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复诊方式随访32例,并按殷华符等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2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 "双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21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B组18例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的颈椎病评定标准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但B组疗效略优于A组。结论:后路椎管成形术尤其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通过复诊方式随访32例,并按殷华符等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2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优良率达87.5%。结论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术式有多种。传统手术方式虽能解决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并发椎管成形后不稳定性的发生率较高[1],严重影响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确保颈椎结构稳定性[2]对于术后颈椎功能改善至关重要。我科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联合颈后路板、用钉固定技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40例,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32例颈椎管狭窄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2.4年。从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手术前和手术后的JOA评分方面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JOA平均改善率:(55.8±22.3)%。平均手术出血量205 mL,手术时间75 min,轴性症状1例、椎板骨折1例、硬膜外血肿1例。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相对安全、简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后路椎管成形与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I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3年7月就诊的80例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与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固定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恢复率达73.63%,对照组为47.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颈后疼痛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27.50%):椎板塌陷和关门现象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管成形与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可以提高术后恢复率,改善预后,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在各类颈椎病中危害最严重,致残率最高,对其早期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脊髓型颈椎病中有一种较特殊的类型,即脊髓同时受到前后方的压迫,称之为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69例,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165例CSM手术治疗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42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术前常规行X线、CT平扫加矢状位重建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105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40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行颈后前路联合手术。结果 165例患者获8~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17分)评分标准,颈前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9.0%,颈后路手术平均改善率75.5%,颈后前路联合手术平均改善率83.6%。术后并发节段性神经根麻痹7例。结论 CSM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学表现,确定颈椎间盘受累节段、脊髓受压程度、颈椎稳定性、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及后纵韧带骨化存在与否,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操作,可减少并发症,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比较手术的疗效。结果:优9例,良12例,可4例,差7例,优良率为78.2%(25/32)。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椎管矢状径也较术前明显扩大(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2003至2007年,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疗效良好.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志英 《河北医药》1998,20(4):248-249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疾病,是因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引起,多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我院自1995年8月~1997年10月共行此手术1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42~70岁(平均52.6岁)。术后除发生1例褥疮并发症外,其余效果均满意。 2 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发育性椎管狭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56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病人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重点加强术前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术后体位翻身的方法,指导肢体的功能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护理。结果表明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该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发生护理并发症。56例病人随访中按JOA评分法,术后疗效优良率达80%以上。结论 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的20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前动力系统、手术体位、Mayfield头架的摆放及术中涉及的器械、动力系统的使用及围手术期护理等问题进行总结。结果2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因手术体位和动力系统原因影响手术进程。术后均未出现脊髓损伤、血肿等并发症。术后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掌握Mayfield头架的使用、手术体位的摆放,熟悉手术步骤、动力系统准备和使用及做好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我院骨病科1988年3月以来采用中野式椎管扩大术(简称“单开门法”)治疗不同原因所致的颈椎椎管狭窄症24例,其手术方法已有介绍,现将我院所做的24例颈后路“单开门”做一报告。1 临床资料①一般情况:性别,男24岁,年龄30~65岁,平均49.5岁。病程6~48月,平均21.5月。病种: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以下简称 OPLL)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43例,均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平均(22.39±4.25)个月,根据JOA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后植骨均融合,无并发症发生和假关节形成,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为(9.25±3.12)分,术后6个月为(13.27±4.35)分,术后12个月为(14.53±4.39)分,手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1.87%和68.13%。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有效提高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是骨科常见病之一,是在影像学上存在≥3个节段连续或者不连续的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以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了脊髓或硬膜囊多个平面的压迫,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病[1]。颈后路手术是通过扩大颈椎的椎管容积,使脊髓向后漂移,避开前方的致压物,从而达到间接地对脊髓压迫的缓解。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MCSM和后纵韧带骨化的有效后路手术方法,手术安全、并发症少,其脊髓减压的远期效果满意[2]。在临床应用中,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改良术式  相似文献   

17.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临床治疗1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外科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13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内固定者74例;后路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予以椎管减压者5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1-6年(平均3.6年)的随访,其中70例B级患者,术后18例达C级,34例达D级,10例达E级,8例无恢复;34例C级患者,术后22例达D级,12例达E级;26例D级患者,术后20例基本恢复到E级,6例稍有恢复。有24例合并伤患者,均因早期漏诊及延误治疗,脊髓功能恢复不理想。结论椎管狭窄是脊髓损伤的基础,而外力则是脊髓损伤的直接原因。一旦确诊此类损伤,宜尽早手术治疗。有明显颈椎管狭窄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明显退变突出、限局性后纵韧带骨化、或椎体不稳等压迫、刺激脊髓者,宜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术。手术越早、效果越好.保守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1.6~2.4月后功能恢复停止不前,甚至部分病例有反复加重及后退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患者l8例,外伤致颈脊髓损伤(无骨折脱位)7例,术前行CT、MRI检查明确诊断。脊髓受压主要来自椎管后方,术式为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结果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诊6~30个月,平均16个月,经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15.2分。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加侧方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较可靠的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颈后路传统单开门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颈椎管狭窄一般分为发育性 (先天性 )和退变性(后天性 )两种类型。发育性是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椎管原发性狭小 ;退变性是由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小关节、后纵韧带、黄韧带退变等因素造成的椎管继发性狭小。传统颈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虽达到了彻底减压的目的 ,但由于切除了棘突和椎板 ,不仅创伤大 ,而且严重影响了颈椎的稳定性 ,远期效果很不满意[1] 。近年来临床上通过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弥补了以上不足[2 ] 。我院近 5年来采用此种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病人 4 2例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