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IL-4对HepG2.2.15细胞表达HBsAg和HBeAg及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认识Ⅱ-4在抗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重组IL-4(rIL-4)对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用ELISA检测rIL-4对HepG2.2.15细胞不同时相HBsag和HBeAs分泌的作用,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IL-4对HBV DNA合成的影响.结果 rIL-4的各浓度对HepG2.2.15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rIL-4处理HepG2.2.15细胞后,不同浓度组HBsAg、HBeAg及HBV DNA含量在96 h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IL-4的浓度低于100ng/mL的各组,HBsAg和HBV DNA含量在处理48 h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此抑制作用随rIL-4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rIL-4在体外有直接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工设计并化学合成的多肽在体外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模型中对HBV-DNA复制、病毒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性强弱,筛选高HBV抑制且低细胞毒性的多肽,探索多肽作为新型HBV抗病毒药物分子的潜力。方法 采用传统的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平台设计并合成的7种多肽(KBDT-1、2、3……7,以疏水性及阳离子电亲和力大小为依据),将7种化学合成多肽(10 mg/mL)、拉米夫定(1 mg/mL,阳性对照)、空白溶剂(阴性对照)作用于HepG 2.2.15细胞系,检测化学合成多肽对HBV的抑制作用,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较各组药物对细胞毒性的强弱。选取HBV抑制作用最强的多肽,设置10、1、0.1 mg/mL浓度梯度,分别处理HepG 2.2.15细胞3、6、9 d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DNA拷贝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及HBeAg的变化。结果 从7种化学合成多肽中筛选出多肽KBDT-2,RT-PCR结果显示,KBDT-2具有体外抗HBV复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显示,KBDT-2对HBV生物学标志物HBsAg及HBeAg有抑制作用;结晶紫染色检测结果显示,KBDT-2对HepG 2.2.15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 KBDT-2具有抑制HBV复制作用,且无明显细胞毒性,可以有效降低HBsAg、HBeAg表达,为探索抗HBV新型药物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区设计siRNA,观察其对HBV表面抗原、e抗原分泌和HBVDNA复制的影响。方法靶向HBV基因区S、C、X的siRNA分别转染可稳定分泌HBV颗粒的HepG2.2.15细胞,转染后72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HBsAg、HBeAg的含量,Real-timePCR定量检测HBVDNA拷贝数。结果靶向不同基因区的siRN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HBeAg的分泌和HBVDNA的复制,其中S区siRNA对HBsAg呈现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1.88%(P﹤0.01),对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弱,抑制率为24.85%(P﹤0.05),对HBVDNA的抑制率为63.07%(P﹤0.01);C区siRNA对HBeAg和HBVDNA抑制作用较强,分别为54.77%(P﹤0.01)和76.97%(P﹤0.01),但对HBsAg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X区siRNA对HBsAg和HBeAg、HBVDNA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83%(P﹤0.01)、34.85%(P﹤0.01)和70.31%(P﹤0.01)。靶向不同基因区的siRNA对HBsAg、HBeAg、HBVDNA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剂量效应,而无关序列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复制和表达几乎无干扰作用(P﹥0.05)。结论靶向HBVC、S、X基因区的siRNA可特异、高效、稳定地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为应用RNA干扰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911"抗HBV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药物“911”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在HBV转染的人肝癌2215细胞加入待检药物培养,收取细胞培养液,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浓度,细胞提取物作HBV—DNA斑点分子杂交。