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儿静脉负压穿刺法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宁  杨葵英 《现代护理》2006,12(25):2429-2429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小儿因皮下脂肪丰满,血管纤细,加上患病时皮肤弹性不良,表浅静脉凹陷,常规静脉穿刺经常因回血不明显或不回血,误认为穿刺不成功而继续进针或退针,极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近年来,我科采用了负压静脉穿刺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杜业芳 《护理研究》2006,20(8):2255-2255
胸腹壁浅静脉穿刺虽然在临床中应用较少,但当病人四肢血管出现穿刺困难,而家属又不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静脉切开时;或基层卫生院条件有限,不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而病情危急时,行胸腹壁静脉穿刺。能及时运用抢救药物,为抢救病人赢得抢救时机。我院20例住院病人采用胸腹壁浅静脉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些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入各种抗癌药物作用时,使血管壁弹性越来越差,充盈不良,给静脉穿刺带来很大困难。如何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和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了硝酸甘油热敷小静脉穿刺输液法,效果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头皮针在脐静脉注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梅 《护理研究》2006,20(10):2697-2697
脐静脉注射是指新生儿出生后,通过脐静脉给药的一种方法.是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常用的一项操作。新生儿临床抢救过程中.传统方法采用注射器行脐静脉穿刺,操作中往往因新生儿脐带过细、过度旋转、不易固定等原因,出现哜静脉穿刺失败或穿刺成功后在推药过程中或更换注射器时针头异位延误抢救.同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改用头皮针置入哜静脉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能减轻患的痛苦,在抢救危重患的过程中,能赢得抢救时间。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共对4943例患进行穿刺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美兰 《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64-226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和静脉采血是门诊注射室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常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但是绝大多数患儿在穿刺时因疼痛的刺激或恐惧,出现躁动或用手伸抓穿刺部位,从而影响了穿刺成功率。当不使用约束带穿刺时需要家属或其他护理人员一起协助,但由于经验不足,经常导致穿刺失败,而且浪费时间和人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其他约束带由于设计不针对头皮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因此,不适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我院制作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约束带,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永红  宋玲丽  张丽沙  逄冬 《护理研究》2009,(11):2970-2971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扩充血容量是抢救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关键,消化道出血病人因急性失血或慢性长期失血,导致机体处于极度衰竭状态,周围静脉血液循环不良,致使周围静脉穿刺困难,无法达到快速有效补充血容量。我科应用股静脉穿刺联合静脉推注输血抢救100例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期住院的患由于反复静脉穿刺用药及药物长期刺激使血管变细、变硬而导致血管不通,不但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次数,也增加了患的痛苦。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而减少了穿刺的次数,有效地防止了药物外渗,保护了血管,减少了患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也为抢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通道。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较头皮针复杂。因此,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小儿因皮下脂肪丰满,血管纤细,加上患病时皮肤弹性不良,表浅静脉凹陷,常规静脉穿刺经常因回血不明显或不回血,误认为穿刺不成功而继续进针或退针,极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儿科患儿的抢救和治疗提供了便利。特别针对新生儿和静脉不易穿刺及长期输液的患儿,大大减少了因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痛苦,保护了患儿的血管,而且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一般来说,留置针可留置3~5d,无静脉炎时可达7d。但如果留置针在穿刺和留置过程中技术和方法不当极易导致留置失败,不能达到留置针留置的有效时间。我科从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应用静脉留置针200例,因穿刺技术或封管方法不当导致留置时间小于3d者34例,现将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也是临床护士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临床上常常因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而破坏静脉,这样既增加了护十的穿刺难度及工作量,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误抢救。静脉留置针(以下简称IV)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缓解了护患之间因穿刺困难引起的矛盾,增进了护患关系。但在IV应用过程中,有时常因IV保留时间短而不能被患儿家属所接受,本文就IV保留时间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中的常用技术。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一个护士业务素质的最基本的要素。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不仅可以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而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何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本文从心理因素开始分析,结合病理、生理特点,对穿刺部位、穿刺针、穿刺技巧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吴庆波 《全科护理》2012,(4):384-384
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人休克、腹泻、末梢循环不良、失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而引起静脉穿刺失败,从而耽误抢救时间,延误抢救用药,引起护患纠纷。此时,头皮针头有时往往在血管里而不回血或回血很慢,导致操作者判断失误而致针头刺过血管壁,造成穿刺失败。为了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临床静脉穿刺过程中常因多种因素,造成静脉穿刺失败,给患儿和家长带来痛苦,甚至丧失抢救时机。通过多年实践,现将小儿静脉穿刺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穿刺致肱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部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因透析用动静脉瘘难以建立或内瘘血流量不足,医护人员会选择表浅的动脉一如腕部桡动脉或足背动脉一反复穿刺使用,有意促进形成假性动脉瘤。但是,某些患的假性动脉瘤形成则可能是医源性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血液透析时上肢肱动脉穿刺极易引发血肿或损伤性假性动脉瘤,肱动脉伴行血管、神经较多,一旦损伤,易殃及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16.
小儿静脉穿刺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玉秀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2):1349-1349
静脉穿刺是临床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 ,对抢救患儿生命 ,促进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如操作不当 ,技术不熟练等均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 ,并可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小儿皮肤娇嫩 ,静脉细小 ,加上患病时皮肤弹性不良 ,表浅静脉凹陷 ,给穿刺增加了一定难度。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对小儿浅表静脉穿刺作一粗浅探讨。1 做好充分的静脉穿刺前准备首先向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让其了解静脉补液给药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以及穿刺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使家长最大限度地配合护士工作。如遇到个别小儿哭闹、烦躁不安等不合作 ,在静脉穿…  相似文献   

17.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士最基本的技术操作,穿刺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患治疗。反复穿刺不但加重病人的身心痛苦,延误抢救、治疗时间,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加重护理工作负担,浪费医疗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儿、超体重儿以及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增加了小儿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的效果。方法将108例静脉注射毒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抢救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选择四肢静脉留嚣针穿刺术,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能有效提高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的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缩短穿刺时间,认为颈外静脉可作为静脉流向毒品患者抢救的首选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19.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急性气胸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了解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产生急性张力性气胸的原因及如何配合抢救与护理。方法 观察记录此手术184例,出现急性气胸4例,主要诱因为在手术中患者躯体活、剧烈咳嗽、大声说话等。在出现气胸症状严重时,即配合进行穿刺排气抢救,吸氧,对症护理。结果 4例急性气胸患者经穿刺排气,配合护理与指导后,患者肺完全复张,气胸症状消失。结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医、护、技、患间密切配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如出现急性气胸,立即穿刺排气,吸氧,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分期静脉穿刺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文跃 《护理学报》2000,7(5):14-15
物大面积烧伤患的静脉穿刺是烧伤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笔就烧伤患各期的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穿刺方法、固定等进行了探索,体会到在烧伤患休克期选用大静脉穿刺,在感染期和恢复期选用周围小静脉穿刺,可以达到为急救赢得时间,避免静脉切开之苦,减少因静脉切开而导致的败血症、化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