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喉癌组织ER及PR免疫组化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ABC法对60例喉癌组织及25例非癌喉组织(包括10例正常喉组织,10例声带息肉组织,5例喉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检测。结果发现:喉癌组织的ER及PR阳性率分为80%及65%,而非癌喉组织的ER阳性率仅4%。PR全部阴性,差异有显著性,阳性率与喉癌的组织学分级成反比,且在染色程度上有明显差别,与年龄成正比,本文对ER及PR的存在与喉癌发病的关系作初步探讨。认为本课题有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联雌二醇(E2-HRP)和酶联孕酮衍生物(Pg-HRP)亲和组化法,检测58例不孕妇女子宫内膜胞浆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并对相应的组织形态变化做光镜观察。结果显示:①原发不孕症患者宫内膜有3种基本形态变化,即分泌期子宫内膜细胞内ER(+)、PR(++),提示卵巢功能完好;分泌期子宫内膜伴腺体分泌不良、间质的反应欠佳,细胞内ER、PR均为(+),提示卵巢系假性黄体功能不全;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内ER(+++)、PR(++)~(++),提示卵巢黄体功能发育不全,无排卵,缺乏孕酮拮抗。②继发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呈分泌不良、间质反应差,细胞内ER、PR均为(+)~(++),提示卵巢存有假性黄体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3.
应用ABC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IAS)定量分析39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组织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量,对其中8例子宦肌瘤及肌层细胞核体作定量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为子宫肌瘤ER、PR含量显著高于同一子宫肌层的含量(P<0.01):子宫肌瘤细胞核体数密度、体密度亦显著高于相应子宫肌层的对应值(P<0.05,P<0.01):子宫肌瘤ER与其细胞核体数密度呈正相关(r=0.83,P<0.05)。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跨膜型黏蛋白1(Mucin 1,MUC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8例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1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中MUC1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α、PR的表达.结果 (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异质表达率分别为27.8%、71.4%和80.4%,差异有显著性(P=0.000).(2)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随着患者绝经的发生、组织学分级、分期的提高和肌层浸润加深,MUC1蛋白异质表达率有增加趋势(P>0.05);ERα、PR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P=0.003,P=0.008),与患者月经状态、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病理分期无关(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表达与ERα蛋白有的负相关关系,与PR蛋白有部分呈正相关关系,但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UC1蛋白异常表达率显著升高,并且与ER、PR有相互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常,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癌ER,PR检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亲和组化法检测增生期、分泌期、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内膜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各组强阳性率结果:增生期内膜ER为56.5%,PR为43.5%;分泌期内膜ER仅为6.5%,PR为3.5%;增生过长内膜ER为25%;子宫内膜癌ER为13%,且与分化程度呈正比。统计学处理,增生期子宮内膜与分泌期、增生过长内膜及內膜癌的受体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与内膜癌受体水平及分布特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周残留内膜间质细胞及肌层组织均显示相当水平的ER、PR。本文就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的关系及检测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PR在PTEN缺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PTEN、ER和PR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ER和PR表达。结果 PTEN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缺失率为52.0%(52/100);PTEN缺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15.4%(8/52)和19.2%(10/52), PTEN高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TEN-ER-PR-的比率为42.0%(42/100),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5)。不同PTEN、ER和PR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肌层浸润无关。结论 PTEN、ER、PR三者联合检测可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证实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recep-tor,PR)水平的检测作为一种肿瘤细胞的分化标记对乳腺癌、妇科肿瘤等的预后估计和指导内分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常用的两种免...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ER,PR状态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化PAP法检测30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从中选取ER、PR阳性者(E^+P^+)6例,阴性者(E^-P^-)5例作透射电镜观察,对部分细胞器连接的变化进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E^-P^-组癌细胞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的含量明显高于E^+P^+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0.01);E^-P^-组细胞间的桥粒及镶嵌连接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绝经后子宫肌瘤组织中IGF-Ⅰ、ER及P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因子宫肌瘤不萎缩反增长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标本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30例因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雌二醇、孕酮水平及组织标本中IGF-Ⅰ、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与健康组相比,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ER、PR和IGF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的高阳性表达是促进绝经后肌瘤生长的直接原因,肌瘤组织中较高水平的IGF-Ⅰ是促进肌瘤组织生长重要间接原因,较高水平IGF-Ⅰ促进了E2、PD的非正常表达,进而引发连锁反应,促进了肌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雌,孕激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孕激素在胆管癌中的表达陈廷煊李军川一、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1972年~1995年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癌42例。其中肝外胆管癌30例,肝内胆管癌1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53岁。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切片,4μm厚。病理组织学分类参考Kozuka...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癌中的异常表达说明性激素受体在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ER、PR通过经典的基因途径及非基因途径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性激素受体拮抗剂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将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病机理。