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变化不显著。结论吡格列酮可引起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血脂、BMI下降,并增加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因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的治疗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g)对DM大鼠肌肉组织的病理学影响以及免疫球蛋白在肌肉组织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是否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来减轻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造成DM模型后随机分为Piog干预组(Piog组)、环孢菌素A干预组(CsA组)、无干预组(DM组),每组24只。另取24只雄性SD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NOR组)。所有大鼠给药16周后处死。处死前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对各组大鼠的肌肉组织,采用HE染色、Mallory氏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观察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免疫球蛋白的异常沉积。[结果]与NOR组相比,DM组血糖和HOME-IR明显升高。Piog能明显降低HOME-IR。与NOR组相比DM组大鼠肌肉组织肌纤维束明显变窄,肌纤维间的间隙变大,间质增生,肌纤维局部有空泡样改变;Piog组大鼠肌肉组织组的病理学与正常组接近,与CsA组无明显差别。NOR组IgA、IgG和IgM在肌肉组织中均无明显阳性表达,DM组大鼠组有较强的阳性表达,Piog组也有阳性表达,但明显低于DM组。[结论]DM大鼠肌肉组织存在IR和免疫损伤。Piog能明显改善DM大鼠肌肉组织的病理学结构,并减少免疫球蛋白在肌肉组织的表达和沉积,对DM大鼠肌肉组织的免疫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脑组织β 淀粉样蛋白(A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及吡格列酮(PIO)的干预效果。方法从45只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NC组),35只给予10%果糖水诱发胰岛素抵抗,4周后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将制作成功的胰岛素抵抗模型26只大鼠随机分为IR组、PIO组。PIO组灌服吡格列酮(10?mg·kg-1·d-1)12周,IR组和NC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Aβ42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APP、β 分泌酶( BACE1)、γ 分泌酶(PS1)的变化。结果IR组和PIO组大鼠海马Aβ42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与IR组相比,PIO组表达明显减低(P<0.01);与NC组相比,IR组和PIO组大鼠脑组织APP、BACE1及PS1的表达增高,PIO组表达较IR组减少(P<0.05)。 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脑组织通过上调BACE1、PS1活性,使Aβ42生成增加;吡格列酮能抑制BACE1、PS1的表达,减少Aβ42生成。 相似文献
6.
7.
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全身及子宫内膜局部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组为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25例,诱发排卵组为实验组中服用毗格列酮3个月后监测有排卵者8例,对照组1为同期输卵管性不孕者15例,对照组2为同期PCOS自发排卵者8例。实验组给予吡格列酮15mg bid口服3个月,观察血清胰岛素的变化。诱发排卵组、对照组1及对照组2均于排卵后第7天采集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胰岛素受体(IR)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服药后空腹、2h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稳态模型指数(HOMA~IR)较服药前明显降低;诱发排卵组与对照组1相比内膜间质和腺体的I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诱发排卵组与对照组2相比腺体上IR表达明显增高,内膜间质的IR表达没有差异。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改善PCOS患者全身及子宫内膜局部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预防作用。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吡格列酮组。对照组喂饲普通块料,高脂组喂饱和脂肪酸提供59%热卡的高脂饲料,盐酸吡格列酮组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给盐酸吡格列酮10mg·kg-1·d-1。各组共喂饲11周后测定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耐量、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等。结果:高脂组大鼠从第4周开始体重明显升高,糖负荷30min、60和120min血糖、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皮下注射胰岛素后40min、90min、120min血糖和胰岛素耐量试验中葡萄糖曲线下面积、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高脂组大鼠内脏脂肪相对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盐酸吡格列酮组体重、糖负荷后血糖等方面较高脂组明显改善。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预防高脂诱导IR的发生,其机制与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及促使脂肪组织重新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间歇性低氧大鼠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OS-AHS模型,将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2只。干预组给予吡格列酮10ml·kg-1·d-1灌胃,模型、对照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实验8周终点处死大鼠,硫代巴比妥酸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色法、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TNF-α、MDA、GsH-Px、H(J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MDA、FBG、FlNS、HO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表达均升高,GSH-Px水平降低(P〈O.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TNF-α、MDA、FBG、FINS、HO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表达均降低,GSH-Px水平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降低慢性间歇行低氧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环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在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胰岛素潜在的防护机制。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成速发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n=10)和模型组(n=10)并以正常大鼠作对照组(n=10)。20周后下腔静脉采血处死大鼠,用Hitachi-85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AGEs含量的变化,取一侧股骨和胫骨行X线拍片和骨密度测量,对侧胫骨近端制作病理标本,股骨行RT-PCR测定RAGE的含量。结果20周后,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骨质疏松明显,股骨BMD、血清中AGEs、骨组织中RAGE的表达与对照组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股骨BMD明显升高 (P<0.01),血清中AGEs减少(P<0.01),骨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的表达下降。