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墨西哥暴发,之后席卷全球.由于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人们对此缺乏认识,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警告,且警告级别不断升级,直至到了最高警戒级别--六级.短短6个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由最初的墨西哥一个国家,迅速蔓延至全球.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锻炼、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和流行[1].2009年8月底防城港市1所中学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疫情陆续扩散蔓延到其他学校,2个月内有十几所学校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对防城港市53所学校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置效果,为提高学校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南宁市2009-2011年100起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学校的基本情况、疫情接报时间、疫情基本情况和处理情况等.结果 多因素Ordinal过程回归分析发现,学校设置校医、疾病防控部门在疫情发生4d之内接到报告、集中隔离病人和居家隔离病人可以减少疫情的罹患率.学校疫情的控制效果与是否停课和应急性预防用药无关.结论 教育部门应该注重校医的配备,以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从而提升疫情的处置效果,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在学校流感暴发疫情中,慎用停课和应急性预防用药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起寄宿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寄宿制学校暴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同时进行面对问卷调查并查阅校医门诊记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一次疫情暴发后,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2.69%。2χ检验表明,同班同学发热(OR=2.257,95% CI=1.664~3.060)、同宿舍室友发热(OR=2.270,95%CI=1.782~2.891)、宿舍每天开排气扇(OR=0.776,95% CI=0.617~0.976)、宿舍朝向与当时季节风向不一致(OR=1.417,95%CI=1.114~1.801)均与甲型H1N1流感感染有关。结论加强晨检、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单间隔离或居家隔离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加强居室通风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尚昆山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2):1196+1200-1196+1200
乌拉特前旗(以下简称前旗)地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位于该市的最东端,与包头市相接,南与鄂尔多斯市隔黄河相望.占地面积7 974 km2,总人口为344 001人.共有中小学校45所,托幼机构40所.现有学生38 146人.其中高中生7 182人、初中生8 356人、小学生17 508人、在园儿童5 100人. 相似文献
7.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面积之广,其流行强度已经直追甚至超过禽流感和SARS.到2009年12月底,全球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万余人,且死亡人数还在增加.WHO在短时间内提升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为6级,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人群中传播,且普遍易感,但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1-3].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策略,也是应对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4].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制健康教育信息来源渠道及传播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广东省中小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防制健康教育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电视(64.7%)和网络(12.1%),觉得最好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电视(54.2%)和网络(15.6%);学生获取甲型H1N1流感防制信息途径在性别、学习阶段、居住地是否发生疫情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为33.04,48.95,26.70,P值均<0.05);89.7%的中小学生从电视上获取甲型H1N1流感有关信息,56.5%的中小学生是从新闻节目获取的,获取时间段以晚餐时段为主(42.9%);74.8%的中小学生从网络上获取过甲型H1N1流感有关信息,只有22.4%的中小学生收到过甲型H1N1流感防制的短信;大多数中小学生认为从以上渠道获取的甲型H1N1流感防制信息质量和效果较好。结论在今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要综合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开展立体式健康教育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的粘膜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1].截至2009年10月28日,中国内地病例数量已达42009人,死亡4例.世界卫生组织曾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高到了第六级(最高级)[2].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安排,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教委于2009年11月起为崇文区中小学生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该文对接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安全接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宾阳县校园内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与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1日至12月19日发生在宾阳县校园内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0月21日至12月19日,宾阳县校园内共发生4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平均1.5 d发生1起;中学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学、幼儿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罹患率显著高于中学生。结论学校是甲型H1N1流感高发场所。应强化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意识,加强疫情报告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浙江省学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学生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浙江省学生甲流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比例为44.20%(217/491)~78.70%(532/676)不等;高达91.23%(52/57)的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甲流病例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1 188/7 402)和0.027%(2/7 402)。