结果:“911”对2215细胞的毒性较小,TC50为44.8mg/m1;对2215细胞的HBe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其抑制抗原半数有效浓度为17.3mg/kg;治疗指数为3.37。结论:“9ll”对2215细胞内HBV—D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反应关系,对2215细胞的HBsAg有较小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道是否参与APOBEC3G基因转录调控.方法 对HepG22.2.15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1、101、102、103、104 U/mL)IFN-α刺激8 h时,以及10U/mL IFN-α刺激2、4、6、8、10、12 h时,收集细胞或培养上清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epG2 2.2.15细胞APOBEC3G、STA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HBsAg与HBeAg)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P及RT-PCR分别检测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以及细胞中HBV mRNA水平.结果 无IFN-α(O U/mL)刺激时,HepG2 2.2.15细胞APOBEC3G表达水平很低.随着IFN-α浓度的升高,APOBEC3G mRNA及蛋白水平逐步升高,IFN-α浓度为104U/mL时,APOBEC3G表达量最高,并且STAT-1分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亦逐步升高,与APOBEC3G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随着IFN-α刺激时间的延长,APOBEC3G表达量明显升高,8 h时达到最高,其后逐渐下降.104 U/mL-α刺激8 h时,HepG2 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 DNA及细胞中HBV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无IFN-α刺激的HepG2 2.2.15细胞.结论 IFN-α能诱导HepG2 2.2.15细胞表达APO-BEC3G,在一定范围内,APOBEC3G的表达与IFN-α的剂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IFN-α诱导APOBEC3G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α是否经JAK-STAT信号通道刺激APOBEC3G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源乳铁蛋白(BLF)体外抑制HbsAg分泌作用。方法以天然HBV感染HepG2细胞为模型,应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的HBsAg水平,并用MTT法对BLF对HepG2细胞的毒性进行研究。结果BLF对细胞的最大无毒剂量(TD0)为3.0g/L,半数中毒剂量(TD50)为11.08g/L;先用HBV对HepG2细胞进行感染,再加入BLF,各浓度组BLF均对HBsAg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BLF浓度3.0g/L时对HBsAg的抑制率达58.34%;将BLF与HBV阳性血清作用后再接种于细胞,各实验组均不能抑制HBsAg分泌,将BLF先与细胞作用后洗去BLF,在接种病毒后,BLF浓度0.5g/L以上各组均能显著抑制HBsAg分泌,但BLF0.1g/L组不能抑制HBsAg分泌。乳铁蛋白水解物不能抑制HBsAg分泌。结论牛源乳铁蛋白不能通过与HBV结合来阻断对HepG2细胞的感染,但可以通过对HepG2细胞的保护来阻断感染;当HepG2细胞感染HBV后,牛源乳铁蛋白仍可抑制HBsAg分泌,将乳铁蛋白水解后无抑制作用,说明是乳铁蛋特有结构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体外非溶细胞功能抑制HepG2.2.15细胞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方法 选择低溶细胞活性的HBcAg肽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效应细胞)与HepG2.2.15细胞(靶细胞)以1:10共同培养,于24 h、48 h和72 h收集培养上清,通过检测其中细胞因子及HBV产物的变化,观察CD8+T克隆对HBV的抑制作用.用抗体中和法观察CD8+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被封闭后HBV抑制的变化.结果 HBV特异性CD8+T克隆与靶细胞共育后,培养上清可检出高水平IFN-γ和少量TNF-α.共育后对HBsAg、HBeAg和HBV-DNA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71.2%、68.5%和78.3%,均在72 h.IFN-γ和TNF-α单独和同时被抗体封闭后,对HBV-DNA的抑制率显著下降.对靶细胞的最大细胞毒活性是7.2%(24 h).结论 IFN-γ和TNF-α是CD8+T细胞非溶细胞机制清除病毒的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8.