结论骨组织中AGEs和RAGE相互作用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具有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严格控制血糖、抑制AGEs的合成、阻断骨组织中AGEs和RAGE相互作用有关,从而提高大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OLETF鼠皮肤组织及其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的影响和机制。方法:OLETF雄性大鼠20只.30周时共有成模的2型糖尿病(T2DM)OLETF大鼠12只,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为LETO鼠(8只)。各组均于给药12周后同时采集背部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皮肤的组织学变化及测量表皮和真皮的厚度,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GEs的蓄积程度及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皮组织变薄,表皮细胞欠清晰。部分表皮缺乏复层排列;真皮层亦变薄,胶原纤维纤细、排列紊乱,部分胶原可见肿胀、变性。罗格列酮组大鼠皮肤表皮层较清晰,复层排列接近对照组,真皮胶原丰富,表皮与真皮厚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皮肤组织AGEs明显蓄积在真皮基质和细胞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罗格列酮组和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在皮肤未受损伤时已发生组织学变化,AGEs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机制之一,而罗格列酮可有效减轻这种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44-47
目的探讨AGEs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细胞内胆固醇外流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7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7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细胞内胆固醇外流通路的影响,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以及胆固醇外流率的大小。结果研究组患者AGE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胆固醇的外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经由ABCA1途径的胆固醇流出在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与PLTP活性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组织内的AGEs含量水平会大幅度上升,同时AGEs含量的积累会导致细胞内胆固醇外流通路受到阻碍,胆固醇外流率降低,因此,AGEs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损伤评分(LIS)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预测急性肺损伤患者转归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30例ALI患者血浆AGEs浓度,同时进行肺损伤评分(LIS);根据转归情况将ALI患者分为死亡组(8例)和生存组(22例),结合AGEs、LIS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血浆AGEs及L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Es与L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26,P<0.01)。结论:血浆AGEs及LIS评分可用于预测ALI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eney'smodel),分别在伤前1/2h及伤后6、12、24、48、72、120h测定轻、中、重型脑损伤动物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值.运用正常血糖-高血胰岛素钳夹技术,检测大鼠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24h后BG60-120、GIR60-120、ISI等3个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结果: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血糖含量升高的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大鼠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24hBG60-120显著地升高,GIR60-120、ISI显著地降低.结论: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大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地升高,高水平的胰岛素未能起到相应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与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SD大鼠胰腺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20),喂养普通饲料;高脂组(HF组,n=40)同时分为高脂对照组(HFN组,n=20)和高脂吡格列酮组(HFP组,n=20),喂养高脂饲料12周后,进行模型验证。HFP组给予吡格列酮30mg/(kg·d)灌胃2周,NC组和HFN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大鼠胰腺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结果 HF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较NC组大鼠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FN组、HFP组胰腺组织PTP-1B表达量较NC组明显增高(P<0.01),与HFN 组相比,HFP组PTP-1B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同时使其胰腺中PTP-1B蛋白表达量升高。吡格列酮可以降低胰腺组织中PTP-1B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吡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心电图无异常的大鼠34只,随机分为T1组和T2组,T1组再分为对照组(n=5)和吡格列酮组(n=5),T2组分为假手数组(n=8)、对照组(n=8)、吡格列酮组(n=8)。假手数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各组均结扎冠状动脉30 min,再灌注4 h。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3 mg/(kg.d)灌胃1周,第8 d冠状动脉结扎前1 h再灌胃1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灌胃处理。T1组用于测量各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T2组用于观察各组再灌注4 h后血清中磷酸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实验检测过氧化物增殖子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kappa B(NF-κB),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检测心肌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变化情况。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吡格列酮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1),血清CK-MB、LDH水平下降明显(P<0.01),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②应用吡格列酮后,能够增强缺血再灌注心肌PPAR-γ表达,而NF-κB、MCP-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而抑制NF-κB表达,从而下调MCP-1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