全省学生甲流于9月9-11日首次达到流行高峰,日发病数为67例;然后疫情逐步攀升并于11月21-23日达到一个新高峰,其流行强度约为首次高峰的2.91倍;随后疫情持续减弱。结论学生应成为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其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0~25日期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 567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血清抗凝实验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结果全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9.41%,未接种疫苗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3.94%;全人群中,省会城市抗体阳性率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农村;在全人群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6~岁和16~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高,60岁及以上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中小学生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医护人员。结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免疫屏障尚未建立,目前仍需加强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进一步防治重型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6-12月杭州市6家医院收治的36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患者27例,危重症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24.0(2.5~73.0)岁,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咽部充血(100.0%)、咳嗽(97.2%)、乏力(75.0%)和肌痛(44.4%)等,合并肺炎27例(75.0%)、呼吸衰竭5例(13.9%).入院时,危重症患者平均发热时间、急性病生理学与长期健康评价Ⅱ(APACHEⅡ)、氧合指数、血清肌酐、血小板、肌酸激酶分别为8.5(3~17)d、(14±5)分、157(130~337)mmHg(1 mm Hg=0.133 kPa)、93(66~298)μmol/L、(113±41)×109/L、335(64~2038)U/L,而重症患者分别为6(2~13)d、(10±3)分、258(210~557)mm Hg、79(25~107)μmol/L、(164±57)× 109/L、116.0(27~451)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4、2.790、-2.558、2.359、-2.478、2.782,P<0.05).3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1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见于年轻人群,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危重症患者多有全身多脏器损伤,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鉴别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粤西高校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以便更好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粤西高校的执业医生、护士、医技人员115名清洁洗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洗手率分别为41.74%与73.04%,接触污染物和患者后洗手率分别为83.48%与86.08%,进食前和工作结束后洗手率分别为85.28%与89.56%;40.00%的人洗手时间15 s,60.00%的人洗手时间15 s,14.28%的人洗手时间5 s;洗手后擦手,使用专用毛巾者占62.61%,使用纸巾或自然晾干者占25.22%,使用公用毛巾者占10.43%,在工作服上擦手者占8.70%。结论应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加强洗手指征、洗手技术等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做好手卫生的监督、监测、反馈工作。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是由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据报道,甲流病毒主要攻击群体为青壮年,疫情主要以学校暴发为主[2].为进一步做好甲流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9年8月3日,策划组织了甲流应急处置模拟演练.现将演练的过程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情况,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对钦南区7起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起暴发疫情共报告急性流感样病例139例,采集其中22例病例的咽拭子经实验室检测,1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病例症状比较轻,以咳嗽(94.96%)、头痛(70.50%)、咽痛(48.92%)、头晕(38.85%)、乏力或酸痛(占42.45%)、流涕或鼻塞(占17.99%)为主,无死亡病例;病例全部为学生;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宿生与非住宿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学生的罹患率高于接种的学生(P<0.01)。结论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的流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现状,指导学校开展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某校高一、高二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勤洗手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最高,为93.67%,其中饭前洗手者占89.54%,便后洗手者占85.76%;多通风、打喷嚏掩住口鼻的知晓率分别为83.50%和80.33%;34.00%及31.67%的学生将消除积水、灭鼠蚁作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64.00%的学生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选择去医院就医,52.84%选择在家休息,43.89%选择主动向教师申报病情,但超过10%的学生选择带病坚持上课。56.15%的学生一直关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情况。76.67%的学生感到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没有影响到本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结论学校应尽快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2009年南昌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南昌市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相关资料,运用Excel录入、整理和分析数据。结果 2009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学生及幼托儿童占82.0%,已追踪学生病例占85.3%。病例来源以甲型H1N1流感疫情(68.8%)为主,而治疗方面以居家隔离治疗(88.3%)为主。学校内暴发疫情数与散发病例波及学校数量有关(r=0.95),每起暴发疫情平均波及3人。时间分布上,病例的报告呈现明显的周效应,周六、周日报告病例数显著少于周一至周五。发病高峰主要在43~48周,小学生发病高峰明显,其次为中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发病高峰不明显。结论学校疫情可能与病例未能及时流调并隔离治疗有关。新发传染病疫情处置期间,应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的晨检、年检和晚检工作,做好家长疏导工作,配合首诊医师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