脱氧野尻霉素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脱氧野尻霉素(Deoxynojirimycin,DNJ)及其衍生物N 丁基 脱氧野尻霉素(N butyl Deoxynojirimycin,N butyl DNJ)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以HepG2 2.2.15细胞为模型,与药物共培养观察9 d,于第3、6、9 d收集培养上清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 抗原(HBsAg及HBeAg)、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培养第9 d,1 000 μg/mL DNJ、100 μg/mL N butyl DNJ 具有较明显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均P=0.001)。结论DNJ及其衍生物在实验浓度下无明显和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分别在1 000 μg/mL、100 μg/mL具有较明显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蚌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冉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58+253-258,253
目的提取河蚌多糖并且研究其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碱法提取河蚌多糖,并以河蚌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株,观察其对2.2.15细胞株HBsAg与HBeAg分泌的影响,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半数毒性浓度(TC50)〉200 mg/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8.34、67.33。结论河蚌多糖具有体外抗乙肝病毒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乙醇提取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培养中,对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影响。方法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采用2215细胞为模型,加药后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在无毒浓度下,分别检测30味中药提取物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计算抑制百分率和治疗指数,其中18味为抑制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有效低毒药物,其中使君子表面抗原抑制率高达89.7%,治疗指数为22.8;女贞子表面抗原抑制率高达87.9%,治疗指数为13.8。6味为抑制乙肝e抗原HBeAg有效低毒药物,其中石榴皮对e抗原抑制率73.6%,地耳草对e抗原抑制率72.6%。结论本实验方法作为快速体外筛选模型简便易行,筛选的有效药物如使君子、石榴皮等可进行深入的抗乙肝病毒的体内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龚涛  龚勇  邓东  叶孟良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42-3844
[目的]掌握流动农民工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抽样调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病原体。[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8.6%,男性为10.0%,女性为7.0%,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人群中20.4%为HBsAg和HBeAg两项同时阳性。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输血、口腔疾病就医史、两个以上性伴侣等为该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流动农民工人群在乙型肝炎的传播流行上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意义。加强乙型肝炎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倡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安全性生活,推行免疫接种,推广分餐制,严格献血员的筛选等,是预防乙型肝炎进一步在该人群间以及该人群与城市居民之间传播流行的必要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从海洋生物提取的天然小分子物质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效果评价,希望能筛选出一些具有抗乙肝病毒(HBV)活性的物质。方法 采用HepG2.2.15细胞系作为抗HBV的筛选工具,用不同浓度的海洋小分子物质对其进行干预,测定小分子物质能否对细胞系分泌HBV产生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评价了20种海洋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在对HBsAg、HBeAg和HBV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面,环(甘氨酸-L-脯氨酸)(H5)、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H10)、环(L-2-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H12)的治疗指数均大于2,其余17种化合物治疗指数均小于1。结论 海洋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环(甘氨酸-L-脯氨酸)、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环(L-2-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三种化合物具有抗HBV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它们对HBsAg、HBeAg及HBV DNA抑制作用也增加,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漯河市部分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漯河市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城区、郊区各2所小学的学生共3 120名,采取指端血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结果]小学生HBsAg阳性率1.06%,城区学生HBsAg阳性率(0.62%)与郊区学生HBsAg阳性率(1.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HBsAg阳性率(1.20%)与女生HBsAg阳性率(0.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漯河市小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9.75%[1]的水平,由低年龄组到高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有上升趋势,乙肝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研究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的临床特点及病毒学特点。[方法]设计针对HBV S基因片段扩增的引物,采用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对128例HBV感染者进行了HBV基因分型并检测了HBV前C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结果]128份血清中,基因C型104例,占81.25%;基因B型22例,占17.19%,未检测到其它基因型。有2份血清未能明确分型。[结论]山东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HBV基因C型与基因B型比较有显著不同的临床特点。在慢性HBV携带者中基因C型的比例明显低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肝细胞癌患者;HBV基因B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基因C型。HBV基因C型与基因B型比较有显著不同的病毒学特点。HBV DNA基因C型感染者的HBeAg阳性率、病毒载量及BCP变异率均明显高于基因B型。提示有可能基因B型更容易出现HBeAg的血清转换,高HBV复制水平的基因C型更容易导致反复的肝脏炎症活动。不同HBV基因型的病毒学特点部分决定了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聊城市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对提高居民乙肝免疫水平的效果。[方法]在聊城市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前(2009年7月)和实施后(2010年5月)分别抽取部分1~55岁常住居民,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感染的5项指标。[结果]接种工作开展前调查2 526人,开展后调查2 491人。抗-HBs阳性率,开展前为39.07%,开展后为69.93%(P<0.01);HBsAg阳性率,开展前为2.89%,开展后为2.65%(P>0.05);抗-HBc阳性率,开展前为35.11%,开展后为33.68%(P>0.05);HBeAg阳性率,开展前为0.83%,开展后为0.68%(P>0.05);抗-HBe阳性率,开展前为9.66%,开展后为8.79%(P>0.05)。[结论]对易感人群开展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后,抗-HBs阳性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