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100例正常人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结果,证明了拇短展肌为接收点时的头、颈、Erb点、肘各部位潜伏期平均值及头颈间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并讨论了性别、侧别、年龄、身高对以上各值的影响。该项研究为今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做此项检查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概要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agnet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是1985年由Barker AT等人首先提出应用的。它是无疼痛、无损害地检测锥体束功能的一种新方法。人们很早就做过兴奋人脑皮层的各种试验,1980年Merton和Morton应用短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方法:对28例脑震荡急性期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同时对12例患者3月后复查。结果:脑震荡患者皮层刺激阈强度增高,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改善;测试过程中患者和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震荡患者急性期大脑皮层存在不同程度的兴奋性降低,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单脉冲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电生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病人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病人的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研究(摘要)研究生沈光莉导师吴雯珠(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昆明650032)关键词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中图分类号R743采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对46...  相似文献   

6.
对50名健康人腰骶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方法学进行研究,并应用于诊断4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结果表明:磁刺激腰骶部最适合参数为MEP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不能作为可靠参数;运动神经根传导时间(MRCT)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异常炫为85%,显示无痛、无创的磁刺激MEP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优于电刺激。  相似文献   

7.
周进  王家萍 《广州医药》2000,31(6):11-1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患者瘫痪侧上肢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与健侧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MEP异常程度和临床症状呈正相关,且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EP反映中枢运动传导通路受损情况,对预测其预后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采用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技术,对30例正常人头颅顶枕部磁刺激。结果在同侧额肌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潜伏期比常规在茎乳孔进行电刺激(ENOG)诱发的潜伏期长1.3±0.6ms。面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60mm/ms,面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茎乳处的长度约为65mm,依此计算出面神经自脑干至茎乳了孔的传导时间应为1.1~1.3ms,提示面神经MEP的刺激部位在该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进入内听道口前这一段,并可能更靠近脑干端。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作者采用磁刺激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测定了30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发病初期的脊髓神经根功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对50例有颈神经根损伤的病人,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并与52例(104侧)健康人的MEP比较,结果发现50例(100侧)病人中93%有MEP异常,其异常改变是颈7,Erbs点,肘点的潜伏期(PL)延长,其中43例为颈7延长,27侧为肘点延长,23侧为Erbs点延长.认为无创伤性的MEP能客观的反映颈神经损伤的情况,可作为临床判断颈神经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正常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检测于头皮、颈7、Erbs点、肘点、胭窝及腰及腰4各点引出的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比较性别及肢体左右侧两组间的差别,并研究潜伏期及CMCT与身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潜伏期及CMCT在性别与肢体侧别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周围部分的潜伏期与身高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而CMCT则无。结论:MEP是检测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功能状态的重要技术之一,而正常值的确定是临床诊断的前提。周围部分的潜伏期与身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经颅磁刺激技术是研究运动皮质兴奋性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无创的电生理技术已广泛用于成人神经科学领域,儿童方面的报道则较少.本文就发育中儿童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在脑性瘫痪、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Tourette综合征、Rett综合征、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探讨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的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表现。方法对经核磁共振影像(MRI)证实的22例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结果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的MEP异常率为95.5%,表现为潜伏期延长,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波幅降低。MEP的异常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结论MEP改变较临床评估更为敏感,且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运动功能的损害程度。MEP可预测预后,能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兔分级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与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MEP在判断运动预后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21只兔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分别用60、120gcf gram×centimeter×force(gcf)冲量打击兔T10-11脊髓,建立不同程度SCI模型,并在伤前及伤后24 h连续记录兔双侧腓肠肌MEP,用Tarlov’s评分衡量兔下肢运动神经功能。结果 脊髓轻度打击伤时,兔MEP波幅明显降低,但恢复良好;中度打击伤时,MEP波幅的下降更明显,且不能完全恢复;重度打击伤时,MEP波均无法引出,至24 h也不能恢复MEP波形。结论 MEP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护脊髓功能的手段,并可作为判断运动神经功能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电刺激诱发前庭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记录电刺激诱发的前庭电位,排除各种干扰,证明此电位的确来自前庭。方法将刺激电极置于豚鼠圆窗,用0.05ms电流(0.25~1.2mA)刺激后,经头皮电极可记录到诱发电位波;分别选择性切断前庭神经、蜗神经或面神经,给予白噪声掩蔽观察诱发电位波波形变化。结果电刺激豚鼠圆窗,可远场记录到诱发电位波,标记为V1、V2、V3,潜伏期分别为(0.973±0.086)、(1.618±0.176)和(2.416±0.274)ms。该电位具有生物电反应特性,有神经兴奋阈值、饱和性、适应性、对神经完整性的依赖性。切断同侧蜗神经及面神经,在强白噪声掩蔽下,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无明显变化;切断同侧前庭神经和处死动物后诱发电位消失。诱发电位分别排除了蜗神经、面神经兴奋和刺激伪迹的可能,具有前庭源性,反映了单侧耳前庭功能。结论电刺激豚鼠圆窗可记录纯前庭源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运动神经中枢及神经根、周围神经的功能。方法应用经皮质、脊髓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50例DM患者进行观察。结果DM组异常率82%(41/50);表现为皮质、脊髓刺激MEP潜伏期延迟、波形分化欠佳,部分伴有中枢传导时间(CMCT)异常。MEP异常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空腹血糖水平对MEP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DM患者的锥体束及神经根、周围神经功能均存在明显异常。MEP结合神经电图(ENG)、体感诱发电位(SEP)等可对DM的神经系统功能提供全面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脊髓压迫症的经颅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对脊髓功障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9例脊髓压迫症的病人进行MEP和SLSEP检测。结果:所有病人的MEP和SLSEP检查的异常结果与临床脊髓压迫症的部位相关,无假阳性结果。EP和SLSEP的异常率分别为75.8%、74.3%,MEP出现波幅下降或缺失比SLSEP多见,而SLSEP更常见表现为潜伏期的延长。在临床上无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的病人中.分别出现25.0%的MEP异常(2/8)或66.7%的SLSEP异常(16/24)。结论:MEP和SLSEP均有助于脊髓功能障碍的诊断,甚至能先于临床表现提供一些亚临床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