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手术切除和诊刮的67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和不同类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和PCNA含量分析。结果:ER,PR在正常增生期子宫人膜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分泌期,在单纯性增生工和复杂性增生过长宫内膜中ER,PR的含量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国内大多采用亲和组化法和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组织中ER和PR,其结论一直存在争论。近几年也开始应单克隆抗体测定冰冻切片中的ER、PR,但应用常规的免疫组化法测定石蜡标本中ER和PR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本研究设计不同实验条件下,在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肿瘤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甲状腺肿瘤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DNA含量分析成继民贺占国田玉旺杨素碧伍四春甲状腺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与DNA含量分析的研究很少[1~3]。甲状腺癌好发生于中青年女性,提示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中青年女性激素水平过高有关。作者对甲...  相似文献   

15.
在石蜡切片中检测ER、PR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组织切片上某些肿瘤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对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及推测肿瘤预后有重要意义。如何成功地检测肿瘤细胞内的ER、PR受体,是广大病理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些医院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在染色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结果。针对存...  相似文献   

16.
建立测定雌激素受体α(ERα)mRNA和孕激素受体(PR)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组织及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以pMD18 ERα和pMD18-PR质粒为定量模板,用循环阈值(Ct)定量起始模板,在荧光TaqMan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ERαmRNA和PR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并分别测定48例乳腺癌组织及28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ERαmRNA和PR mRNA的表达水平。ERαmRNA和PR mRNA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3~10~8copy/μg RNA;ERαmRNA和PR mRNA高值和低值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在5.07%~11.28%之间。ER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6.76×10~5copy/μg RNA(4.17×10~5,9.34×10~5),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含量为1.54×10~5 copy/μg RNA(1.02×10~5,2.06×10~5),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良性组织(P<0.05);PR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02×10~6copy/μg RNA(6.81×10~5,1.36×10~6),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含量为4.93×10~5 copy/μg RNA(3.21×10~5,6.65×10~5),两者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ERαmRNA和PR mRNA在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我们建立的测定ERαmRNA和PR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 PCR灵敏、稳定、重复性好,可供临床检测和研究。ERαmRNA和PR mRNA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PR、PR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KB)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表达,以了解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方法:将子宫内膜癌标本41例,异常子宫内膜增生32例及正常子宫内膜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PR和PK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异常增生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别用SPSS11.0软件包分别进行χ^2检验。结果:在正常、异常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中,PR、PKB阳性表达率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和异常增生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PR和PKB的阳性表达率大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R表达率随病理分级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P〈0.05);PKB则无此变化。结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PR亚型(PRA和PRB)失调有关,并进一步推测这种比例失调可能是内膜癌早期发病原因。PR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而与病人年龄、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PR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演进发展、预后因素相关,并可协助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8.
用改良LSAB法检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建林  高东宸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2):120-121,T025
用改良LSAB法检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唐建林,高东宸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检测已经成为估计乳腺癌预后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我们的实验以结合于ER,PR上的内源性激素为检测目标,以抗激素抗体为第一抗体,采用LsAB...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前巴德枪穿刺活检检测 ER、PR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外科2013年12月~2015年12月3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采用巴德枪穿刺获得病理组织,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术后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巴德枪穿刺病理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测结果对比发现,ER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巴德枪穿刺获得的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反映乳腺癌ER、PR的表达以及表达强度,但是PR表达强度却高于术后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采用术前巴德枪穿刺组织检测的PR作为评估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PR表达的影响时,应考虑与术后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雌,孕激素受体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巢癌雌、孕激素受体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王建六,任品金,许心杰,林细,李秀荣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于1990年2月~1991年4月主要取自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其中浆液性腺癌28例,粘液性腺癌20例,均取自手术中的新鲜组织,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